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无悲无喜胜败两忘的句子是什么意思(无悲无喜出自哪里)

《定风波》乃唐代教坊曲。敦煌曲子词联章两首,其中有“谁人敢去定风波”及“便知儒士定风波”句,这两首词为武将与儒士回答,所以“定风波”以喻平定社会动乱,词风豪健,为此调之始词。而今天要介绍赏析的,就是在这其中最负盛名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上阙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便可一窥此词之不凡,一边渲染着雨骤风狂,一边又奉劝众人“莫听”,点出了莫因外物而使内心凌乱,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且此处用了“莫”而不是“不”。因为“不”有明显的的拒绝之意,给人一种逃避之感;而“莫”则就有一种超然之感。

下一句继续延伸此意,正是作者小序中所言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尤其是“何妨”二字,极其洒脱,尽显东坡之魅力。所以在这狂风骤雨之中,东坡竹杖芒鞋,顶着风雨,从容向前,而且是“轻胜马”地前进,此时的东坡已不仅仅是一种豁达之态,更是一种“无官一身轻”的坦然与自信。在经历过“乌台诗案”被逮捕送往御史台狱,羁押四月有余,幸得亲朋奔走,免除一死。后谪任黄州团练副使,再结合之前在朝堂之上与其他人的种种政治斗争,所以此处的东坡的“轻“应有”无官一身轻“之感。

最后,那种笑傲人生的人生态度以及其他的超然之感都浓缩到”一蓑烟雨任平生“当中。”一蓑烟雨“是指将全身暴露在风雨之下,同时也指人生与政治的风雨,这里是物理层面与精神层面的统一,简直是东坡对于自身的真实写照。他晚年被一贬再贬,最后流落到那时还是蛮荒之地的海南岛,但他精神没有屈服,在如此困窘之下,仍能写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的句子。并且这里的”任“感情色彩是极其浓厚的,表达了东坡内心对于“风雨”的蔑视,颇有“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韵味。

下阙最有感情的莫过于“也无风雨也无晴”。众所周知,苏轼对于儒释道有着深刻的研究与理解,下阙不仅表达了东坡作为一名儒士对于入世的人生态度,一名道士的旷达豪放的精神,更参透了佛家“万物皆空”之道理,使他得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达到了人生的一种大境界,是参悟透了宇宙与人生的超脱,颇有“圣人”韵味,堪称半圣。到了晚年流放到海南岛时,东坡将这最后三句改了改,写入了另一首诗。可见,东坡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光都以此来磨砺自己,这贯穿了他的一生。全词以如此充满哲理的句子收尾,实在韵味无穷。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品评价到:“东坡之词旷。”的确,苏轼在经历了仕途的大起大落和生死考验之后,在最失意的时候,仍然能够以从容淡定的心态面对,发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哲思。虽然苏轼的诗文历来备受世人所称道,但相信不仅仅是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才华令人惊叹,更是那文字背后在困窘中坚韧不屈、超然洒脱的精神力量,才使人格外动容吧!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思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