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猪低温和低烧的区别(治疗猪低温的药物有哪些)

在养猪过程中,经常遇到猪群的体温高于或低于正常体温的情况,但是养猪人需要注意不同阶段猪群的体温不同,比如哺乳仔猪的平均体温为39.3℃,中猪的平均体温为39℃,大猪的平均体温为38.8℃,妊娠母猪的平均体温为38.7℃,哺乳母猪的平均体温为39.3℃,公猪的平均体温最低为38.4℃。当猪群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时养猪人称之为发热,当猪群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养猪人称之为低温,一般猪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8-39.5℃。


猪群发热

并不是所有的体温升高都能称之为发热。比如猪群打斗等剧烈运动后体温也会升高,甚至可达到40℃。只有受到内源或外源致热源的影响导致的体温升高我们才成为发热,发热根据猪群体温的热程度可分为四种:

1.微热,体温超过正常体温1℃左右,常见乳房炎、子宫炎等局部器官的轻微炎症;2.中热,体温超过正常体温1-2℃,常见流感、附红细胞体等局部器官较严重炎症;3.高热,体温超过正常体温2℃,常见广泛性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如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等;4.最高热,体温超过正常体温3℃以上,常见如急性猪丹毒、败血性链球菌、弓形体病等全身性感染。


在猪群体温方面养猪人存在两个误区:

1、用人的体温衡量猪的体温。正常情况下人的直肠温度平均为37.5℃,而猪群中温度最低的公猪直肠温度也高于这个值,所以不能用人的体温值来衡量猪的体温。再就是一些养猪朋友习惯直接用手摸猪的体表然后估算猪的体温,可实际情况是猪群发不发热养猪人用手摸起来都是热的,因为猪的体温本身就高于人的体温。

2、发烧就用退烧药。多数情况下,病猪的发热时的体温多在40℃左右,此时不需要使用退烧药,因为病猪体温升高对猪来讲属于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温度升高后会降低体内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菌或病毒等的复制,还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帮助机体快速恢复。

而有的养猪朋友只要体温达到40℃就判定为发热使用退烧药,这样不仅起不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反而延缓了机体的恢复速度。一般情况下我们推荐使用退烧药的时机是体温高于41℃时。


退烧药的种类及其选用要点:

退烧药物大类上可以分为中药退烧药(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和化药退烧药,其中化药退烧药又可以分为甾体类退烧药(地塞米松)和非甾体类退烧药,非甾体类退烧药可分为羧酸类(阿司匹林)、羧酸盐类(卡巴匹林钙、氟尼辛葡甲胺)、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吡唑酮类(氨基比林、安乃近)和环氧化酶抑制剂(尼美舒利)。

根据每种退烧药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高热选择安乃近或氨基比林,因为这两种药物的退热效果最好也是最快的;

中热选择阿司匹林或氟尼辛葡甲胺,因为这两种药物安全性比较高,退烧副作用少;

低热使用柴胡注射液或板蓝根注射液等中药退烧药,副作用小,退热后不易导致低温。


猪群低温

猪群低温是因为猪群体内产热不足或散热过多导致的体温低于正常体温的一种临床症状。常见于病程较长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或长时间食欲减退、废绝病猪。根据体温低于正常体温的程度,低烧可分为微低温和低温两种:1.微低温,体温低于正常体温1℃左右,常见局部炎症或慢性消耗性疾病;2.低温,体温低于正常体温1-2℃左右,常见急性传染病临死前或退烧药使用剂量过大。

针对低温治疗方案:

1、注意休息,加强饲养管理。当猪群低温不严重时是不建议打针的,有时候打针引起应激,反而会加重病情。体温处于微低温时以加强饲养管理为主,可以给猪提供稻草让猪处于安静的静养环境中,以帮助病猪恢复体温,另外可以给猪饲喂生鸡蛋、红糖水等可以迅速供能的高营养物质。

2、若是体温低于37℃,可以先肌注樟脑磺酸钠帮助体温恢复,体温恢复后肌注黄芪多糖辅助病猪升高体温,最后再辅以上述饲养管理方法以彻底解决病猪低烧问题。





免责声明:分享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正、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