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读后感6篇
《老残游记》读后感6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残游记》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残游记》读后感1
《老残游记》中,写人写事的技巧并不高,但写景却是《红楼梦》、《水浒传》所不能及的,更不是《西游记》所能比的。
如书中关于大明湖的描写,令我印象深刻: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哪一株半株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
这是静,就是一幅画,是如此的和谐与安详,光是颜色的词儿,就有十一个,而绿色就有三个:苍翠、绿、碧。
苍劲的绿给人以无限岁月和历练的想象,一阵疾风吹来,树枝轻轻摇,正见树枝苍叶,晃出阵阵林涛,枝怒吼,风狂嚎,摇得苍叶上下翻,却不嬉笑。
翠柏与苍松相映,翠柏更富有活力,鲜艳的衣装而清雅,连袈裟都逊色几分,香客拜佛,也会偷窥春色。
碧绿如翡翠,耀眼闪人心,誓与皇家色一较高下,却不知深入凡世红尘中。
……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大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有声有景,分明一幅动态画,虽不如上段色调繁多,却也清新雅致,那一声渔唱,虽未听过,但在耳边响彻。
书中的人固然重要,事情也重要,可没有场景,就算有仙家,也只是在白板上添了几笔,可有可无。
《老残游记》读后感2
这本书看了很多遍了。最早是语文书里面的《大明湖听书》这个编目。年少时哪里知道这文章的好处,虽然描写白妞的说书是那样的极尽渲染之能事。
后来有了几本书在肚子里面打底子,再于暇时认真的从头看起,细品下来,滋味竟是那么的悠远绵长。
老残,这名字便有一股子不流于世俗的孤傲,萧然。不是在世道上经历过几个起跌的,哪里能够如此?
其实这本书并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游记,最著名的有《徐霞客游记》在那里呢。其实他可以和《格列佛游记》相类比。对现实的不满,《格列佛游记》可以天马行空到幻境之中找到寄托,但是老残,还是现实的,他没有神游天外,他想在夹缝里面找到生存的空间。
老残其实不是避世的,他是入世的,虽然摇着串铃,不愿意做官,但是摇串铃的时候看到的是国计民生,虽然没有入仕,但是交接的都是官场上的人物,谈的都是治国平天下的策略。说实在的,在这篇所谓的游记里面,看到最后,心痛的成分多,灰心的成分更多。
作为一个山野之人,有济世之心,那是最苦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是想尽一切可想的办法,又能解决几何?最后,往往只剩下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所以老残最后还能尽享隐居之乐,那真是上苍的眷顾了。
篇二:
《老残游记》读后感3
最近好象有点懒,只是草草地读几页书,有时连字都没认清,就过去了。可还是一股子热情地在那里读。没办法,在这个世界上,书这个朋友不想抛弃我,尽管我多么地一厢情愿。
《老残游记》到底说什么,序言便有天下一哭之说,我要说这本书是刘鄂先生对社会,对人生,对儒道佛三家的一点感悟,那只从日边来的破船不就是日渐没落了大清帝国吗?正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世,那个老残先生不想做官,却含情脉脉地奔走于官民之间,起着所谓救民于水火的作用。法纪乱了,一个郎中也成了改变官民关系的纽带。唉!一个老残,就是三头六臂,你又能救得了谁呢?
书中所谓与姑和黄龙子的一段大论,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有道,有儒,有佛,很开人耳目。只是世人看世事,只看到了问题的方一个面,忽略了另一方面,好了坏了,兴了衰了,吉了凶了,死了生了,多了一个做梦的好由头。心静了,什么事情看淡了,就什么也没了。
美中不足的是,狗尾续貂,刘鄂先生在续集里又加了阴司一游的话头,劝人向善的初衷令人敬佩,只是那十殿阎王总让觉得象光头上带的假发,多少令人有假的一种感觉,前脚还信誓旦旦地说儒学的门面大,而佛道总拿出些鬼神来吓唬人,言尤在耳,后面就弄出磨人的石磨来,好不可笑。
书中那个可恨的玉太守和刚弼官长,还是给我的警示作用最大,一片“好心”,多少坏事,一个拿民命换官,一个拿民命显智。“你们都是小人,就我一个正人君子。”不走群众路线,往往走上历史的反动,成了孤家寡人。太刚,太柔,都不是处世良方。
《老残游记》读后感4
这本书看了很多遍了。最早是语文书里面的《大明湖听书》这个编目。年少时哪里明白这文章的好处,虽然描述白妞的说书是那样的极尽渲染之能事。
之后有了几本书在肚子里面打底子,再于暇时认真的从头看起,细品下来,滋味竟是那么的悠远绵长。
老残,这名字便有一股子不流于世俗的孤傲,萧然。不是在世道上经历过几个起跌的,哪里能够如此?
其实这本书并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游记,最著名的有《徐霞客游记》在那里呢。其实他能够和《格列佛游记》相类比。对现实的不满,《格列佛游记》能够天马行空到幻境之中找到寄托,可是老残,还是现实的,他没有神游天外,他想在夹缝里面找到生存的空间。
老残其实不是避世的,他是入世的,虽然摇着串铃,不愿意做官,可是摇串铃的时候看到的是国计民生,虽然没有入仕,可是交接的都是官场上的人物,谈的都是治国平天下的策略。说实在的,在这篇所谓的游记里面,看到最终,心痛的成分多,灰心的.成分更多。
作为一个山野之人,有济世之心,那是最苦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是想尽一切可想的办法,又能解决几何?最终,往往只剩下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所以老残最终还能尽享隐居之乐,那真是上苍的眷顾了。
《老残游记》读后感5
《老残游记》的续篇最末一篇描述老残梦游地狱,最后其体香浓郁,业已是成就菩提果位了。作者刘鹗在文中多次论述佛理禅意,虽然到底他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我们不得而知。最后的文字敢于肯定了老残从凡夫证入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判断他是对佛教有深入了解的。
我们说老残确实是一个凡夫,从文章的开篇便勾勒出了老残生活的窘迫,同时也指出他的优势“为人颇不讨厌”。这一句“不讨厌”却成了成佛做祖的基础。
生活窘迫却不急功近利,在江湖上摇铃行医却似闲游看景,除了贴补家用,有了钱也不挥霍,遇人急难时又是不惜倾囊奉献。 开篇梦游蓬莱,黑夜泛舟,人单力薄却力抗凶匪 。听闻酷吏玉贤行径,不觉拍案而起,立即谋划上书陈情。白衣之身公堂上直面酷吏刚弼。泰山上更出谋划策帮助尼寺。充分显示了老残的侠客情怀。
当然老残却不莽撞,面对强人,也拿捏得体,不至自己于险境。更是知人善任,利用白太守破冤案,压制刚弼。利用捕快许亮兄弟,巧设金钱套擒拿贾二。
宫保要他来做官,他却悄悄离去。 开头文中说他写不了八股文章,可以知道他是不屑去写。老残能写公文,会做诗。他同书店老板的对话,知道五经四书他全然是通达的。
两处写到他读书的情景,一处读《八代诗集》,说明老残不好功名利禄,心境闲淡。一处读《大圆觉经》,导致他最后飞升羽化。
《老残游记》读后感6
这是一本书,是一双眼睛,它看透了世间的真理,它是一把剪刀,剪破了那些所谓“清官”的人皮。
这本书叫《老残游记》,它被鲁迅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与其说我看着这本书,还不如说我与老残一起旅行,与他一起打抱不平,一起评判正误。
其中,我最痛恨像玉大众那样的人。他打着清官的招牌,自认为很了不起,只会用酷刑使无辜的人屈打成招,想想真是可笑,难道他不懂世上还有一种叫“借刀杀人”的计谋吗?我觉得十分荒唐,这种人还配当老百姓的父母官,还配称之为大人吗?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酷吏。
在那时,只有好人与坏人之分,但偏偏有些“伪君子”、“小人”使得社会变得乌烟瘴气,甚至连一丝笑都会变得邪恶,让别人怀疑、猜忌。这就是老残所看到的世间。
虽然全书是批判了当时的官场的险恶和封建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书中,所描绘的大明湖的风光,黄河的冰雪,桃花山的月夜却同样令人神往。如镜湖,异常幽秀的月色,都给人以平静与安详的气氛,陶醉其中,便又不免担心,这平静能维持多久?又在想,这黄河的风雪又何时来打破这宁静?
我的思绪飞涌着,而我的内心却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我痛恨清朝政府的腐无能,恨封建社会的制度与险恶;但是痛心的是,可怜那些无辜百姓,受官欺压;但最伤心的是那些视事冷漠的人,有多少人会自己跳出来打抱不平?屈指可数啊!
想了那么多,所以我写下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为国家富强而奉献,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老残游记》读后感6篇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