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大小蜂螨危害辨别方法(大蜂螨特点与防治方法)

在蜂体和巢脾上已经发现的螨种类超过30多种,但以吸食蜜蜂体液危害较大的螨主要是大、小蜂螨,且主要危害西方蜜蜂及杂交品种,对中蜂等东方蜜蜂并不造成危害,了解和掌握大、小蜂螨的生活、繁殖规律,是意蜂养殖的基本技能。

一、大、小蜂螨的形态差异

大蜂螨卵为乳白色,呈圆形,长平均为0.63mm,宽0.43mm,卵膜透明,产下时即可见4对肢芽,雌成螨红棕色或棕褐色,呈椭圆形,背板坚硬,体表密生刚毛,长平均为1.17mm,宽1.77mm,雄成螨明显小于雌成螨,背部有呈褐色斑纹。

小蜂螨卵为乳白色,呈近圆形,长平均为0.66mm,宽0.54mm,雌雄成螨呈卵圆形,雌成螨平均长1.3mm,宽0.54mm,浅棕黄色,雄成螨小于雌成螨,呈淡黄色。

二、大、小蜂螨的历期及习性差异

1、历期差异

大小蜂螨的一生都要经历卵、若虫、成虫,大蜂螨的卵期1天,若虫期7天,成虫的寿命45天左右,越冬期100天以上,而小蜂螨的卵期只有十几分钟,若虫期为4~4.5天,成虫的寿命2~17天,越冬期寿命较长。

小蜂螨的各历期相对于大蜂螨都较短,繁殖的速度较快。因小蜂螨的寄生环境与大蜂螨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小蜂螨的成虫寿命受寄生环境影响较大。

2、习性差异

在巢内有蜂儿时,大小成蜂螨都是在蜜蜂大幼虫封盖前潜入房内,雌雄交配产卵,交配完成,雄蜂螨即死亡,蜂螨卵依靠吸食蜂儿体液生长发育,大蜂螨的产卵量更多。

意蜂封盖蛹期12天,大蜂螨雌成螨在蜂儿封盖后第二天产卵,第三天出现若虫,第10天出现成虫,与蜂儿出房时间接近,随蜂儿一起出房。

小蜂螨在蜂儿封盖后50个小时后产卵(第三天),产卵当天出现若虫,第7天出现成虫,小蜂螨从蜂儿封盖到成虫大约7天时间,因此,小蜂螨常有穿孔蜂儿封盖爬出的现象。

3、非越冬期出房蜂螨的差异

大蜂螨成虫随蜜蜂幼蜂一起出房,附着在幼蜂身体上,靠吸食蜜蜂体液生活,伺机再次潜入大幼虫房交配繁殖。而小蜂螨则多先于幼蜂出房,再进入大幼虫房,或与幼蜂一起出房,再次寻找并进入大幼虫房,继续交配繁殖。可见,大、小蜂螨的交配繁殖均在封盖蜂儿房内,大蜂螨成虫可寄生于蜜蜂身体上生活,而小蜂螨出房后必须再次寻找蜂儿大幼虫觅食。

4、蜂螨越冬方式

在越冬期,蜂群巢内断子无蜂儿时,大蜂螨寄生于工蜂胸部背板绒毛间,翅基下和腹部节间膜处,与蜂群的冬团一起越冬。而小蜂螨只能寄生于蜂儿,在越冬期小蜂螨离巢,在蜂箱周围的杂草、杂物潮湿、阴暗处越冬,外界温度回升后,再潜入蜂箱蜂儿房内繁殖。

5、雄蜂与蜂螨

蜂螨寄生的蜂儿不分雄蜂和工蜂,雄蜂巢房空间大,蜂儿体格大,可被吸收的体液更多,成蜂螨更愿意在雄蜂房交配繁殖。

三、大、小蜂螨的危害差异

受大蜂螨危害的蜂群,蜜蜂大多体质虚弱,失去飞行能力,危害严重时,成年蜂出现残翅。小蜂螨的危害主要是蜂儿及刚出房的幼蜂,多出现穿孔烂子现象。

四、大、小蜂螨的传播途径差异

意蜂的追花赶蜜,蜂群整体迁移,都是大、小蜂螨跨区域传播的主要途径,感染大蜂螨的无群界雄蜂、采集的外勤蜂偏集、谜巢、盗蜂都是大蜂螨相邻群之间以及相近蜂场之间传播的主要途径。

人为的合并蜂群、分蜂、加脾、平群、强弱互补等操作,都是大、小蜂螨的管理不当传播途径。

五、大、小蜂螨的综合防控原则

1、培育抗螨蜂种。虽然意蜂很难抵抗蜂螨的危害,但是在同一个蜂场内,总会有在相似的条件下,螨危害较轻者,寻找在一定程度上有抗螨的蜂群,优选培育繁殖。

2、工具消毒。每年应定期更换蜂箱,对原蜂箱熏蒸消毒处理,淘汰过于老旧巢脾,抽出的巢脾应及时消毒灭螨处理。

3、场地消毒。在蜂群越冬前后,清除蜂箱周围的杂草、杂物,并喷洒消毒、治螨药物。

4、断子灭杀。在非越冬期,大小成蜂螨的寿命分别为1.5个月和0.5个月,蜂螨在子脾交配繁殖,小蜂螨高温期繁殖快,依靠蜂儿生存的特点。在流蜜期结束与蜂螨繁殖高了前,实施断子,时间超过成螨寿限,在越冬蜂培育结束,蜂儿出尽时,巢内自然断子或人为冻蜂断子后,施药彻底治疗。

5、子脾引诱。针对蜂螨喜好寄生于雄蜂儿巢房的特点,在繁蜂的过程中,穿插培育几批雄蜂,待雄蜂儿封盖后提出销毁。也可以在一段时间的断子期后,少量繁殖一批工蜂蜂儿后囚王,待蜂儿封盖后,提出销毁,也可集中于一群内,待蜂儿出尽后,施药治螨。

结束语:由于蜜蜂生活习性及蜂螨传播的特点,注定了蜂螨与蜜蜂共存,难于彻底根除,因此,应适时采取措施,防止蜂螨大面积爆发,控制蜂螨对蜂群的危害。

免责声明:分享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正、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姿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