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栽玉米怎样合理密植才能高产)

今天程翔带大家了解一下玉米合理密植,一起来看看吧!

一、玉米合理密植的重要性

合理密植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对玉米来说,合理密植显得更加重要。小麦播种稍稀时,适当增强肥水管理,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每亩仍可达到较适宜的穗数,获得高产。但是,玉米的分能力弱,自动调节能力差,一般一株一穗,若种植过稀,要想通过增加肥水来增加穗数比较困难。

与小麦相比,夏玉米生长迅速,生育期短,自动调节的时间也短。生产实践证明,缺株周围的植株,虽然穗粒数和粒重能增加一些,但并不能弥补缺株的损失。玉米单株生产力比小麦高得多,单穗粒重一般为100~150克,高的可达200克左右,每亩少收500株,就减产100-150斤;而小麦大穗粒重才1克左右,每亩少收500株仅减产1斤左右。玉米果穗着生在植株中部,产量不仅受冠层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而且中部叶片光合作用强弱,对其影响也较其他禾谷类作物大。种植密度过大时,郁蔽严重,空秆率增加,秃顶明显,也同样不能获得高产。

目前,在玉米大面积生产中,种植密度偏稀是主要问题。

二、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

合理密植能够增产,这已为大量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增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协调了穗数、粒数和粒重三者间的关系玉米产量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

增加其中任何一项因素,都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但是,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之间存在着矛盾。种植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后,群体和个体之间矛盾突出,往往因群体过大而削弱个体的生长发育,使果穗变小,穗粒数和粒重减少,形成所谓"大群体,小牛角",单株生产力降低,产量不高;种植过稀时,虽然个体能得到充分发育,穗大、粒多、粒重,单株生产力高,形成"小群体,大牛角"的长相,然而,籽粒数量和粒重的增加不能弥补穗数减少所造成的损失,因此产量不能增加。合理密植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群体和个体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如1984年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过大、过小都不利于总产量的提高。每亩种植4500株时,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间的关系最协调,产量也最高。穗数是变异幅度较大、最易为人们所控制的因素,栽培管理中,通过调节种植密度来调整每亩穗数,要比增加每穗粒数和粒重容易。目前,对于玉米大面积低、中产水平的地区来说,应该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来大幅度提高产量;而对于玉米高产再高产的地区,则应该在保证每亩有足够穗数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穗粒数和粒重。

据山东省掖县农技站调查,玉米产量在1500斤以下时,其密度,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3,0.6621和0.6041,均达到显著水平。

这表明,增加密度的增产效果大。当每亩产量超过1500斤时,密度、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1988,0.8316和0.5731,增加穗粒数和干粒重,比增加种植密度更容易提高产量。

(二)提高了光能和用率

在一个地区,作物生长季节内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是比较稳定的。因此,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关键是扩大光合面积,提高光合潜力和光合生产率,捕获、吸收和合成更多的光能,从而积累更多的干物质。。

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叶面积指数和籽粒产量都随密度增加而提高;超过一定范围,密度再增加时,叶面积指数虽有增加,但叶片相互遮阴,植株基部光照条件恶化,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少,光能利用率低,因而产量下降;密度太小时,单位面积上绿色面积小,漏光产量,光能利用率也不高,产量较低。山东省烟台市对大面积高产玉米的调查结果表明,玉米亩产1000斤左右时,叶面积指数为3.8;亩产1323.8斤时,叶面积指数为4.5;而亩产1515.8斤的玉米,叶面积指数达到5.0左右。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坝下农科所亩产1397-1469斤的玉米,叶面积指数为4.28~4.39。

光合势,在一定范围内,光合势和产量都随密度增加而提高;超过一定范围后,密度再增加,由于叶片郁蔽严重,大量枯黄,光合势反而下降,致使产量降低。高产玉米群体光合势一般在12~16万米²·日,高者达20万米?日。山东省烟台市农业局的调查结果表明,亩产1100~1500斤的玉米,光合势在14.3~19.5万米²·日。因此,扩大和保持稳定的光合势是获得玉米高产的有效措施。

这篇文章关于玉米的相关内容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这些作用可以帮助到大家遇到所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掉,好了,那我们就下次见吧,谢谢大家的观看与支持!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碧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