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生猪坏死性皮炎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生猪坏死性皮炎流行特点与防控方法)

猪坏死性皮炎属于慢性发病的传染性疾病,病猪的皮肤及粘膜会出现坏死性炎症变化,严重者会出现脓毒性败血症而使病猪出现死亡。此病发病之初症状不明显,病情加重后会影响病猪的食欲,会使之体温出现异常,且伴有明显的腹泻症状,养殖户可根据这些症状进行此病的鉴别与诊断,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一、流行特点

坏死杆菌是导致猪只感染坏死性皮炎病的主要病原体,且此病的传染性极强。患此病后,病猪的胸背、四肢、颈部以及耳部等处会出现皮肤溃烂或坏死等现象,此病于夏秋两季较为多发,湿热季节或降雨较多的季节此病发生率较高。此病的易感群体为仔猪与育肥猪,母猪也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且会与仔猪之间相互传染。母猪乳房出现破损易感染此病,新生仔猪则主要为脐带感染。仔猪出牙期此病发生率较高,会出现坏死性口炎。如饲养密度过大或运输途中出现应激反应,或猪只之间打架出现创伤均会导致猪坏死性皮炎病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

猪坏死性皮炎感染初期,病猪皮肤会出现隆起的丘疹,其上覆有硬痂,部分位置瘙痒感强烈,皮下组织存在大面积坏死与腐烂现象,有大量含有灰色伴有黄褐色的有异味液体,会溢出受损表面,之后结痂。病猪全身均会出现干性坏死皮炎,病猪身体表面覆有一层物质,为头盔样,且病猪的尾部及耳朵会出现干性坏死现象,最终会使这两个部位脱落。少部病猪的肌肉肌腱及韧带会出现病变,进而使胸腹部出现穿孔,使之肢体逐步腐烂,进而导致其出现躯干坏死现象。部分病猪是在颈部、臂部或体侧出现病变,母猪的乳房及乳头也会出现病变或坏死。

三、实验室诊断

1、染色镜检

取病猪病料制成涂片,之后利用甲醇进行固定,在自然风干之后将之放置于染缸中浸泡染色后进行镜检,可观测到长丝状的杆菌,可确定其为坏死杆菌。

2、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提取病料将之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并置于37℃厌氧环境下培养三天左右取出进行检查。可见不同形态的细菌片,将结晶紫加入培养基中可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调高PH值后再培养三天左右,可见表面光滑、边缘不整齐的灰白色菌落,其边缘存在溶血现象,且伴有浓烈的臭味,即可确诊其感染的是猪坏死性皮炎。

四、类症鉴别

与猪渗出性表皮炎的区别:猪渗出性表皮炎病原为表皮葡萄球菌,镜下观察为圆形或卵圆形,革兰氏阳性,在脓汁、乳汁或液体培养基中则呈双球状或短链状,形似链球菌。主要发生于5-35日龄的仔猪,育肥猪和母猪发病较少,病症主要局限于皮肤表面,病症呈现明显的渗出性脓性表皮炎,早期多见浅表性毛囊炎,严重时出现糜烂和溃疡,导致弥漫性化脓性皮炎,病变常由头部向身体其他少毛处皮肤漫延,患处皮肤明显增厚,有灰褐色不规则的红斑和痂皮。

与猪痘的区别:猪痘是由痘病毒引起,以皮肤和黏膜发生痘疹为特征,多为良性经过,死亡率不高,呈地方性流行。病变主要位于身体少毛皮肤的上皮表层,病周皮肤出现直径1.5-2cm大的红斑,病初呈玫瑰色,进而为灰红色。仔猪若出现大片皮肤和黏膜变硬,痘疹如铠甲状黑色,常以死亡告终。

与猪疥螨病的区别:猪疥螨病与本病皮肤也有皮疹、结痂等病变,但猪疥螨病易发生于秋、冬潮湿环境,在病变与健部交界处刮取物中可查到疥螨的幼虫、若虫和虫卵。

五、猪坏死性皮炎的防控措施

1、预防措施

做好猪只观察,及时对病猪进行隔离饲养,做好病猪治疗时坏死组织及伤口残液的清理与销毁,不可随意丢弃。制定严格的消毒计划,猪舍消毒三次后才可用于饲养猪只。做好保育舍及分娩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及时进行圈舍污水的处理与垫草更换,每周至少消毒一次,且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确保猪舍环境干燥、温暖。

加强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母猪的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以使仔猪的疾病抵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饲养过程中应控制好饲养密度,以免猪只互咬而使之皮肤或粘膜受到创伤。应及时对出现创伤的猪只进行创口处理。保证猪只运输的安全,以免运输途中受到损伤。猪只新引进后,应先隔离后再混入猪群,且应对打斗或嘶咬进行控制。

2、治疗措施

方法一:可使用温水对猪只体表的坏死病灶进行清洗,可使用毛刷刷掉猪只皮肤表面的坏死组织,可使用6号注射针将浓度为0.1%的PP水对着坏死病灶喷洒。因病猪患处有瘙痒感,通常在喷药治疗时猪只并不会出现反抗现象。也可采用肌注药物疗法,常用的药物为盐酸土霉素。

方法二:去除猪只体表的坏死组织后,可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冲洗患处,再用浓度为5%的碘酊或硫酸铜溶液进行创口的填充。也可用雄黄及陈石灰混合,药量分别为30g与100g,将桐油加入其中制成糊状物,对创口进行填充。对病猪进行解毒或强心等全身治疗时,效果显著的药物为磺胺类药物,使用长效土霉素也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由此可见:猪坏死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传染性较强,诊断时应做好与猪渗出性表皮炎及猪痘等相似疾病的鉴别,以免治疗措施使用错误而使病猪的病情加重。应通过消毒、优化养殖环境等措施做好此病的预防,并利用药物进行坏死组织的处理,以控制病情的恶化。

作者:徐辉 助理兽医师

免责声明:分享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正、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姬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