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多头蚴病症状(什么是脑包虫病)
脑多头蚴病又叫脑包虫病。是由多头带绦虫的幼虫,寄生羊、牛等动物的大脑内,有时也能在延脑或脊髓中发现,人也能偶尔感染。它是危害绵羊和犊牛的严重的寄生虫病。可引起羊只死亡,尤其对羔羊危害严重。
病原 病原为带科多头带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呈乳白色半透明的包囊,直径约5厘米,囊壁由两层膜组,外膜为角质层,内膜为生发层,膜上有许多原头蚴,直径2~3毫米,数量约为100~250个,多则600多个。成虫体长40~100厘米,头节上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22~32个小钩排列成两行,孕卵节片子宫内充满含六钩蚴的虫卵。
发育史 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等动物的小肠内,脱落的孕节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草料和饮水,被羊、牛采食后,在羊、牛小肠内,孕节被消化,钻出六钩蚴,进入肠粘膜血管,随血流到达脑脊髓中,经2~6个月发育成脑多头蚴。犬、狼吃了合脑多头蚴的羊脑脊髓,原头蚴附着于肠壁上,经1~2个月发育为成虫。
流行特点 脑多头蚴的分布极其广泛,全国各地均有报道,在西北、东北及内蒙古等牧区多呈地方性流行。农区养羊、牛较多的地区,也有夲病的发生。以羔羊、犊牛多发,全年都可见到因本病而死亡动物。脑多头蚴的主要感染源是牧羊犬,狼、狐狸等动物在流行病学上不范很大作用。虫卵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很強,在自然界中可长时间保持生命力,然而在日晒的高温下很快死亡。
症状 羊只感染初期,由于六钩蚴在脑脊髓中移行刺激和对脑膜及脑实质的损伤,羊只表现体温升高和脑炎及脑膜炎症状,這主要出现于感染后的1~3周,此时可能发生羊只死亡。当病羊耐过此期而转为慢性时,脑多头蚴继续发育,包囊逐渐增大,压迫脑组织,使其发生贫血、萎缩而表现一系列异常运动和异常姿势等神经症状,最后因恶病质而导致死亡。慢性病羊因包囊寄生部位不同和对脑组织损伤程度不同而症状各异:
1,当寄生于大脑额区时,病羊精神沉郁,低头前行或头抵物体不动,叩诊有明显浊音区,并有痛感。严重时头骨变薄变软,一般作直线运动或转大圈。
2,寄生于大脑颞顶区时,病羊主要表现強迫运动,常向患侧作转圈运动。包囊越大,患部离脑中线越远,转圈越小,严重时似乎原地踏步。对侧视力减退甚或消失。
3,寄生于大脑枕骨区时,病羊头高举,向后背仰,退步后行甚至跌倒,颈部肌肉強直性痉挛,患侧蹄外展踏地,有时呈犬坐姿势。对侧视力微弱,蹄冠反射性降低。
4,寄生于小脑时,病羊表现对周围环境知觉过敏,易受惊,视力障碍,磨牙,流涎,痉挛,共济失调,有的呈癫痫样发作。
5,寄生于腰部脊髓时,由于压迫脊髓,导致后躯及后腔脏器麻痹,出现后肢瘫痪、膀胱麻痹、排尿失禁等,终因严重消瘦和重要中枢神经受害而死。
当发生多部位寄生时,病羊可能表现综合性症状。
治疗 本病宜早期投药施治,当无法确定具体寄生部位或包囊位于脑实质深部时,亦当选用药物治疗。近年来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进行早期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施行外科手术摘除对头部前方大脑表面寄生的虫体有一定效果。
预防 1,组织捕杀野犬等终末宿主,严防进入羊、牛圈舍及运动场或牧草地。
2,对牧羊犬、看家护院犬定期驱虫,并将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3,对感染多头蚴羊、牛死亡后的脑和脊髓应进行烧毁或澡埋,避免终末宿主食入,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
4,定期为羊、牛、犬等动物驱虫,选用以花椒为载体<阿苯哒唑--伊維菌素>新型驱虫药,对本病有一定的防控作用。
以上药物用量用法按说明。
免责声明:分享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正、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信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