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清徐话方言段子(清徐话怎么说)

我在这里说的,主要是汾河以西的清源方言。单就清源话,不同的村在个别字、词、句的读法、用法上也不尽相同。

例如,柳杜乡的大部分村对红(hong)、风(feng)、飞(fei)的发音就很混淆,会把"粉红凤凰飞"念成"哄红哄黄灰";再例如,东于的一些人把任何东西的量词都用"根"表示,说"一个人"是"一根人",说"一份饭"是"一根饭",听起来蛮幽默。之所以说清徐话酸溜溜,是由以下两个特征决定的:

特征一,字词多加后缀,大多是加"儿"音和用"叠词"。加"儿"音的有:牛儿、马儿、猪儿、狗儿;锅儿、刀儿、案儿、挑羹儿(勺子)、锅盖儿、笤帚儿;树儿、花儿、桃儿、杏儿……主要用在名词后。名词后缀重叠词的更多,如:竹杆杆、茶壶壶、书包包、木板板、别针针、鞋(hai)刷刷、圪台台、鞋(hai)带带、门些些(门槛)、烟头头、皮筋筋、纸条条、车框框、拐弯弯、烤火火、干馍馍、水桶桶、削皮皮、菜帮帮、巷口口、抽屉屉、扶手手、烟灰缸缸、笤帚儿把把、眼圈圈、鼻尖尖、指头头、盆盆、扣扣、刀刀、夹夹、桌桌、凳凳、窟窟、豆豆、点点、管管……还有一些名词加叠词后缀作形容词用,主要指一些颜色,像:红丹丹、黑冬冬、黄澄澄、绿莹莹、亮堂堂等……单看了上面这些词,估计咱清徐人读来也觉得清徐话有些酸溜溜了。

清徐醋都广场

特征二,清徐方言和许多山西方言一样,虽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不断变异,但也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汇,如:

荷,搬动、承担的意思;

舀:盛的意思;

俺:即"我",第一人称;

恶水:指脏水;

恓惶:可怜的意思;

……

还有一些,我也不太确定,可能是纯粹的古方言,如:

上事宴:指参加婚礼或葬礼;

日哄:骗;

央记:求别人原谅;

……

这两大特征,再加上清徐话语速较快,外地人还真不容易听懂。

方言其实是种既老又新的文化,在不断变异、同化。现在,许多老人口中常说的词已不被年轻人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帅"、"酷"、"哇噻"等等。但方言终究是一个地域人民文化和风俗的积淀,如果不去挖掘就会消失,盼望咱清徐的有识之士能把清徐方言好好研究、汇编成册,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至于外地的朋友真想了解清徐话怎么个酸法,还是先练会"八百(bia)八十八拔(ba)白(bia)菜",过了"清徐话四级考试"再说吧,说不定那时候,你们的牙都要酸掉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娴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