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屈光参差应该注意什么)
什么是屈光层差
两眼屈光状态存在显著差异者,称为屈光参差。临床上,根据是否引起双眼单视障碍将其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目前对生理性屈光参差的界定标准还未有统一标准。
中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的标准为两眼屈光度相差球镜≥1.50 D、柱镜≥1.00 D为病理性屈光参差,反之则为生理性屈光参差。而视觉生理心理学认为,两眼视像大小的差异融像生理上的最大值为5%。这一生理值所对应的双眼矫正屈光度差为±2.50DS。因此,双眼的屈光差≤2.50DS时我们仍能将双眼的视像融合而形成双眼单视。因此在视觉生理心理学上,这种广义上可以成为屈光参差单视没有视知觉像异常的屈光状态叫做生理性屈光参差。也有学者建议把±2.00DS作为界定标准。
一、屈光参差的影响
屈光参差相关的问题有:双眼矫正镜片不等带来的棱镜效应;双眼所需调节不等;双眼相对放大率不等。
轻度屈光参差尚可以融像,产生立体视,此时患者大多靠调节来维持,但由于双眼的调节作用是同时且等量的,为了使一只眼的像变清楚,就会影响另一只眼的清晰度,产生矛盾,从而造成视物疲劳;如果屈光参差发生于幼年且参差量较高,会产生一眼抑制,从而发生屈光参差性弱视,还可以继发外斜,形成单眼视。还有些患者参差度较高,融像已经困难,养成了两只眼分别视近和视远的习惯,称之为交替性注视。较易发生在混合性屈光参差和单纯性屈光参差。
当双眼屈光参差达到一定程度,矫正后因为双眼放大率不同,造成双眼视像大小不等无法融合,就会产生双眼复视。这与斜视引起的双眼像大小相等而因视线分离,双眼视象无法落到对应点上造成左右眼视像不能融合产生的等像性复视不同。
二、屈光参差的成因
1发育因素:在眼的发育过程中,远视度数不断降低(近视度数会不断发展),在此期间如果因为用眼环境或习惯导致双眼的发展进度不同,就可能会引起屈光参差。
2双眼视功能异常:部分屈光参差发生在斜视之后,主要是斜视影响或破坏了眼球正视化过程,导致双眼视功能发育出现问题。
3外伤和其他疾病:上睑下垂患者屈光参差的发病率约为55%,另外还有眼睑血管瘤、视网膜病变、核性白内障等。
4手术因素:一些手术会造成认为的屈光参差,如人工晶体植入、角膜移植、RK手术。
5遗传因素:确切机制尚不明确。
三、屈光参差分类
1按照屈光状态分
1.散光性参差:双眼散光量相等或相似,但双眼散光轴向不同。
2.同性屈光参差:
复合远视性参差:双眼都为远视,一眼较另一眼大且大于等于1.00D。
复合近视性参差:双眼均为近视,一眼较另一眼大且大于等于1.00D。
复合散光性参差:双眼均有散光,一眼较另一眼大且大于等于1.00D。
3.混合性屈光参差:一眼为近视,一眼为远视。
4.单纯散光性参差:仅单眼存在散光。
5.单纯近视性参差:一眼近视一眼正视。
6.单纯远视性参差:一眼远视一眼正视。
2按照参差量分类
1. 低中度:范围在0~2D,通常可耐受框架镜矫正。
2. 高度:2.25D~6D之间,有明显的双眼视问题。
3. 重度:超过6D,易存在单眼抑制情况。
四、儿童屈光参差的处理
儿童存在的屈光参差应全矫,以保证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尽可能刺激其视功能,防止弱视或抑制的发生。
1/框架眼镜。最常见的矫正方式。
2/接触镜。如果患者参差量较高,框架眼镜会存在一系列不方便,比如:镜片过重过厚;双眼视网膜像放大率差异过大,成像大小相差太大,无法融像出现复视;棱镜效应影响周边视野。此时为了形成双眼单视,需要佩戴接触镜。但是接触镜对卫生习惯以及儿童的依从性要求较高。如果儿童无法适应,只能暂时给予框架眼镜矫正。
3/人工晶体植入。适用于单眼无晶体眼的儿童矫正。
免责声明:分享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正、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莉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