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叔向贺贫的原因(叔向贺贫叔向是个怎样的人)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叔向贺贫”一文中的“何贺之有”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叔向贺贫的原因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叔向贺贫的原因(叔向贺贫叔向是个怎样的人)

今天继续读《古文观止》卷三国语选文“叔向贺贫”一文,其中有一句挺有意思,特写下以飨同好。

这一句是“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其中,“将吊不暇”的翻译很有意思。

先试译其他句:

若不忧德之不建。若,如果;之,取独使“德之不建”整体成为宾语,不译;建,建立;

而患货之不足。而,连词,表转折;患,担心,担忧;货,财也,财物;之,取独使“货之不足”整体成为宾语;足,形容词,足够;

何贺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贺;之,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何,代词,什么;

岳麓版译为:

如果不担心德行不能建立,只担心钱财不足,那我要吊你还来不及,还有什么可贺呢?

上古版译为:

如果不忧虑德行未曾建树,却只担忧财产不足,那我表示哀悼还来不及,又有什么祝贺可言呢?

其他版本译为:

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这让我想起最初读《古文观止》卷一左传选文“郑伯克段于鄢”时,碰到的类似句子是“姜氏何厌之有”。

有关“何厌之有”,似乎有两种解释:

第一、王力先生认为,正确的语序应该是“姜氏有何厌”,“之”乃宾语前置的标志,“何厌”是作“有”的宾语,“何”为不定代词“什么”,译为“姜氏有什么满足”,读起来怪怪的,似乎不大符合现代文的说话习惯。

第二、有人主张“何”作副词,译为“哪里”,正确的语序是“姜氏何有厌”,可译为“姜氏哪里有满足(的时候)”。这种译文似乎更符合现代文的说话习惯。

当初,我最开始时是认同王力先生的注释,后来改为倾向于第二种解释,但现在我又比较同意王力先生了。

原因是,我们只是用现代文是否通顺来倒推文言文应该怎么解,其实,古人写文言文的时候,压根不会想后世的现代人到底会怎么解读,他们就习惯加一个“之”来把动词后置而已,就像他们习惯把状语后置一样。

再说“将吊不暇”。

将,副词,表推度,大概,恐怕;

吊,动词,悲伤,忧虑,注意,此处并非是“吊唁”的意思;

不暇,没有空闲,来不及;

这一句似乎是状语后置句,补充省略为“(吾)将不暇吊(汝)”。

比如王献之的“山川之美,使人应接不暇”,实际翻译时,应是“使人不暇应接”。

但也有很多直接把“不暇”置于动词之前的。

比如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比如曾巩的“尝闻古者禹称智,过门不暇慈其孩”;

比如班固的“两都赋序”中的“大汉初定,日不暇给”。

似乎前置和后置都可以。查“不暇”最初出自《书.酒诰》:“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从这一句看,“不暇”最初应是前置,即“不暇湎于酒”。

综上,这几句可译为:

原文: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译文:如果不忧虑德行不建立,却担心财物不足够,(我)恐怕没空为你悲伤,(又)有什么祝贺呢?

或译为:如果不忧虑德行不建立,却担心财物不足够,(我)恐怕忧虑你(还)来不及,(又)哪里有祝贺呢?

上述两种解读方法,哪种更贴切一些呢?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叔向贺贫”一文中的“何贺之有”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