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端午(唐代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导语:端午节,不可不读的唐宋文人笔下的端午风俗!
在我国古代,越是文化人,就越讲究吃。文人们端午吃粽子就是一个明证,古人吃粽子,花样繁多。今天,我们就看一看古诗中的端午节吧!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喜欢“萌”粽子 陆游爱办派对吃粽子 诗人元稹,他诗风婉约,喜欢的粽子也很精小。“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这是元稹的诗句,可见他对那种小如初生绿菱的“迷你卖萌”粽子情有独钟。
端午节这天唐代皇帝和大臣还要互赠夏衣,衣上有题名,穿着很清凉 这个工作很仔细,所赐的衣服用轻薄的细葛为料,还要根据臣子的身材缝制,让他们合身。
每年端午节,大家都要在门上或手腕上挂结长命丝绳,在门上插艾草来趋利辟邪。晚唐诗人和凝《宫词》写道:“绣额朱门插艾人,羞将角黍近香唇。平明朝下夸宣赐,五色香丝系臂新。”“朱门插艾”,“香丝系臂”就是这种风俗的体现。
看过了盛唐的端午,再来看看宋代的风流文人们。
宋代陆游有“端午数日间,更约同解粽”的诗句,看来陆游算是个比较喜欢热闹的“派对达人”。不过,热闹繁华的背后总是引发他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端午当然也不例外。喜欢独自散步的诗人们,也免不了在节日里思乡。
像宋代诗人朱松就在他的《重五》一诗中写道:“异乡逢午节,卧病此衰翁。竹笋进新紫,榴花开小红。山深人寂寂,气润雨蒙蒙。煮酒无寻处,菖蒲在水中。”古人没有手机,只能托些个花花草草、菖蒲艾叶什么的寄托一下对亲人的相思,
端午前如果来场雨,这在古人眼中绝对是好兆头。龙舟雨,就是端午前的雨,涨龙舟的水,意思就是说,为了方便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赛龙舟,端午节前都会下雨,让河水上涨,人们把这种雨叫做“龙舟雨”。
传说,在端午节前,如果有下“龙舟雨”,则是个好兆头。端午节过后,气温将显着升高,雨量也将更加充沛。下了雨,紧接着便是震人心魄的龙舟赛了。除了思乡,古人们着墨最多的,便是这龙舟赛了。
唐代张建封的《竞渡歌》最被人们看好,其中描写竞渡场面十分精彩:“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舜。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则是冲刺的龙舟。望着即将靠近的终点,两条龙舟上的健儿们眼睛闪出亮光,“目如舜”,传说舜有双瞳,所以视觉特别明亮。看着决胜的关头,坡上的观众发出了惊雷般的呼叫。
胜负转眼间作出分晓:“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另一方的迥异表现,精神状态描写的生动入神。
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和力量,屈原就是其中最好的代表和见证之一,端午竞渡就是这种精神和力量的很好体现,是力量与激情的阳刚之美,同时在古代文人的心中,端午节还是一个祭祀节。悼念和祭祀屈原,意味着透过悲喜两重天的翻转和升华。
人们纪念屈原,也就是秉承这种爱国精神。古代文人大都身兼天下,每当国家危难之时,人人都勇立潮头,担当重任,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就是屈原精神的缩影 。
本文由河南先锋教育任铭辉老师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冰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