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大奇冤人物(盘点历史上被借)
前一段时间,有好事者在网上发起了一个问题调查,问:如果你是一个古人,最害怕听到的一句话是什么?最终,有一个答案脱颖而出,它就是“吾欲借汝一物,千万不可吝惜!”小编相信,如果听到这句话,很多人都会吓晕过去,因为说这句话的人一般都是握有生死大权的君王,所借也非他物,而是你的项上人头,你能怎么办?怕是也只能哀嚎片刻,然后引颈就戮。下面我们就一块来盘点一下历史上被“借”人头一用的六大悲剧人物!
第一位:仓官王垕曹操一向给人的印象就是多疑、奸诈,他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更是把他的自私自利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近代有为曹操翻案的架势,但他的奸诈、自私确是怎么也掩盖不了的。
曹操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的《曹瞒传》中记载,建安三年,曹操起兵征讨袁术。曹军久攻不下袁术的都城寿春,士气低落,再加上粮草殆尽,随时面临着兵变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仓官王垕找到了曹操,向他禀报“廪谷不足,如何?”曹操就令王垕粮食减半发放“可以小斛以足之。”王垕开始不答应,当听到曹操说他有办法,就勉为其难地听从了。
不久曹军士兵因吃不饱怨言四起,军心不稳。曹操便找到王垕对他说,“吾欲借汝一物,千万不可吝惜。”王垕便问何物,曹说,汝之人头。王垕大叫冤枉,曹便对他讲了原因:“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然后又说:“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王垕
听完曹操的话后,王垕不再喊冤 ,跪下说了句:主公,王垕告辞了,便大步走出辕门。王垕死后,曹操令传首三军,并称粮草充足,王垕克扣粮饷,私下以“小斛”发粮。然后正常发放军粮,全力攻城,最终大败袁术。
曹操的酷虐狡诈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
第二位:秦将樊於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都知道荆轲刺秦的故事,在秦国大殿上,荆轲追着秦王绕柱三匝,差一点就杀死秦王。但荆轲能够接近秦王,除了有燕太子丹提供的燕国地图外,还有荆轲向樊於期所借人头。
荆轲刺秦
樊於期,原为秦国将军,因参与嫪毐谋反,被秦王嬴政通缉追杀,于是叛逃至燕国,被太子丹收留,并封为大将军。但樊於期留在秦国的族人却被诛杀殆尽。
秦王政二十年,秦国灭赵后伐燕,太子丹决定兵行险着,派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欣然同意,但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需要秦国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太子丹说:“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用私事相害。愿你再作考虑!”
燕太子与樊於期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杀害樊於期,便自已去见樊於期,向他提出要借其项上人头一用,樊於期并未顾忌自己的性命,而是大称:“妙计也!”遂自刎。
后人言“燕赵之地重节义之风,多慷慨悲歌之士”,说的就是荆轲和樊於期。
第三位:楚将钟离眜“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历来被世人认为是军事天才,但却是个政治白痴。这从他欲借钟离眜的人头以图自保这件事就能看得出来。
韩信
钟离昧,原为项羽属下五大部将之一,战功赫赫,陈平曾评价其为项羽的“骨鲠之臣”。后来项羽中了陈平的离间计,钟离昧遭到猜忌,在垓下之战中叛变了项羽,投靠了至交好友韩信。
刘邦称帝后,想要除掉已被封为楚王的韩信,但又担心韩信用兵如神,酿成大乱,于是采用陈平计,假称到云梦去游猎,要求诸侯到陈地(今河南淮阳县)来迎接。
刘邦与韩信
韩信接到通知后,非常害怕,担心自己会被刘邦所害,正当韩信犹豫之际,有个近臣向他献策道:“将军杀掉钟离昧,带着他的头颅去谒见大王,必能平安归来。”于是韩信便傻乎乎跑去和钟离昧商议,钟离昧一听,当即火冒三丈,愤愤地说:“刘邦之所以不敢来袭击你,是因为我在你左右。如果你把我杀掉,去向刘邦谄媚,你也回不来了。”韩信不听他的劝告,钟离昧大骂韩信说:“公非长者。”并说:“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说罢,拔剑自刎。
韩信带上钟离昧的头,赶到陈地去拜见刘邦“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刘邦一见韩信,不由分说,当即命令武士将他五花八绑。
韩信竟然拿此事与钟离昧相商,不是明摆着想效仿荆轲说樊於期吗?希望钟离昧也如樊於期一般“深明大义”慷慨赴死?还寄希望于用樊於期的人头换取刘邦饶自己一命,真是幼稚得可笑!
第四位:美人玉焉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被称为:“赵之诸公子中最贤者”,以“好客”(爱好养门客)闻名。他“好客”到什么程度呢?据载,他曾为留住门客而“借”老婆头一用。
平原君赵胜
赵胜有一位非常宠爱的小妾,也就是他的小老婆,名叫玉焉。有一次,玉焉在小楼上看到平原君的一个门客瘸着腿打水的样子很可笑,于是就哈哈大笑。第二天,这位残障人士就找上平原君告状:“我们来投靠你,就是因为你重士而轻色,现在你的小老婆对我很不尊重,请你杀了她!”
平原君心里虽然不以为然,但嘴上还是答应了。等那个瘸子走后,赵胜笑着说道:“为了你一个瘸子,要杀我的爱妾,真是岂有此理!”于是便没有杀爱妾。
谁知,过了不久,门客陆陆续续离开了一多半。赵胜对此很奇怪,说:“我赵胜对待各位先生,方方面面都不曾有失礼的地方,为什么都要离开我呢?”
一个门客走上前去回答道:“因为您不杀耻笑瘸子的那个妾,大家认为您喜好美色而轻视士人,所以,士人就纷纷离去。”
赵胜一听,这才恍然大悟,心下想道:“门客虽然无大用,但如果都离开,却坏了我的名头”,于是反身回到卧室,向美人玉焉说到:“借汝头一用,以全吾之名节”,赵胜不待玉焉回答,一刀便砍了她的头颅,并亲自登门献给瘸子,这才多少挽回了一些门客的心。
清朝人吴绡在《咏古》一诗中对此不免一叹:
公子翩翩信绝伦,拟将豪举却狂秦。
不知宾客成何事?枉煞楼头斩美人。
赵胜连那位瘸子门客姓甚名谁,有何本事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仅仅为了自己“好客”的虚名,便随意杀死自己钟爱的小妾,真是比刘备的那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还狠毒千万倍啊!
第五位:汉大夫晁错晁错,汉景帝时期名臣,官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史记》记载当袁盎提出诛杀晁错的时候汉景帝的表情是:“上沉默良久”,给人的感觉,景帝是非常不愿意杀晁错的,但面对来势汹汹的吴楚七国联兵,没有办法而做出的昏招。但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
汉景帝
汉朝到了景帝时,诸侯王的势力已经非常庞大,甚至有的诸侯王自己铸币流通,皇帝根本控制不了。因此景帝有意削藩,恰好这时晁错上了一道《削藩策》,于是俩人一拍即合,成了合作伙伴,开始搞削藩。
这一削藩不要紧,差点就要了汉景帝的江山。公元前156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等七王谋反,世称“七王之乱”。叛军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梁地,几乎打下了汉朝的半壁江山。
汉景帝惊慌失措之下,便听取了袁盎的意见:“吴王的反叛书写得很清楚,是晁错蛊惑陛下无故贬罚诸侯,剥夺封土,只要杀了晁错,归还封地,赦免七国之罪,叛军就会罢兵自平。”于是汉景帝下令将晁错腰斩于东市。
其实,汉景帝诛杀晁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朝野上下并不赞同削藩。
现在我们可能认为,削藩是一种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在历史上是一种进步。但是当时的藩王们不这么看,当时的老百姓也不这么看。在他们看来,汉景帝削藩,是一种强盗行为。所以诸侯王造反有一定的民意基础。而且因为晁错为人杀伐果断,敢说敢言,导致满朝文武基本都跟他不和,比如袁盎和窦婴。当时的汉景帝和晁错是处于被孤立的境地的。
所以,除了为证明吴楚七国“清君侧”的叛乱之由是借口之外,汉景帝还有意“借”晁错的人头来堵住朝野上下悠悠众口,来团结民心。
汉景帝的帝王之术真是运用得炉火纯青啊!
第六位:岳飞现在很多声音都在说,岳飞被杀是因为“妄议立储”、“功高震主”、“对赵构不敬”,其实这些原因都不值一晒!
岳飞
先说“妄议立储”,据《朱子语录》记载,岳飞曾向赵构谏言“虏人欲立钦宗子来建康,欲以变换南人耳目。乞皇子出阁,以定民心。”也就是说,岳飞只是怀疑金国打算立宋钦宗之子,为了安定民心,请求“皇子出阁”,岳飞只是处于公心,而且只是请求皇子出阁,况且后来赵构能当太上皇25年,也并非是一个多么恋权之人,怎么会忍不了岳飞的区区逆耳忠言?
“功高震主”就更不用说了,岳飞虽然军功不少,但同时期的名将比如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也并不差,况且以当时南宋的兵力分布,岳飞想造反成功,基本不太可能。
岳飞比较为人所诟病的一点就是好“使性子”,据《宋史》记载,岳飞曾因遭张浚讥讽,便上了一道乞罢军职的札子,更是不等赵构批示,就挂冠而去。后来赵构敦请岳飞还军,岳飞还以生病为由硬是拖了3个月,最后在李若虚的苦劝之下才答应还军视事。
岳飞与赵构
赵构连这种事都忍了岳飞,还能有什么“不敬”的地方能使赵构杀了岳飞,况且赵构毕竟也算是在山河破碎之时力挽狂澜的开国之君,更算不上一个简单的无道昏君。
所以,赵构杀岳飞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岳飞阻碍了他的议和之策,他是“借”岳飞的人头向金国示好,甚至摇尾乞怜,以便达成他偏安一隅的苟安之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