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为什么诸葛亮用火攻就会折寿(诸葛亮火烧了什么)

导语:诸葛亮一生多次使用火攻,为什么只有火烧藤甲兵时才感叹会折寿?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261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熟读《三国演义》,我们不得不承认,诸葛亮仿佛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人,不管情势有多险恶,只要他摇着羽扇一出场,困难便迎刃而解。除了智计超群之外,他还精通阵法,擅长奇门遁甲,例如一个石阵能当十万精兵,再如撒豆成兵,巧借东风,向天借命等事。可是,诸葛亮能够做到这些,却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例如借东风一事,导致了他火烧上方谷时,天降大雨;向天借命失败后,他即刻死亡;甚至平定南蛮,火烧藤甲兵时,他还感慨自己要折损阳寿。今天我们抛开其他不谈,单来说一说,他火烧藤甲兵一事。

《三国演义》第九十回中,率军到往南中,平定南蛮叛乱的诸葛亮,已经凭借自己的智慧六擒孟获,可是孟获还是不想就此屈服。于是带来洞主为他献计,让他向乌戈国国主兀突颜借藤甲兵,并道藤甲兵刀枪不入。魏延率军遇上这支藤甲兵之后,果然无计可施,大败一阵。诸葛亮为了破敌,却让魏延又诈败十五次,将三万藤甲兵引入了山谷,并纵火烧之。原文中写到:“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时,只见蛮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铁炮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孔明垂泪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

诸葛亮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诸葛亮使用火攻,一战烧杀三万人,造下了杀孽,损寿不是再正常不过的吗?这一理由看似说得过去,其实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根本站不住脚。因为诸葛亮刚刚出山,便连续使用了两次火攻,第一把火,他烧的是博望坡,第二把火则烧光了新野城,让曹军损失惨重。不久之后,他则巧借东风,火烧曹操百万雄兵。每一次战争的惨烈程度,都不亚于平定南蛮之战,诸葛亮从未发出这样的感慨。

另外,也许还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诸葛亮已经步入了老年,很容易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一说法也没有什么说服力。他进军南中的时候,是公元225年,彼时他才45岁,仅是中年而已。而到且到了火烧上方谷的时候,他年龄更大,不也同样没有发出这样的感慨吗?那么,火烧藤甲兵一事,到底特殊在何处呢?对此,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此战是诸葛亮亲眼所见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虽然数度亲临战场,但他一直是一个文弱书生的形象,出行全靠四轮小车,率兵出征也几乎只负责运筹帷幄。例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时,他都没有在第一线,火烧赤壁时他更是提前回了荆州;火烧上方谷之时,他倒是在前线,可是那场大火终究还是被大雨烧灭了,司马懿父子根本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平业南蛮时,他却亲眼目赌了藤甲兵被火烧死的全过程,心中不忍引发感慨是难免的。

二、藤甲兵是无辜的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藤甲兵的无辜,也让诸葛亮不安。前文中曾提到,诸葛亮平定南蛮的目标的孟获,而兀突颜的藤甲兵,仅是被孟获借来助阵的,根本不算孟获的兵马。再说了,此战他采取了马谡的建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连孟获都能七擒七纵,却烧杀了三万藤甲兵,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而他之前三次使用火攻,只是为了自保,毕竟敌我实力悬殊;之后一次使用,则是为了蜀汉的北伐大计,而且几乎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都与这次差距颇大。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演义》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奈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