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戏
古代籍贯是什么意思(古代籍贯怎么说)
“籍贯”是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一个词语,是一个专属名词,指一个人的出生地,但是在古代,“籍”和“贯”是两个字,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古时候的“籍”是指家庭所承担的由朝廷分配的徭役种类,不同的“籍”代表了所要从事的不同的职业。如盐户是通过为朝廷煮盐来服役的,而军户则需要服军役。如著名民歌《木兰诗》中木兰家就是军户,因而才有“昨日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情况的出现。这种制度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南北朝时有军户、绫罗户等,唐代有亭户、绫织户、工匠户等,而明朝的户役见于记载的就有五十多种。同一户役的家庭都会编在银粉册籍里面,因而不同的户役就会形成不同的册籍,这就形成了户籍。户籍是由朝廷规定的,世世代代都要服对应的徭役,很难改变。景帝时候的初工部侍郎余纲,花了三年的时间才将自己的户籍由匠籍改成了民籍。
而在古代表示一个人的出生地使用的是“贯”,比如“乡贯”“里贯”“本贯”等。例如唐朝文学家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中写到:“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这里的“贯”指的是出生地,大致上相当于今天的“籍贯”的意思。
免责声明:分享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正、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