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爸和爹有啥区别把两个字拆开才明白古人说的话(爸和爹有什么区别)

导语:爸和爹有啥区别?把两个字拆开,才明白古人为何喜欢称父亲为爹

在小孩牙牙学语时,现在年轻父母最开始教他们说的两个词就是“爸爸”和“妈妈”。由于这两个词最符合小孩的发音规律,所以也是他们学得最快的词语。但我们也知道,除了爸爸之外,能代表父亲这一称呼的词还有“爹”。为何古人喜欢称父亲为“爹”,现代人却慢慢将其抛弃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父”的含义

  无论是“爹”还是“爸”,都与一个字有密切关系,那就是“父”。“父”字最早出自甲骨文,象右手持棒之形。《说文解字》认为“父”是以手举杖的形象,表示行使责打教育权利的家长。所以《三字经》中说:“子不教,父之过”。但郭沫若认为“父”字像手中举着斧子的形象,代表从事劳作的家庭劳动力。不管这个字前期的意思是什么,后来都演变为父亲的意思。

  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古人对父亲的称呼也不相同。先秦至两汉时期,古人称父亲为“父”、“公”、“翁”。东汉开始,流行起了“爷”的叫法。南北朝著名的乐府诗《木兰辞》:“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阿爷就是指花木兰的父亲。而“爷”字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一开始写作“耶”,繁体字的写法为“爺”。所以《亲属记》记载:“古人呼父为耶,只用耶字,不用爷字。”

  隋唐时期,呼父亲为“阿爷”或“阿耶”的叫法还十分普遍。如杜甫的《兵车行》中就写道:“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但到了宋朝,“爹”这种叫法就取代了“爷”。宋人庄绰的《鸡助篇》记载:“今人呼父为爹,母为妈,兄为哥,举世皆然,问其义则无说。”可见宋朝人也不知道“爹”这种称呼,是如何突然火爆起来的。

  而除了爹之外,对父亲的另一种称呼,在大部分地区只剩下“爸”。很多人以为“爸”是在“爹”之后出现的,其实不然,早在三国时期的《广雅·释亲》中就写道:“爸者,父亲之转;妈,母也。”只是用的频率不高,也极少在书面语言中出现,所以才会被人忽视。“爸”这个称呼真正崛起,是在民国“国语运动”之后。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人们越来越愿意用“爸”来称呼父亲。

“爸”和“爹”的区别

  那“爸”和“爹”究竟有哪些区别呢?将这两个字拆开,便知分晓。“爹”字是由“父”和“多”组成,“父”毋庸置疑,指的就是父亲,而“多”字,指的是“多个子女”。“爹”字合在一起,就意味着“多个子女的父亲”。古人都崇尚多子多福,所以更愿意让孩子们叫他“爹”。在古代,有些父亲一辈子只生育了一个孩子,或一对子女,是不能被称为“爹”的。只有三个及以上子女的,才能被称之为“爹”。

  而“爸”字,是由“父”和“巴”组成。同样,“父”字也代表父亲,“巴”字有“紧贴”、“黏靠”的意思,可以引申为“攀附”,“爸”字就意味着“值得攀附的父亲”。与古代的父子关系相比,现在的父子关系更为亲密,父亲也是儿子最依赖的家长之一,所以现代人更喜欢叫“爸爸”,而不是“爹”。除此之外,现代年轻人的生育观念是少生优生,也不愿意生太多孩子,无法成为真正的“爹”。大家在家中是如何称呼你们父亲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娴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