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的地理环境差异如此巨大的原因(南北方地理环境的关系)
1、饮食习惯——“南米北面”
中国南方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而北方地区自古缺水,除东北外几乎都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故只能种黍稷等,这在现代已经成了杂粮,但在古代却是北方人的主食。而随着小麦的传入,小麦由于其抗旱性能和口感,瞬间在全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北方人民也终于不用再吃杂粮,改而吃面食,并延续至今。
随着时代的演化,南北饮食各自取得了辉煌的发展。北方把面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饺子、馒头、包子、花卷、刀削面、杂酱面、烩面、烙饼、泡馍……提起面食,北方绝对是世界一流,没有之一!而南方在做米饭上发挥空间有限,在做菜上却下足了功夫,八大菜系七个都在南方,可见一斑!
2、传统民居特点——“南尖北平”
中国北方地区多处于中温带,气候比较寒冷,民居需要充足的日照,因此,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宅院的内部构成也多为离散型。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用地就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寒冷的气候还要求建筑拥有厚重的墙体和厚重的屋顶并且门窗少且小。
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江南的一些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水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徽派建筑是南方古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南方的房屋特点是墙体高,门窗多且大,屋顶坡度大。
3、耕地类型——“南水北旱”
我国是季风气候的国家,盛行东南季风。夏季风从海洋带来水汽,由东南吹向西北,因此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导致了其耕地类型为旱地,而南方降水较多,为水田。
4、交通运输——“南船北马”
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5、语言方面——“南繁北齐”
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 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此外,除了以上5个方面差异外,还有比如
气象灾害:南涝北旱
工业结构:南轻北重
饮食口味:南甜北咸
武术专长:南拳北腿
身高当面:南矮北高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冰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