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氨氮对养殖有什么危害(养殖氨氮超标)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池塘氨氮过高的问题。氨氮过高会导致养殖鱼虾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摄食减少,生长缓慢,易发生疾病。

大多数有机物中的氮是以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于蛋白质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蛋白质被分解并产生氨氮,这个过程称为氨化作用。氨化作用是一种出现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异氧过程。氨化作用所产生的氨被释放到环境中或被同化到微生物的组织中,释放到环境中的任何氨(NH3)都与铵(NH4+)建立如下平衡:NH4++ H2O↔ NH3+ H3O+。氨与铵的比例随pH值而变化,在一定温度和离子强度下,氨(%)随水体pH的增高而明显增大。当pH值小于7时,几乎都以铵(NH4+)形式存在;pH值大于11时,则几乎都以氨(NH3)形式存在。氨和铵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有很大差异,铵基本无毒且能被浮游植物或水生植物直接利用,氨毒性很大且能直接使水生动物中毒。研究认为,水中有效氮浓度应保持在0.3 mg/L以上时,对繁殖藻类较有利,但不宜超过1mg/L。对一般养殖鱼类来说,水体中非离子氨(NH3)超过0.1 mg/L即应视为鱼类慢性中毒。1、氨氮的危害高浓度的氨氮加上高pH值会造成池塘中鱼类和甲壳动物的氨中毒。由于NH3能溶于水,不带电荷,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几乎能迅速穿透所有细胞膜;NH3能直接损害养殖动物的鳃组织并渗入血液,降低其呼吸机能和血液载氧能力;NH3会抑制生物的排氨,使血液和组织中的NH3浓度升高,导致体内NH3积累而中毒,造成体内正常代谢减慢或停滞;NH3急性毒性主要表现在对中心神经元损害。高浓度氨氮会影响养殖动物生理功能和酶活性,使其代谢失衡,生长受到抑制,抗病力下降,病原菌趁虚而入或潜伏病原被激活,导致疾病发生,严重时造成大量死亡。2、养殖水体中氨氮的主要 ①养殖动物的排泄。池塘水体中氨的主要是鱼类和甲壳类直接分泌。鱼类所分泌的氨量可以通过净蛋白质利用率(鱼类获得的蛋白质重量÷饲料中蛋白质的重量)和饲料中蛋白质的百分比来估计:分泌氨氮(g/kg饲料)=(1.0-NPU)(蛋白质÷6.25)(1000),其中,NPU=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饲料中蛋白质含量,6.25=蛋白质对氨的平均比值。商品饲料中的净蛋白质利用率的值一般大约为0.4。对于粗蛋白质含量为28%的饲料来说,所分泌的氨氮为:分泌氨氮=(1.0-0.4)(0.28÷6.25)(1000)=26.9g氨/1kg饲料。只要净蛋白质利用率保持恒定,氨的产生与投饵率直接按比例增加投饵率加倍氨的分泌也加倍。②人工施入氮肥。人工施肥可直接或间接增加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如施用氯化铵可直接增加养殖水体中的铵含量,如施入有机粪肥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间接增加养殖水体中的铵含量。③养殖水体中有机污物的分解与藻类自溶。藻类细胞自溶与有机碎屑(残饵、粪便、动植物残体等)沉积物的氨化分解,使以颗粒状结合的有机氮以非离子氨的形式释放到水中。3、养殖水体中氨氮的消耗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利用是养殖水体中氨氮的主要消耗。水体中氨的消耗主要是被植物吸收,对藻类来说,光合使用的主要氮源是氨和硝酸盐,当两者同时存在时,先利用氨态氮,有些种类如裸藻只能吸收氨态氮。这是因为氨可以直接参与藻类的同化作用,而硝酸根必须先还原成氨后才能参与同化作用。4、氨氮的降解方法①减少投饵量或停食。停食或减少投饵就是从氨氮的源头即养殖动物的排泄控制氨氮的产生,使用该办法通常在氨氮含量持续高的条件下使用,因为停食或减食不可能长期进行,否则会引起养殖动物生长停滞。②禁止施用含氮肥料。氨氮一旦过高,禁止施用含氮肥料如发酵粪肥、尿素、碳铵、氯化铵等,否则会使养殖水体氨氮进一步增加。③使用微生态制剂吸收利用氨氮。微生态制剂可以直接吸收利用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改善养殖水环境。氨氮一旦过高,应全池泼洒硫化氢氧化细菌或酵之素发酵液等。④施用藻类或水生植物限制性营养盐,促进氨氮吸收利用。浮游植物与水生植物吸收利用氨氮时须其它微量元素如钙、镁等满足其需求。通常情况下,如氨氮含量过高可能其它微量元素成为其生长限制因子。当氨氮含量过高时,可全池泼洒“有机酸或水解毒液”等以降解过高的氨氮。⑤降低水体pH值以降低非离子氨比例,减少氨氮的毒性。氨(NH3)与铵(NH4+)的含量主要取决于水的pH值和水温。pH值增加,非离子氨的比率增大,随水温的升高也稍有增加。当养殖水体氨氮含量过高且pH值偏高时,可全池泼洒“酵之素发酵液”,以降低养殖水体pH值,从而降低氨的毒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