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末代皇后的结局(历史上的今天末代皇后)
1946年6月20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婉容去世。
婉容是清朝和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后。 因为恰逢清朝灭亡的时代,故被后人称为“末代皇后”。
和武则天、孝庄、萧绰等女人一样,婉容是一个国家的皇后,但和她们不同的是,婉容并没有多少政绩,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是 并不总是和谐的,这引发了后人的无限感慨。
那么,婉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首先,她是出生名门的大家闺秀。
婉容出生于晚清的一个名门望族。 她的父亲是内务府大臣,母亲是显赫的“四格格”。 可惜,婉容刚出生没多久,她的母亲就去世了。 她感受不到生母的爱,但她的继母恒香对婉容也很好。 后来,婉容经常说,恒香对她的影响很深。
虽然是晚清,但婉容的父亲并不是一个迂腐之人。 他不仅让婉容学钢琴、象棋、字画,还提倡婉容学英语,甚至还为她请了英语老师。
父亲知识渊博,婉容没有掉链子。 通过勤奋的学习,她的英语学得很好。 后来,她和溥仪交流时,经常用英语。 她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当时看起来很洋气的英文字,叫做伊丽莎白。
婉容,出身高贵,博学多才,是贵族圈的名媛,也是众多贵族子弟的理想结婚对象。 17岁那年,声名显赫的婉容奉旨去选妃,最终被封为皇后。
婚后不久,溥仪就被这位兼具东西方文化底蕴的美丽妻子迷住了。 溥仪爱着刚入宫的婉容,甚至可以说是有求必应。 溥仪知道婉容爱学英文,特地为她请了一位英文老师进宫。
其次,她也是一位热心公益的皇后。
婉容虽为皇后,却很少涉足国事。 然而,她却有着一颗慈悲众生的心,积极参与慈善捐赠活动。
1923年,身在紫禁城的婉容听说北京正在为灾民提供救济,立即向当时的救济组织“临时窝窝头会”捐赠了600大洋。 六百大洋的数量并不多,但对于居住在紫禁宫的婉容来说,此举十分难得。
向“临时窝窝头会”捐款后,婉容又陆续参加了多次救灾慈善捐赠活动。
1931年,我国遭遇”南起百粤北至关外大小河川尽告涨溢“等恶劣天气,人民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长江中下游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一时间哀鸿遍野,饿殍满地。
已经出宫的婉容见此惨状,立即将自己的珍珠项链和钱捐给了赈灾机构,希望为赈灾出一份力。
婉容的救灾行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媒体还专门报道了此事,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名媛富豪纷纷效仿,慷慨参与救灾。
最后,她还是个想要掌控命运的普通女人。
1932年在满洲与溥仪重逢后,婉容多年安逸富贵的生活画上了句号。 她的命运就像海面上的一朵浮萍,随溥仪辗转飘零。
到达长春后,婉容的一举一动都在日军的监视之下。 这种没有自由和尊严的生活,让婉容想要反抗。 有一次,中华民国外交部的顾维钧路过大连。 婉容得知消息后,让佣人假扮古董商,向顾维钧求助。 顾维钧得知婉容和溥仪的遭遇后,虽然很同情,但也爱莫能助。
帮助失败了,但婉容还在积极寻找逃跑的机会。 1933年,婉容找到了逃跑的好机会。 伪满洲国立法院赵欣伯的妻子准备赴日,婉容想借此机会出逃。
但世界上没有不透气的墙。婉容的计划被远在日本的三格格知晓。 三格格写信将此事告诉溥仪,再次失败。 这次逃跑失败,彻底打败了婉容。 她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与命运抗争,最终选择了顺其自然,听天由命。
婉容是兼具中西文化气质的末代皇后。 在她的前半生,她享受荣华富贵、受尽世人推崇。 在她的后半生,她的人生跌宕起伏,命运波折,再次证明了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个体的无奈。
历代评价
长期受着冷淡的婉容,她的经历也许是现代新中国的青年最不能理解的。她如果不是一出生时就被决定了命运,也是从一结婚就被安排好了下场、我后来时常想到,她如果在天津时能像文绣那样和我离了婚,很可能不会有那样的结局。
——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