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杜牧《齐安郡 后池》(建安别裁梦也无声)

杜牧《齐安郡 后池》(建安别裁梦也无声)(1)

【建安别裁】梦也无声:《登楼赋》之十——几个不同韵部表达的情绪感受

一音一字总关情,群怨兴观各有声。

直觉生来从母韵,灵犀神会自嘤鸣。

古体的换韵,除了从内容转换和内在节奏来把握之外,确实存在着与韵部本身的表情相关的问题,一般来说,诗人不会刻意寻求某种韵部来表达相应的感情,这个过程通常来源于自然的感觉,好的作品读的多了,会有一些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把韵部与表情的关系融入到骨子里,不需要理智地分析思考,就会自然地选择与情绪感受相谐和的韵脚。

而且,汉字的读音本身就与它所表达的情绪感受等内容上的部分有所关联,所以,在用某种汉字表达特殊的感情的时候,所想到的能恰切地表情达意的汉字,本身的读音就与感受相和,这一韵部整体状况因为读音的相近,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方向也就有相近之处,所以,通常同一个韵部有可能在表达情绪时有某种一致的方向,这个特点对于写诗干系或者不大,对于读诗却有些影响,注意到诗人所用的韵部,也有助于理解他所表达的情绪和感情。

就这首《登楼赋》而言,全诗共用到了三个韵部,一是下平十一尤的一组,在第一段,二是下平十二侵的一组,在第二个部分,最后的一个部分,用的是入声十三职的一组。

从内容上看,全篇的情绪从第一段中淡淡的忧烦郁闷,到沉郁悲愤的抒发,最后是倍感压抑的慷慨激越,从表面上的一条线索看,情调是从高向低顺流而下的,但另一条暗中统领情绪的线索,却是愈来愈重的压抑感,从眼前的高楼大川,通脱顺畅,错落有致,相扶相依,到内心世界里与这良辰美景的自相抵触,逐渐流向阴暗的压迫感,引用前人典故的一段,是内心的空虚和烦闷到达极点,不“向北风而开襟”便不足以解脱这深重的压迫感,好像已经到了喘不过气来的地步,用前人之典,是为了排解郁闷消散压迫感而做的自我挣扎。

但这挣扎的结果不是把情绪推向高昂,相反,心情更加压抑,情绪坏到极点,但压抑的激情却爆发开来,“兽狂顾而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一方面是实写黄昏将至的情景,又一个日落来临的时刻,正暗合“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的担忧,这个时候,兽狂顾鸟相鸣也是自然的现象,但是,在这自然现象之外,狂顾与相鸣更透露了诗人内心急于寻找知己寻找同道的渴望,“狂顾”的激情和失群的恐惧,正是这股压抑着的能量的瞬间喷发,低抑的情感像座火山,隐隐地透露出生命的力量,诗人在现实的压抑和理想的绝望中被逼迫到近乎疯狂,那“狂顾求群”的野兽就是他内心的激情,这一刻的情绪是激越紧促带着金石之声的。

没有这样的激情勃发,没有这样不平的金石之鸣,何来建安风骨的刚健之气?

从韵部的使用上看,第一段的开合景致,体现一个顺字,却暗喻一个相悖的情绪,“流”与“忧”这两个同一韵部的字,刚好分别提领了“顺”和“愁”的现实环境与心理状态。从读音的特点来说,“忧”的尾音是两个元音合并平滑过渡且口型一致,向同一方向收拢,这个过渡过程体现一个“顺”字,而“偶”这个元音有呜咽之声,像一声叹息,从发音角度说,收拢的口型就给人压抑的感受,虽说古音与今人不完全一致,但这样的关联还是有迹可循的。

第二段,是一个矛盾重重反复折腾努力说服自己的过程,几个韵脚的字“心”“吟”“音”读出的口型是欲张还收的,有种阴暗的被逼迫的感觉,给人联想到不愉快不顺心的感受,而“任”“禁”“深”意味着被动地承受着某种心理的形体的负担,而不能自由自在地清爽放松下来,这里唯一有点释放感的就是“襟”字,“开襟”的畅快和着北风的爽利,是这一节中有爆发力的一次释放。

接下来一串入声的字,虽然北方口音中已经消亡了这些入声的读音,但它们遗留的紧促还带着原始的痕迹,“极”“匿”隐含着一种冲击感,像是滚滚奔腾的岩浆在涌动翻卷,一波一波地反胃的感觉,“力”和“翼”是升腾的冲动,象挣扎象发狠,是一种主动的迫切欲念,“息”“恻”这些字,又有喉咙被迫塞入某些障碍物的噎涨感,把那挣扎的冲动,变成一阵一阵的翻腾的痛楚,激越紧促,用形象的声音体现“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的焦虑紧迫。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分析也都是马后炮,未必是前人创作时的有意识行为,用韵的问题还是以潜意识的或者下意识的“聚焦”为妙,如此刻意,那诗作就不忍卒读有如……此处略去三五个字。

杜牧《齐安郡 后池》(建安别裁梦也无声)(2)

梦也无声 著名诗人、诗词评论家,中国古典诗歌的爱好者实践者传播者,作家、影视编剧、影视策划人。

杜牧《齐安郡 后池》(建安别裁梦也无声)(3)

作者:梦也无声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