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故有之以为利(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如何理解)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卅:sà,三十。
毂:gǔ,车轮中空的部分,可以插轴。
埏埴:shān zhí,陶罐。
牖:yǒu,窗户。
利:利益,收获。
用:作用,用处。
意思是:三十个轴辐,插进车轮中空的地方,可以做成一个车轮;正因为车轮中间是空的,所以它在车子上发挥作用。陶罐被我们当做器皿,正因为陶罐中间是空的,所以它才能发挥器皿的作用。在墙上凿开一扇窗子,正是因为窗子中间是空的,所以它才能在屋子上发挥作用。由上可知,有形之物可以当做财物收藏起来,而无形之理才是它的真正作用。
这一段道理,主要讲述了:我们不要只盯着东西本身的利益,而要弄明白东西之所以存在的背后的道理。
记得小时候,和老爹割麦子。只剩下最后一小块麦地了,老爹让本来玩耍的我也一起割。因为要在天黑之前割完,明后两天都是暴雨。
我回家拿镰刀,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去邻居家,都锁着门呢。我回地里告诉老爹,挨了一顿臭骂。
“是刀就行,谁说非一定要镰刀了。”
听了骂,我开心了。跑回家直奔柴房,找到了劈柴用的小砍刀。老爹担心我不好用,把镰刀让我用,自己用小砍刀。最后我和老爹很快就把剩下的麦子割完了。
在我那时脑海中,割麦子就是用镰刀,其他的东西没办法使用。岂不知,只要是刀就行,镰刀也主要是因为它锋利,才能割麦子的。
很多东西,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是很容易陷入死局的。一件东西背后的道理,才是这件东西的本质。
东西可以随时更换,而东西背后的道理是不变的。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只有抓住一件事物的本质,那么我们才可以稳坐钓鱼台。需要时就有,不需要时放手。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紧紧握着不敢松手,生怕一旦失去,就无法再拥有了。
我们在“【鱼说道德经】第六章:其若存,用之不尽。”中也说了这个道理:想要一直拥有什么,便先为它创造一个属于它的环境。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无,就是环境,是万物开始的地方,是从无中孕育了有。像是海洋,像是大地。
而有,则是应运而生的第一个物质,从它开始繁衍不息,变幻无穷。
有从无中生,无得有则活。
在这一章中,无就是道理,因为道理而催生了有。而又因为有,无这种道理才能长存。
当我们了解了道理,自然也就能顺应道理,而产生无穷无尽的有。而不是紧紧抱着眼前的一点物质,不愿意放手。
这也就是《道德经》第四十章所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道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