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四年级语文书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课文讲解)

导语: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预习指导

一、作者简介:

1、生平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文学成就: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

主要作品:《池上》《钱塘湖春行》《忆江南》《大林寺桃花》《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观刈麦》长相思》等

2、生平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突出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主要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赠刘景文》《惠崇春江晚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

名言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生平简介:卢钺,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自号梅坡,诗风平易。擅长写植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

主要作品:《雪梅》春游》《柳絮》《茉莉》等。

名言佳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三、学习生字词

1、会认字

本课要求认识6个生字。注意读准平舌音“瑟、骚”,翘舌音“输”,整体认读音节“缘”。多音字“降”,在诗中表示“服输”。可以先了解它在本诗中的意思,然后通过组词来辨析、识记读音。

字形的识记可以随文分散进行。如“暮”,在已经理解该字的意思为“傍晚”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会意字的特点,发现字形结构像太阳落到草丛中,以帮助识记。

2、会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13个字。其中,“吟、缘、降、输”容易写错。“吟”的右边是“今”,不要写成了“令”;“缘”字第四笔是撇折,第五笔是横撇,可借用“互”字帮助识记;降”第七笔是撇折,容易误写成横;“输”字右边中间的短横不要漏写。

3、生词

建议预习时不要直接查词典,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先猜测,再通过查词典验证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

关于词语的解释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注释,不再赘述。

4、多音字(如图)

四、学习课文

1、学习方法

学习本课时,可以先学习第一首,再学习后两首。学习第一首古诗时,可以先自读古诗,结合插图和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然后,借助相关资料等,反复品读和理解古诗;最后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熟读成诵。后两首宋诗可以在借鉴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整体感知,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1、《喜江吟》诗意分析

《喜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诗的大意是: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得江水受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青绿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啊!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诗的前两句写日暮时分,夕阳与江水相映成趣,“一道与“铺”写出夕阳余晖是洒满江面的。而“瑟瑟”和“红”的颜色对比,能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后两句以“九月初三夜”作为过渡,将时间从傍晚引至入夜后,“可怜”是诗人脱口而出的真情称赞,“露似真珠”“月似弓”两处比喻的使用,更生动地描绘出了景色的美妙。诗人从黄昏时分起,一直游赏到夜间,面对自然美景,吟成了这首格调清新的诗歌,充分表达了他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2、《题西林壁》诗意分析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遍游庐山之后的题咏。诗的大意是: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诗的前两句写游山所见,说明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庐山呈现出的景象也各不相同,“岭”“峰”具体描绘出山的形态,“各不同”则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后两句为游山所感,“真面目”是指庐山的全貌,“不识”是因为“身在此山中”,看到的只是山的局部而非整体。全诗道出了一个朴素而又重要的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3、《雪梅》诗意分析

《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梅和雪。诗的大意是: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又输给梅所带的段清香。

诗的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梅雪争春图”,通过“争”“未肯降”这种拟人化的表达,使梅和雪的形象生动起来。梅雪争春,让诗人们费尽心思,一个“费”字准确地说明了二者的难分高下。

后两句转而描述梅与雪的不同,“逊”和“输”,写出了梅、雪各自的不足,也从侧面表现出对方的优点,雪胜在“三分白”,梅胜在“一段香”。这里的梅、雪对比,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读者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里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