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钓鱼就地取材鱼饵(钓鱼饵料的正确方法)

选择好鱼饵是钓鱼的一个基本前提。这除了具备较多的实践经历和经验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鱼的食性特点。由于对海水鱼的食性不了解,本文仅谈谈淡水鱼,特别是北方淡水鱼的食性问题。

鱼的食性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既与鱼的种类和进食习惯有关,也与食物的营养成分、形态、颜色、味道等有关,甚至与鱼生活的环境条件也有很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大多数鱼的食性都是很杂的,不能按照鱼常吃的食物特点把鱼简单地进行肉食性、杂食性或素食性来理解与分类。

按照现代动物学的理论,自然生态中的各种动物,都处于食物链的某一个环节上,肉食动物处在食物链的顶端。水生鱼类所处的是与陆生动物相交叉的、单独的一条食物链。在淡水中,除了这条食物链顶端的鳜鱼、黑鱼等以鱼为食的种类外,大多数鱼的食谱都是很宽的或者说都具有一定的杂食性的特点。

比如大家熟悉的草鱼,一般都把它视为素食性或草食性的鱼,其实草鱼也吃荤食。我就曾多次用蚯蚓钓上过草鱼,蚂蚱、蟋蟀、螳螂、豆青虫、蝉等都是钓草鱼的天然钓饵。再如青鱼,许多人知道青鱼主要以蛤、蚌类为食,其实青鱼也吃草,它的食性和草鱼有些类似。

鱼类的杂食性特点,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左右这个特点的主要因素一是鱼生存、繁衍对营养的需要;二是自然环境的条件与变化,特别是自然食物的规律性。鱼类也是动物,它们生存、繁衍所需求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与陆生动物没有本质的差别。野生鱼类要摄取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只能根据自然的提供去寻觅和索取。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要满足自己生存、发育的需要,必须广拓食物的,以“杂食性”来进行保障。多数鱼类所表现出的杂食性特点,正是为了生存、发展而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及其规律的结果。

就拿四季分明的北方来说,初春刚度过寒冬的鱼,急需要补充的是在冬季消耗殆尽的能量,对含能量(脂肪、蛋白质)多的食物需求最大,所以食性一般都偏荤。此时鱼的自然食物主要以水体中最先繁殖的各种藻类及一些水生动物为主,用红虫、蚯蚓或含鱼粉、虾粉等动物蛋白较多的面食钓鲫、鲤、鲂等,符合鱼的自然需求,效果自然比较好。

晚春开始到整个夏季,鱼进人了繁殖期和快速生长期,对各种营养与能量的需求都达到高峰,除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类营养外,还需要摄取大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所以此时鱼的食谱最广,进食量也猛增。此阶段鱼类的自然食物,无论是动物性的还是植物性的都十分丰富,与鱼类需求相一致。这时的鲤、鲫等底层鱼除了吃“荤”,也要吃一些水草和苔藓类的低等水生植物,甚至连草、鲢、鳊类的粪便都吃;青、草、鲂类更要进食大量的水、陆生植物。鱼吃草、苔藓等绿色植除了摄取植物性蛋白和微量元素以外,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补充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

到了秋季,各种水、陆生植物相继失去食用性,这时的鱼进食主要以积累能量为主,以为越冬做好准备,所以食性又开始偏荤。秋天钓鱼以脂肪、蛋白为主的动、植物饵料为好,特别是各种昆虫,草、鲫、鲂等都很爱吃。

到了冬季,鱼进食主要是补充能量的消耗,含脂肪、动物性蛋白丰富的食物,是鱼在冬季的主要需求,所以红虫、蚯蚓等荤食是冬钓的主选钓饵。

野生鱼和人工养殖鱼的食性有很大不同。自然水域天然食物的有限,为了生存野生鱼的食谱都较广。人工养殖的鱼,一般都是长期饲喂一两种配合饲料会造成养殖鱼明显的偏食性。所以,钓野生鱼选饵要根据鱼的种类和季节(需求)进行变化。而钓人工养殖鱼,用鱼塘的喂料做钓饵就可以了。

鱼的偏食性很有意思。我曾遇到过一个池塘,塘中草鱼很多,但就是不好钓。后来发现塘边住有菜贩经常将卖不出的老、烂韭菜倒入塘中,引起成群的草鱼抢食。于是我改用韭菜钓浮,一条接一条连竿地上。还听过一位老钓手说,他到一个鱼塘垂钓,鱼密度很大香、甜、酸食,手竿、海竿,串钩、爆炸钩用遍就是钓不着。看到塘边是一个养猪场,灵机一动把糟食中加入了一些猪粪,鱼上起来没个完。

综上所述,对钓饵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垂钓对象的食性特点和钓场的环境特点,要多问、多分析、多总结,不能死板、机械。鱼塘边上是玉米地,钓鲤鱼、草鱼就可以用鲜玉米;水库边上有果园、果树,钓草鱼就可以用鲜桃、桑葚;鱼塘四周为芦苇或庄稼地的秋天用油胡芦、蚂蚱钓草、鲤,一般都有良好的效果。如果到养殖塘或放养养殖鱼的塘垂钓,用商店出售的商品饵或本塘饲喂用的颗粒料就行。如果要自制钓饵,选什么料,怎样搭配、制作,多有文章介绍,其中不乏经典之谈,多看看多试试,对提高钓技和钓绩定会有很大帮助

免责声明:分享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若有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正、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冰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