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2023年春节心得体会5篇

2023年春节心得体会5篇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在热热闹闹的气氛里,想必你也会有许多的感想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3年春节心得体会例文,希望你喜欢。

2023年春节心得体会篇1

春节是人们出行高峰期,不管是乘车出行,还是驾车返乡,抑或是外出旅游,我们都要牢记文明,将文明时时装在心中。事事处处做一个文明人,开车文明驾驶,遵守交规;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用文明的一言一行,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创造和谐。这就是我们的“责任互动”,也是对春节坚守岗位同志的感谢。

对于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行业,不管是大桥施工工人,还是企业车间一线,不论是快递业,还是交通部门,抑或是环卫工,我们都应该对他们的工作给予理解和配合,用换位思考、文明礼让、体谅宽容等实际行动尊重他们的劳动。这就是一种“责任互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春节坚守岗位劳动者的致敬。

用“责任互动”致敬“春节坚守”,是一种公民素养,举手之劳,体现于细节,落实于行动,人人可为,人人应为。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人与人之间充溢暖意,社会充满温情,春节也像“春天一样温暖”。

2023年春节心得体会篇2

春节已渐入尾声,就像彗星拖着那长长的尾巴划向远方……,无论是在家团聚过年的人们、还是外出旅行的人们都开始为返程做起了准备,车站也将迎来新一阶段的高峰。

春节固然轻松热闹,但我们却不能逃过上班入学的命运。在许多人眼里回家的心情总是很矛盾,也许本不准备回去,但是遥远的家有着一丝牵挂与亲情,便也就回去了。春节的气氛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淡,但是家的亲情却一直很浓,家人们依然是忙碌的,没有太多的语言,但是那样的忙碌,在任何人的内心也洋溢着一种幸福。

时光飞逝,离别在即。原本很平常的一切,也许在离别的时候尤显珍贵,当你迈出家的那一刻,也许会感觉特别的辛酸与不舍、很沉重,甚至都没有勇气再和亲人多说几句,匆忙离开,只有心知道此时自己的心情。

火车上也许早已是人潮涌动,这样的拥挤,几乎连蹲的位置都没有,拥挤就像是会呼吸的痛,刺痛着每一颗奔波的心。而今有一个位置其实在许多时候也是应该满足的。然后,才知道幸福其实许多时候也很简单,幸福其实不远,永远都到不了的地方才叫远方,幸福是相对的,当你过得比别人好就是幸福;当你能轻松的笑就是幸福。

汽笛长鸣,火车渐渐驶向远方,时间只很慢、很慢,漫漫长夜唯有孤单的心事相随相伴,但却特别难受,想想即将告别在家的幸福与快乐,回到一个人孤独打拼的岗位,泪无声的滴落。

窗外的景色随着火车的飞驰飞快的变化着,时针愈转离单位就愈近,心情也在悄然的变换,将离别的愁死轻轻放入心匣中;将家人的祝福化作微笑挂在脸上,去迎接新的未来。一种新的信念在心底渐渐萌生:为自己所爱的人去奋斗、为了亲人的幸福去打拼。

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与家人相见,最悲伤的时候莫过于与亲人分离。而分离是必然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分离就没下一次的相见。

返程很难,难在心头,不想与亲人们分离;难在眼前,新一轮的高峰期然返程变得困难。

当你们走向远方,你们要记得在你们的身后一直有一盏亮着的长明灯,它为你们守候、为你们照亮远行的路,即使你身处黑暗、即使你迷失方向,它都会在那里,永远亮着。

2023年春节心得体会篇3

吃饺子、看春晚、放鞭炮……除夕守岁,阖家团圆。除夕当天及大年初一,这种看似普通的愿望,对保德神东发电厂的一线值班人员来说,却只是奢望。

在这万家团圆、灯火辉煌的节日背后,却有许许多多坚守在发电一线的电力员工们,用他们的责任、奉献,为人民群众“守岁”,为大家过好年“守护光明”他们为守护好自己的职责舍“小家”为“大家”诠释着新时代的敬业精神,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了“大家”的团聚,贡献着自己的“小家”。

运行二值就是这群“奉献者”中的一部分,我们在节日值班期间并没有愁眉苦脸,而是摆正自己的心态,严格执行保运措施。在奉献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别人赞许的眼光里感受温暖。当然,我们在值班期间也感受到了来自公司的温暖。节日期间,公司和部门领导多次到车间和主控室督导慰问,肯定了大家的辛勤工作,也温暖了大家的心。让我们在工作岗位上感受到了别样的春节温馨。

“年”就这样忙忙碌碌中去了,有过甜蜜,有过感慨,但最多的还是电力工作者的责任。其实自从选择了发电厂运行值班员这个岗位,就不再有节日的概念。这些年来,数不清有多少个节日,在大家最快乐,最幸福,共同举杯畅饮的时刻我们却依然工作在岗位上。回首想想,没有遗憾,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我兴奋,我自豪……

2023年春节心得体会篇4

小时候在农村,十分向往过年。

向往过年,那是因为过年有一年中最丰盛的年饭之享。

在我的记忆里,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妈妈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她积攒一年到头的美味佳肴,我们只有过年才能尽情享用。那时候农村过年,不像现在城里过年下馆子。乡下团年,都选择在中午,有的美食,头日晚上就得开始煮,如猪脚和海带就是头日晚上开始炖,且要炖满满一鼎锅。灶里烧块子柴,睡前悖(音beì)火,悖火就是把未烧尽的块子柴团在灶中央,然后用灰将其覆盖,这样火种不灭,灶里彻夜通红。

这是家乡的一种习俗,既有微火炖猪脚之效,又有预示来年红红火火之意。第二日早上,妈妈一大早就起床了,她首先将锅里的猪脚海带再次舀进鼎锅,然后将猪头腊肉香肠萝卜一锅煮,煮熟之后,她得把肉食捞出来放在筲箕里凉着待切,再将萝卜与汤舀到缸砵里,目的在于腾锅它用。鼎锅里的猪脚海带,还得与炸酥肉、炒小菜、孔干饭等一系列烹饪一起炖着。

我家人多,兄弟姊妹六个,人人喜欢吃酥肉,每逢过年,酥肉必炸,团年过后,往往要剩垒尖满弦一筲箕,足足有三、四斤之重。端上桌子的菜肴,荤菜居多,主要有肥大块、猪头肉、干酥肉、糖熬肉、盐煎肉、香肠、猪脚海带汤、不少年份还要杀个鸡炖起,缺少的是年年有余(鱼)这道菜,那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鱼的缘故。团年饭桌上的菜,最有特色的是肥大块。

肥大块多用很肥的宝肋腊肉切割而成,切好的肉在锅里爆出油后,加入水腌菜(或萝卜弦、或大头菜)炒几下就做成了。肥大块大的有巴掌大,最上面的肉横过碗口两边还悬着。重的一块接近一两重,一般很难吃下三、四块的。因为是腊肉,拈起对着光看,晶莹剔透,色香味俱佳,直叫人垂涎欲滴。我常常放筷子前还想吃,但怕吃不完而不敢拈。

为此,不知到少次怨妈妈切的太大块了,免不了事后要问妈妈:“过年的肥大块为什么要切那么大?”妈妈每次的回答都是:“是为了让你们少吃点才切那么大块的!”实际上,那是一种纯朴民俗的体现,是待客热情大方的方式,是彰显富余的表现手法。猪头的葱嘴、耳朵会留下过客时做下酒菜,其余的切好就端上桌,每片肉的大小要比肥大块小些。

猪脚和鸡肉,熟透得已经骨肉分离,偶有肉附着在骨头上,只需用筷子夹着骨头一吸便可以把肉吸进嘴里。团年后剩下的猪脚海带汤,初一泡面,就是绝美佳肴。其他美食还有油炸红苕丸子,新鲜瘦肉炒莴笋等,素菜每桌一般有三四个。吃团年饭所请的客人,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兄弟姐妹等,后来大哥分家了,姐姐出嫁了,也要请回过年,请朋友吃团年饭的很少见。

我家团年少则两三桌,多则四五桌。长辈中年长者坐上席,上席坐齐后,长辈中年次者和次高长辈坐下席,我们小字辈只有分坐左右两边的份。有时候,爸爸还要把要饮酒的客人尽量安排在一桌,以便行酒令。

过去生活紧张,粮食匮乏,肉食尤为稀缺,记得我家有几年在吃团年饭之前,上每位客人先吃诺大一碗糯米饭,美其名曰吃茶。吃茶的目的在于让客人先填饱肚子,以达到团年时客人少吃肉食的目的。

向往过年,那是因为大年三十晚上有得压岁钱之喜。

小的时候,我的瞌睡很多,往往在晚上七点左右在家里不管哪里倒地便睡,很多时间是睡在灶前的柴草上的。吃晚饭要被打醒才能开口,这样也多是一边哭,一边吃,一边睡才能吃完。但是,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弟兄几个是没有瞌睡的,因为要等着大人给压岁钱。生产队干活要接近日黑才收工,大人收工回到家后才有时间做家务,久而久之,农村便养成了入夜后才开始做家务的不良习惯,大年三十也不例外。推磨、砍猪草、煮夜饭、煮猪稍、喂猪等家务活忙完后,全家人还要一起围着脚盆洗个热水脚,这次洗脚很讲究,既要把膝盖以下反复洗礼。又不能洗过膝盖,否则就叫洗翻了山,那样来年的吃食运就会大打折扣。初,水很烫,脚放进脚盆的水里就得马上缩回来,把脚踏在脚盆口沿上。如此反复试探,待水温适宜了,才能将双脚泡入水里,洗脚要洗烫并用,搓揉兼施。如是洗脚,旨在干干净净迎新春。洗完脚的时候,已经接近深夜十二点了,这时候爸爸才开始给压岁钱,一般情况下,我们每人能得四角钱压岁钱,最多的年份也不过一块钱。得到压岁钱,我们兴奋,夜不能寐,全家人就灯围桌散吹闲谈,古今中外,日南海北无所不及,话题往往会涉及为什么不早点给压岁钱的问题,妈妈总是回答:“早把钱给了你们,你们早就睡了,哪个来守岁!”。从此,我便知道了过年有“守岁”之说。

向往过年,那是因为大年初一上街有钱买零食吃之乐。

大年初一街上很热闹,小孩喜欢的吃喝玩乐应有尽有,我们常常上街用压岁钱买豌豆糕、甘蔗、花生等零食吃。豌豆糕实际上是油炸食品,豌豆之间有面粉(或豆粉)连接,豌豆被面粉包裹着,豌豆与豌豆之间的面粉薄些,因此豌豆会明显突出。豌豆糕可能是用刮凉粉的圆形刮子提着在滚油里炸成的,吃起来香脆可口,要五分钱一个。口渴了,买一杯老鹰凉茶喝了解渴,老鹰茶一分钱一杯,用老式啤酒杯一样的玻璃杯盛着,卖茶者一般在一张课桌一样的桌上整齐地摆放八到十个杯子,每个杯子盛满茶后,就用一张见方十公分左右的玻璃盖上。喝茶者给钱后,卖茶者将边缘杯上盖茶的玻璃滑离杯子后拿走,口渴的喝茶者端起来一饮而尽。零食开支后剩下的钱,我都用作买小人书。后来上学读书了,初一用后剩下的钱,就交给妈妈存起交学费。

向往过年,那是因为初一之后还有过客和走人户之趣。

农村过客走人户,从正月初二开始,到元宵节才结束,素有“正(音zhè)半年”之说。过客走人户,农村和城里的差别是很大的。农村的过客,一般是有新春客来才叫过客,新春客就是前一年结婚的亲戚,这对新人,新春初一下午拜媒人,初二起开始拜新春,走到那家就是那家的新春客,新春客拜新春的礼物,一般是两把面、两包可尔糖之类的礼物,走遍所有人户后,这份礼物最后还得回到新春客手中。同时,新春客拜到那家,那家还要打发,打发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红包。新春客走到那家,那家就遍请亲戚朋友,这就是农村所谓的过客。人情客往走得宽的,与新春客一起同行走一家亲戚的客人,客人队伍长达两根田坎,如遇坡坎转弯,往往出现一路人见头不见尾的壮观场面。因此,农村过客坐五六桌乃至更多,是屡见不鲜的事。过客的下酒菜,十分丰盛,什么葱嘴耳朵,肚条舌头,心子肝子,香肠豆干,瓜子花生等一应俱全,家家户户,桌上摆的下酒菜的干盘子,少则十个,多则二十,酒席之上,推杯换盏,你来我往,酒过三巡,划拳行令,非常热闹。我小的时候,虽然喝酒没门,但是下酒菜可以管够,时而要块葱嘴吃,转身拿片耳朵嚼,跳几下又抓颗花生剥……倒也其乐无穷。

我的过年情结,虽说不是与生俱来,但在我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昔日农村过年的丰盛美食和热闹场面,至今历历在目。近几年回老家过年,所见景况,远不如前,不少优秀传统,有的濒临失传,有的销声匿迹,如悖火、拜新春之俗和恭请长者坐上席之礼就是如此。每每想到此处,总有怅然若失之感。

2023年春节心得体会篇5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华夏大地上已经传承了4000多年,它象征着团结、和谐、兴旺与安宁,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汇聚与交融逐渐地影响到了世界。在春节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期盼,于我来说则有着两种界线分明的感受:“惧怕”和期待。

“惧怕”是因为自己又老了一岁,又多了一份成长带来的责任;期待,是因为对传统节日和人情风俗的一次彻底回归。重要的是对历史的祭奠,还有就是现代生活中繁忙的奔波间隙的一个彻底放松。

也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够静下心来或是“强迫”自己花一份心思去思量、去回味一下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风俗,去营造一种被众人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年味”,让历史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现代人的脸上,让现代人那种劳碌和奔波的心有一个可以暂时小憩的驿站、有一个寄托—--那种寄托寄予在过年的鞭炮声中、新春的钟声里和新年的喜悦中…

朋友对我说:我们都是“老人”了,开始怀旧了。是啊,一年年的劳碌奔波沉淀下来的不只有五味回忆、容颜的苍老,还有对过去的感叹。有人说:“春节,是一枚枚顿号、逗号、感叹号,是对传统、历史的一次回眸,一声慨叹。”我想它更加应该是一个省略号,因为它在永不停息地在循环并留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与思考。

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对于过年是那样的期盼、欣喜若狂,因为所有的奢望在新年到来的时候都能实现,至少会得到相等的满足;当我们与时代齐头并进步入成年的时候,春节来临我们不只是满足于物质,而更加多的是心意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能够得到平衡;当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后,责任和义务无形中成了生活的主旋律,特别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也许会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舒适的居所、一种幸福的生活而不知疲倦地奋斗着,但有一种美妙的感觉千百年来一直在传承那就是“团圆”,因为它是生活永恒的主题,春节则无疑成了最大的载体。

春节时大家谈论最多的话语中还有一个叫作“幸福”的词汇。它简单明了又与众不同,它触手可得又遥不可及,因为幸福的参照物很多,可以选择与别人比或与自己比,可以选择与自己的过去比或与自己的未来比。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民讲自己的理想,说如果有一天他当了村长,全村的粪就由他一个人拾。他的幸福就是这样的简单,于别人也许会笑他,但是于他来说那真的是幸福的。生活中幸福的事儿很多,如果你用心留意你会感觉到它简单真实的存在着:一次与家人的牵手,一次在发生冲突时的微笑面对,一种家人期盼你回家的眼神,或是当你风尘仆仆回家时能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饭,它不一定是美味佳肴但那一定是幸福的。有的人却一生从未感觉自己幸福过,因为他的思想里老是在拿自己与别人相比,与时代相比,和自己较劲,无论拥有的再多都会沮丧,不会去感知已经拥有的幸福。

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心理的感觉,不分国界、不分年龄,它更加与收入和物质、环境条件无关,它只是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我相信幸福是可以传染的,幸福是可以扩大的,只要你用心去细细体味,属于你的幸福一定在那里等着你。

人情世故,在春节的时候一一兑现,不管是诚心的还是违心的,总之都是陪着笑脸,给聚会一个理由;给求人办事一个理由;人们在短短的时间里对人情伦理进行了一次修补,对自己进行一次洗礼,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感受自己的幸福,企盼美好的未来。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2023年春节心得体会5篇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