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对虾偷死一般是什么原因(对虾偷死病)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偷死病”是养殖户很头疼的一个问题,学术上称为EMS(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或“急性肝胰腺坏死症”。但是简单点理解就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对虾,它就偷偷的死去了。但是对虾并不是偷偷死去,它的死亡是有先兆,只不过难以察觉,并且发病也有因可循,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对虾的“偷死病”。

工厂化养虾:对虾偷死防控难细致观察才能防患于未然!

一、发病原因:

1、细菌感染偷死:

  对虾弧菌感染后,体表分布大量黑点,肠道色素细胞扩散、变红;肝脏先出现红色,偷死为零星死亡,后期则为大量死亡。

2、病毒形成的偷死:

如白斑病毒、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等。对虾感染病毒,随着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对虾免疫力下降,体内病毒爆发,出现了偷死。

工厂化养虾:对虾偷死防控难细致观察才能防患于未然!

3、水质恶化形成的偷死:

池塘底部出现死虾现象,死虾肌肉白浊,同时伴有脱壳不完整的、断须等现象。高密度养殖池塘常见到这种现象。有机物积累过多,残饵及粪便过多,换水不勤,导致对虾偷死。

工厂化养虾:对虾偷死防控难细致观察才能防患于未然!

4、对虾肝胰腺、肠道病变导致偷死:

对虾肝胰腺出现病变通常是因为养殖过程中,没有保护好肝胰脏。水质、底质管理不善,有害菌大量繁殖;其次过程中营养补充不到位,维生素、矿物质没有及时补充到位,导致对虾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对虾肝胰腺发生病变。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慢慢肠道也开始发生病变,出现白便等肠道病害。从而出现偷死。

工厂化养虾:对虾偷死防控难细致观察才能防患于未然!

5、虾苗携带传播:

不达标不规范的虾苗生产企业生产的虾苗,由于受亲虾的垂直传播或受虾苗培育环境的影响,导致虾苗携带病毒。通常虾农在采购时虾苗体色、游动表现正常,这是由于病毒尚未发作,还处于 “潜伏”状态。一旦进入大塘养殖,随着季节变换、水温增高、个体增长、 池塘总载虾量增大、水质理化因子变化,病毒极易被激活,造成病毒病的暴发,导致南美白对虾大量“偷死” 于池底。虾苗携带病毒,不仅会对养殖当期造成严重威胁,还会对池水、池底产生污染,使池塘存留病毒,为以后的养殖埋下隐患。

工厂化养虾:对虾偷死防控难细致观察才能防患于未然!

二、发病前兆:

发病之初,仔细观察可见个别虾体胸甲有极小的白色斑点,虾须和尾扇发红,体表其他部位正常;虾壳发软;少量虾附在岸边水底或在水体表层缓慢游动。

工厂化养虾:对虾偷死防控难细致观察才能防患于未然!

三、“偷死病”的防控:

1、放苗前对虾塘进行彻底消毒清理。清理底部残饵,粪便,生物尸体等,这些都是病原微生物滋生的温床,然后进行底部消毒。另外还要对养殖用水进行严格消毒。通过这些处理,大大减少了外部环境的病原微生物。

工厂化养虾:对虾偷死防控难细致观察才能防患于未然!

2、虾苗选择。近年来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很不稳定,放苗前的检测很关键,尽可能确保虾苗不携带病毒、细菌、肝肠孢子虫。

3、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要注意监测水体的溶解氧,一旦发现溶解氧低,提前换水,加大增氧机开启次数及台数,避免低溶解氧造成偷死。

工厂化养虾:对虾偷死防控难细致观察才能防患于未然!

4、做好肝肠孢子虫,纤毛虫的防控。

5、保护肝胰腺,发生偷死时慎用活菌。在日常管理中,要尤其重视南美白对虾肝胰腺的保护,这一点养殖朋友都应知道,肝胰腺是南美白对虾重要器官,保持肝胰腺清晰饱满,可以有效防控对虾“偷死症”的发生。虾体出现疾病症状时,生物菌的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用生物菌会增大对虾的死亡率,所以在发生偷死时要慎用活菌。

工厂化养虾:对虾偷死防控难细致观察才能防患于未然!

对虾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最心痛的就是养殖户。随着对虾“偷死”问题越来越严重,还是希望各位养殖户做好预防工作,防病于未然,养出好虾,养出大虾!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