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石斑鱼黑身怎么治(全身黑的石斑鱼)
近年来,有不少养殖户感到南美白对虾越来越难养,因石斑鱼外塘育苗投资少和利润可观等原因,一些原来养虾的池塘稍作改动就变成了石斑鱼种苗孵化的池塘,或者作为石斑鱼成鱼养殖的池塘,开始转养石斑鱼。
在石斑鱼的病害中,危害较大的病毒病主要是神经坏死病毒病(俗称“黑身”),特别是对苗种危害更大,发病的石斑鱼往往表现出“黑身”、趴底、“漂水”、白便、绿便和肝脏萎缩等症状,在水温25-30℃时致病力比较强,会破坏石斑鱼的神经系统,降低鱼的抗病力,引发细菌和寄生虫等导致的疾病,严重的直接造成石斑鱼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其中石斑鱼越小“黑身”危害越大,死亡率越高,一旦暴发往往会造成鱼苗大规模死亡。
石斑鱼暴发“黑身”之前吃料往往比较猛,如果养殖户连续几天根据石斑鱼的吃料情况进行过量投喂,之后就会开始发病,而且传染性强。在天气不稳定时,或者养殖池塘水体严重恶化、养殖密度大、增氧能力差和排换水条件差等状况的池塘也很容易诱发“黑身”。在发病期间的石斑鱼体质较弱,很容易引发其他疾病,如细菌感染和寄生虫病等,如果进行杀虫、消毒和搬塘等对石斑鱼刺激性大的养殖措施时往往会引起大量死亡,甚至出现“爆塘”现象。
如何应对
根据池塘的条件选择合理的放养密度,放小苗或者中苗的池塘可以提前10天以上进好水再放苗。在投喂饲料时,建议根据天气、水温和水质等情况合理投喂,注意配合使用水产多维增强石斑鱼的体质。定期使用底速净 改底和能量祛虫进行防虫,并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整水质,营造良好的水体环境,降低发生疾病的几率,慎用刺激性大的药物,防止水质突变及降低石斑鱼的体质,从而诱发疾病。当周围池塘发病的情况较多时,池塘如需换水,最好先在蓄水池中消毒,没有蓄水池的,尽量避免大量换水。
如果发现石斑鱼发病的情况,但死亡量较少时,首先减少饲料的投喂量,同时使用水产多维增强石斑鱼的体质,多开增氧机,根据实际情况晚上可配合使用增氧药物。池塘出现水质差的情况时,若有好水源可适当换水,同时配合改底、解毒、增氧和调水等养殖措施调整水质。发病期间,慎用刺激性大的消毒药、杀虫药等。
当石斑鱼死亡量较大时,首先停料,并配合水产多维泼水增强鱼的体质,等死亡量明显降低时再少量投喂饲料,如有细菌感染时可配合内服抗菌药物,同时做好排换水、抗应激、改底、解毒、增氧和调水等工作。若发病期间继发寄生虫病,量少的话就尽量不要杀,采取预防和抑制的措施,即使寄生虫较多时,也建议等病情基本稳定时再选择刺激性较小的杀虫药处理。频繁使用杀虫药会造成鱼腹腔鱼油发黄,肝、胆、脾和肾都会受到伤害使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导致“大点斑”的出现。
(PS:目前“黑身”的疫苗研制仍处于实验室试验阶段,有些养殖场会采取卵消毒、育苗用水消毒、抗病毒中草药、微生态制剂调水、免疫增强剂和复合维生素增强苗种免疫力等措施来提高石斑鱼的成活率,这些措施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仍不能完全阻断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传播,只能减少一些石斑鱼的死亡。)
绿色养殖 生态防病
在养殖期间,建议定期检测水质和及时了解养殖动物的体质状况,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养殖动物发病后细心分析病因,及时切断传染源,同时准确诊断疾病,做到精准用药和定向治疗。如果养殖户盲目用药,不仅无法及时有效地防治疾病,反而会进一步伤害到石斑鱼的内脏,使疾病的症状更加复杂,甚至疾病出现越治越重和越治越难的情况,更是增加了养殖期间的用药成本。
在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同时人们对高质量特别是对生态健康的水产品的需求日趋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提倡以养护为主,在养殖期间通过调整水质、维持生态平衡、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和中药防治等养殖措施来建立绿色养殖模式,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频率。
PS:文章参考资料主要于利洋水产《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病流行特点和防控方法》,
免责声明:分享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正、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