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表面洋流的循环运动主要是因为风吹的什么(海洋表层洋流)
洋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的沿一定方向从某海域向另一海域流动而形成的首尾相接的独立环流系统或流旋。
引起洋流运动的因素主要动力是风,再加上热盐效应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前者表现为作用于海面的风应力,后者表现为海水中的水平气压强梯度力。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便造成海水既有水平流动,又有垂直流动。其中盛行风是风海流的主要动力。从大洋表面环流和行星风系分布图,可见大洋表面的环流与风力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大洋表面环流
在赤道南北的低纬度海域,由于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的作用,形成了自东向西的南赤道流和北赤道流,它们遇到大洋的西海岸后,堆积而抬升西边的水位(每100千米可升高4厘米)。南赤道流和北赤道流的主要支流,在西岸海域分别向南和向北流去,两股小支流则分别向北和向南流动,在赤道附近汇合,使水位抬升,从而在南北两个赤道流之间形成了自西向东的赤道逆流。
在北半球的中纬度海区里,被海上盛行的西风驱动着的海水,自西向东流动,形成了北大西洋流和北太平洋流,它们遇到海洋的东岸,也各自分成向南和向北的两个支流。
在南半球的中纬度海区里,由于西风盛行,加上此海域自西向东无海岸阻挡,而形成绕地球一周的南极环极流。在南半球的高纬度海区,由于东风的吹刮,驱使海水向西流去,这便是极地东风流,它向西遇到大陆后便折向北。所有这些海流,在大洋中构成了一个个环流系统。
在太平洋和大西洋里,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并不和地理赤道对称,而几乎和热赤道对称,热赤道稍偏于地理赤道之北。位于南赤道流和北赤道流之间的海流是赤道逆流。北赤道流和赤道逆流位于北半球,即使是南赤道流,其一小部分也处在赤道之北。在印度洋里,由于北方大陆的限制,加上强劲的季风的影响,使北赤道流发展不明显,且流向作周期性的往复变化,其赤道逆流和南赤道流全部位于南半球。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①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东暖西寒)
③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
大洋深层环流
在温水环流和寒水环流交界的海区,由于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有显著的差别,形成了海水的性质迥然不同的不连续面,在它和海面相交处,形成了辐合带极锋线。
地处辐合带的海水,因辐合而下沉;位于极地海洋中的海水,因表层冷却而下沉,在不同深度处又会重新变成水平流动:中层流、深层流和底层流。
洋流的影响:
洋流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若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高,则称为暖流;若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低,则称为寒流。
来自赤道附近温暖海区的北赤道流抵达大洋西岸时,大部分折向北流,成为沿西岸的强劲的暖流,这股暖流,在大西洋叫湾流,在太平洋则称为黑潮。北半球从赤道海域得到的热量,有一半以上是靠它们输送的。如此大量的暖水北运,将对北部沿岸流域的气候发生巨大影响。例如处于北纬55°~70°的加拿大东岸,年平均气温为-10°~0°C,而在欧洲西部海岸,年平均气温则高达0~10°C。另外,暖流区域是大气的温暖的下垫面,加上蒸发较强,空气潮湿而不稳定,所以雨量充沛,使流域沿岸的农作物得益很大。
湾潮和黑潮向北流到较高纬度处,除了折向东方流入盛行西风带所生的北大西洋流和北太平洋流之外,还在那里遇到向南流动的拉布拉多寒流和亲潮,形成大洋西北部的辐合带,发生海水强烈的铅直交换混合,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对鱼群栖息特别有利,形成著名的渔场。
当北大西洋流和北太平洋流自西向东流到东岸,而后从较寒冷的海域折向南方流入较低纬度处,形成较大的寒流,即加那利海流和加利福尼亚海流。而在南半球对应于北大西洋流和北太平洋流的,却是贯通了大洋的南极环极流。分别对应于上述两支寒流的,将是本格拉海流和秘鲁海流。当这些寒流流向赤道进入信风带时,表层海水将因风的作用而离岸远去,这时,下层富有营养盐的海水将不断上升,浮游生物丰富,鱼虾群集,形成了世界闻名的渔场。这些寒流区域,由于处在冷下垫面上的大气特别稳定,空气中的水汽得不到相应的补充,湿度减小,成为世界上降雨量最少的区域。
所以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岑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