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氨氮对水产养殖有什么影响(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

养殖池塘水体中氨氮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影响及过高的解决方案

路庆鹏 金雪霞

氨氮是水产养殖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水质指标。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由非离子氨(NH 3 -N)和离子态铵(NH 4 + -N)所组成,主要于含氮物质的转化分解,包括无机和有机氮肥、水产生物的排泄物、残剩饵料及死亡残体(藻类等)。养殖水体中氨氮浓度的升高,一方面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暴发,另一方面可影响水产生物的生长、降低其对不良环境及疾病的抵抗能力,成为诱发病害的主要原因,影响水产养殖生产。氨氮污染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环境的主要胁迫因子。

一、氨氮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影响

养殖水体中适度的氨氮对养殖是有利的,其可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维持养殖生态系统的稳定,但过量的氨氮则可对养殖生物产生危害影响。氨氮对养殖生物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中非离子氨(NH 3 -N)的占比,而非离子氨在氨氮中的占比取决于水温和pH。一般而言,同一浓度的氨氮,其毒性与养殖水体的pH和水温存在密切的关系。高温高pH时其非离子氨的占比远远大于低温低pH时,对水产生物的危害则更大。故我国的《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中并未列出氨氮的标准值,只有非离子氨的标准(≤0.02毫克/升)。养殖水体中浓度过高的氨可对养殖生物体内酶的催化作用和细胞膜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并破坏排泄系统和渗透平衡。众所周知,养殖生物(鱼、虾等)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并可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同时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率,延迟产卵繁殖。高浓度氨可影响水产生物的血液功能,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急性中毒时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二、养殖水体中氨氮过高的解决方案

针对养殖水体中氨氮的特点及作用影响,解决氨氮过高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氮循环,由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将其转化;由水体中的氧等氧化因子将其转化;由水体中藻类和水生植物的吸收或微生物的同化将其吸收利用;由挥发作用或底质的吸附作用将其脱除。具体的解决方案如下。

1.氨氮偏高的预防 建议养殖期中每10~15天使用1次微生物调水产品,EM原液、EM制剂、活嫩爽、超强复合芽孢杆菌等均可。每7~15天施用1次底改产品,如底改超能片、粒粒益水菌等,进行水质和底质调节。坚持绿科“六定”原则,降低氨氮。

2.氨氮偏高的控制 ①有条件可先换水,或适度投加磷肥、钙肥进行肥水,增殖浮游植物,可控制水体中氨氮水平和含量;②使用沸石粉等吸附剂吸附;③pH偏高时,可使用降低pH的产品(解毒绿水宝等有机酸解毒剂,每亩 1 米水深用量 300 毫升),并增加 1 次 EM 制剂(500 毫升)或乳酸菌原液(150 毫升)的使用,有效降低 pH 从而降低氨的毒性;④池塘淤泥较厚的老塘口,应施用超强复合芽孢杆菌、高效复合芽孢杆菌、全能冠军等进行底质改 善 , 用 量 为 每 亩 1 米 水 深 分 别 为 500 毫 升 、250克、40克;⑤池塘淤泥少,但水体氨氮偏高情况下,应该施用 EM 制剂或 EM 原液(每亩 1 米水深500毫升),配合使用黑先锋或解毒底净(每亩1米水深800克)进行水质调节;⑥当氨的含量有所下降时,应该使用微生物产品降亚硝酸盐,促进 N 循环,稳定水质,避免亚硝酸盐过高。配合使用氧粒粒Ⅱ等增氧产品,促进N转化。养殖过程中若水不是太肥,可配合使用氨基酸益藻素进行肥水降氨氮。

3.氨氮毒性的控制 ①有条件换水的塘口可先换水进行急救;②联合施用降低pH的产品(如解毒绿水宝、解毒365等)和解毒护水宝等解毒产品进行解毒;③泼洒V C 应激宁和全程无忧,提高养殖生物机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用量为每亩水面1米水深200克;④同时使用氧粒粒Ⅱ、丰氧120等增氧产品提高水体氧化能力;⑤施用底改超能片、原子底改等底改产品提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科学有效地管理池塘水质、将氨氮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将有益于养殖生产的开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洁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