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杂交种子的育苗技术研究(牡丹杂交种子的育苗技术有哪些)
牡丹杂交种子的育苗技术
牡丹原产中国,其所有的原始野生种均产自我国,牡丹的园艺品种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花卉,从古至今备受民众的喜爱。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落叶小灌木,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引种栽培利用。近 200 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较先进的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优良牡丹新品种。我国在现代牡丹优良新品种培育方面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明显落后。目前我们所用的传统育种(自然选择)、人工定向杂交育种程序多、难度大、历时较长,每个环节要求严谨。因此,提高牡丹杂交种子出苗率就是一项增加牡丹优良新品种机率的重要环节。
牡丹传统的新品种产生靠大自然恩赐获得,经常出现十年九不遇现象,概率极低。人工培育牡丹优良新品种则主要用定向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播种繁殖,从种质资源的发现、收集引种、栽植驯化、繁殖利用,到优良性状的认定、亲本的选配,再到去雄套袋授粉,这个过程要突破许多瓶颈;如有幸把所有的程序均圆满完成,杂交培育出价值较高优良新品种的成功几率也是屈指可数。因牡丹种子的种皮较厚,以及牡丹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结实率低、种子萌发率低等),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牡丹种子出苗率也比较低。人工定向杂交所形成的种子出苗率更低,大多数在 50%左右。由于杂交种子的出苗率低,杂交培育出牡丹新品种的几率也大大降低。因此,提高牡丹人工定向杂交种子出苗率,是获得优良新品种技术研究最基础的关键环节。经过多年观察研究的结果显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杂交种子的出苗率。
1 牡丹定向杂交育种的基本要素
育种是指通过引种、选种、杂交育种、良种繁育等手段改良植物原有性状进而创造新品种的技术与过程。目前,牡丹的育种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有性杂交育种方式。我国传统的牡丹品种 1000 余个,大多是由自然杂交、变异,经人工选择培育繁殖的结果。
建国初期,民间牡丹种植户从自然杂交的实生苗中选择培育牡丹新品种。改革开放后,多地成立了牡丹专业研究机构,尝试以种间杂交、变异选择等手段而获得新品种(包括芽変选择、实生选种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牡丹成为旅游资源,价值倍增,特别是牡丹的优良新品种,经济价值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通过定向杂交培育获得的新品种,成为牡丹新品种的主要。
1.1 杂交亲本材料的引种驯化
引种驯化是获得杂交育种原始材料的捷径,也就是把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原始野生种收集引种、驯化、繁殖、保存、利用(杂交育种),是取得牡丹优良新品种的主要途径。
1.2 明确育种目标
培育牡丹新品种,先要设定育种目标:①提高观赏品质,包括花色纯正、延长花期、色香兼备和满足不同用途(切花、盆栽)等;②增强抗逆性(耐寒性、耐湿热性、抗病虫害的能力)。
1.3 选择杂交亲本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合适的亲本材料。前期对亲本优良性状认真观察鉴评,了解它们的物候特点及优良性状,再确定亲本材料(父母本)的优良性状互补。在实际操作中,还要解决杂交亲本材料的花期不遇问题,最后配置杂交组合。这些条件具备后,才可能展开进行广泛的新品种培育工作。
1.4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时,要先收集父本的花粉保存,然后将杂交育种所用的母本去雄套袋。必需观察授粉时期的环境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风速等),如降雨、温度过低、风速过大等,都会影响杂交授粉的结果。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授粉,可大幅提高所收获的种子后代成为具有优良性状新品种的几率,再用适当的方法播种,培育出优良牡丹新品种的机率更高。
2 牡丹种子采收的时间和处理
杂交种子的采收、播种是杂交成功的关键环节。
2.1 牡丹种子采收的时间
牡丹种子的成熟期,因亲本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河南洛阳地区,一般适宜的采收期在 7 月下旬-8 月初。据文献资料记载杂交种子的成熟度,对杂交后代的优良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经常密切观察果实的发育成熟度,及时采收,以防成熟种子脱落造成损失。
当牡丹蓇葖果皮的颜色由绿色变为黄绿色时,或者果实腹缝线出现轻微的开裂,荚果内种皮由白色变为蟹青色时,是种子的最适采收时期,即可进行采收。过早,牡丹杂交种子的成熟度太低,胚乳、胚芽还没完全形成,过晚,则种皮变黑发硬,杂交后代出现优良性状的机率和出苗率降低。据明代薛凤翔《牡丹八书》中,牡丹籽“喜嫩不喜老……以色黄为时,黑则老矣。”据观察“八成”成熟度的牡丹种子,播种后出苗率较高,若采种太晚,出苗率明显降低,杂交后代个体获得优良性状的几率降低。
2.2 种子采收后的处理
根据杂交的牡丹亲本不同、种子成熟度的差异,要分批采收。将已呈黄绿色蓇葖果的果荚摘下,采收的果荚及时统计结实“朵数”,按杂交组合分类,放置于通风干燥处(忌日光曝晒),让种子在果壳内继续完成后熟阶段。应经常翻动,以防霉变。10d 左右,绝大多数果皮开裂散出种子,牡丹种皮由褐色转为黑色,再将未散出的种子剥出,把荚皮清除干净,做好标记,在阴凉干燥处存放,要经常查看,以防霉变和虫害等造成损失。
3 牡丹种子播前处理(沙藏处理)
将每个杂交组合的种子,装入育种袋,挂上标签,以备沙藏。沙藏前,通过水选法去除破损及发育不良的瘪种、空种后,统计种子数。再将杂交种子放入 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中浸泡 10~24h,待牡丹种子充分吸收水分膨大后,用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 800 倍与细沙混合搅拌,含水量以手握指缝中见水但不滴下水为度。按 2~3 份湿沙 1 份种子的比例混合均匀后装入育种袋,放入容器内,再用(硫菌灵溶液搅拌的)细沙覆盖,做好标记,要经常观察,若过干可喷水,不可浇灌。应确保(沙子)湿度稳定,使杂交种子在适宜含水量范围,以免过湿、过干影响种子的萌发率。
25d 左右有 3%~5%的种皮裂开“露白”,即幼嫩根尖开始露出,此时即可播种。一般沙藏处理后的杂交种子萌发率高,翌年出苗整齐。
4 整地与播种
杂交种子一般可采用起垄的方法播种,这样可避免在管理过程中意外损失。播种后的管理,应视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不同及时采取相应有利的措施,以提高杂交种子的出苗率。
4.1 播种时间
洛阳地区播种最好在 9 月下旬-10 月上旬,此时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夜间气温降温快、温度低;土壤温度降温慢,地温较高;土壤水汽运动(规律)是由温度高处向低温处扩散,遇到低温界面(土壤表层覆膜的膜下)即凝结成水,每天的膜下凝结水会使地表层 3~6cm 土壤保持稳定的湿度,非常有利于牡丹种子下胚轴萌发生长(上胚轴在次年春生长),可明显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
4.2 整地
一般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不易积水、排水良好的地块做牡丹的育种用地。整地之前,要清除杂草,并施以足量充分腐熟的基肥。为防止地下害虫为害,667m 2地可施 3%~5%呋喃丹 3~3.5kg,然后深翻 30~35cm,耙实整平,起垄准备播种。
4.3 播种
一般用条播法。该方法在准备好的播种地上起垄,垄高 10~12cm、垄宽 25cm 左右、垄长 5~10m、垄间距30cm 左右,在垄上开出 3~5cm 深度均匀一致的小沟,用帯嘴水壶把沟中土浇湿后,再把沙藏后的种子按间距 2~5cm 均匀地播在沟内的湿土上,做好组合标记,覆土 3~5cm 后,不可覆土过厚或过薄;若太薄,种子易失水干枯;若覆土太厚,出苗率和出苗质量会降低。全部完成后,及时用农用地膜覆盖保湿。这种播种方法,年内不需要浇水。翌年 2 月下旬有 1/3 以上种苗出土时,即可揭膜。该方法出苗率可达 80%以上,比传统播种方法可提高出苗率 30%左右。
表 1 改进 播种出苗率及传统播种出苗率一览表
5 结语
牡丹人工杂交育种是一个历时长、程序多的系统工程。从种质资源的发现、收集引种、栽植驯化、繁殖利用,到优良性状的认定、亲本的选配,再到去雄套袋授粉,获得杂交种子,其播种出苗率也极低。本研究改进了牡丹种子播种方法,可大大提高牡丹杂交种子出苗率, 对牡丹人工杂交培育优良新品种有着较深远的意义。
免责声明:分享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正、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