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低电视剧(这部近期评分第一的剧惊到我了)
这个开年,番茄君挖到一部梦幻好剧。
它和我们看到的其他清宫不一样——要知道这十几年来,清宫剧都是女人的天下,但现在的这部剧兼具神秘与热血,它好似让清宫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不吹不黑,这部剧就是最近热播的——《热血同行艳势番》。
剧情上,原著打底。
剧集改编自漫画家韩露原创的作品,曾于《漫友》杂志连载,粉丝基础深厚。
再加上晚清这段历史,应该是所有中国人最熟悉的。
它在乱世中孕育着嬗变,旧世界里藏着新世界的萌芽,而真正推动历史进程的正是像主角崇利明这样接受西方思潮的青年。
要将一个虚构的,中国人都熟悉的时代故事讲得令人信服,并不容易。但《热血同行》却做得很好,豆瓣7.6,是同期热播剧中的最高评分。
为什么?因为细节。
《热血同行》细节的翔实,一方面取决于编剧们对历史元素和故事元素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四个编剧确实对晚清历史做了大量的考证。
这让整部电视剧,看上去就像历史书上真实发生的故事一样。
第一集,慈禧当朝,光绪被软禁在瀛台
太监董连海偷偷摸摸走到睡着的光绪身边,有一个镜头扫过他书案上的书。
一本《论法的精神》映入眼帘,再往后看。
还有《日本统计释例》、《法学通证》等等。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于1748年,是全球著名的政治哲学著作,《日本统计释例》一共六卷,是晚清政治官报局编撰的古籍。
随后,董连海顺走了光绪关于孟德斯鸠的读书笔记。
后脚,他就将这个读书笔记递给了慈禧:“太后,皇上最近沉迷于孟德斯鸠,每日研读至深夜。兴之所至,还会大声念诵。”
光绪读孟德斯鸠,是真的吗?
这个听起来略微有些荒诞的细节,却有史料可考——在光绪亲笔列出的“最后的书单”中,确实有经济学理论、新的战争理论及各种法学知识。
被囚禁的时候,光绪帝不仅读完了孟德斯鸠的著作、还有日本的维新变法理论以及欧洲各国的宪法大纲等等。
另外,《热血同行》中有一个最触动我的情节,其实也触动了大多数网友,那就是剧中光绪滑冰的诗意场景。
晚冬冷月,清宫瀛台,光绪帝形单影只,无法排遣内心的苦闷,只能滑冰聊以慰藉。
一百多年前的封建帝王,真的有滑冰的喜好吗?不少观众都觉得这个细节有点可笑。
其实光绪帝酷爱滑冰是真实的,英国《图片报》(TheGraphic)发表过的一幅版画,描绘的正是光绪皇帝乘坐着由8位太监拉动的雪橇,在北海冰冻的湖面上滑行。
而就连滑冰,慈禧也忍不了,她命令将北海的冰全被铲了。
这个细节《热血同行》也照顾到了。
无数小太监在夜里打着灯笼凿冰,吵醒了睡着的光绪。
光绪帝推开窗户,看到这一景象,气得吐了一口血,身体再也没能恢复过来。
关于晚清的著作中,陈天华的《猛回头》《警示钟》出场频次很高。
在《热血同行》中,周觉手里的那本《猛回头》,正是陈天华所著。
而周觉这个人物,在历史中也是真实存在的。
他原名延龄,浙江吴兴南浔人,20岁赴日本留学,参加中国同盟会。武昌首义成功后,参与上海光复,任上海同盟会支部评议员,是《民权报》驻北京记者。
作为与周觉同在日本求学的同学,本剧主角,黄子韬饰演的额尔吉·崇利明也有原型。
晚清留日的日本士官学校学员名单中,有一位八旗子弟叫爱新觉罗·良弼——他和崇利明气质相似,精神相同。
而在这份名单中,蔡锷、蒋百里这些名将都在其中。
剧中遵循了光绪比慈禧先一日去世这个史实,也留下了“光绪到底是不是慈禧毒死”的这个疑问。
那小小的溥仪入宫的背影,甚至让我想起了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
剧中两位主角崇利明和阿易(易祥千玺 饰)的成长脚步,其实是追随着中国历史脉络的。
虽然这是两个虚构的人物,但编剧团队最终将他们的身影巧妙地缝合在了剧作之中。
故事还是史实?傻傻分不清楚。
但踌躇之际,观众已经被带入了那个方兴未艾而又风云诡谲的时代。
崇利明的父亲审修表面上是亲后派,实则是亲帝派,他奉慈禧的命令一手组建了“宫廷救火队”。
说是监视,实际上在暗中保护光绪。
这个宫廷救火队大有来头,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救火队,还真就是在光绪年间建立的。
甚至有野史说,慈禧是中国第一位组建现代消防队的人。
父亲审修因为是帝党而被害,兄长舒尔泰被杀后,他嘴里呢念叨着一句话:“Despair is false,and hope is the same”。(绝望是虚幻的,希望同样如此)
这句话本出自裴多菲的诗,历史上,鲁迅曾将其译为“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该译文传遍中国,这个细节,不仅暗合着崇利明旅欧归国的经历,也点明了他此刻的心境。
作为武力为先的艳势番(属于皇帝领导的组织),武器自然是不可少的,刷过剧的观众对剧中瘟狗和崇利明搞到的马克沁重机枪情有独钟。
瘟狗更是介绍说,马克沁一分钟能射出600发子弹。
马克沁重机枪也符合历史事实,这枪1884年发明的时候,李鸿章就引进到了中国。
1905年,奉派考验北洋三镇的清廷大员长庚在日记中记载:“三月十三日,马克沁机器炮打靶。马克沁机器炮每分钟能发六百出……”。
剧中瓦格纳说,这宝贝有钱都买不到,也是事实。
1905年日俄战争的时候,全中国的马克沁也只有一百来挺。
除了武器,《热血同行》在道具细节上也极致考究。
第七集艳势番训练时,杨语初格格(胡冰卿 饰)手里拿着“御泥坊”美容养颜。
你以为是植入?还真不是。
这种美容矿泥类似于今天的面膜,清光绪年间,以白泥为原料生产的香粉颇受京城贵妇欢迎,曾作为贡品上贡朝廷深受慈禧喜爱,故被称为“御泥”。
而剧中的街景里,我们时不时还能瞥到熟悉的英文字母,比如Aspirin(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1898年上市,是治疗许多疾病的基础药物,在光绪年间传入中国。
不过对于慈禧来说,这种可贵的西药没用来治病,却都用来浇花了。
时事,名言,人物,事件,《热血同行》中的一桩桩一件件,我们都能在历史中寻得蛛丝马迹,这也是它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相比于那无端虚构的人物和宫斗,它一头扎进了真实的历史——没有其他清宫剧虚构的悬浮感,而是深深扎根在历史脉络里,让我们得以脚踏实地得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和中国青年。
细到极致才见沧桑,正如这个世界一样不动声色,唯有变化才是永恒。
在富有年代感的热血故事中,在充分翔实的历史细节里,倾听历史的回响,感受主旋律激荡,亦是《热血同行》传递的现实意义。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