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鬲念什么字(鬲夋怎么读)

导语:鬲「鬲」032

鬲念什么字(鬲夋怎么读)

鼎鬲,◆鼎與鬲。泛指煮器。○[唐][陸龜蒙]《食魚》詩:“[江]南春旱魚無澤,歲晏未曾腥鼎鬲。”○[宋][司馬光]《旬慮十七韻呈同舍》詩:“蜚鳥開樊籠,跳魚出鼎鬲。”○[元][吾丘衍]《周秦刻石釋音‧鄭樵石鼓音序》:“嗚呼,鼎鬲遠矣。世變風移,石鼓者,其立碑之漸與。”

否鬲,◆見“否隔”。

肝鬲,◆猶肺腑。比喻內心。○[三國][魏][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三國志‧吳志‧周魴傳》:“拳拳輸情,陳露肝膈。”○[宋][曾鞏]《壽丘山》詩:“我與二三友,歡言同几席;神清軼埃壒,趣合盡肝鬲。”○[宋][王安石]《辭僕射第二札子》:“區區所陳,備出肝膈。”○[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劉公]﹞乃挑燈作札,罄吐肝膈。”○[章炳麟]《革命之道德》:“追懷往誥,惕然在心,為是傾瀉肝鬲,以貽吾黨。”

鬲閉(鬲闭),◆隔絕不通。鬲,通“隔”。○《管子‧明法解》:“亂主則不然,法令不得至於民,疏遠鬲閉,而不得聞。”○《漢書‧五行志中之下》:“請皇后就宮,鬲閉門戶,毋得擅上。”○[顏師古]注:“鬲與隔同。擅上,謂輒至御所也。”

鬲蔽,◆阻隔;蔽障。鬲,通“隔”。○[漢][劉向]《新序‧雜事二》:“不肖嫉賢,愚者嫉智,是賢者之所以鬲蔽也。”

鬲并,◆謂水災、旱災頻至。泛指自然災害多。鬲,通“隔”。○《常山貞石志‧漢祀三公山碑》:“蝗旱鬲并,民流道荒。”○[王念孫]《讀書雜志‧漢隸拾遺‧三公山碑》:“[黃]云:‘按《漢書》,[安帝]時尚書僕射[陳忠]上書云:“隔并乃臻。”當是“鬲并”二字。’[念孫]案,[黃]說是也。○《管子》、《漢書》、[漢]碑多以鬲為隔……《劉瑜傳》云:‘天地之性,陰陽正紀,隔絕其道,則水旱為并。’此說隔并二字之義最明。蓋水旱不節皆謂之隔并;此謂蝗旱隔并,則專指旱災言之。”

鬲肝,◆膈和肝。喻至交。鬲,通“膈”。○[晉][陸雲]《與陸典書書》之五:“紹[季札]之遐蹤,結鬲肝於中夏。”

鬲津,◆古水名。即《書‧禹貢》所謂古[黃河]下游“九河”之一。故道在[西漢][鬲縣](今[山東省][平原縣]西北)附近,東流入海。一說在今[山東省][德州市]附近,東流經[商河]及[河北][鹽山]、[山東][無棣]諸縣境入海。參閱《爾雅‧釋水》、《漢書‧溝洫志》、[清][胡渭]《禹貢錐指》卷十三中之下。

鬲絕(鬲绝),◆隔斷。鬲,通“隔”。○《史記‧匈奴列傳》:“西置[酒泉郡]以鬲絕[胡]與[羌]通之路。”○《漢書‧地理志下二》:“鬲絕[南羌]、[匈奴]。”○[顏師古]注:“鬲與隔同。”

鬲昆,◆[秦]時北方小國名。在[匈奴]北,[漢]初為[匈奴]所滅。○《史記‧匈奴列傳》:“是時[漢]兵與[項羽]相距,中國罷於兵革,以故[冒頓]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餘萬……後北服[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國。”

鬲如,◆上小下大貌。如,助詞。○《列子‧天瑞》:“望其壙,睪如也,宰如也,鬲如也。”

鬲塞,◆阻塞;隔斷。鬲,通“隔”。○《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此傷脾氣也,當至春鬲塞不通,不能食飲。”○《漢書‧薛宣傳》:“欲以鬲塞聰明,杜絕論議之端。”○[顏師古]注:“鬲與隔同。”

鬲山,◆山名。相傳為[夏桀]的死地。○《荀子‧解蔽》:“[桀]死於[鬲山],[紂]懸於赤旆。”○[王念孫]《讀書雜志‧荀子七》:“作[鬲山]者是也。鬲讀與歷同。”參見“歷山”。

鬲氏,◆古國名。即[鬲國]。○[清][唐孫華]《文信國祠》詩:“有心奔[鬲氏],無計服戎蠻。”

鬲咽,◆因消化器官阻塞而下咽困難。鬲,通“隔”。○《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鬲咽不通,食飲不下。”

鬲要,◆膈腰。鬲,通“膈”;要,腰本字。指心胸。○[清]《今世說‧豪爽》:“﹝[吳錦雯]﹞與人交,舒鬲要。”

鬲指聲(鬲指声),◆即隔指聲。鬲,通“隔”。詞曲上指兩個字的字音在宮商樂律中相鄰或相隔很近。因其在管樂器上發聲前後相連或只隔一孔,故稱。○[宋][姜夔]《湘月》詞序:“余度此曲,即《念奴嬌》之鬲指聲也,於雙調中吹之。鬲指亦謂之過腔。”○[清][方成培]《香研居詞麈‧論鬲指聲》:“蓋《念奴嬌》本大石調,即太簇商,雙調為仲呂商,雖異而同是商音,故其腔可過。太簇當用‘四’字,仲呂當用‘上’字,今[姜]詞不用‘四’字住,而用‘上’字住。簫管‘四’、‘上’字中閒只隔一孔,笛‘四’、‘上’兩孔相聯,只在隔指之閒,又此兩調畢曲,當用‘一’字‘尺’字,亦在隔指之閒,故曰‘隔指聲’也。”

鬲子,◆格子。鬲,通“隔”。○[南朝][梁武帝]《斷酒肉文》:“噉食眾生,是八寒八熱地獄因,乃至是八萬四千鬲子地獄因,乃至是不可說不可說鬲子地獄因。”

關鬲(关鬲),◆1.同“關格”。○[漢][桓寬]《鹽鐵論‧箴石》:“今欲下箴石,通關鬲,則恐有[盛][胡]之累,懷箴橐艾,則被不工之名。”○[宋][秦觀]《治勢下》:“天下之勢猶一人之身,緩而救之以猛,猶關鬲不通而涌泄之也。”◆2.關膈。亦指胸腹之間。○[唐][杜甫]《秋日阮隱居致薤三十束》詩:“衰年關鬲冷,味煖復無憂。”

灰鬲,◆舊時墓穴內加固用的灰泥構築。○[明][王廷相]《雅述下》:“予葬先君,始為灰鬲,心亦未敢必其堅久;及葬先母夫人……開壙視之,已堅如石,擊之有聲,用鍬鑱削,分毫不能入。”

毀鬲(毁鬲),◆毀謗離間。○[漢][趙岐]《<孟子>題辭》:“[魯][臧倉]毀鬲[孟子]。”○[焦循]正義:“蓋譖毀之使情隔耳。”

膠鬲之困(胶鬲之困),◆[膠鬲],[商][周]時人,[紂]時因遭世亂,曾隱遁為商。○《孟子‧告子下》:“[膠鬲]舉於魚鹽之中。”後因以“膠鬲之困”指士人不在位而處於困難之境。○[唐][元杰]《湞陽果業寺開東嶺洞谷銘序》:“[元和]丙申歲秋八月,余以[膠鬲]之困,寓居精舍。”

焦鬲,◆中醫指三焦與膈膜。○[宋][張耒]《藥戒》:“焦鬲導達,呼吸開利,快然若未始有疾者。”○[宋][張耒]《暮秋賦》:“納冰霜於胸中兮,蕩焦鬲之宿污。”

襟鬲,◆胸襟。○[唐][李群玉]《龍山人惠石廩方及團茶》詩:“一甌拂昏寐,襟鬲開煩拏。”

平鬲,◆謂車兩旁之上高出於軾的平木。

氣鬲病(气鬲病),◆氣聚於胸膈之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齊王]中子諸嬰兒小子病,召臣[意]診切其脈,告曰:‘氣鬲病。病使人煩懣,食不下,時嘔沫……’臣[意]即為之作下氣湯以飲之。”

人鬲,◆[中國]古代奴隸社會對家內奴隸和生產奴隸的統稱。○[郭沫若]《關於中國古史研究中的兩個問題》一:“庶人肯定是耕作奴隸,證據是《大盂鼎》:‘錫汝邦司四伯,人鬲自馭至於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錫夷司王臣十又三伯,人鬲千又五十夫。’‘人鬲’是通過戰爭俘虜來的奴隸,是無可爭議的。‘人鬲’中包括‘自馭至於庶人’,馭是家內奴隸,庶人的地位是在家內奴隸之下的。”

瓦鬲,◆古代陶製的炊器。三足,形似鼎而無耳。○《孔子家語‧致思》:“[魯]有儉嗇者,瓦鬲煮食。”○《晉書‧四夷傳‧肅慎氏》:“無井灶,作瓦鬲,受四五升以食。”

胸鬲,◆見“胸膈”。

翼鬲,◆同“翼翮”。◆[章炳麟]《訄書‧官統下》:“震來虩虩,無喪翼鬲。”

有鬲,◆古國名。有,詞頭。○[夏]代為[鬲國],又稱[有鬲氏]。故址在今[山東省][德州市]附近。○[有窮]國君[后羿]滅[夏帝相],[寒浞]又詐取[羿]之位。○[夏]臣[靡]奔[有鬲氏],收集遺民,滅[浞],立[少康],[夏]室中興。見《左傳‧襄公四年》。○[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初,[夏]之遺臣曰[靡],事[羿]。○[羿]死,逃奔[有鬲氏]。收[斟尋]二國餘燼,殺[寒浞]而立[少康],滅[奡]於[過]。○[后杼]滅[豷]於[戈],[有窮]遂亡。”

重鬲,◆古代喪禮中用以懸在重木(暫代神主用的木)上的瓦瓶。一說鬲用二,故稱。○《儀禮‧士喪禮》:“新盆、槃、瓶、廢敦、重鬲,皆濯造于西階下。”○[鄭玄]注:“重鬲,鬲將懸重者也。”○[胡培翬]正義:“以飯尸之餘米,用鬲煮為鬻縣于重,故名重鬲,或曰鬲用二,故云重。重鬲,二鬲也。”○《禮記‧喪大記》:“陶人出重鬲,管人受沐。”○[孔穎達]疏:“重鬲者,謂縣重之罌也。是瓦瓶受三升。”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