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唐代人称父亲为哥哥(唐朝的哥哥是什么意思)

唐代人竟可将自己的父亲称为“哥哥”,这是怎么回事

“哥哥”在唐代既指“父亲”,也指“兄长”。哥原本不是中原的叫法,在唐朝属于外来语,一般称父亲为“耶耶”,私下里某些场合可以称“哥哥”,但在较为正式或者特殊的公开场合,还是得叫“父亲”或者“大人”。有时也把父亲叫做“阿耶”,和母亲在一起就叫“耶娘”,或“爷娘”。

这些都是唐朝时最为流行的叫法,扩展来讲,还有一个叫法是“大人”,但唐朝时的“大人”只有一种含义,就是用来代指父母,至于称呼官吏为“大人”,那是唐朝以后兴起的。若非自家父母或直系亲属,在唐朝是不能称呼“大人”的,不然有失礼数。

《搜神记》有载:“年始五岁,乃于家啼哭,唤歌歌娘娘”。此处的“歌歌”便是父亲,也是有证可考的唐代早期写法,所以唐朝的“哥”,是个通假字,亦为“歌”。

至于各朝代都如何叫爸爸,说几个知道的:

1、三国:

对外称呼自己的父亲,直接叫“家父”,例如《太平御览·三四六·三国魏曹植·宝刀赋》:“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此处就是曹植对外人说起自己的父亲曹操,所以用了“家父”。最早关于“爸”的称呼,也是出现于三国时期:《广雅·释亲》(魏国文字训诂学家张揖·著)记载:“爸者,父亲之转。”“妈,母也。”。

2、南宋:

部分地区称父亲为“阿父”,或“阿公”。《南史·谢诲传》:“阿父!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

在古代因为受到地域文化,方言特色,以及年代礼仪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于“父亲”的称呼各有不同,然而大多数还是带“父”字,相差并不算很而“爸”这一称呼,虽然在清朝已有人使用,但真正全面的流传普及,还是在现代。

总而言之,不管哪一种称呼,都是对父母表达敬意。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使用率最高,也是最早出现的对于父母的称呼,其实还是“爹娘”,放之四海皆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姿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