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鹰潭话有多少人听的懂(鹰潭人百分百说过)

说到这个“翻牙各(谐音,下同)”,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翻牙各”三个字怎么写呢?为什么叫“翻牙各”?有人说,就是“翻牙膏”吧?因为牙膏本来是不能翻的,他偏要翻,说明这个人很调皮;有人说,可能是“翻牙角”吧?一个人很会说话,说了好多话,把牙角里面的东西都翻出来了。

鹰潭话有多少人听的懂(鹰潭人百分百说过)(1)

这些都牵强附会。正确的写法应该是“翻牙铰”。

这个“铰”,普通话读jiǎo,贵溪方言读ɡāo。像“交朋友”的“交”、“郊外”的“郊”、“茭笋(茭白)”的“茭”、“胶水”的“胶”等等,这些字的声母在普通话里都是J,在鹰潭方言中则是G。

我们贵溪人不说“剪刀”的,只说“铰剪”。这个“铰剪”的“铰”就是“翻牙铰”的“铰”。“铰”是形声字,左边是“金”字旁,右边是“交”字,“交”就是“两边相交”的意思。那么“金”与“交”合成一个字,就表示“两片金属相互交错”,最早就是指“剪刀”。

剪刀在中国历史悠久,目前在洛阳西汉古墓中出土的剪刀距今已有2100多年。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写了一首《咏柳》的诗,诗句中便有“剪刀”:“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因此,我们的祖先便借用“铰剪”的“铰”与“牙齿”的“牙”组合成“牙铰”,“牙铰”就是上颌与下颌之间的牙关节。因说话时上下颌不断开合,就像“铰剪”开合一样,所以颌关节又俗称为“牙铰”。

鹰潭话有多少人听的懂(鹰潭人百分百说过)(2)

在广东、广西方言中,“聊天”的其中一个说法是“打牙铰”,跟我们贵溪方言说的“翻牙铰”是差不多的意思。所以“牙铰”又引申为“说话”。广州有句民谚叫“鸡腿打人牙铰软”,比喻给别人一些好处,别人就会在关键的时候帮你说些好话。也就是我们贵溪民谚:“吃人家的嘴软”的意思。

牙铰”一词并不仅仅是我们贵溪一家的方言,也不仅仅是口头语言,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牙铰”一词语也会频频出现,如:2007年9月30日新增及修改的《南宁白话词典》解释:“打牙铰——随便聊一下。”庞文彬《粤式早茶:“一盅两件”叹变化》:“茶友之间互相打‘牙铰(闲聊)’,街头巷尾的新闻传得比报纸还快。”冯璐贇《西关生活的前世今生》:“老人家经常坐在趟栊门下纳凉‘打牙铰’(聊天)。”《龙生九子》:“男子轻蔑反问道,但并没有摆出要打架的架势,看来又有一场‘牙铰战’了。”“牙铰战”就是双方辩驳,对骂,打嘴仗。

我们贵溪方言“翻牙铰”比“打牙铰”的意思要丰富得多。它有几种意思:①双方讲好了的事,一方突然改变主意,出尔反尔。②在一起聊天。③说话风趣,搞笑。④指一个人非常调皮,鬼点子多。从前贵溪街上有个木匠师傅叫“牙铰祖祖”,非常翻牙铰,不管见到什么人,都要翻几句牙铰,甚至见到县官老爷也要翻几句,连县官老爷也拿他没办法。

以前贵溪街上巴掌样大,弄头弄尾都经常见得到县官老爷,牙铰祖祖也常常进衙门修理这样,修理那样,所以跟县官老爷也混熟了。一次,牙铰祖祖在衙门里修大门。有一天,他看到县官老爷坐在大堂上好像没什么事了,便闯进大堂凑上前去一本正经地对县官老爷说:“老爷,阿(我)明朝(zhāo)呒见了哩斧头。”老爷一听,以为牙铰祖祖在大堂之上慌慌张张说错了话,哈哈大笑地说:“是昨日(nì)嘛!”牙铰祖祖说:“不是凿哩嘛,话哩(说了)是斧头。”县官老爷这才回过神来,知道牙铰祖祖又在翻牙铰了,以前在路上见面翻牙铰还不要紧,今天竟然敢在大堂之上,当着衙役的面跟县官老爷翻牙铰,县官老爷觉得受到牙铰祖祖戏弄,大喝一声:“打。”在这紧要关头,牙铰祖祖不忘翻牙铰说:“我个(现在)就要用,等打就来不及了。”话音刚落,几个衙役将牙铰祖祖按倒在地,在他屁股上重重地打了几板子。翻牙铰有时也要付出代价的。

来源:鹰潭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