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有关幼儿教育小学化开题报告

有关幼儿教育小学化开题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幼儿教育小学化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幼儿教育小学化开题报告篇1

  (一)问题的提出

  1、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幼升小,家长往往会焦虑,孩子会无助,老师们会盲从。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转折点上,在实现这个转折的过程中,幼儿会有不适应,比如在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跟上小学的节奏和要求。作为幼儿园充分研究一些准备工作处理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这对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的连贯性与整体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进行幼小衔接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平稳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1、让幼儿快乐地期盼小学生活——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幼儿主动地感受小学生活的特点——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让幼儿自信地走进小学——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4、在、“幼小衔接”方式上,建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幼儿园、家庭、小学为实施载体的、“多维互动体”、,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

  (三)研究意义

  1、促进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合理综合组织小学与幼儿园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示自我价值。、根据小学一年级在整个教育历程中的特定地位,在开展丰富活动的同时营造幼小衔接的氛围。

  2、促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学习适应的衔接。

  幼小衔接是针对以往新生入学所反映的种种弊端而进行的,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针对过去一些弊端,我们应立足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养成珍惜时间和乐于学习的好习惯,用小学生的行为去规范自己,逐步养成自律的能力。

  3、充分做好入学前应有的良好心理准备。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一个不间断的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这也是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所在。

  二、课题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手段等)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建立“师”与“幼”的互动关系,关注幼小衔接内容的有效性“幼小衔接"”中应怎样构建师幼间的互动,其关键在于我们到底教什么、如何教。面对今天的`幼儿,幼小衔接工作如何才能更有意义、更有成效,以满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

  (1)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园新课程的实施有机结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把幼小衔接与幼儿发展的特点有机结合,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2、建立“家”与“园”的互动关系,探索“幼小衔接”资源的整合性“家”与、“园”的衔接,在幼小衔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大手牵着小手,是幼儿迈好入学第一步的力量和源泉。帮助家长更新、端正和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保证。携手为家长提供支持和帮助,形成“家”与“园”的资源互动链,提高幼小衔接的实效性,解决“转折点”问题。

  3、建立“家”与“园”与“社区”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小衔接体系的连贯性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互动协作环境,是幼小衔接工作连续性的保证。

  4、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不断反思。

  (1)、幼小衔接工作的创新更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

  (2)、幼小衔接工作的突破在于教研方式的改变。

  (3)、幼小衔接工作的长效在于价值取向的拓宽。在幼小衔接的路途中,我们将和幼儿携手共同面对变化、经历过程、体验成长。

  (二)、课题研究过程

  1、明确研究任务并进行分工,修订课题方案和计划

  2、邀请区教委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工作

  3、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工作

  4、举行课题研讨及开放活动

  5、组织阶段性评估

  6、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结题工作做好资料积累。

  (三)、课题研究方法手段

  1、积累资料法。每一位教研员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和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尽可能地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积累下来,作为研究的重点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

  2、调查法。

  (1)跟踪调查法,以园所为单位对于进入小学的孩子进行一年的的跟踪研究,建立好幼儿成长档案,看幼儿的发展提高。

  (2)问卷调查法,在不同的阶段设置面对幼儿、家长和学生升入一年的班主任或者社区邻里调查问卷,随时存档,对比。

  3、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点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性文章,进行推广。

  三、课题研究步骤和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组织选题,开题,提出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任务和分工,各位参加研究的教师自主提出研究目标,写出研究计划。

  2、通过年级组根据研究计划,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进行探讨,制定详细的实施规划,讨论、研究后备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落实研究内容

  2、资料收集

  (1)对于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能解决的策略。

  (2)组织各种互动,及时进行反馈、总结整理。

  3、聘请领导和专家进行指导。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课题组成员撰写结题报告,出课题研究成果。

  四、成果呈现形式

  1、经验总结:对教育经验活动及经验认识进行分析、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乎逻辑的认识。依据的是教育实践经验所提供的事实,深入分析与总结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2、研究日志: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不仅仅罗列生活事件的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地假定。记录的是教师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反思的内容。

  3、教育叙事:课题实施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型的研究成果。

  4、教育案例:教师将发生在课题研究中的事例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

  5、教学课例:强调对课题研究进行详细的罗列以及加上简要的评析或反思。

  有关幼儿教育小学化开题报告篇2

  (一)、课题名称:

  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小学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包括各种习惯的培养。如培养良好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等。教育者重视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但常常付出巨大努力而收效甚微。这可能是对养成教育内容的特点缺乏认识的结果。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讲科学,而不是教育者脑袋一热就能解决的问题。

  小学生养成教育当中一个重要的内容的责任感教育更应该尊重这一规律,必须讲科学,只有科学、系统的对学生实施责任感教育才能达到小学教育阶段养成教育目标。

  为了在工作中科学、系统、有效的对小学进行责任感养成教育,只有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发现运用严谨、规范的研究手段,总结出具有实效性、可推广性的一套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才能更好的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中养成教育工作,形成我校独特的德育教育特色,并通过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形成经验材料,推动小学生责任养成教育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国内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小学生责任感教育这一内容一直是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作为养成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没有一套更好、更有效的教育模式供我们一线教师参考;没有一套可操作性强、系统的模式供我们小学德育工作者去参考、去实践。

  因此,探索出一套更高效、更科学的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为我们当前小学生养成教育模式研究丰富基础数据,提供更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从我们学校当前德育养成教育工作实际出发总结出供更多研究者参考的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为全国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提供参考性基层资料具有重大意义。教育研究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为推动基础教育工作的发展,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支撑理论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提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之一,明确指出“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新课程标准就要改变以往教学中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知识获得、轻能力培养、责任心培养的局面,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里,教育将继续担负着振兴经济、振兴民族、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4、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

  社会心理学认为:从儿童期到青少年期,个体社会化中亲社会性发展要经历5个发展阶段:①只关注自我的享乐主义阶段②以他人需要为定向期水平阶段③以对他人刻板印象和他人赞成与否为定向的水平阶段④以移情为定向并从移情到内化的过渡阶段水平阶段⑤深度内化阶段。其中①~③阶段主要出现在儿童时期,而④~⑤阶段则为中学阶段,这时的学生依据内化了的价值观、社会准则、责任感为依据做出行为的决定。

  5、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

  从心理学规律看,青少年道德的自我修养和提高,是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责任心”方面的知识,教育青年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身体力行,让学生感受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坚持有“责任心”的实际行为。通过这种道德行为的实践,使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初步形成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巩固和强化“责任心”意识,养成良好的责任行为。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研究内容:

  探索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教育内容

  (1)对自己的责任

  在认识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的基础上能满意地接受自己;能利用一切条件和各种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关心自己的健康,谋求必要的生活条件;自尊、自爱、自制、自强。

  (2)对家庭的责任

  尊重、体贴、帮助父母;关心、照顾长辈和兄弟姐妹;热爱家庭,努力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履行和担负起家庭的各种责任。

  (3)对他人的责任

  接受和信任他人,富有深厚的怜悯心、同情心;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尊重并愿意考虑他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平等待人,有事大家商量;同学、朋友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关怀残疾人;珍惜时间,信守诺言。

  (4)对集体的责任

  关心集体,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社团、社区的各项集体活动,行使好自己的各项权利,承担并完成集体赋予的任务;为集体的建设和集体活动的开展出注意、想办法。

  (5)对国家的责任

  了解祖国的悠久文化和历史,维护珍贵的传统文化价值;认识中国的国情、国体、政体和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忠于宪法,尊重国旗、国歌、国徽;关心时事政治,了解祖国建设情况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了解世界的重大事件;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履行公民职责。

  (6)对人类社会的责任

  对人类社会有深刻的理解,热爱世界上所有的人;利用一切机会参与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尊重和欣赏别国文化,努力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做出贡献。

  (7)对生态环境的责任

  对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进行深刻的反省,确立人和大自然互相依存的观念;爱护动植物,关心其它生命物种;搞好环境卫生与绿化,减少环境污染,明智地利用能源。

  2、探索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力图从课堂教学、班级活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着手,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

  3、探索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效的培育模式。

  在具体操作上,采用不同的形式,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不同的目标。通过明确责任--强化责任--实践责任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责任要求内化为责任情感,并自觉落实于责任行动,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开会调查、家访、问题答卷等方式,摸清情况,有步骤地进行实验操作等。

  2、比较分析法

  通过横向、纵向、同类比较,寻找规律,获取新发现。

  3、个案分析法

  通过对典型事例或人物进行分析,找出理论依据,采取相应措施,了解其中的规律,取得实验效果。

  4、行动研究法

  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来研究。使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和眼光,反思研究过程,不断改进方法,进一步解决问题。

  5、实验法

  为方便调整,积累数据,采取实验法,确定已有成果,再度推广。

  6、经验总结法

  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归纳,

  科学地总结出可供他人借鉴的有益经验。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1、准备阶段

  课题小组成员对学生对他人、对社会漠不关心,责任感缺失的成因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查阅研究资料寻找责任教育的理论依据,努力使之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构建以强化学生责任意识为贯穿的责任教育体系。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课题论证和骨干力量培训。

  2、实施阶段

  (1)抓好师德建设。组织教师通过学习相关内容,树立正确的"三观",对责任教育认识到位,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责任感和责任行为言传身教,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启迪教育,用实际行动实践为学生一生发展负责、为学校发展负责、为社会负责的要求。

  (2)课题研究组完成基本内容、目标、操作的初步确立,进行方案论证和实践完善。

  (3)组织各年级组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思想状况制定各自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并逐步实现认知与行为的统一。

  (4)课题组成员对实验进行指导和调控,搜集资料,借助于问卷法、调查法、测验、实验等方法来收集资料,不断积累资料,跟踪、调查、分析试验效果,肯定试验成果,并适时进行修正。在研究进行中不断地检讨工作并加以改进,写出实验记录、体会和论文。

  3、中期评估阶段

  课题组定期鉴定实验效果,对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以个案、论文等的形式进行推广,进行中期评估。

  4、总结汇总阶段

  汇总研究资料,形成结题报告,进行成果鉴定。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

  课题组长:范国良

  副组长:王伟平、王非、张书英、景艳梅、李梅、温玉华

  成员:全体班主任、学科任课教师

  (八)、经费保障:根据预算总体课题预算1500.00元,从学校三年教科研经费中按年度预算支出。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有关幼儿教育小学化开题报告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