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古诗拼音)

导语:第33期 丨《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唐 - 李白

注释:

菩萨蛮: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来演变为词人用以填词的词牌。

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林:平原上的林木。

漠漠:迷蒙貌。

烟如织:暮烟浓密。

寒山一带伤心碧:

伤心:此处极言暮山之青。

暝色入高楼:

暝色:夜色。

玉阶空伫立:

玉阶:玉砌的台阶。这里泛指华美洁净的台阶。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候。

长亭连短亭:

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

译文:

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

翠绿苍碧的山色深到极致。

夜色弥漫进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

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

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长亭连着短亭。

赏析:

“平林漠漠烟如织”,是写游子眼中之景物。“平林”,不是“平地的树林”;而是山丘上的树林。林木依山而生,高低错落,本不会“平”,而用一个“平”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游子自高楼往下看所看到的远景,而且表现了阔大而高远的意境。

“如织”二字,一方面表现烟雾密度之大,另一方面衬托游人离愁之浓。这里的“伤心碧”,是一语双关,一是极言寒山之碧,一是说寒山似乎因伤心而碧透。山犹如此,人何以堪。秋天,本是文人墨客伤感的季节,又加上寒山日暮,烟锁雾封,所以游子的思归之情已达极致。因此,接下二句“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中的“愁”字的出现,自是水到渠成。“暝色”,即暮色。暝色本不会动,而曰“入高楼”,不仅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夜色渐近的过程,而且似乎暗示随着夜幕的降临愁意也闯入了游子的心头。以上是上片,主要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先写自然之景,后写人工建筑,最后写楼中之人,由远及近,极有次第。

下片立足于主观的感受上。在暮霭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空”也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主观情绪并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立刻又融入了景物之中——“宿鸟归飞急”。这一句插得很巧妙。作者用急飞的宿鸟与久立之人形成强烈的对照。一方面,用宿鸟急归反衬出人的落拓无依;另一方面,宿鸟急归无疑使主人公的内心骚动更加剧烈。于是,整个情绪波动起来。如果说上片的“愁”字还只是处于一种泛泛的心理感受状态,那么,现在那种朦胧泛泛的意识逐渐明朗化了。它是由宿鸟急归导发的。所以下面就自然道出了:“何处是归程?”主人公此刻也急于寻求自己的归宿,来挣脱无限的愁绪。可是归程在何处呢?只不过是“长亭连短亭”,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答案。有的仍然是连绵不断的落拓、惆怅和寂寞。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短短的一首词中,摄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烟霭、寒山、暝色、高楼、宿鸟、长亭、短亭,借此移情、寓情、传情,手法极为娴熟,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活动,反映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心绪。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其墓碑在今安徽当涂。而在四川江油、湖北安陆均有其纪念馆。

本文内容由小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