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古人如何利用谶纬来影响政治的谶纬理论的研究(谶纬思想是什么)

导语:古人如何利用谶纬来影响政治的?谶纬理论的形成

"谶"的意义,

是故,综而言之,"谶"是指一种语意隐晦不明,字数不多而有预示能力的文字,同时又能指代为记录这种文字的书。

"纬"字意义,

结论"纬"是依经傍义,解释经义的书,到汉代儒生用神学迷信观点以附会儒经的学说而写成的书。综合言之,"谶纬"是谶书和纬书的合称,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用神学观点对儒家经典进行解释和比附的著作。

儒家经典著作

而所谓"谶纬之学"则是将儒家经典神秘化和宗教化,将自然界某些偶然现象与人类社会政治联系在一起,进行学理化的解释以作为政治上的指导。

谶纬思想的内涵谶纬是以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感应学说为其基础的思潮,以下分论之:

(一)阴阳五行说阴阳和五行原先属于两个不同的观念系统。

五行观念根据《史记‧天文志》:"盖皇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五行观念的初始,与人们对天象的观察研究联系在一起,它最初反映的是天上星象的运行,仿照地上的五种基本物质,就形成金、木、水、火、土五星运行说,用它来比附地上万事万物,就有五材(金、木、水、火、土),五方(东、西、南、北、中)等,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观念系统。

阴阳观念也是在观察天象、气候的基础上萌发的,

西周时,人们已经用阴阳观念来解释四季的变化,以为春夏秋冬的更替,就是一种阴阳消长的过程,自然界的反常和灾异,便是由于阴阳的失调所引起。《易经》始将阴阳提升至哲学思维,从自然和社会的复杂现象中抽象出阴和阳两个基本范畴,以"物极必反"的道理说明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思想。

五行学说

战国时期齐国人邹衍把早期的阴阳和五行观念结合在一起,并加以扩充解释,构成一个涵盖天地人间的思想体系,试图说明世界万物的构成和运动的规律,形成了一套阴阳五行学说。

他又用"相生相克"的理论,把世界宇宙的发展看做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运动,并附会到社会历史的领域,形成了"五德终始说"。所谓"五德终始"就是说每个朝代都代表一种"德",其一切制度设施都要和这种"德"相应,历史就在五德的相生相克规律的支配之下,循环推演下去。

邹衍

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被谶纬思想吸纳,成为解经的一种思维指导,但邹衍的著作却没有流传下来,吾人可由《史记‧孟荀列传》中有一段话,作为邹衍对谶纬思想和内容影响的概括认识:

这段话我们不但可以把它当作邹衍思想的概括,还可以看作是在他之后谶纬思想的总纲。观照面向有三:

第一、它表明邹衍及其他谶纬造作者以消极的方式干世的心态。这往往与谶纬的符瑞思想联系在一起,政治清明时则上天降下好的符瑞,反之则出现不好的现象以示惩罚,这体现了谶纬造作者在现实中没有能力干预帝王、诸侯的所作所为,于是就借助于传统留下来的,无形的但具有神秘力量的"天志"观,能对人心能起到威慑的上天来干政。因此将无形的神秘力量和有形的符瑞就结合在一起。

古代书籍中谶纬文化

第二、谈及了谶纬的内容。即"先列中国名山大川,……人之所不能睹。"这里只提到地理、物种等内容,实际上,谶纬书籍所涉及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它包含了天文、历法、地理、典礼制度、名物解说、灾异等等,囊括了自然、社会、人事等题材。

第三、概括了谶纬的语言特点,即"其语阔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汉代董仲舒为阴阳五行学说发扬光大,为谶纬注入新的内容。阴阳五行之说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但是董仲舒的"阴阳五行学说已经脱离了对自然的观察、研究的途径,变成宗教神学""他用五行相生相胜说说明社会治乱的原因"。

谶纬在解释各个王朝更替时,采用五行相胜说,同时与符瑞思想相结合,属于不同的德就会有不同的符应与之相对应。于是,造谶者就说:

(二)董仲舒创造了谶纬里面一个实质性命题——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画像

在天人感应里面包含着君权神授、符瑞和灾异谴告思想等要素。关于"君权神授"说,董仲舒认为:

"受命于天"明确地表示君权来自于上天,这在谶纬中随处可见。

均是谶纬中言君权受之于天者。

关于"符瑞"说,是指受命的帝王必须推行德政,以诚感动上帝,才能获得上天的福佑,获得符瑞,故而董仲舒又说:

"白鱼入于王舟"的符瑞在谶纬中是被论述的更为生动。

诸如此类,就是董仲舒的灾异谴告说在谶纬中的体现。

综而言之,谶纬思想认为灾异的出现是利用天象异变来反映人事的失序,用以鉴戒人君,而谶纬又是一种以天人感应为基调而富含预言性质的文字,在谶纬中不乏此类记载,所谓"凡天象之变,皆本于人事之所感。故逆气成象,而妖星见焉"(《春秋纬‧元命苞》)正点出了异变与人事的关连,"君子息心研虑,推变见事也"(《诗纬》),说明了藉灾异以明事的深刻用心。

是在五行相生相克的思考范畴下,说明灾害的生成与政治的关系。

参考文献:

《儿童的语言与思维》

《说文解字》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易类·附录》

《释名疏証补》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谶纬略论》

《谶纬思想研究》

《史记》

《汉书》

《中国哲学发展史》

《春秋繁露义证》

《全汉文》

《古微书》

《孔子文化大全》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迪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