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朋友是什么意思(知心朋友不需要太多两三个就好了)
导语:知心朋友
友谊需要是人的基本的社会性需要之一。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写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鸟儿嘤嘤、意在求伴,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岂可无友?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所说:“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以获得友谊最为重要。”
人们向往友谊、追求友谊,尤其是“恩德相结、腹心相照、声气相求”的知心友谊。林黛玉说:“万两黄金容易得,世间知己最难求。”可见,获得知心朋友并不是很容易的。
一般说来,友谊发展到“知已”的程度,大致有三条途径。 一是兴趣、爱好相同,由知音成为知已,就象春秋时代的钟子期与俞伯牙。 二是逆境中信任支持或相儒以沫,患难之交多是这样来的。 三是平时互相了解,逐步成为知己,就象古代的鲍叔牙与管仲。管仲的心思,鲍叔都知道、都理解,“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他们自然成为知己。不论是哪一种知己,“志同道合”都是友谊的基础。当然,这里的“志”“道”都是广义的,并不仅仅指政治见解,高尔基与托尔斯泰的政治见解分歧很大,但他们对艺术的共同追求与切磋,仍使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但是,有了共同的爱好,或者相似的见解,或者类似的遭遇,未必都能成为知心朋友,因为友谊的发展和深化还需要一定的条件。从交往心理角度来说,下列三点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诚”。对朋友要真诚,正直,讲真活。讲实话,不遮遮掩掩。不吞吞吐吐,这样别人才会对你说心里话。有了心的交流,才能谈得上“知心”的实现。三国人顾幼与庞士元初识后谈过一次话。顾问:听说你很了解人,我与你相比谁更强些呢?庞士元说,陶冶世间风俗,与时势相适宜,我不如你,如果要议论王霸的策略,观看行军作战的地形、我更有特长。话说得十分坦率、中肯,顾幼听后大为钦佩,友谊很快有了发展。朋友之间以城相待,还包括不投朋友之所好,不掩饰朋友的缺点、错误,尽管这样有时会引起朋友一时的不快。但时间长了,互相深知了解了,这种不快就会自然消散。
二是“信”。就是信任朋友。这里的信任应该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是把朋友当作朋友,肯向朋友交心;第二是相信朋友会把自己当作朋友,不猜疑他的言行;第三是朋友有了过失,不仅真心规劝,而且相信他能改正。尤其是许多人不信任朋友的时候,你信任他,他内心一定十分感激,你们的友谊很容易得到发展。
信任不是盲目的,以了解为基础,而信任本身,也能促进了解。管仲开始很贫困,常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钱的时候经常自己多分,鲍叔牙不责怪他贪财,而认为他家穷,应该多分。管仲还曾三次上战场,三次当逃兵,鲍叔牙不指责他是胆小鬼,而认为他家有老母需赡养,这是不得已而为之。鲍叔牙对管仲是这般深知,以致他对管仲的评价在常人着来似呼有些怪诞,实际上恰恰是知心朋友之间感人肺腑的信任,显而易见的是,朋友间的深刻的了解,不是一朝一タ就能实现的,所以知心朋友也不是短时间里就能获得的。
三是“厚”。对朋友要厚道、宽容。与朋友相处,不能斤斤计较,吃不得一点亏,或者听不得一点刺耳话。朋友做了对不起的事,你以德报怨,这会使朋友在感动之余,把你引为可以信赖的知己。天文学家弟谷很器重德国青年刻ト勒,一手提携他走上科研之路,并在他困难的时候提供无私援助。但刻ト勒在气量偏狭的妻子挑拨下,以怨报德,初次见面时对弟谷极不礼貌,并说弟谷对他完全是别有用心。弟谷则毫不计较,继续一如既往地支持刻ト勒,这使刻ト勒十分愧疚。后来,刻ト勒向弟谷表示了歉意,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确实,人都是有感情的。你对朋友仁厚,肯为朋友吃亏,朋友也会以同样态度对你,这就叫“人心相通”。真心对朋友,换来的是朋友的真心。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纳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