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后一次演讲在哪里讲了什么)
导语:闻一多先生
家人心中怀念的闻先生
这本书的起源应该是闻一多夫人对闻一多先生深沉的爱,通过回忆讲给她的孩子们听。闻一多先生便在其女闻名女士的笔下生动地走来,那位著名的诗人、学者除去多重身份后,便有了更多鲜活的血肉,也有着平常为人夫、为人父般的亲切及平易近人。
一九九九年,澳门回归祖国的时候,《七子之歌》被选为迎接回归的主题曲。那一年这首由闻一多写下的诗经过传唱,红遍大江南北。闻一多挚热的爱国之情,多年后,再次澎拜着热血点燃更多的人。闻先生身上是有光辉的,由闻名女士亲写的回忆,更是能将闻先生更加真实准确地将他那颗诗心及人生展现出来。
说起闻家的历史,也颇有渊源,传说是文天祥的后人,闻家在浠水县也是大族,闻先生的情怀大概也是从小家族教育时期开始滋生的。闻先生或许从一出生就沾染了书香气息,毕竟是世代书香,文化氛围和教育的根基都在的,而接受新时代潮流的影响,是受其父的影响,考入清华大学后,对知识和进步的渴求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乃至后来的成就了一番大的作为。
一九一九年初,闻先生二妹因疾病去世,当时闻先生经过新文化运动,让从小就对男尊女卑现象反感的闻先生倍感伤心,次年,闻先生含泪写过一首这样的诗:
十五妹!人家都说你死得可怜。我说你的可怜,是在生前,不在死后。(《读沈尹默<小妹>!想起我的妹妹来了,也作一首》)
这首诗最闪光的点在我看来是这一句:我说你的可怜,是在生前,不在死后。大概包含了闻先生对于二妹生于这个时代生前的时光的感叹,在众人怜悯悲伤二妹去世的时候,闻先生关心的是二妹生前的平生,大概是意指生前值不值得的吧。
流落的孤雁
一九二二年七月十六日,闻先生从上海乘航轮赴美,八月初抵达芝加哥,进入美术学院。当时写了一首《孤雁》的诗。
远赴他国去学习深造,异乡的孤独笼罩着闻先生,更是深深感受到了他乡的歧视,关于民族的问题。于是在这种复杂的情绪和背景下,闻先生通过诗歌来抒怀,在出国的第二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红烛》。自此闻先生开启了以自己的诗歌驰骋诗坛的自我时代,一颗为了祖国、为了世人燃烧自我、创造光明的心,让他践行了一世的誓言。
整个创作时期,闻先生的心境大抵是忧愁苦多,凄凉孤寂,为祖国为人民,也为自己的理想抱负。在一次次的抗争中突破自己的思想,并为一向追求的平等、自由而奋斗。
回到北平后,为了满足闻夫人渴望走出禁锢的愿望,闻先生在梯子胡同一号租了两间北房,夫妇一起开启了新的生活。其间的时代背景因为实在军阀统治下,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但是温馨的家庭生活,同时也慰藉了很多闻先生内心的愁苦,恩爱的夫妻,在苦难的生活中让甜蜜多了几分。
最后说下书感:本书写的比较细腻,回忆中的点滴奠定了书中温馨的基调,书香气很充足,文人笔下的情怀更是将闻先生贴切地描述准确。更近于平淡的叙述中,也完整地展尽了闻先生的生平,不管是闻先生的生平轶事,还是在学术上的建树,以及多古籍的守护,或者是继承者的勇气承担,都完整的让我们了解到闻先生,也打破了很多坊间的臆测和传言。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姬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