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柤(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讲解)
导语:「冲关大语文」古诗词鉴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冲关话文常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冲关品诗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虚”,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五六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主旨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冲关话考点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
太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冲关同步练
1.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2.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冲关趣味多
放归南山,终生不仕。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已经40岁了。他参加当年的进士考试,但名落孙山。在京期间,孟浩然和王维一见如故。结为至交。当时,王维在皇宫里供职。一日,他私自邀孟浩然到宫中谈诗论文。不料,家仆来报:“皇上驾到!”无处可躲的孟浩然只好钻进了一张床底下。结果被唐玄宗发觉,王维只得如实禀告。惊魂未定的孟浩然这才从床底下爬出来。玄宗笑着问他:“孟卿朕是早闻尔名,可诵近作博朕一笑否?”孟浩然略加思索,便吟出著名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明皇一听,顿时板下脸来说:“你自己不求仕进。朕什么时候遗弃过你?‘不才明主弃’。岂不是对朕的不满?你为什么不诵‘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那首诗呢?”玄宗当即下令:“放归南山,终生不仕。”
孟浩然终于一生不得志。
写在最后的话
大家好,冲关阅读、冲关作文、古诗文鉴赏属于“七位一体”冲关大语文的一部分,是冲关大语文教研部老师为大家辛辛苦苦整理出来的,旨帮助广大中小学生提高学习阅读、写作、古诗文的兴趣,了解语文魅力,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小诺每周为大家奉上一次阅读、写作技巧;每天为大家奉上一首古诗词,期望能帮助积极向上的你!
【欢迎留言讨论】佳鑫诺教育中小学培训辅导机构随时为您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开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