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史记》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史记》读后感1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上学时期知道有史记一书,但是没有勇气开始阅读,借着这次共读正式接触到史记,让我对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感到钦佩,而通过史记我对黄帝到汉武帝这段时间的历史和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改变了我原来从历史课本中学到的浅尝辄止的知识的看法。
01、化解了对焚书坑儒的偏见
焚书是受当时的统治需要做出的决定,且并不是焚毁所有的书籍,所焚毁书籍主要是诗书等诸子百家的书籍,保留了医药、种植等书籍。
坑儒所坑杀的人是参与动乱的儒生,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
虽然焚书坑儒这个决定让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书籍,阻断了文学的发展,降低了人民的教育水平,但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是一个维护王朝的政治手段,并非原先我所以为的单纯的昏聩的行动。
02、学习神医扁鹊的智慧
扁鹊在医学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为后世的医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将这份敏锐的洞察力运用到了为人处世上,在行走各国时能因时制宜的改变诊断策略,在为诸侯治病时能根据对时事的判断对症下药,值得我们学习。
03、了解游说闯天下的张仪、苏秦
时势造英雄,在当时战乱纷争的时代,张仪、苏秦通过周游列国做说客闯出了一片天地,深刻的洞悉了时局,给诸国分析国之优劣,情商、说商之高让不善言辞的我叹服。
04、见证汉高祖的高光时刻
史记让我了解到成王败寇,刘邦最终能战胜项羽取得胜利,是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其一、刘邦性格宽厚,具有弹性,招揽了一批能人异士为其出谋划策;其二、刘邦具有发展的眼光,能通古今之变,且知道在什么时期需要什么样的统治。
读史明志,如《史记》这般经典的读物让我在未开始时害怕,沉浸后深爱,仿佛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踏入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这也许就是文字的力量吧。
《史记》读后感2
在浩瀚如烟的中华古典名著中,历史著作无疑是最璀璨的明珠。从黄帝到汉武帝这段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被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可要我静下心来读完《史记》,还真有些坐不住。但是在这个暑假我却碰上了《漫画史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翻开了它。一幅幅形象的画面,一个个逼真的历史故事都很清晰幽默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越看越觉得好玩,越回味越有趣。我时而为舜的孝顺而佩服,时而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动,时而为项羽自刎乌江而惋惜……
炎热的暑气仿佛已离我远去,我的眼里,我的心里都已被《漫画史记》装满了。哎,直到那一声霸道的“哥哥,你教我下象棋!”我知道麻烦来了!小堂妹已经摆好棋子了。“不下,不下,哥哥要看书呢!”我头也不抬地说。“哇,我告诉你爸爸去!”妹妹已经拉开嗓门准备号啕大哭了。哎,想到爸爸那护着小妹妹的样,我只得投降。我红方,想走一步。妹妹不乐意了,我就乘机绘声绘色地给妹妹讲起了红方先走的典故。“楚怀王说过,谁先入咸阳,可在关中为王,刘邦在项羽之前进入了咸阳。而刘邦代表红方……”没想到妹妹听得入迷了,棋也不要下了,挤在我身边一个劲地缠着我讲故事。我乐了!翻开书我埋头给她讲了起来。讲到项羽带领部下与汉军决战时,她连大气也不赶出。爸爸回来了,看到我把小妹妹带得这么乖,还答应星期天带我去新华书店呢!
《漫画史记》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华民族渊源历史,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了解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懂得了一些历史典故,知道一些历史事件发生背景、过程以及对当时社会带来的深刻历史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在快乐中阅读。
《史记》读后感3
我读的《史记故事》,是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的一些人物故事的白话本。这本书只节选了30篇史记中的故事。古人说过“一叶而知秋”,读《史记故事》我完全可以领略《史记》的历史、文化的精深。
仰望夜晚的苍穹幽深而遥远,繁星闪烁,又使多少人沉醉其中,迷恋、憧憬,感慨万千。《史记故事》犹如这深邃的夜空一样给人思考、哲理,前车之鉴的警醒。
走进《史记故事》一个个帝王将相,士族文人的音容笑貌、谈笑风生跃然纸上。跟随他们的脚步,我目睹了他们在那个时代留下的串串印记。有的人圣德,有的残暴,有的英武,有的昏庸,帝尧禅让开启圣德,商纣酒池肉林、炮烙之刑无不揭露其有多残暴,周厉王防民之口,让百姓道路以目的暴虐无道,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的昏庸,项羽刘邦的楚汉相争的风起云涌的治国策的较量,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美谈。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明的人物成为古今文学典范。这也许就是母亲说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人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我们的文化树的根基。只有这如此丰厚的根基,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读史使人明智”说的一点也不假。《史记故事》作为历史书籍带给我们的思考无穷无尽,它的哲理让看过他的人一生受益。当我读到《卧薪尝胆》时,越王勾践的毅力,改正错误的决绝,让我心生佩服,他让我明白:面对困境时,我们的心态决定了我们的未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让我对军事家项羽、韩信敬畏不已。“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让我们这些后辈明白:身处绝境拼死一搏的能量有多么巨大!《纸上谈兵》赵括惨败秦军,让我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语言的巨人,却可能是一个行动的矮子。我们要多思考、多实践。每一个故事,让我们读过之后,都是一种启迪;每一个故事我们领会之后,都将变成我们的一种智慧!
我读了至少五遍《史记故事》才敢拿起笔写这篇读后感,因为他的厚重、智慧、仁德,不容许我亵渎!
《史记》读后感4
说起项羽,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在他24岁时举起千斤大鼎,由此有了“力拔山兮气盖世”。通过巨鹿之战中的神勇表现,又有了“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但我想说的是项羽只适合当一个小卒,或者是一个百夫长。项羽的神猛,是毋庸置疑的,在当时秦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凭借几万楚兵与十几万秦军对抗,结果打败秦军。杀苏角,俘王离,涉间不降,自烧杀。而且项羽还凭此一战留下了“破釜沉舟”这样的成语。在那时,项羽的人气大涨,有许多人都投奔他,在他的带领下秦国很快就灭亡了。
以上都是项羽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了,但我想说的是项羽太过鲁莽,在巨鹿之战时,他直接进军敌人的内部,可他却没想过,如果两翼的敌军包围起来了,那么项羽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困境中。那么他也只能战死沙场了。当在“鸿门宴”那一个场景。项羽在军事上的不足已经被暴露得很明显了。在自己的势力中有谋略家,而且还是对于自己比较亲的亲人---范增。但是项羽却不听自己的义父范增的意见,而是去听信刘邦的谎言,这是很不明智的。应为在当时,咸阳已破,刘邦的军队虽在霸上,但当刘邦的任何举动有反常时,项羽就应该小心提防着刘邦啦,应为在这时一般是有野心的侵略家现身夺权的时候了。所以项羽应该立即杀掉他,永除后患,不给刘邦任何可以活着出去的机会。再者说,父亲是不可能会伤害自己的儿子的。但是项羽还是相信了自己所为的兄弟。这表明了项羽的重义气,同时也体现了项羽的单纯。
总而言之,项羽只适合当一个小兵。他用他的勇气,可以鼓舞我方的士气,但是他的军事谋略很差,如果有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断送几千条生命,所以他不适合当一个谋略家,在军事中,不是所有人都会上阵杀敌,但有时只他一人之力可破敌方十万大军,由此可见军事策略的重要性。而且项羽也不是一个爱才之人。张良,韩信等当代名人从他的手中溜向了刘邦的手中,变成了刘邦的心腹,这是令人感觉非常惋惜的。
《史记》读后感5
寒假里我读了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其中一篇《管晏列传》令我受益匪浅。《管晏列传》记录了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与晏婴的事迹。管仲的传记主要记述了管仲与鲍叔牙真挚的友谊,晏子的传记主要记述了晏子重用人才的故事。
读管仲的传记,我被鲍叔牙对管仲真挚的友谊深深打动了。鲍叔牙无私地帮助身处困境的管仲,总会为他多拿些钱,为他打抱不平,令我感动。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鲍叔牙一样,关心、帮助身边的人,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最让我敬佩的是鲍叔牙并没有遗弃管仲,在齐桓公面前举荐他,才让管仲成就大业。他尊重人才、重视人才,能从国家利益出发,抛弃私人恩怨,宽容管仲,说服齐桓公重用管仲,这足以见他多么宽容大度,品质多么高洁。这些让我明白了朋友之间应该互相体谅、包容、多考虑朋友优秀的一面,多宽容朋友的缺点。读管仲的列传,在欣赏他们真挚友谊的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份友谊,帮助和关爱他人。
第二部分写的是晏婴。他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臣。他足智多谋、清正廉洁、重用人才。书中通过两个故事突出了晏子重用人才的这一特点。一个是救赎越石夫却与他绝交的故事,一个是重用车夫的故事。晏婴救赎越石夫,体现了他知人爱才、礼贤下士。晏子举荐车夫,体现了他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晏子“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难怪《史记》中太史公对他有高度评价:“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读完《管晏列传》,发现管仲和晏子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由此,我明白我们对待人才也要宽容、善待、尊重他们。
《史记》读后感6
这篇又拖了很久,老是看了一段又回过去看前面相关篇目的内容,比如说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就回去看“宋微子世家”,后来又说到孔子在鲁国的经历,于是又回去把“鲁周公世家”浏览了一遍。这一篇通篇看来,总体感觉是:孔子一生在仕途上可说是郁郁不得志,四处漂泊如丧家之犬;在学术上却是逐渐精深逐渐博大终于积累弟子三千,书成春秋经典。
孔子为人谦恭好礼,有些过分好礼了,所以齐国晏婴建议齐景公不用他,确实他不适合齐国的施政方针。要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得脸厚、心狠、手辣,得见机行事善于权变,看样子孔子不具备这些特质,而且他提倡的那一整套关于礼的理论,并不适合那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不实用啊。再说他脸皮也太薄了,与南子见了一面,回来被学生“不悦”,就急得发誓赌咒,“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不必这么紧张吧,反倒引人遐想。在他后期是有所醒悟了,会权变了,但他的形象已定型,没人敢用他了。
孔子真正令人称道的,还是在思想上和教育上的成就,他整理编写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确是中国千年文化中经典中的经典,他教育学生的种种言论,让我在这里评价一句正确都觉得不够贴切不够资格,因为孔子的思想已经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每一个中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孔子思想的滋养,我们其实更多要做的是用孔子的思想来衡量现实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以一已之私对孔子思想进行评论。
关于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太博大的话题,以我笨拙的笔墨无法写出其中万一,只是觉得很奇怪的是:一个说出那么多经典的对的话的人,为什么不能做对的事,让他能够在当世得偿所愿施展才华呢?看到他那句:“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让人不能不品出一些苦涩。
《史记》读后感7
许多人都知道司马迁,也都知道他所着的《史记》。这几天,我找到了《史记》的简缩版,认真地阅读了一遍。
《史记故事》是从“五帝”讲到“张骞”,把中国古代黄帝时期到西汉时期这一段历史几乎都写了进去。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伟大的纪传体通史,体现着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无论是体例还是写作风格都影响着后代史书的撰写和编纂。作者司马迁忍辱负重,谨承家学,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秉笔直书的责任感,写作了伟大的《史记》,客观地记录中国朝代的兴替,恰当地评价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再现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社会画面。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故事》让我认识了不少名人以及他们的功过。如:神农氏尝百草、周武王灭纣、田单火牛破燕军、愚蠢的秦二世等等。他们的功值得我们学习,过则让我们警醒,提醒后来的人们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这些故事写得十分优美,其中,一些故事还有着诗句呢!如:荆轲刺秦前太子丹辞别荆轲时的诗句: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日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这样的诗句,至今读来,仍令人心中顿生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离别之情。
这本书还让我了解到了不少神话传说。如:炎帝是女人、蚩尤是外星人等,这些虽然是传说,没有科学依据,但是通过《史记》记载下来后,千百年来,人们传颂不已。中华民族的祖先的千秋功绩也就为我们后人所铭记。
说到这儿,我已经解开了以前的疑问: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其实,司马迁是让后来的人了解以前古代的文明,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了解古代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他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记述历史事实,而且还希望后来的人们能总结前人的优秀成果,吸取历史的教训。
《史记故事》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过去的许多历史,还让我时时警醒。读了《史记故事》,真可说:“人一生的朋友是书,人一生最好的朋友是一本好书。”《史记故事》就是一本好书!
《史记》读后感8
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作的,司马迁(前145—?),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这本书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叙事简明生动非常得吸引人。《史记》是历史的“实录”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它的文学价值表现在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并且成功地塑造出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真正做到了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这样既写活了历史人物也栩栩如生看完了每一篇故事好像每个人物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他还非常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我觉得《史记》的语言真不愧后来被奉为“古文”的最高成就。
在《史记》这本书中使我印象最深的历史故事是:《五张羊皮的故事》。这则故事主要讲了:春秋战国时候爱惜人才的秦穆公为了赎回聪明才干的百里奚用五张羊皮去跟楚人交换他最后秦穆公赎回了自己最喜欢的大臣百里奚。读了这篇故事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像文中的秦穆公一样他如果用重金去赎回百里奚的话楚人觉得秦穆公很看重他一定不会轻易交换。但是如果用五张羊皮去交换的话楚人必定会很轻视百里奚而同意交换。聪明的秦穆公就换了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最终如愿以偿。我觉得我应该向秦穆公学习。
通过《史记》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华民族渊源历史,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了解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懂得了一些历史典故,知道了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对当时社会带来的深刻历史影响。
《史记》读后感9
我敬佩司马迁能把《史记》写得那么深动敬佩《史记》当中的每一个英雄人物敬佩中国拥有那么丰厚悠久的历史。今天我终于把厚厚的一本《史记》读完了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收获还真是不小。
《史记》这本书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叙事简明生动非常得吸引人。《史记》是历史的“实录”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它的文学价值表现在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并且成功地塑造出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真正做到了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这样既写活了历史人物也栩栩如生看完了每一篇故事好像每个人物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他还非常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我觉得《史记》的语言真不愧后来被奉为“古文”的最高成就。
在《史记》这本书中使我印象最深的历史故事是:《五张羊皮的故事》。这则故事主要讲了:春秋战国时候爱惜人才的秦穆公为了赎回聪明才干的百里奚用五张羊皮去跟楚人交换他最后秦穆公赎回了自己最喜欢的大臣百里奚。读了这篇故事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像文中的秦穆公一样他如果用重金去赎回百里奚的话楚人觉得秦穆公很看重他一定不会轻易交换。但是如果用五张羊皮去交换的话楚人必定会很轻视百里奚而同意交换。聪明的秦穆公就换了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最终如愿以偿。我觉得我应该向秦穆公学习。
总而言之在《史记》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中国伟大的五千年的历史同时我还懂得了不少的知识收获了不少硕果。我认为《史记》这本书值得一看。
《史记》读后感10
这几天,我读了《史记故事》这本书得第一章——五帝的故事。
这章主要讲了五帝;炎帝、黄帝、唐尧、虞舜、大禹的故事。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民族的祖先,他们都是生活在远古时代。那时,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完善的文字符号系统,人们记述历史都是靠口头相传,炎帝和黄帝的神奇故事就是人们一代又一代口头相传下来的。
其中,我最喜欢炎帝了。炎帝不但聪明伶俐,而且充满爱心,关心人们的生活,全心全意的帮助别人。部落里的人也关心他尊重他,并推选他为首领。
一天,炎帝看见许多小鸟在地上啄食着什么,他过去一看,原来是些细小的植物种子。他拾起几颗种子放在嘴里咀嚼,味道甘甜可口。炎帝想:”既然小鸟能靠这种子活下去,人为什么不能用它来充饥呢?“于是,他把这些种子收集起来种在地里?——这就是我们现在吃到的小米。为了感谢炎帝对农业生产发展的贡献,人们都尊称他为神农氏。神农氏为了帮助人们获取更多的食物,又开始远涉高山大河,遍尝各种植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神农尝百草“。他发现许多植物中,有很多是可以食用的,有的甚至有治病的功能。他在尝百草中多次吃了有毒的植物,幸亏及时找到解药,才挣脱了死神的魔掌。他告诉人们这些草不能吃,提醒人们注意。最后,他尝到了一种名叫断肠草的剧毒植物,无药可救。神农氏不幸去世了。
神农氏为了人们的利益,历尽艰辛,不辞劳苦,并因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永远受到后人的敬仰。
当然,其他四位也都是好皇帝:轩辕黄帝平息了战乱,统一了天下,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唐尧关心百姓疾苦,选贤任能,勤劳国事;虞舜仁义贤明,谦和有礼;大禹为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
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都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精神永世长存。读了他们的故事,我为有这样的祖先而自豪,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
《史记》读后感11
高三,从进入高中那一刻起,就如同一片抹不去的黑压压的云笼罩在我的上。如今,我离这个一直被渲染得昏天黑日的时刻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把短短的高中三年看成一生的话,我就处在更年期了吧~~会敏感,会烦躁,会反叛,会去关心:高三,老了会是个什么样子?今天,在虹图书架上搜索,我的视线扫到这本《高三史记》时眼睛一亮。对我这种几乎注定高三选文科的人来说,读史书总是多多益善的吧。
《高三史记》,戏说高中三年史事。 从化学、物理到政治、历史;从高考、作弊到补课、翘课;从情书、留言书到直升加分书、志愿书;还有此列传彼列传等等林林总总共计35篇文章,再加一序一前言一后记两自述,全书总计40篇大作。其中39篇由刘嘉俊和夜Χ两位大侠泼墨挥毫;序则是“哄动”一时的焦点人物的韩式寒文。
我绕有兴致地逐篇而阅,时不时地嘴角露出坏坏的一笑。笑是由于其中所言有时因太恰如其分而显示出此二生平凡中的一点不平凡。前人即已如此,那么后生必然可畏啊!至于说到那个“坏坏”嘛,实则其中某些篇章段落正中鄙人下怀。一向就觉得那些敢言人之不言者和敢为人之不为者为有胆识之人,其中尤以韩寒为经典人物。如今看来,此类人物似乎是新概念之宠儿,自韩大师兄后继又有刘、陶二辈(夜Χ实名陶磊),其作品似乎也有一脉相承之势。有多少人能把对老师的“不恭不敬”搬入正史,一笔一划一字一句落于纸;又有几何人能把诸如作弊此等如同古代禁毁小说一般被老师三令五申禁止的行为如此堂而皇之地剖析;还有把翘课这类似乎一贯不登“大雅之堂”的内容堆字成文。言其实,不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或者后劲生(无论老师的评判标准为何),总有那么几次或者十几次,多则无以记数次的“思想越轨”。看到此类拍案叫绝的文章自然不禁窃喜:同是天涯读书人,做文何必曾相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史记》读后感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