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控方法)

摘要: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白痢,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可以引起犊牛死亡或者发育迟缓,降低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新生犊牛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的主要变化为腹泻、衰竭或败血症变化,剖检主要为出血性肠炎,此病可以引起犊牛的死亡或者发育不良,给养牛场带来一定的损失。

1流行特点

引起犊牛白痢的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没有荚膜不形成芽孢,能够运动,此菌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加热很快死亡,,对常用的消毒药液很敏感。但是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是被动物粪便污染的地面水源、草料以及饲养用具上,也是牛胃肠道的常在菌,当犊牛由于某种原因引起抵抗力下降或者消化障碍的时候,便可以引起发病。大肠杆菌通过病犊大肠繁殖,随着粪、尿排出,其毒力增强,而引起流行。

不同日龄的犊牛,由于其生理状况不同,对此病的易感性有所差异。一般10日龄以内的犊牛发病率较高,特别是1~3日龄的最易发病。当犊牛出生后不喂初乳或者饲喂过晚,喂量不足,乳汁不良时,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发病。母牛分娩前后营养不足,饲料中缺乏蛋白质或者维生素,乳房不清洁,牛舍阴暗潮湿,环境卫生不良气候突变等都可以促使此病的发生。此病发生没有季节性,但是春夏季节发病率较高。

2临床症状

此病的潜伏期较短,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败血型和肠型。败血型:主要发生在1周龄以内的犊牛。常突然发病,病初体温升高至40C以上精神委顿,食欲减少或者废绝。随后发生腹泻,初期呈黄色粥样粪便,后呈水样,灰白色,恶臭,混有未消化的奶凝块粘液、气泡和血凝块。常有腹痛症状,表现后肢踢腹。最后肛门失禁,病犊高度衰弱,卧地不起,体温降至常温以下,脱水以及电解质失调,1-3天内虚脱死亡,肠型:主要发生于7~10日龄的犊牛,病犊体温升高,精神差,没有食欲,腹泻,症状与败血型很相似。病程长的,还会出现肺炎或者关节炎症状。

3病理变化

病死犊牛尸体消瘦,黏膜苍白眼眶下陷,肛门、尾部以及后肢被稀粪污染。真胃黏膜红肿,上附粘液黏膜有出血点。小肠黏膜充血以及部分的黏膜上皮脱落,肠内容物混有血液和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心内膜有出血点,肝脏和肾脏苍白,有时包膜下可见出血点。

4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病理变化,如常发生于10日龄以内的犊牛;没及时或者没有吸上初乳,乳汁品质不好,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存在;典型的病状为腹泻、脱水,有出血胃肠炎病变;从病死犊牛的内脏中可以分离出大肠杆菌,这些都对确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治疗

发病后要及时治疗,防止败血症的出现。脱水血中离子平衡失调,酸中毒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原则主要是以抗菌补液、调节胃肠机能为主。

5.1 氣霉素、土霉素、新霉素或链霉素按照30 -5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内服2~3次,连服3~5天同时配合3~6克苏打内服。或者按照10~30毫克/千克体重的剂量肌肉注射,每日两次。

5.2用多粘菌素治疗,按照3万国际单位/千克体重内服,或者按照2500国际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日均为2~3次,连用2~3天。

5.3补偿因腹泻而丧失的体液和电解质非常重要,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500~1000毫升,其中加人安钠咖、维生素C或者碳酸氢钠注射液,以防止酸中毒。也可以肌注维生素C5~10毫克、维生素B12200~500微克。

5.4中西医结合治疗

用葛根、黄连、干柿蒂各10克、乌梅6克、柯子9克、白头翁15克、车前草20克、姜黄5克、甘草5克,水煎取汁,候温灌服,每天1剂,连用5天;同时用土霉素30毫克/千克体重,灌服,每天2~3次,连用3天。伴有严重肠炎,粪便呈水样并混有血液、迅速脱水的,要静脉注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注射液或者葡萄糖生理盐水3000~5000毫升,必要的还可以加人碳酸氢钠、乳酸钠等。

6预防措施

预防此病的关键是做好妊娠母牛和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妊娠母牛要给予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并有适宜的运动时间。牛舍要清洁、干燥,牛粪要及时清理。母牛的乳房要定期清洗;新生犊牛要及时让其吸上初乳,来获得抗体,防止犊牛舔食污染物,禁止饮用污水。

免责声明:分享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正、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