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箱养中蜂有什么优点(中蜂浅继箱养殖有新法)
蜜蜂继箱养殖是现代养蜂人都推崇的技术,意蜂由于继箱养殖技术管理更方便,收益更高,也让中蜂养殖者开始学习。可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意蜂只要养出足够的蜂数,架继箱是很容易成功的,但中蜂想要继箱养殖就困难多。这就让很多中蜂人奇怪,为什么中蜂继箱养殖难以成功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继箱养殖的操作其实很简单,只要有标准的中蜂箱或者意蜂箱,配备相应的隔王板,等蜂数达到六七脾以上,把子脾和蜂王留在下面的巢箱里,放上隔王板和继箱圈,然后在继箱圈里放入蜜脾。子脾和蜜脾的数量可以酌情调整,一般子脾五六脾左右,剩下的都作为蜜脾。只要蜂数足够,把蜂王限定在巢箱里产卵,在大蜜源期蜜蜂就会把巢箱里存放不了的蜂蜜搬到继箱蜜脾存放。这样就能做到子脾蜜脾分开,取蜜更方便,平时的查蜂管理也容易得多。这样的操作很简单,意蜂养殖很容易架继箱。但中蜂养殖者如果照搬,就算把继箱架起来了,中蜂不愿意把蜜搬到上面继箱的蜜脾,架继箱无用,而且会影响蜂群的繁殖。这几个问题就深深困扰着中蜂养殖者。
中蜂为什么不愿意把蜜往继箱蜜脾搬
蜜蜂会把存蜜放在蜂巢的上方边角,中蜂意蜂都是这样的特性。正是利用这样的特性,意蜂架继箱才能成功。但想要产大蜜脾,还得是蜂群强盛产子量大,子脾满了,子脾实在无处存蜜了,工蜂不得不把蜜搬到上面的继箱里。把蜂蜜往上搬也是很费劲的,如果下面巢箱有存放的地方,意蜂也不会多费劲的。能产满子脾,就要有产卵量大的蜂王,当然蜂群要有相应的抚育能力。产卵量高,蜂群抚育能力足够,这是架继箱的必要条件,等到大蜜源了,才能产出真正的大蜜脾。产卵量高,蜂群繁殖能力强,这是意蜂的特性,这也是意蜂架继箱容易成功的主要原因。
但中蜂想要做到子脾满了,迫使工蜂把蜜搬到继箱蜜脾里,就很不容易了。中蜂王产卵量低,也难以维持强群,子脾上有剩余的巢房存蜜,工蜂就不会往上搬。中蜂繁殖能力低,是造成架继箱难以成功的原因。
创造条件使子脾上无处存蜜,为什么架继箱也难成功
既然蜂群不强是架继箱难以成功的原因,有些中蜂人就想压紧蜂脾,合并蜂群,制造出强盛密集的中蜂群。蜂多抚育力强,再换上年轻优秀的蜂王,产卵量多,就可以产出大子脾,就迫使工蜂不得不向上搬蜜这样的理论确实是可以啊,但实际上操作起来也难以成功。
中蜂还保留着原有的野性,繁殖扩张生存领地,以繁殖为重任是中蜂的特性。而意蜂在人工的蜂种改良下,产卵量提高,能维持强群,在大量抚子的情况下,有旺盛的采集积极性,只要有花蜜采集,就会努力采集,永不满足。中蜂产蜜的目的是为了繁殖,意蜂是为抚子产蜜而疯狂,这样不同的特性就使在存蜜时也有区别。
中蜂存蜜就主要考虑怎样抚育方便,就会把蜜粉尽量存在子脾周围,时刻在抚育蜂的眼皮底下这样才放心。创造条件使子脾上无处存蜜,中蜂也会造赘脾在子脾附近存蜜,也不愿意把蜜搬到继箱蜜脾上去。
中蜂继箱群为什么难以提高效益
中蜂继箱群养殖有人成功的,但是大部分人会发现,继箱养殖反而使蜂群繁殖慢,使产蜜量下降,并不能真正提高效益。这其中的原因也是与蜂种特性有关。
中蜂繁殖能力低,是难以养出与意蜂一样的真正强群。为了架继箱,就不得不采用合并蜂群的或者双王养殖的方法,勉强组织成强群。蜂群能维持多大,是由蜂王的控制能力决定的,只有在蜂王控制能力之下蜂群状态才是正常的。在蜂王衰弱产卵量低下的情况下,能控制的蜂数就少,只有蜂王优秀产卵量大的情况下,维持的蜂数就多。意蜂能维持强盛蜂群,中蜂难以维持强群,这是难以改变的事实。合并蜂群使蜂数增加,但中蜂王难以维持强群,蜂群就会出现分蜂热情绪,工蜂的采集和抚育积极性减弱,甚至出现分蜂飞逃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下,蜂群的繁殖速度和产蜜量当然就下降了。
组织双王继箱群,巢箱里放两个蜂王,产卵量增加,能维持众多蜂数。但中蜂对其他蜂群有严重的排他性,中蜂嗅觉灵敏,能很容易感受到其他蜂王的信息素。把两个蜂王放在一个蜂箱里,两边的工蜂就会感受到不同蜂王信息素,这会让工蜂狂躁不安,难以保持正常的劳动状态。双王群继箱养殖中蜂,就算能避免分蜂热的发生,能组织成强群,但无法使蜂群保持正常的劳动状态。
中蜂王难以维持强群,中蜂容易出现分蜂热,合并的组织中蜂继箱群,就容易出现分蜂情绪,繁殖和劳动积极性下降。中蜂嗅觉灵敏,组织双王群也会在多的蜂王信息素影响下,无法保持正常的劳动状态。勉强组织中蜂继箱群,使繁殖和劳动积极性下降,经济效益没有提高还是失败。
所以说中蜂群继箱养殖难以成功,并不是操作的问题,主要还是蜂种特性的原因。各地中蜂群的特性有差异,那些能够维持强群,蜂王产子量大的中蜂品种才能成功组织继箱群。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中蜂继箱养殖能成功,有的就不行了。
中蜂人只学习操作技术是不够的,想要真正提高中蜂的产蜜量,还是要改良蜂种开始。不能觉得中蜂适应能力强,不用过多管理就能生存发展,就认蜂种特性够好了。中蜂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化,养蜂人是为了收益养蜂,目的不同就会有矛盾。中蜂就要与其他种养的粮食果蔬,及家禽家畜一样,为了产量和效益不断改良,哪怕牺牲了野外生存能力也在所不惜。
免责声明:分享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正、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