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脓疱和溃疡性皮炎的诊治指南(羊传染性脓疱和溃疡性皮炎的诊治方法)
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也称为传染性脓疮、羊口疮,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传染性皮炎,主要感染幼龄动物的唇部。该病山羊比绵羊更严重。人偶尔会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绵羊溃疡性皮炎主要表现为唇和腿溃疡、龟头包皮炎及外阴炎,是由传染性脓疮病毒引起的一种绵羊的传染病。
1 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
1.1 病原与流行
致病的副痘病毒与伪牛痘和牛乳头状口炎有关,通过接触而感染。该病毒对干燥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有人曾于死亡12 年后的干痂皮中获得该病毒。在实验室,病毒还对甘油和乙醚具有抵抗力。本病呈全球分布,常见于人工饲养的幼龄羔羊及夏季后期、秋季及冬季牧场和冬季育肥场中年龄较大的羊羔。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主要病变发生于唇的黏膜皮肤结合处及出疹的切牙周围,也可延伸到口腔黏膜。少数情况下,病变见于足及蹄冠周围,此处还可继发感染刚果嗜皮菌,常造成草莓腐蹄病。母羊哺育感染羔羊时,可在乳头出现病变并延伸至乳腺皮肤等部位。病变以丘疹形式出现,随后在结痂前经过囊疱和脓疱阶段。众多不连续病变融合后常导致大面积疥癣的形成,其下真皮组织增生产生疣状突起。当病变延伸到口腔黏膜时,常继发坏死杆菌病。在疾病过程中(1~4 周),痂皮脱落,组织不结痂而愈合。在感染的活跃期,严重感染的羔羊不能正常进食,体况下降。患羔足部的广泛性病变常造成跛行。母羊可发生乳房炎,有时发生坏疽性皮炎,病变多出现在乳头。病变具特征性。该病须与溃疡性皮炎进行鉴别诊断。溃疡性皮炎出现组织破坏和火山口样溃疡。传染性脓疱病与溃疡性皮炎相比,常感染日龄较低的动物,上述这个标准仅可用于推测。
如果发病率高且临床表现包括流涎、跛行及高热时,应考虑口蹄疫和蓝舌病。葡萄球菌性毛囊炎感染口鼻周围及眼周围皮肤。在选择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断方法时,利用电镜直接检查刮屑材料中的病毒已经被PCR 所代替。病史上,阳性鉴别诊断可通过接种易感的和免疫过传染性脓疱病的绵羊加以区别。
1.3 治疗与防控
非口服和局部使用抗生素可有助于抵抗皮肤病变时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在流行地区,适宜的防护剂及杀幼虫剂已用于预防蝇蛆病造成的损伤。病毒偶尔可传播给人,病变常局限于手、脸,且增殖速度快。兽医及绵羊饲养人员应训练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一次性手套。人的诊断应建立在绵羊间传播的病毒,补体结合试验可能有诊断价值。自然感染后康复绵羊对再次感染有较强的抵抗力。尽管免疫原性病毒株具有多样性,但目前应用商品性单株活疫苗,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免疫失败可能是因为感染株的毒力问题,而不是不同疫苗的免疫原性。曾免疫过传染性脓疮的绵羊,依然保持对溃疡性皮炎的敏感性。活疫苗应谨慎使用,以免传染给未感染羊群,已接种疫苗的羊应与未接种羊群隔离,直到痂皮掉落。小剂量活疫苗免疫时,常在大腿内侧肘后或尾褶皮肤上轻刷划痕。羔羊应在1 月龄时免疫。为了取得好的效果,建议2~3 个月后二次免疫。未免疫羔羊应在进入感染育肥场前1~2 个月接种疫苗。
2 绵羊的溃疡性皮炎
2.1 临床表现
病变无固定部位,其红肿发炎处呈火山口样溃疡且易出血,深度和广度有差异,内含无气味奶油样脓汁,病变初始即覆盖有痂皮。面部病变出现在上唇唇界间和前鼻孔、下颚及鼻上。严重病例的溃疡可贯穿唇。足部病变发生于蹄冠和腕骨或踝骨间的任何地方。性病病变部分或完全围绕包皮口,可扩展至包茎。罕见情况下,溃疡可延伸至龟头,导致公羊不适合自然配种。母羊外阴水肿、溃疡及结痂,多不引起严重后果。没有明显的早期全身反应。虽然一个种群的感染率可高达60%,发病率仅为15%~20%。通常情况下,该病直到病羊出现明显跛行或排尿障碍时才被发现。
2.2 诊断
该病与传染性脓疮的病变基本相同,后者以增生为特征。对大多数病例,除去痂皮,溃疡性皮炎的病变是火山口状或溃疡性,而传染性脓疮的病变为增生性。这两种疾病病原的相似性尚不明确,接种于曾免疫过传染性脓疮绵羊有助于该病的诊断。鉴别溃疡性包皮炎和外阴炎较为困难,有时几乎不可能加以鉴别。
2.3 预防和治疗
绵羊溃疡性皮炎尚无免疫接种。应对感染动物进行隔离,患生殖病变的羊不能配种。恢复期需要2~8 周且与治疗的关系不大。除非羊很快用于配种,否则无需治疗。唇部病变可干扰进食,足部病变使羊跛行并导致体况下降,或继发细菌感染而使病情加重。治疗包括去除结痂和所有来自于溃疡的坏死组织,应用下面制剂的任何一种进行治疗:硝酸银、特效碘酊、30%硫酸铜溶液、4%甲醛、5%甲酚(羊药浴)或磺胺尿素粉。足和小腿可用硫酸铜或甲醛溶液在洗足盆中治疗。
.
免责声明:分享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正、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