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推荐度: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推荐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度: 五年级下册语文刷子李教学反思 推荐度: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推荐度: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这节课去年谷玲老师上过,给我们带给了很好的教学借鉴。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进行了适当的个性化修改。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点落实到位:

  首先,这篇课文的段落比较多,学生不容易整体把握课文资料。所以,我就尝试让学生将整个故事分成两个场景,并找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这样课文的重点资料即对话部分学生也能一下子就找到。在设计中,我自己心里并没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初读之后就能找出故事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又透过默读课文找出了相应的自然段。这样就理清了脉络,有利于学生对全篇课文资料的把握。

  其次,透过多种形式品读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从而了解人物神态和性格。紧紧抓住“奚落”这个词语,让学生从铁罐对陶罐的明知故问中,悟出这就是铁罐“奚落”陶罐,词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并且透过品读,学生还明白了铁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迎刃而解。

  但是,由于自身经验及准备不足,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遗憾:

  首先,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是因为下午学生比较容易犯困,也可能由于自己也有些紧张,一向绷得比较紧,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其次,指导朗读形式单一,流于形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是指导朗读的重点。理想的状态是学生能够表现出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神态,而且每次对话都有所区别。就应让个别学生进行演练,从而有目的.的进行指导,逐渐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我基本上都让学生齐读,这样看不出梯度的变化,只是泛泛而读。

  总之,每一次公开课都是自我历练、不断提升的过程,就像这篇课文的最后,我送给孩子们的几句话: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期盼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在互相学习中有更加成熟的表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内容较浅显,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我”发现爸爸的咳嗽很奇怪,从而产生疑问,接着用观察日记的形式验证自己的的猜测,在去亲戚的路上,爸爸由于闻到硫酸厂的烟气而咳嗽。经过向医生求教,证实爸爸的咳嗽是由这烟气引起的。在环保部门的干预下,这有毒气体被消除了,自然,爸爸的咳嗽也好了。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想让学生养成遇事多动脑、多观察,同时渗透环保理念。

  二、课堂预设

  依据上述目标,我对课堂作了如下设计

  1、破题

  ①你有没有咳嗽的经历?在什么情况下?

  ②爸爸的咳嗽是什么引起的?

  2、读文

  ①一读划出的新词,读通课文。

  ②二读找出写爸爸咳嗽原因的句子。

  3、品析

  精读以下句子

  ① “啊,果然如此!”

  ② “我猜测爸爸的'咳嗽与这烟气有关。”

  ③“爸爸再也没有咳嗽。”

  以上三句话引出整篇课文的线索:“咳嗽——东南风——烟气”,并且了解怎样写观察日记。

  4、导行:“我”是怎样让“爸爸”不再咳嗽的?

  三、课堂生成及反思

  经过课堂实施之后,教学的效果令人满意,这样点面结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的大脑始终在思考,课堂的效率较高,但也有些值得改进之处

  1、在“找引起爸爸咳嗽原因的句子时,费时较多,因为课文中先说“东南风”,再说“烟气”,学生在语言组织时分不清主次,这也反映我在备课时,还是缺乏一种换位思考的习惯,这是我今后要注意的。

  2、这堂课从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上去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饶有兴趣地自主去探究文本,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学生第一次接触观察日记,课堂教学中未安排相关的延伸练习(可以是试着写一写或介绍几篇观察日记让学生阅读),这是本次教学的最大缺憾,语文的学习应该开拓、利用教学资源,课堂上超文本信息的引用,必然会使学生视野开阔,才思敏捷。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上完了我的教学研讨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后,在紧张、兴奋之余,我有很深的感受。这篇独立阅读课文是一首儿童诗,内容很简单,通过对大海、沙漠、夜空、草地等几个场景中战争的描写,在最后一节中发出祈盼,希望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让战火中的孩子能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这节课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享受春天──春天幻灭──再享春天这一情感主线激发学生憎恶战争,希望和平的情感,通过三读体会诗歌的感情,1、通读;2、品读;3、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通过读书有所感悟,通过感悟促进内化。本课教学设计中,阅读形式多样,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

  1、通读。开始,我让学生把全诗读通顺读流畅,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诗歌里的内容。在读中我注重到一些生字的读音,如弋字,我出示了拼音y,学生很快就读准了这个字的字音。我还及时纠正了学生读错的字音,所以这一遍学生能读得通顺、流利。

  2、品读。我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再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描写春天美好的语句品读。这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多样,我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个性化朗读能让学生体现了个体的特点。开始我进行第一步:享受春天。在读中我先没有指导,只是问诗歌的内容或者其中的词语,学生理解后,我再让学生读,学生就能读出感情。如我着重让学生理解乐园天下,学生理解到那些动物的快乐,所以再读时就把快乐的感情融入其中来读,读得高兴、快乐,我从中听出了他们幸福的感情。其次当我在教学春天幻灭时,由于学生对战争是比较陌生的,我就出示了相关课件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景象。当一张张可怕的战争图片和轰隆降的炮声在教室里响起时,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课件上了。我再让学生读,是什么打破了动物们的梦幻,并让学生自选有关内容来读,我不作任何朗读技巧的指导,只是问学生:你读得很气愤,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就自然地说他很气愤。再接着我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学生的情绪被我调动了,所以读时,都用心去读,读出了气愤的感情。

  我又让学生自己交流收集的有关战争的资料,又将我自己事先做好的课件让学生观看。很快,孩子们的眼睛就发直了,一张张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肢体不全的无辜的儿童的'照片,还有一列列令人惊心的数字,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很强烈的撞击,然后我选择了一组图片战争中读书的孩子们,就这么出现在孩子们眼前,而那一个个确凿的数字,一个个真实的图片就此印入他们的双眸,继而定格在心,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色彩,没有欢笑我这时就问:面对此情此景,你希望什么,你祈盼什么?学生立刻回答:和平。这样我就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第三部分再享春天的学习。这时,学生感受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使儿童受到极大的伤害,激发了孩子们的悲伤、愤怒和祈盼之情。孩子们开始朗读了,我也开始朗读了,声音和平时很不一样,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激情。我惊喜地发现,平时上课喜欢做小动作的人也读得非常有感情。甚至一学生习作里写连平时调皮的秦晗夏同学也读得非常有感情。由学生和教师的齐读,共同抒发了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喜爱和祈盼之情。最后,我问学生:读完了吗?学生都说没有,继而体会到省略号的用法。诗歌省略了什么?学生回答多种多样,但呼声最高的是:和平!我马上板书:享受和平。读完后,我表扬了大家,夸他们真正是用心在读了。

  那这时我们是否应该做些什么?我提出问题后学生又开始七嘴八舌了。学生回答后,我出示了《儿童和平条约》让学生自由读。

  3、诵读。最后我让学生再读诗歌时,学生情绪高涨,读得铿锵有力。

  最后,我出示了两项作业:1、必做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选做作业:《儿童和平条约》读后感或进一步阅读了解战争的相关资料。就这样结束了这节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我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这个理念,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重视三维目标的评价,突出素养;注重拓展延伸。教师以情启情,以情动情,以情激情,以情燃情,整堂课情味盎然,情丝丛生。但语文课只有情的激发,没有理的启迪,师生的情往往会失去依托。这节课上,不仅有师生情感的互相激荡,还有师生思想的互相碰撞。四十分钟里,师生共同经历了享受春天的幸福,又遭受战争的苦涩,最后希望停止战争,重享幸福的春天。整堂课师生一起享受激情,享受心灵的震撼,享受和平的春天!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4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个既充满了童真又充满了感动的故事,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其中饱含的友情,理解词语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将第一课时的重点定在多法理解词语上。

  在三年级的词语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自读发现→多法理解→回文促析的教学模式,旨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探索更多、更有效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的多法理解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亮点。经过了半年的培养,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解词语的方法,但在这节课中,孩子能运用恰当的方法去解决自己解词上的困难,正是他们能力的提高。比如:在理解“迫在眉睫”这个词语的时候,孩子们就想到了四种方法,有通过看字面“眉”和“睫”来理解的,有通过换词来理解的,有利用查字典来理解的,还有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的。无论怎样理解都能帮助我们解决阅读中的障碍,这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另外,词语的积累,句式的'积累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孩子在换词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词语,比如表现情况紧急的“千钧一发、火烧眉毛、刻不容缓”等,描写哭的词语“号啕大哭、泪流满面、放声大哭”等。在联系生活理解“迫在眉睫”时,又积累了句式如果……就……。所以理解词语的同时积累词语也是语文学习中一个很好的方法。

  虽然在这节课中,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了词语,但有一些环节老师还没有落扎实,比如朗读“迫在眉睫”的时候,学生没有读出事情的紧迫与紧急,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停下来给学生一些情境或一些方法,帮助孩子读出感觉,可我在这个环节中只重视了读的方法,却没有看到读的效果。另外学生说到了几个表示哭的词语“呜咽、啜泣、哭泣、抽泣”时应该回到文本中体会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是不同的,程度是逐渐加深的。我只是让学生理解了大致意思,却没有细致地追究它们的不同,忽略了这个教学的难点。

  我是一个年轻的教师,虽然对工作有着极大地热情,但是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还缺少教学中的历练,我会在以后的每一节课中多思考,多实践,争取更大地进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

  《果园机器人》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一篇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介绍了果园机器人的特点,内容简单,比较有趣。因为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易懂,因此我也不打算多花大力气去讲解这篇课文。

  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把生字解决了,把课文读通顺;然后就是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本来我想让学生再读读课文,说说果园机器人怎么样?哪些地方有趣?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后来我想还是让学生再读读课文抛个大问题给孩子们吧!让孩子来说说自己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学生 交流说:“我知道了这个机器人很有趣?”“如果没有电,机器人要‘罢工’。机器人会‘罢工’像人一样,很有趣。”这时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罢工”,学生继续交流:“没有了电,机器人会‘饿倒’。这个地方我觉得很有趣。”“我知道机器人很聪明能干。”师点拨: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找、读句子理解了课文。

  其实学生寻找理由的过程,就是把课文重点的句子,精彩的句子梳理了一遍。对于长文,略读课文,我觉得要克服面面俱到的通病,要学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善于突出重点。当学完后再让学生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大家再商榷解决,对于重点的孩子们没有提到的,这时我们可以发挥主导作用了,引领孩子们去理解。这样使孩子们真正学到了知识,解决了孩子们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应该说每篇文章都可以找到它的突破口和支点,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牵动对全文各部分的阅读感悟,就能实现阅读结构的优化。关键是我们老师能深入的理解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握课堂,多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提高效率这个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教师“教”的时间压缩了,相应地,学生“学”的时间就增加了──学生在阅读时就有时间进行感受、进行理解、进行欣赏,进而真正感受学习语文是快乐的幸福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6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上完这节课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的魅力。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这是我们新课改中所经常提到的。但要提醒的是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时,上课是老师指到哪就让学生跟着哪,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有时甚至牵着他们走。今天这节课反而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这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为学生创设了安全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在交流“同学们为什么沉默时”,有同学举手想回答却又答不出来。可我并去没有指责他,也没有不理他,而是耐心地请其它同学跟他一起研究,一起讨论,这就还给了学生学习的充分自由,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参与的乐趣,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入情入境,指导朗读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通过老师的动情叙述,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表达出思想感情,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三、在整堂课中尽量把学生带入文本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了一些填空,帮助学生。比如最后设计了“ 这一片沉默给了孩子们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懂得了()。这一片沉默给了爸爸妈妈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感受到()。 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三个填空,让学生总体感受,从而回归课题《可贵的沉默》。

  这节课中同学们感悟沉默,要先让学生透过课文看清自己,只有这样才会达到感悟的真正目的。上完课后我感觉到:同学们把这种沉默只停留在“给父母过生日”上。如果能引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对父母的表现,不只是停留在为父母过生日这一件事上。同学们如果联系实际说到:父母每天为我们准备早饭,我们却总嫌饭菜不合口味;父母每天送我们上学,我们却从不说“谢谢”,还觉得是父母该做的……等等这些生活小事。让同学们主动去体验父母为我们的付出,反省自己对父母的忽略,可能这样课堂中的沉默就有更深一层含义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感受到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爱,同时知道在生活中处处都要回报爱,付出爱。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7

  【设计理念】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使他们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实践中感受,积累语言;在实践体验、丰富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

  【设计特色】

  从语言入手,体验情感,又熏导语言艺术;超越文本,提升语言,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麻烦、提心吊胆、面如土色、闹”等词义。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借助文本,多角度地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

  4、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正确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懂得邺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原因和西门豹认真调查,分析原因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围绕人物,理清思路

  1、读题质疑:

  围绕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自读课文:

  课文围绕人物,重点写了什么?(自读课文要到位,要求能把课文读正确。)

  3、理清思路:

  课文哪一部分写惩治恶人?哪一部分是起因?哪一部分是结果?

  二、创设情景,自读研究

  1、创情景:

  老师扮西门豹,你们就是我的谋士,咱们就要分头调查。

  2、定组名:

  讨论调查小组的名称。

  3、明要求:

  ⑴ 你们想调查什么?交流,提示。

  ⑵ 阅读课文第2~9自然段,讨论并填表。

  ⑶ 小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三、汇报交流,点拨展开

  1、帮助释疑:

  你们在调查和写报告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

  重点理解:

  闹: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

  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2、交流报告:

  (重点交流调查结果)

  四、小结提升,设悬延伸

  1、通过调查,你们有什么想法?

  2、大家说,“我”下一步该怎么办?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8

  《找骆驼》一课情节比较简单,通篇大多是对话,写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走失的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以及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也就是说,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一种行为,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进行创造性表达的一个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学生和教师的感受很可能迥然不同,老师要注重学生个人的'阅读体验,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引导学生的朗读。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如自己读、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读、全班读、评价别的同学读再自读。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学生会自然体会到课文中每个句子的不同语气,同时也了解老人到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样子,体会老人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几点不足,如:在引导学生画出“老人看到的现象和由此判断从而知道的句子”时,因这个教学环节难度有点大,课前的预设不够充分,问题提得过快,学生对这个问题还未作出充分理解,以致有小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画出相应的句子。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教学之本,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真正的对话。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9

  这篇课文用优美、精练的词语介绍了南沙群岛的迷人及富饶。教学本课时我先从学生整体感官入手,范读课文,引发学生读的愿望,再把一些较绕口的词抄出来让学生反复读,扫清阅读障碍。

  “同学们,你们知道美丽的南沙群岛是哪个国家的吗?”“中国!”“从哪看出来的?”大部分学生说的都是课文第一、二句,在我的提示下,学生发现了:“这句话也能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借助课文18页的中国地图,孩子们了解了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理解了“最南端”的含义。“你们知道吗?历史上曾有很多国家侵占过南沙群岛,为什么呢?”学生通过预习,很轻松地回答:那儿很美丽,物产丰富。于是我就让学生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学习。

  教学第二段时,通过引导,学生具体地领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用三个不同的词——难以计数、极为丰富、用之不竭,表达同一个意思——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课堂上有的学生问到了“数”的读音,我舍不得给时间让他们查字典,也不愿意直接回答,就让他们课后查查,再再讨论讨论。(事后觉得如果当堂查效果可能会好,课后没人监督完成情况也许不容乐观,因为一些学生不够自觉。下周一定记得反馈这个问题。《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学习第三段我让学生领略到湛蓝如玉的天空及碧绿澄澈的海水后,选择一个任务与同桌合作完成;

  1、为南沙设计广告词。

  2、当导游为游客介绍南沙。大概学生还没将课文内容内化,说话训练时语言欠流畅。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记得让学生多阅读,把美融入心中,让这些美丽变成孩子的记忆,相信这样效果会好些。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0

  《恐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知识性短文。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以平时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来看,我想孩子们对这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的,所以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多花了些气力,希望能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达到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掌握介绍一种物品的方法,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龙》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预备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恐龙生活在非常遥远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几千万年的史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如果教师只凭借一张嘴、一支粉笔进行教学,很难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领悟情境,可能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此,我鼓励学生回家查询恐龙的相关资料,然后有条件地把资料打印出来或者重要的记录下来,让大家在晨会课上进行恐龙知识的交流,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龙的知识。

  同时我也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借助网络资源,查到了很多相关资料,并制作了《恐龙》的课件。我们反复查阅资料,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竭力再现恐龙生活时代的场景和意境,力图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赏期——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教学时,一开始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就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奔跑、嬉戏、漫游的宏伟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美丽的'画面,拉近了孩子与文本间的距离。孩子们仿佛进入了恐龙的时代,他们兴奋不已,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对象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触摸期——研读文本了解特点。

  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见过,其种类、外行和习性都是科学家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处运用了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形态、生活习性等,我在制作课件时也力求图文结合,即每一种恐龙都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相配。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研读课文,了解恐龙的教学中,先重点教雷龙,教会孩子们学习的方法。

  四、探险期——拓展阅读探索奥秘。

  “你们猜测一下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将学生的兴趣更广泛地指向课外阅读,探索这至今尚未揭开的神秘世界。有兴致的可以相互借阅书籍,交流资料,观看电影等。

  把这堂课设计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进行学习,提供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网址,引导他们阅读。我相信,利用网络学习,不拘泥于课本,学生会有更多的体会。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1

  上周,我上了一节课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小骆驼因为受到小红马的嘲笑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眼毛的用处,从而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文章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中,是一篇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好教材。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通过内容感悟故事中蕴涵的人文思想,透过文本,挖掘文本的价值取向,依然存在一定难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一理解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理解了题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首先,让学生度课题,说出“自豪”的同义词,反义词,读题目,从而帮助理解题目。然后,通过强调不同的词来读题目,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最后理解“自豪”做准备。我学习的是薛法根的做法,可是我高估了自己的学生。学习非常好得尚铮竟这样读:我应该感到自卑才对、我应该感到不自卑才对。不过还好,读后他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了纠正。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变化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一找表现小骆驼心情的词语,学生能一下子找到“委屈”“自豪”两个词语。然后我让他们说说为什么感到委屈?学生都能复述出第一段的内容。并且读小红马的'嘲笑语气读得很好。然后用“那它后来为什么又自豪呢了?”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学习。

  三借助媒体,分角色朗读,了解脚掌、睫毛、驼峰的作用

  课文中描写的沙漠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看过沙漠。而本课中的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只有在沙漠中才能显得出它的作用。因此我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语言文字的训练,帮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对沙漠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接着我话锋一转:就是在环境这么恶劣的沙漠里小骆驼和骆驼妈妈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骆驼妈妈和小骆驼的语气。感受骆驼身上难看的东西的作用。接着用“我感到自豪,因为”说话训练。先结合课文说,再结合自己说,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同时提升本课的主题,学生由骆驼的自豪引发到自身的自豪,由此及彼,由人及己,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四、指导拓展延伸

  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外,还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与小骆驼进行心灵的对话,并利用文本的“空白”,启发学生想象:沙漠旅行后,小红马和小骆驼再相遇时,小骆驼会对小红马说什么?由于时间不充足,这个练习放在课下进行了,从反馈的作业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前松后紧,这是我在教学中经常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这节课,在题目上就浪费的时间较长,觉得学生读得不到位,就反复读,但同时缺乏有效的指导,劳而无功。又致使后来的说话训练有些仓促,续编故事只能放到课下进行。另外,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时候,总觉得读得不很理想,与我的期望有一定的距离。我想还是由于学生没有在老师的引导下真正走入文本,抑或是教师本身缺乏足够的激情吧。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2

  自己是唱着《小燕子》长大的,《燕子》这篇课文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经过了这么多改革,它还是被留了下来,证明还是一篇经典课文,怎么教呢?当年我的老师是怎么教我的已经没有印象了!我又会给我的学生什么样的感受呢?对于开学的第一节课我自己很重视,想给孩子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于是从字词到标点,从表达方式到生字书写我都作乐精心的准备,万事俱备只东风了。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可爱的外形,飞行的轻快、休息时的优雅,都一一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燕子的喜爱之情。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1、充分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的自主性:

  在本课教学中,能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了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如:在观赏了春天美景以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学的方式,从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烂漫的词句,通过朗读来感悟到春天的美丽和充满的勃勃生机。在学生学习第二段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来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的?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比较灵活地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

  2、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人们常说,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篇课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读懂它,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觉得透彻。如:在理解 “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说出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优美的诗句。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课文重点段落是写燕子飞行和憩息的两段文字,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唤起情感的共鸣,最后一自然段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蔚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远远望去这多像五线谱啊。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了?? 师:你们看,它们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正做着快乐的梦呢。你们猜猜看,它们梦到了什么呢? 学生1:它们梦到了美丽的春天,柳树绿了,桃花红了??

  学生2:它们梦到了自己从南方飞到这儿时所经历的困难??

  学生3:燕子宝宝梦到了,妈妈刚才是怎样教自己捉虫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

  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唤起学生与作者与文本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我并不抹杀学生个性化的见解,而是让学生展开与文本的对话。我让学生想像落在电线上休息的燕子会做怎样的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像是伟大智慧不缺少的属性。”在人的智力的活动中,想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前,我在教这一自然段时,学生往往想像燕子谱的就是赞美春天的歌。而这次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多次与文本对话,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已学知识、联系已学课文,充分发挥想像。不难看出,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学生有书写障碍怎么办?

  在我们的认知里,不会写的是能力问题,而不写作业的绝对是态度问题。而对这一类学生我们是怒其不争的同时又有些厌恶的,偶尔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懒呢?”

  也许,有一部分学生真的很懒,但很多学生都有一些学习障碍,并不能让我们以一个“懒”字遮盖住我们的无能。是的,我得承认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我甚至无法发现他们究竟是怎样的学习障碍,我只能以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地帮助他们。至于最后的结果,谁知道呢?但,我相信只要他们在进步,最终会离开我自己也能努力前行吧!

  小苗,一个山区的孩子,虎头虎脑的,有些憨实,问起他什么总会眯着眼羞涩地一笑。他的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在外卖保险,算是村子里的能人,写了一手漂亮的字。我从一年级起教小苗的。拼音部分写的.作业不多,我没有在意。渐渐地,我就发现他的作业总有些慢吞吞,于是我有意识地减少他的作业量,偶尔我会在教室等他写完作业再放他离开。我想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掉队吧。在我的严密监督之下,小苗的一年级险险地过关了,成绩不算很好,也不算很差。写作业慢的原因,我思考了一下,认为是他注意力不集中,有段时间还查了查感统失调综合症。但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确定他是哪种原因。

  二年级,要学的字成倍增加,学生们很吃力,当然也锻炼了他们。而我们两班合为一班,班级人数的增多让我也很吃力,当然也锻炼了我。但是,对小苗或者还有几个学生我无法再像以前一样看着他们完成作业了。后来,他们的作业有时是没完成的,我有些担心,但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折腾他们,也实在不忍心把他们的休息时间也占用了。毕竟,快乐的童年回忆是那些知识所无法填满的。我纵容了自己,也纵容了他。于是,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他原本就很难掌握的字崩溃了,提写20个字能对4个还算是很努力的结果了。说实话,我很吃惊,他就算反应较慢,这也太离谱了。何况,数学老师说他的成绩还可以,不算太好但也不错。而他写的字很显然是不太协调的,与他爸爸的字简直没法比。我想他的家人看到他这样的字也有些不能接受吧。

  我自然不想他的字再如此错下去,老师们不是常说吗“字都不会写还会做什么?”我该怎样帮助他呢?他的症结到底在哪呢?注意力不集中?手眼不协调?感统失调?我不知道,但我会最笨但有效的办法。事实上字的记忆书写也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脚踏实地一点一点来记。这也是有些学生,尤其是所谓的“懒”学生语文学不会尤其是字写不好的原因吧。我在他每天上自习课的时候,单独给他提写,每课一次,每次错误的他再写,我再

  提,直到这一课他全部能听写正确。就这样,我给他提了十几课,他逐渐地能够对的多一些,一课的字词他能在两次后全部记住了。看着他的羞涩的笑,我想他是高兴的吧。但是,这样挤时间,真的会有用吗?还是很累的,因为我毕竟不是只有他一个学生。他现在对字的畏难情绪减少了些,但学习的动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自己学习。于是,我找了个学生来做我这份任务,算是让自己喘口气。

  后来,我又检查了他前面提过的字。大家猜猜结果?我有些欣慰又有些难过。这么说吧,20个字他现在能对6个左右,比原来是进步了,但我给他提字时可都过关了啊。我郁闷极了!!不是没想过遗忘规律,可人家写字他也写了啊,怎么就不储存呢?说实在的挺老实的一个孩子,原来虽然慢但他从来不少作业除非我说了。但现在他不想写了,谁都可以理解看不到希望的努力太难坚持,何况他只是个孩子。但我该怎么办呢?继续下去吗?我尝试给他家里人发信息让他们也在家里给他提写,还试着让他们做做感统失调的康复训练。但回音却很少,或者家里人也很忙,还很宠他,拗不过他吧。

  面对这种情况,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够坚持多久,我很想不放弃不抛弃,但我的精力也很有限,另外五十多个也需要我去关注。他的字依然很脏,我依然会努力去尝试,但我也看不到前方到达的会有多远,尽管我会微笑着告诉他每学一点都是进步,离目标更近一步。或者,这也是我的心理支撑点吧!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3

  “雪儿”是一只信鸽的名字,在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雪儿》一课中,它浑身雪白雪白的,有两颗金黄的眼珠,外表非常美丽可爱。

  谁能读懂“雪儿”的心呢?当然是充满爱心的小作者。你看,爸爸刚把雪儿捡回家时,雪儿身上很脏,可是小作者却读懂了它眼中充满哀伤;当受伤的“雪儿”还不能飞翔时,小作者天天陪着它到阳台上看蓝天,看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当“雪儿”终于能展开双翅飞起来时,小作者为它欢呼;当“雪儿”飞回阳台转圈圈时,小作者对它说:“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

  《雪儿》是一篇散文,课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可字里行间充满了感人的人鸽深情。如何引导孩子通过品读课文体会这种美好的感情呢?

  教学时我并没有逐句逐段分析,而是抓住了一条主线:体会小作者对雪儿的'喜爱之情。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通过读课文,你体会到小作者对雪儿是一种怎样的感情?然后围绕“喜爱之情”引导学生用心默读课文,画出能表达小作者喜爱雪儿的句子加以体会。

  在第二自然段中,学生画出了“我和爸爸给它洗了澡,敷了药,它变得雪白雪白的了,我便给它取名‘雪儿’。”和“我对雪儿说:‘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这两句。品读前一句,请学生画出写我的动作的词语“洗、敷、取名”,体会我对雪儿的细心呵护;后一句主要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我对雪儿的体贴关爱。老师进一步加以点拨:小作者不但为雪儿洗澡、敷药、取名,陪它说话,他还懂雪儿的心,你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学生马上会注意“眼里充满哀伤”“天天陪它到阳台上看蓝天”等语句,这样学生不但读懂了雪儿的心,也体会到了小作者对雪儿的一片深情。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从一个“盼”字,第四自然段从“欢呼”一词,进一步体会了小作者对雪儿真挚的关心和喜爱。学生读懂了小作者对雪儿真挚感情,就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潜心地与文本对话、深入地解读文本,用心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像《雪儿》一课,教师在与文本对话时要像小作者一样,先要读懂雪儿的心,再巧妙地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在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

  开学第一课是《春天的小雨滴滴滴》,彷如应景似的,天空扬扬洒洒地下起了雨,时而淅淅沥沥,时而滴滴答答,雨丝纷飞,飞进了未掩牢的窗户,也飞进了同学们的心里……

  乍一看,这篇课文似乎有些凌乱,教学不知如何入手,仔细思考,并借阅参考书后,我认为教学主要抓住三条线索来展开:春雨的声音美、形态美、精神美。课堂上,我对孩子们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说:“听,外面飘洒的春雨传来什么声音?”孩子们顿时安静下来,侧耳聆听,可是大家的表情是一片茫然,有孩子大胆地嚷道:“老师,我什么声音也没听见,只有汽车发出的声音。”呵呵,真逗!我笑了笑,装傻充愣地回道:“哦,春雨的声音被马路嘈杂的声音盖过了吧。那好,我们跟着作者走一走,听听春雨的声音去。”接着,我引读第一自然段,示意孩子们跟读后面的内容,就这样,我把描写春雨的象声词和表示地点的句子留给孩子们读,自己则读其他句子。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一读完,我没再继续往下读。孩子们莫名地等着我开口,我便说到:“谁听见了春雨的声音?为什么这些声音各不相同?”七嘴八舌的声音传来,看来话匣子已打开,“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吧!”我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忙开了。交流汇报的环节里,代表小组发言的同学都能一步到位地说出每个自然段里写到春雨声音和发出声音的地点的重要词句,效果很好。让大家划出这些词句后,我问:“课后第二题问我们,课文写了春雨的`什么美?刚才我们学习讨论的内容讲了春雨的什么美呢?”“声音美!”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呀!作者能用丰富的想象力写出春雨这么多种声音,象声词用得那么准确,真是了不起!你们写作文时也要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多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写事物,也一定有佳作的。”我鼓励道。

  下一个环节,我提出了在小组里讨论第6至9自然段内容,找找课文还写了春雨还有什么美。巡视中,我发现问题有一定难度,一些同学只懂意会,不懂言传,无法找到贴切的词语来概括;还有一些同学则根本看不出课文还写了春雨的什么方面美。汇报的时间到了,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还都不太自信。我鼓励大家:“大胆地说,不懂概括没关系,只要能找到关键的句子读一读就好。”顿时,又有几名同学举手了。在我的循循善诱下,站起来读句子的同学基本上说出了自己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这个指导的过程中,其他同学也渐渐悟出了其中的含义。最后,同学们概括出了春雨另外两个方面的特点:样子美,心灵美。我板书时写到:形态美、精神美,问大家这样写是不是更准确?答案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春雨,你想说什么?”我抛出最后一个问题。答案有乐于助人、美丽善良、声音优美等等,始终没有说出我最想要的那个词语。我说:“乐于助人这个词的意思是最接近老师想要的答案的,你们再想想,春雨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和温暖却不求回报,这说明它有什么精神?”终于,几个声音响起:“无私奉献!”我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写下这几个字,请全班同学齐读。到这里,课文学完了,我相信这节课上,大部分同学都开动了脑筋,自主地学习、思考,掌握住了课文的要点,了解了春雨的三个特点以及作者赞美春雨的奉献精神。

  第一天返校上课,同学们的学习状态还不错,我感到很满意,心里也乐滋滋的,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后面的教学工作能稳扎稳打,更上一个台阶。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5

  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开课伊始,把竞赛引入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初读课文之后,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把学生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接着让孩子们自读质疑,在兴趣盎然之中开始了学习。在实施教学中,教师随机进行动程演示,并配以简洁的图文式板书,使学生饶有兴趣地理解了课文的重难点。课末,学生的注意趋于分散,此时再设计看图续编故事结尾和表演说话的环节,又一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们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质疑问难,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读讲之前,老师让学生自读质疑、小组讨论、互助解答,促使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在小组讨论中发表独立的、富有创造性的见解,生生之间得以充分交流。学生们仍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向老师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插入解决。这样以学定教,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最有力的证明、课末的续说故事、表演劝说既拓展了语言训练的面,加大了思维训练的力度,又使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自然渗透。

  三、多读少讲,精心组织学生导读达标

  在教学中,老师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初读达到正确流利,精读着眼品析体会,熟读力求感情到位。在重点词句处则细细品读,并教给朗读技巧,乃至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样使得“满堂灌”化为学生大面积的、扎扎实实的读书活动。”

  在充分读好书的基础上,我还精心设计词句训练,教法求新求活,展示了“感知理解——品味赏析——积累运用”的语言训练达标规程。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