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菁选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
上完《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我把自己上次讲课的思路理了一遍,并作以认真的反思!
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为了上好一节课,熬夜、辛苦,我毫不在乎,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只想全力为大家呈现一节成功的课。上完本节课后,自认为有两点还算满意:
一、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预设。
二、运用多**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每上一次公开课,我制作PPT的水*就会得到一次提高。说心里话,制作PPT是一件很累、很熬人的事,但我每次坚持自己从网上找图片,精心制作,就是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
当然,由于我个人能力有限,虽然我的心劲儿很高,但本节课仍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一、前置性学习,是我本节课最纠结的地方:因为我不知出示课题、解题、检查前置性学习,出示学习目标,它们的`条理到底应该怎样安排?有人说前置性学习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检查就可以了,但我又想扎扎实实地检查一下词语、读读课文。由于我对这一块的操作心里糊涂,所以费时较多,
我曾在一次教研活动后向韩老师取宋校长的真经,韩老师很有耐心地一点一点给我讲解,可能是由于我天资不聪慧,我不能马上驾轻就熟地把握运用,所以我深深体会到“万事开头难”这句话的含义。
二、由于前置性学习费时较多,以致后面的教学环节有些紧张,本应出示的内容:您也想到其它别人没想到的事情吗?课下我问学生,他们都说得很好,说到了:曹冲称象、冲气雨衣、爱迪生救妈妈......尤其是王婧祺说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她说于亚铮同学在上数学课时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分解法,解出了这道数学题。我很感动,孩子们能想到这么多;我也很遗憾,没有给孩子们一个公开展示的机会。
三、找完三个徒弟画骆驼的句子,我原本是想让小组交流一下,再汇报展示。由于时间紧,就直接指名让学生说了。
四、蝴蝶各显粗糙。但任航乐说:“老师,你想到了我们没想到的。”好开心,情感目标达到了。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2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分为8个自然段。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旨在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今天是我第一次正式**讲课,虽然之前也试讲过,录过一次微格课,但是这种感觉和正式上课还是不一样的。正式上课总是有一些自己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发生,以至于要改变一下原来的计划。现在就通过以下几点来反思一下自己这节课的情况。
1.在导入课的时候,我本来是想在正式上课之前先说几句话,告诉同学们他们在上周三位实***上课的时候,表现的都很好,期望这节课能再接再厉,然后再正式上课。但是,今天上课前同学们有些乱,我想说安静一下,要上课了。结果同学们就直接说了“起立,老师好”,我当时是没有预料到是这样的情况,所以不得以就放弃了之前的一段,直接上课了。在正式导入时,应该让同学们起来回答问题的,却被我自己给说出来了,使得同学们也没有真正安静下来。在这一点上,我以后还要注意要在同学们安静下来后才开始正式上课。
2.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在读课文之前可以让同学们先读一下前面的导语,看看这篇课文到底要让我们了解些什么,再让他们根据老师的学习提示去读课文。而我直接忽略了课前导语这一部分内容,这一点以后我会改正的。
3.在学习生字词的时候,我让同学们自己找一找里面的多音字。其实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这一点对他们还不是很容易,这一部分内容可有可无。但是,不得不说,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有几个多音字我都没有注意到,却被他们提出来了,现在我已深刻地感觉到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双向学习的活动。
4.在讲述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的时候,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只叫了两个同学回答,而这两个同学讲的过于繁琐,我也没有再让同学们继续整合,就直接展示了自己的答案,这一点做的不够好。
5.讲述课文时有些急躁,重难点没有突出出来,同学们读的也不够多,而且没有注意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在课文感悟方面,总是在同学找出段落之后我就已经把关键词标出来了,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出关键词并通过关键词感悟主人公的情感,这一点我以后会注意锻炼同学们提炼关键词的能力。这一段的板书本来是忘记了,后来是又想到补得,但是没有抓住文章的`重点“创新”而只写了“动脑”,而且前面在板书课题的时候,写的字太小,笔迹太清,以至于再让同学读课文时,有同学反映说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
6.整个课堂上,讲述课文这一部分用时有点短,以至于后面拓展的这一部分时间太长,有点本末倒置了。***一个问题,由于考虑时间的关系,我让同学们讨论的时间过长,对同学们的引导不够,使得后面的交流也没有抓住文章“创新”这一主题,单单是从“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个字面意思上进行的探讨,没有真正做到升华主题。
总之,这一次的讲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总算结束,虽然算不上圆满,但是总也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通过这次课,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也学到了很多上课的技巧。比如在同学听课不认真,没有真正安静下来,或者没有认真听别人讲话时,可以通过表扬几位表现好的同学来激励其他同学,而不是只一味地说要认真听讲。而且,这节课要特别表扬孙正宇、牛俊豪这两位同学,他们在这节课上听课很认真,发言也很积极,使我感觉心里暖暖的。
以后,我会努力纠正自己的错误,尽量做到不犯同样的错误。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备好每一份教案,使自己做得越来越好。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3、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4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用细笔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情境,让人拍案叫绝。可以看出前两位徒弟在纸上画的骆驼是可以数出来的,是有限的。而小徒弟的画面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空白,也许那只骆驼的后面还跟着无数只骆驼,这是以少代多,是无限的。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只需读几遍就可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几个环节,一是以故事开头,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进入到课堂中来。二是抓住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小徒弟是怎么画的,为什么他的画受到称赞?学生结合书本和插图讨论交流,总结他是想别人没想到的,那么这时候,别人又是怎么想的呢?引向大徒弟和二徒弟是怎么画的?三是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请孩子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故事。学生纷纷举手,举出了很多我们学过的课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爱迪生救妈妈》等,结束时,我又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吗?学生们思维活跃,想出了很多好办法。如:画上一座山,写上“骆驼洞”;在沙漠中画上很多很多脚印等等。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明白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也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自己随时想到的一些好点子记录下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5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讲完这节课,我有几点体会: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读文之前,我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听完故事,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幅画的时候又连声叫好吗?”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后解决。正是由于这一思想指引,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主要是想让学生把前面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节省时间,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目的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但可能是因为每人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会给每小组发一张表格,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环节,我把教学创新点放在以教材为基点,向生活、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开阔学生的朗读视野。
然而,这是一节语文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也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品味语言,加强语感,加深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同样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当学生读完一篇或一个故事,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课型的特点概括出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上回答的几个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语言都不是十分简练,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给他们一个思路,一条线索,让他们准确地说出的大意。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我又拓展了“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深山”的故事,让孩子们充分明白了学习、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才能创新。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这节课,也更加明白了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出奇制胜。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6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创新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怎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呢?我觉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我在听了《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的课堂教学后所想到的。
这堂课中,执教老师能十分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力求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无论是课前的导入“脑筋急转弯”后,教师问“你是怎么思考的”,还是教学之重点的突破“画师是怎样评价三个徒弟的画的;为什么小徒弟的画画得最好”?这些问题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力求“授之以渔”。
但是,我觉得三年级的学生对思维方式的了解还不够,如在课前导入后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脑筋急转弯的答案的?你是怎么思考的?”学生有的说是书上看到过,有的说是瞎猜的,有的说是别人告诉的……这些话都说明学生对思维方式还缺少一些认识,此时,教师可介绍一些方法,如多角度思考(可换位、逆向、侧向思考),不按常规去思考等,真正授之以渔。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收集一些有关智力开发的故事,想想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
又如,在评析三个徒弟三副画的时候,可以抓住三个徒弟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导致不同的结果来展开讨论。教师可问:三个徒弟拿到师傅的考题后,是怎么想的呢?让学生写写说说三个徒弟的想法,体会大徒弟和二徒弟只想到“多”,而小徒弟想到了“数不尽”,别出心裁,想别人没想到的。
课外收集一些思维方式的知识或有关的故事,这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促使学生综合性学习,更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即使这些方法对学生来说当时不是很理解,但只要“授之以渔”,总有一天,学生能学会“捕鱼”。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7
核心提示:《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小徒弟虽然只画...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小徒弟虽然只画了则在纸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启发性。教学时,我首先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用鲜明的插图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通过联系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小徒弟的画与两位师兄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这样,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又领会了课文内容。
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们纷纷表示明白了学习、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也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8
在教学《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文章时,因为课文内容较为简单,我让学生作了全面了解之后,问:“我认为二徒弟画的骆驼最多,你们为什么认为小徒弟的画最好?”学生找出了文章的关键段落,也就是画师的话,都赞同画师的意见。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但从深山里可以走出无限多的骆驼,具有**性。同学们到此也体会到了小徒弟的构思的独到之处,想别人没想到的,才可以有惊人之作,惊人之举。
为了让学生再次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奇妙,我准备向同学们讲几个经典实例,再让他们自己讲一讲在自己身上发生的独特之举。我先讲了一个小故事,富翁为了考验三个儿子是否聪明,于是把同样多的钱给了他的三个儿子,让他们不管买什么都必须填满一间屋子。最终,只有小儿子买了一根蜡烛,让光亮充满了整间房屋。小儿子是三个儿子中最聪明,最会动脑子的。
第二个例子是宋代**赵佶考验画师出的一道题:深山藏古寺。
第一个画师:画了一座深山,前面一座寺庙。
第二个画师:画了一座深山。
第三个画师:画了一座深山,露出寺庙的一角。
第四个画师:画了一座深山,深山上面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小路上一个和尚正在挑水。
我问:“你认为那幅画好?”
学生异口同声:“第四幅画的.好。”
我追问:“为什么?”
学生说:“第一幅画,寺庙在外面,没有藏起来。第二幅画没有寺庙。”
学生:“第四幅画中有和尚,有和尚就有寺庙。”
“第三幅画也只画了寺庙一角呀,怎么不好了?”
学生:“第三幅画中的寺庙没藏起来,它还露出来一角。”
(没想到学生对“藏”字理解这么深,知道抓关键字来欣赏画。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已经懂得,想别人没想到的就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原本打算讲“踏花归来马蹄香”的典故,当我把这句诗写到黑板上时,改变了主意:“如果是你,你准备画什么?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
许多学生举手,纷纷发表看法。
学生:“我准备画一地的花,上面走着一匹马。”
学生:“我准备画一片桃花林,落花缤纷,一匹马从这儿经过。”
学生:“我画一匹马,马身上都是花。”
学生:“我在地上画许多花草,再画一个马蹄印。”
……
最终,候源说:“我画一匹马,再画许多蝴蝶和蜜蜂。”
我不由得“太好了!竟然和古时候的大画家不谋而合。”
为了再次体会出奇制胜的妙处,我再次问道:“好在哪?”
学生:“有蝴蝶蜜蜂,就有花香了。”
……
真的没有想到,学生的想象力竟如此丰富,如此奇妙。只要给学生想象的余地,必能迸发思维的火花。我们的课堂也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9
第三单元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范老师执教的这一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多**操作熟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教学中,范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的方式找出画师的问题以及课文中描写三个徒弟做画的句子,通过反复地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如描写大徒弟和二徒弟做画的词语“密密麻麻、很小很小”等,让学生理解了在徒弟画了很多的骆驼,又如在看小徒弟的画的时候,抓住两只骆驼头,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连绵不断”,仿佛看到位了每一座山后都有很多的骆驼,从而体会到小徒弟的画与其他徒弟的不同之处。
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个问题也是揭示本文中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范老师重点抓住“连绵起伏”、“若隐若现”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通过联系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小徒弟的画与两位师兄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样,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领会了课文的内容。
二、拓展延伸,理解寓意。
学完课文后,范老师请学生说说,你们生活中有没有做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呢?学生说了很多,但只是停留在想出与人不同的方法,而没有围绕着有创新想法来谈。如果老师引导一个话题,让学生想办法,由于有了一定的范围,学生可能会说的好一点。这样文本的寓意就一目了然:做事和思考问题要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办法,这就是课文题目《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有创新。
不足之处:
1、指导学生朗读还要加强。先自读,再指名读评价,然后齐读,这样学生体会会更深刻。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方法要得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体会感悟。如学习关键语句时,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读文找答案,再谈体会,然后抓关键词来具体谈体会,最后通过朗读感悟。
3、合理安排授课时间的分配。一堂课有重点和难点,在时间分配上要花最多的时间去学习,这样才能学透彻,学生才能学会。
4、提高教学机智和倾听能力,善于捕捉学生的问题,促成课堂的生成。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0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12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张淑霞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找出三个徒弟如何画骆驼的语句,看谁的办法好,为什么师傅称赞小徒弟画得好?学生们通过交流、讨论。都说小徒弟画得好,并且找到画得好的原因。“原来小徒弟只画了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起伏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画师解释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从而引出“这是想别人没想到的”——这就是创新。而后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学生说出了许多事例。最后老师又出示了两个关于创新的.事例——《创新事例》《踏花归去马蹄香》。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创新的含义。
这堂课教师以“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为线索,通过多种思路让学生**领悟课文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拓展开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1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里的一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其内容描写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骆驼最多,徒弟用细笔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试想。如果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学生相当容易理解,但感受不会很深。如何让学生拓展思维,唤起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思维拓展与创新意识,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爱动脑的习惯,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另外设计了几个环节,一是以故事开头。我在新课前用了一个与课文类似的故事 (假如给你一张纸,一支笔, 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最多的人。) 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浣睿说:“我画一架飞机,从飞机上走下来许多人。”张宇龙说:“我画一条路,再画许多脚印。”卢颖说:“我画一个地球,地球上居住了很多人。”……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机灵鬼黄乐说的:“我画一家妇幼保健院,再画一个妈妈在生小孩子。”多么富有想象力的答案,我暗自窃喜,看来我们班的.孩子还是爱动脑筋的。这一课前的热身运动启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二是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请孩子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故事(生活中碰到的和已经学过的故事) 学生纷纷举手,举出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司马光砸缸》、《找骆驼》、《聪明的一休》、《爱迪生救妈妈》…… 。
随后,我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自己随时想到的一些好点子记录下来。
附小故事:万绿丛中一点红
宋朝的****为了选拔优秀的画家,有一次以一句诗“万绿丛中一点红”作为画题,请应试的画家作画。当时,有的画家画的是绿草地上开一朵红花;有的画绿树丛中露一段红墙,有的画一片松林,树顶上立着一只丹顶鹤……这些画虽然都符合题目要求,但宋**看了都不满意。他只选中了一幅画:万顷碧波中涌出一轮红日,气势磅礴,境界开阔,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这幅画立意新颖,不落俗套,真正画出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画画要重审题,作文也一样。
画画要体现“万绿丛中一点红”,写文章也是这样——文章的这一点“红”就是中心。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2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最后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故事启发我们要开阔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学习本课的目标是: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文的重难点是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画师的话只有一句,但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要认真帮助学生认真理会。
鉴于文本是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开发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时,我以故事导入,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在学习课文时,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有位伟人说过,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品词、品句、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再拓展延伸,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从中受到启发。
本着这样的理念设计教学,我们边实践边修改,边研磨边完善,经历了以下过程:
【研磨反思一】
精彩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
2、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内容注重内外结合。
存在问题:
1、不够大胆放手,被老师设计的'表格牵引,把时间花在过多地讲解课文上,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体现。
2、因为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让学生品读词语、品读句子不够,学生对画师的话理解不透。
解决策略:
1、把握好略读课文的特点,略读课文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自读自悟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发给四人小组一张表格,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帮助学生学习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怎么想的?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充分品词品句后,在理解中读,认真领会画师的话。
【研磨反思二】
精彩亮点:
1、善用激励性语言,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2、抓主线,突破文章的重难点。通过表格来对比三个徒弟的画,帮助学生学习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怎么想的?
3、拓展延伸,设计了两部分内容,学生举出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式,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存在问题:
1、时间把握不够好,安排显得前松后紧。
2、小组汇报交流时没有关注到全体成员。
3、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时,显得有点突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
解决策略:
1、**好时间,课文内容的讲解**在30分钟内,拓展延伸部分**在10分钟内。。
2、小组汇报交流要关注到全体成员,有组员没有发表意见的,可提示本组成员互相补充,或者让其他组同学向他们质疑。
3、充分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三位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再让学生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先同桌互说,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研磨反思三】
精彩亮点:
1、教学主线清晰,紧紧扣住“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受到画师的称赞”展开教学。
2、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扶、放处理得体,学生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的自学过程。
4、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说话的基础上理解文本。
5、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式,促进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课后的拓展延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注重朗读训练,读书形式多样,通过抓重点词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存在问题:
1、板书设计不够精炼,要突出中心。
2、画师的话还要结合插图理解、读透。
解决策略:
1、板书设计可修改如下: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很多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以少代多
勤动脑善思考
2、当学生对画师的话质疑后,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为什么小徒弟的画受到画师的称赞?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在**个别学生,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朗读画师的画,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3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教学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同桌合作来完成。
一、让学生在读中学**题。
学生围绕课题**题——谁想别人没想到的?想了些什么别人没想到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有什么好处?……学生找到并读出“画师考画艺的结果”两句话后,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明白了什么,再读一读,想想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当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后,把问题进行归纳、合并,形成了“(1)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大、二徒弟各是怎么考虑的? (2)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二徒弟的画,而称赞小徒弟的?(3)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4)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再**对文本的.学习和探究。学生不但把内容读明白。更重要的是主动探索新知识,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二、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发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来说一说这三幅画。通过多层面感悟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什么与众不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让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我用鲜明的插图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通过联系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小徒弟的画与两位师兄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这样,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又领会了课文内容。在教学“连绵起伏”一词中,我用手势来表示,再看课文插图中一座座起伏的山峰,自然就水到渠成地领悟了“连绵不断,连绵起伏”的含义。接着我再让学生理解小徒弟为什么要画连绵不断的山峰。“若隐若现”一词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在理解词语后,我便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给我们带来的意境。
四、让学生拥有积极探索创新的激情。
拓展延伸部分,先要学生为“深山藏古寺”诗句选择一幅最适合的图画,并让学生品评画妙在何处,想象当自己是当时的画师又会怎样画?然后请学生说说收集的有关创新的故事。一环节不仅在于抛砖引玉,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维活动双向暴露,在让学生看到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同时,教师也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真实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思维,他们在寻求答案获取新的知识的过程中,也就有效的促进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4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开发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时,我以故事导入,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
虽然课文的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我首先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仅可能多的骆驼。大徒弟想的办法最简单,也是常人一般的想法。二徒弟与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用头来代替整个骆驼。无论是大徒弟还是二徒弟画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的。都没有脱出俗套。小徒弟与他们相比,办法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进一步去探讨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同时,又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5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打算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如何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集起来呢?情境创设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上课伊始,我先出示了几个徒弟作画的'情景图,孩子们的一下来了精神,接着我让他们评价出最佳作品并说出理由。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当他们说出自己的评价后,我实时引入了今天的学习,要求他们从书中找出三个徒弟所画内容。因为有了读书的兴趣,孩子们读书时就投入了不少,在了解几个徒弟所画内容的同时还能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句子,效果很不多。 本文的重点是理解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称赞的原因。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反复让学生都画师的话,几遍之后,加上我的引导,孩子们能从多角度来谈任何了,虽然语言稍显稚嫩,但是认识的深度还是有的。为了,加深印象,我又让孩子们从另外两个徒弟的角度来进行“两个徒弟明白了—”写话练习。语文既有工具性,也少不了人文熏陶。学习课文之后,我又给他们讲了老舍先生和齐白石的故事,之后又出了“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命题,让孩子们说创意,经过认真思考,相互启发之后,他们越来越明白:要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①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上回书说到:在洛阳城中有位画师,画技一流 ,许多人都慕名前来买画。有这么三个年轻人,一起来学画,他们都非常诚心。画师被三个感动了,遂收下三人为徒。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就要出师了,画师召集三人出了一道题目,要考考三人。
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
(二)**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细读全文 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1、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出示课件)
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并把找到的理由划出来。
小组先讨论,后推荐**在班上说一说。
2、三个徒弟作画的不同构思和结果。(出示课件)
(1)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的?请你把划出来的段落读一读。
(2)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3)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
(4)三个徒弟的画,画师又是怎么评价的?(课件显示画师的话)(5)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6)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7)听了画师的话,我们来看看这幅受到称赞的画吧。现在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课文的哪个词看出来?(恍然大悟)
(6)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1)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2)听故事《聪明的乌龟》
(3)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4)画一画花,比比谁画得花多。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教学反思:
备课时受到一句话的提醒,说要把课文讲的有意思些,我想到了评书这种形式,于是在备课的时候我就这样的准备了:上回书说到,有这样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他的画那可真是惟妙惟肖。(尽量用上孩子们熟悉的词语来介绍)上课时虽然我的声音不高,但是我用评书这种形式来开头,很多孩子都很喜欢,而且脸上带着笑容,看来他们是很喜欢的。在课堂上出现了一点创新就可以让自己的教学产生巨大的变化,如果肯动脑筋我想这种变化不会仅仅是物理变化,而会产生力量无穷的化学变化。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2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分为8个自然段。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旨在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今天是我第一次正式**讲课,虽然之前也试讲过,录过一次微格课,但是这种感觉和正式上课还是不一样的。正式上课总是有一些自己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发生,以至于要改变一下原来的计划。现在就通过以下几点来反思一下自己这节课的情况。
1.在导入课的时候,我本来是想在正式上课之前先说几句话,告诉同学们他们在上周三位实***上课的时候,表现的都很好,期望这节课能再接再厉,然后再正式上课。但是,今天上课前同学们有些乱,我想说安静一下,要上课了。结果同学们就直接说了“起立,老师好”,我当时是没有预料到是这样的情况,所以不得以就放弃了之前的一段,直接上课了。在正式导入时,应该让同学们起来回答问题的,却被我自己给说出来了,使得同学们也没有真正安静下来。在这一点上,我以后还要注意要在同学们安静下来后才开始正式上课。
2.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在读课文之前可以让同学们先读一下前面的导语,看看这篇课文到底要让我们了解些什么,再让他们根据老师的学习提示去读课文。而我直接忽略了课前导语这一部分内容,这一点以后我会改正的。
3.在学习生字词的时候,我让同学们自己找一找里面的多音字。其实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这一点对他们还不是很容易,这一部分内容可有可无。但是,不得不说,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有几个多音字我都没有注意到,却被他们提出来了,现在我已深刻地感觉到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双向学习的活动。
4.在讲述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的时候,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只叫了两个同学回答,而这两个同学讲的过于繁琐,我也没有再让同学们继续整合,就直接展示了自己的答案,这一点做的不够好。
5.讲述课文时有些急躁,重难点没有突出出来,同学们读的也不够多,而且没有注意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在课文感悟方面,总是在同学找出段落之后我就已经把关键词标出来了,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出关键词并通过关键词感悟主人公的情感,这一点我以后会注意锻炼同学们提炼关键词的能力。这一段的板书本来是忘记了,后来是又想到补得,但是没有抓住文章的重点“创新”而只写了“动脑”,而且前面在板书课题的时候,写的字太小,笔迹太清,以至于再让同学读课文时,有同学反映说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
6.整个课堂上,讲述课文这一部分用时有点短,以至于后面拓展的这一部分时间太长,有点本末倒置了。***一个问题,由于考虑时间的关系,我让同学们讨论的时间过长,对同学们的引导不够,使得后面的交流也没有抓住文章“创新”这一主题,单单是从“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个字面意思上进行的探讨,没有真正做到升华主题。
总之,这一次的讲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总算结束,虽然算不上圆满,但是总也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通过这次课,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也学到了很多上课的技巧。比如在同学听课不认真,没有真正安静下来,或者没有认真听别人讲话时,可以通过表扬几位表现好的同学来激励其他同学,而不是只一味地说要认真听讲。而且,这节课要特别表扬孙正宇、牛俊豪这两位同学,他们在这节课上听课很认真,发言也很积极,使我感觉心里暖暖的。
以后,我会努力纠正自己的错误,尽量做到不犯同样的错误。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备好每一份教案,使自己做得越来越好。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3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里的一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其内容描写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骆驼最多,徒弟用细笔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试想。如果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学生相当容易理解,但感受不会很深。如何让学生拓展思维,唤起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思维拓展与创新意识,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爱动脑的习惯,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另外设计了几个环节,一是以故事开头。我在新课前用了一个与课文类似的故事 (假如给你一张纸,一支笔, 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最多的人。) 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浣睿说:“我画一架飞机,从飞机上走下来许多人。”张宇龙说:“我画一条路,再画许多脚印。”卢颖说:“我画一个地球,地球上居住了很多人。”……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机灵鬼黄乐说的:“我画一家妇幼保健院,再画一个妈妈在生小孩子。”多么富有想象力的答案,我暗自窃喜,看来我们班的孩子还是爱动脑筋的。这一课前的热身运动启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二是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请孩子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故事(生活中碰到的和已经学过的故事) 学生纷纷举手,举出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司马光砸缸》、《找骆驼》、《聪明的一休》、《爱迪生救妈妈》…… 。
随后,我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自己随时想到的一些好点子记录下来。
附小故事:万绿丛中一点红
宋朝的****为了选拔优秀的画家,有一次以一句诗“万绿丛中一点红”作为画题,请应试的画家作画。当时,有的画家画的是绿草地上开一朵红花;有的画绿树丛中露一段红墙,有的画一片松林,树顶上立着一只丹顶鹤……这些画虽然都符合题目要求,但宋**看了都不满意。他只选中了一幅画:万顷碧波中涌出一轮红日,气势磅礴,境界开阔,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这幅画立意新颖,不落俗套,真正画出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画画要重审题,作文也一样。
画画要体现“万绿丛中一点红”,写文章也是这样——文章的这一点“红”就是中心。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4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教学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同桌合作来完成。
一、让学生在读中学**题。
学生围绕课题**题——谁想别人没想到的?想了些什么别人没想到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有什么好处?……学生找到并读出“画师考画艺的结果”两句话后,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明白了什么,再读一读,想想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当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后,把问题进行归纳、合并,形成了“(1)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大、二徒弟各是怎么考虑的? (2)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二徒弟的画,而称赞小徒弟的?(3)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4)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再**对文本的学习和探究。学生不但把内容读明白。更重要的是主动探索新知识,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二、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发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来说一说这三幅画。通过多层面感悟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什么与众不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让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我用鲜明的插图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通过联系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小徒弟的画与两位师兄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这样,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又领会了课文内容。在教学“连绵起伏”一词中,我用手势来表示,再看课文插图中一座座起伏的山峰,自然就水到渠成地领悟了“连绵不断,连绵起伏”的含义。接着我再让学生理解小徒弟为什么要画连绵不断的山峰。“若隐若现”一词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在理解词语后,我便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给我们带来的意境。
四、让学生拥有积极探索创新的激情。
拓展延伸部分,先要学生为“深山藏古寺”诗句选择一幅最适合的图画,并让学生品评画妙在何处,想象当自己是当时的画师又会怎样画?然后请学生说说收集的有关创新的.故事。一环节不仅在于抛砖引玉,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维活动双向暴露,在让学生看到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同时,教师也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真实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思维,他们在寻求答案获取新的知识的过程中,也就有效的促进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5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第六册第三组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故事,它采用了悬念的手法,文章一开头并不急于告诉我们究竟怎样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读,最后才揭开奥秘。基于这点的考虑,我也在教学中力图准确把握略读课文的特点,只做“提纲挈领”的指导,运用课件引导学生围绕“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这一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略读课文不是不咬文嚼字,只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就已经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自会随机肆应。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课文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课堂上,我也力求能做到“一课一得”,我有意识地设计了三个词语理解(换词)的小环节:
1、连绵起伏——连绵不断;
2、禁不住——情不自禁;
3、用一个字夸夸小徒弟。希望学生在学习中也能积累丰富的词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6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小徒弟虽然只画了则在纸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启发性。教学时,我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自主研讨的能力,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
我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把握这篇课文阅读的要点是让学生透过文字表面去揣摩文中人物是怎样想问题的,小徒弟在想问题时为什么能和两位师兄不一样,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之后进入更深层次的阅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怎样的思维过程才是与众不同的。在阅读课文之后,我进一步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更多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体验思维的乐趣。
如学好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那位画师的第四个徒弟,你会怎样按师傅的要求画骆驼?”学生议论纷纷后,热烈发言。郭柯呈说:“我会画沙漠,一只骆驼往前走去,身后留下一串串脚印。”话音刚落,陈婕就马上质疑:“光有一串串脚印并不能说明骆驼多,人家可以认为是同一只骆驼留下的。我会画两只骆驼向沙漠深处走去,留下很多很多**小小的脚印。”她的回答立刻引起大家的掌声。
接着我也出了一道画题想考考他们,当问他们有没有信心时,看到他们个个都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真的是很高兴。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上“蛙声十里出山泉”时,有几个小朋友又把小手举得高高,问是什么意思?当我把大致意思告诉你们,并问:如果让你们画出这一幅画面时,你们会怎么画?此时,他们一个个都不停地在思考,小手不停地在桌子上比划着,一只手、两只手、三只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答案就出现了:一只只小蝌蚪顺着泉水往下游去。虽然画面上没有出现青蛙,但蝌蚪就说明了一切。很多小朋友都发出了赞叹声。虽然有些同学的答案不是很好,甚至有些好笑,可当我看到他们认真思考的样子,真的好喜欢。
接着结合《词语手册》让学生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都独特的思维,从而体会到遇事善于动脑筋的重要性。我最后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把学生的阅读拓展到课外,丰富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7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讲完这节课,我有几点体会: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读文之前,我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听完故事,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幅画的时候又连声叫好吗?”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后解决。正是由于这一思想指引,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主要是想让学生把前面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节省时间,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目的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但可能是因为每人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会给每小组发一张表格,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环节,我把教学创新点放在以教材为基点,向生活、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开阔学生的朗读视野。
然而,这是一节语文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也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品味语言,加强语感,加深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同样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当学生读完一篇或一个故事,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课型的特点概括出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上回答的几个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语言都不是十分简练,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给他们一个思路,一条线索,让他们准确地说出的大意。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我又拓展了“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深山”的故事,让孩子们充分明白了学习、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才能创新。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这节课,也更加明白了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出奇制胜。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8
教学本文,我主要从拓展的觉度进行的。
教学本文,指导预习时,我让学生自主了解了本文主要内容,根据内容查找资料,从同学们的作业反馈意见可以看出,文中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也因为本文本身就是一片略读课文。但从查找的资料看出,学生时查找了很多名画,却没有理解到文照所讲的作画时构思之妙。于是,我做了调整,抓住了拓展来理解课文。因为俗话说:“不懂是因为见的少,见得多了就懂了。”于是,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我出示了 “深山藏古寺”一画,让学生先谈自己的理解,怎么画这幅画,然后出示名家作品,再次对名家作品进行分析,带领孩子们在“藏”上下功夫。接着出示了“踏花归来马蹄香”,让同学们理解如何表现“香”,通过观察名画,学生还谈出了如何画“风”。
最后,我留给同学们的作业是如何表现在一张纸上划出更多的人。留这个作业的目的是再次考察同学对课文中所讲的如何把握主题,如何去想得更妙,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另外,本文中还有一个还重要的作业,理解小伙伴的话,在理解课文时,我们回忆了“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同学们回忆还有哪些这样的故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9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教学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同桌合作来完成。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读文之前,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再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启发学生再次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挖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来说一说这三幅画。通过多层面感悟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什么与众不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拓展延伸部分,先要学生为“深山藏古寺”诗句选择一幅最适合的图画,并让学生品评画妙在何处,想象当自己是当时的画师又会怎样画?然后请学生说说收集的有关创新的故事。这一环节不仅在于抛砖引玉,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0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首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学生依据教学提示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
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没有让学生联系实际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1
核心提示:《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小徒弟虽然只画...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小徒弟虽然只画了则在纸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启发性。教学时,我首先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用鲜明的插图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通过联系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小徒弟的画与两位师兄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这样,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又领会了课文内容。
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们纷纷表示明白了学习、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也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师父(画师)的话,来体会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同学们敢挑战吗?谁来说说,全*用的话是什么话?妈妈最讨厌什么蛋?(电话、人话、妈妈 鸭蛋、捣蛋、笨蛋、坏蛋 )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也都是自己的想法,老师引入这一问题,是想告诉大家:有时候思考问题,不妨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板书课题,齐读)
【教学反思】这样一种富于情趣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兴趣,活跃了思维,更是契合了本单元的主题——多动脑、思考问题,让学生能在一种正确的导向下进入到对本课的学习中。
二、**读文,整体感知
1.**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听课文录音,概括文意: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答)
课文主要写了一位画师想考查(),看谁能在同样大的纸上画出( )。最后( )的画得到了画师( )。
【教学反思】在这里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概括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了解。从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来看,这个对他们并不难,只是后来在老师的评课中得知,其实此处可以不用填空形式概括内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根据概括内容的方法,自己来概括,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选择部分词语来概括。
概括课文内容是高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能力,从三年级下学期我们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此向学生慢慢渗透概括的方法。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默读课文,找出三个徒弟的画的不同表现意图,并圈出重点词语进行说明。
2、交流阅读感受,重点感知三位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画满)
猜想:大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的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怎么画的?画了几只骆驼?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板书:两只)
指名读后问:小徒弟画的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教学反思】此处是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合作中为学生提供了表格,让学生在合作完成表格中明确三位徒弟各自是怎样画骆驼的,并能通过圈画关键词,体悟情感,进而读出骆驼的多。
3.看了这三幅画,你觉得谁画的骆驼最多,那师傅又最欣赏哪位徒弟的画呢,你从哪里知道的,请把它找出来。
4.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不明明是大徒弟、二徒弟画的多吗?师傅又是怎样解释的呢?
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fú)的群山里走着,若(ruò)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5、引入师傅的话,你明白了,两位徒弟明白了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恍然大悟的意思是?
6.总结:小徒弟的画,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替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大徒弟和二徒弟,他们画骆驼受到了纸张的限制,数量有限。
板书:创新,奇特(以少代多)
7.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员,你能否比小徒弟画得更妙?
【教学反思】在此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课堂反应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的,但是一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行的。这也让我觉得*时我们在学习中,应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为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各种可能的学习资料和资源。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1.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有没有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样的课文。
2.说说你有没有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
3.拓展古代故事
以诗作画的故事:
宋太祖——踏花归来马蹄香
4.总结: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生**答)
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密密麻麻
考画多 二徒弟 许许多多 创新精神
小徒弟 一只……另一只 以少代多
【教学反思】此处意在让学生能从课堂拓展到生活,从课堂走到课外,但是课堂上发现学生在此能说的话是不多的,一与他们自身的经历有关,二与孩子的课外阅读少有关,所以*时我们应丰富孩子们这两方面的内容。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3
上完《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我把自己上次讲课的思路理了一遍,并作以认真的反思!
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为了上好一节课,熬夜、辛苦,我毫不在乎,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只想全力为大家呈现一节成功的课。上完本节课后,自认为有两点还算满意:
一、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预设。
二、运用多**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每上一次公开课,我制作PPT的水*就会得到一次提高。说心里话,制作PPT是一件很累、很熬人的事,但我每次坚持自己从网上找图片,精心制作,就是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
当然,由于我个人能力有限,虽然我的心劲儿很高,但本节课仍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一、前置性学习,是我本节课最纠结的地方:因为我不知出示课题、解题、检查前置性学习,出示学习目标,它们的条理到底应该怎样安排?有人说前置性学习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检查就可以了,但我又想扎扎实实地检查一下词语、读读课文。由于我对这一块的操作心里糊涂,所以费时较多,
我曾在一次教研活动后向韩老师取宋校长的真经,韩老师很有耐心地一点一点给我讲解,可能是由于我天资不聪慧,我不能马上驾轻就熟地把握运用,所以我深深体会到“万事开头难”这句话的含义。
二、由于前置性学习费时较多,以致后面的教学环节有些紧张,本应出示的内容:您也想到其它别人没想到的事情吗?课下我问学生,他们都说得很好,说到了:曹冲称象、冲气雨衣、爱迪生救妈妈......尤其是王婧祺说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她说于亚铮同学在上数学课时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分解法,解出了这道数学题。我很感动,孩子们能想到这么多;我也很遗憾,没有给孩子们一个公开展示的机会。
三、找完三个徒弟画骆驼的句子,我原本是想让小组交流一下,再汇报展示。由于时间紧,就直接指名让学生说了。
四、蝴蝶各显粗糙。但任航乐说:“老师,你想到了我们没想到的。”好开心,情感目标达到了。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4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创新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怎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呢?我觉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我在听了《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的课堂教学后所想到的。
这堂课中,执教老师能十分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力求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无论是课前的导入“脑筋急转弯”后,教师问“你是怎么思考的”,还是教学之重点的突破“画师是怎样评价三个徒弟的画的;为什么小徒弟的画画得最好”?这些问题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力求“授之以渔”。
但是,我觉得三年级的学生对思维方式的了解还不够,如在课前导入后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脑筋急转弯的答案的?你是怎么思考的?”学生有的说是书上看到过,有的说是瞎猜的,有的说是别人告诉的……这些话都说明学生对思维方式还缺少一些认识,此时,教师可介绍一些方法,如多角度思考(可换位、逆向、侧向思考),不按常规去思考等,真正授之以渔。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收集一些有关智力开发的故事,想想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
又如,在评析三个徒弟三副画的时候,可以抓住三个徒弟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导致不同的结果来展开讨论。教师可问:三个徒弟拿到师傅的考题后,是怎么想的呢?让学生写写说说三个徒弟的想法,体会大徒弟和二徒弟只想到“多”,而小徒弟想到了“数不尽”,别出心裁,想别人没想到的。
课外收集一些思维方式的知识或有关的故事,这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促使学生综合性学习,更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即使这些方法对学生来说当时不是很理解,但只要“授之以渔”,总有一天,学生能学会“捕鱼”。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5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目标是: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了师父的称赞?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只要一个课时就可以学完。课文内容学生只需读几遍就可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另外设计了几个环节,一是以故事开头。我在新课前用了一个与课文类似的故事《竹锁桥边卖酒家》导入新课,听完故事,问: 你知道这李唐为什么能考第一呢?学生没回答,我直接导入到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你们也就能明白这个问题。”二是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我以多**出示:《深山藏古寺》让学生思考加以选择并说说理由。我紧接着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故事?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一时也回答不出,当我用多**展示这样的故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爱迪生救妈妈》……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样既延伸了本课的知识点,又拓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不足之处: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得较多,相对来说,读得时间较少,学生说的较少。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只要一个课时就可以学完。课文内容学生只需读几遍就可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另外设计了几个环节:
一是以故事开头。我在新课前用了一个与课文类似的民间故事《国王和他的三个儿子》导入新课,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所以这个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进入到课堂中来。听完故事,问:你知道三儿子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三儿子想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让国王满意,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是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请孩子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故事?学生纷纷举手,举出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爱迪生救妈妈》……我紧接着问:那么你们生活中有没有什么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呢?学生们认真思考,举出了一些例子。如汤俊琦讲的用碗装开水快速熨衣。
结束时,我又以故事来总结:讲民间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和《深山藏古寺》的故事。让学生思考两个故事中的画家的画妙在何处?
作业也是课文的延伸:给你一张纸,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一个班有很多学生?
不足之处:由于前面的课节奏慢了些,学生谈自己的生**验的时间太少了,因此举的例子不多。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师父(画师)的话,来体会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同学们敢挑战吗?谁来说说,全*用的话是什么话?妈妈最讨厌什么蛋?(电话、人话、妈妈 鸭蛋、捣蛋、笨蛋、坏蛋 )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也都是自己的想法,老师引入这一问题,是想告诉大家:有时候思考问题,不妨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板书课题,齐读)
【教学反思】这样一种富于情趣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兴趣,活跃了思维,更是契合了本单元的主题——多动脑、思考问题,让学生能在一种正确的导向下进入到对本课的学习中。
二、**读文,整体感知
1.**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听课文录音,概括文意: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答)
课文主要写了一位画师想考查(),看谁能在同样大的纸上画出( )。最后( )的画得到了画师( )。
【教学反思】在这里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概括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了解。从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来看,这个对他们并不难,只是后来在老师的评课中得知,其实此处可以不用填空形式概括内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根据概括内容的方法,自己来概括,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选择部分词语来概括。
概括课文内容是高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能力,从三年级下学期我们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此向学生慢慢渗透概括的方法。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默读课文,找出三个徒弟的画的不同表现意图,并圈出重点词语进行说明。
2、交流阅读感受,重点感知三位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画满)
猜想:大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的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怎么画的?画了几只骆驼?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板书:两只)
指名读后问:小徒弟画的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教学反思】此处是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合作中为学生提供了表格,让学生在合作完成表格中明确三位徒弟各自是怎样画骆驼的,并能通过圈画关键词,体悟情感,进而读出骆驼的多。
3.看了这三幅画,你觉得谁画的骆驼最多,那师傅又最欣赏哪位徒弟的画呢,你从哪里知道的,请把它找出来。
4.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不明明是大徒弟、二徒弟画的多吗?师傅又是怎样解释的呢?
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fú)的群山里走着,若(ruò)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5、引入师傅的话,你明白了,两位徒弟明白了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恍然大悟的意思是?
6.总结:小徒弟的画,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替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大徒弟和二徒弟,他们画骆驼受到了纸张的限制,数量有限。
板书:创新,奇特(以少代多)
7.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员,你能否比小徒弟画得更妙?
【教学反思】在此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课堂反应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的,但是一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行的。这也让我觉得*时我们在学习中,应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为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各种可能的学习资料和资源。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1.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有没有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样的课文。
2.说说你有没有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
3.拓展古代故事
以诗作画的故事:
宋太祖——踏花归来马蹄香
4.总结: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生**答)
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密密麻麻
考画多 二徒弟 许许多多 创新精神
小徒弟 一只……另一只 以少代多
【教学反思】此处意在让学生能从课堂拓展到生活,从课堂走到课外,但是课堂上发现学生在此能说的话是不多的,一与他们自身的经历有关,二与孩子的课外阅读少有关,所以*时我们应丰富孩子们这两方面的内容。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2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打算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如何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集起来呢?情境创设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上课伊始,我先出示了几个徒弟作画的情景图,孩子们的一下来了精神,接着我让他们评价出最佳作品并说出理由。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当他们说出自己的评价后,我实时引入了今天的学习,要求他们从书中找出三个徒弟所画内容。因为有了读书的兴趣,孩子们读书时就投入了不少,在了解几个徒弟所画内容的同时还能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句子,效果很不多。 本文的重点是理解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称赞的原因。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反复让学生都画师的话,几遍之后,加上我的引导,孩子们能从多角度来谈任何了,虽然语言稍显稚嫩,但是认识的深度还是有的。为了,加深印象,我又让孩子们从另外两个徒弟的角度来进行“两个徒弟明白了—”写话练习。语文既有工具性,也少不了人文熏陶。学习课文之后,我又给他们讲了老舍先生和齐白石的故事,之后又出了“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命题,让孩子们说创意,经过认真思考,相互启发之后,他们越来越明白:要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3
教学本文,我主要从拓展的觉度进行的。
教学本文,指导预习时,我让学生自主了解了本文主要内容,根据内容查找资料,从同学们的作业反馈意见可以看出,文中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也因为本文本身就是一片略读课文。但从查找的资料看出,学生时查找了很多名画,却没有理解到文照所讲的作画时构思之妙。于是,我做了调整,抓住了拓展来理解课文。因为俗话说:“不懂是因为见的少,见得多了就懂了。”于是,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我出示了 “深山藏古寺”一画,让学生先谈自己的理解,怎么画这幅画,然后出示名家作品,再次对名家作品进行分析,带领孩子们在“藏”上下功夫。接着出示了“踏花归来马蹄香”,让同学们理解如何表现“香”,通过观察名画,学生还谈出了如何画“风”。
最后,我留给同学们的作业是如何表现在一张纸上划出更多的人。留这个作业的目的是再次考察同学对课文中所讲的如何把握主题,如何去想得更妙,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另外,本文中还有一个还重要的作业,理解小伙伴的话,在理解课文时,我们回忆了“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同学们回忆还有哪些这样的故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4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创新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怎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呢?我觉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我在听了《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的课堂教学后所想到的。
这堂课中,执教老师能十分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力求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无论是课前的导入“脑筋急转弯”后,教师问“你是怎么思考的”,还是教学之重点的突破“画师是怎样评价三个徒弟的画的;为什么小徒弟的画画得最好”?这些问题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力求“授之以渔”。
但是,我觉得三年级的学生对思维方式的了解还不够,如在课前导入后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脑筋急转弯的答案的?你是怎么思考的?”学生有的说是书上看到过,有的说是瞎猜的,有的说是别人告诉的……这些话都说明学生对思维方式还缺少一些认识,此时,教师可介绍一些方法,如多角度思考(可换位、逆向、侧向思考),不按常规去思考等,真正授之以渔。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收集一些有关智力开发的故事,想想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
又如,在评析三个徒弟三副画的时候,可以抓住三个徒弟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导致不同的结果来展开讨论。教师可问:三个徒弟拿到师傅的考题后,是怎么想的呢?让学生写写说说三个徒弟的想法,体会大徒弟和二徒弟只想到“多”,而小徒弟想到了“数不尽”,别出心裁,想别人没想到的。
课外收集一些思维方式的知识或有关的故事,这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促使学生综合性学习,更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即使这些方法对学生来说当时不是很理解,但只要“授之以渔”,总有一天,学生能学会“捕鱼”。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5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目标是: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了师父的称赞?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只要一个课时就可以学完。课文内容学生只需读几遍就可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另外设计了几个环节,一是以故事开头。我在新课前用了一个与课文类似的故事《竹锁桥边卖酒家》导入新课,听完故事,问: 你知道这李唐为什么能考第一呢?学生没回答,我直接导入到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你们也就能明白这个问题。”二是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我以多**出示:《深山藏古寺》让学生思考加以选择并说说理由。我紧接着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故事?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一时也回答不出,当我用多**展示这样的故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爱迪生救妈妈》……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样既延伸了本课的知识点,又拓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不足之处: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得较多,相对来说,读得时间较少,学生说的较少。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只要一个课时就可以学完。课文内容学生只需读几遍就可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另外设计了几个环节:
一是以故事开头。我在新课前用了一个与课文类似的民间故事《国王和他的三个儿子》导入新课,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所以这个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进入到课堂中来。听完故事,问:你知道三儿子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三儿子想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让国王满意,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是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请孩子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故事?学生纷纷举手,举出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爱迪生救妈妈》……我紧接着问:那么你们生活中有没有什么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呢?学生们认真思考,举出了一些例子。如汤俊琦讲的用碗装开水快速熨衣。
结束时,我又以故事来总结:讲民间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和《深山藏古寺》的故事。让学生思考两个故事中的画家的画妙在何处?
作业也是课文的延伸:给你一张纸,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一个班有很多学生?
不足之处:由于前面的课节奏慢了些,学生谈自己的生**验的时间太少了,因此举的例子不多。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6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位老和尚让三个徒弟作画比赛谁画的骆驼最多的故事,和尚小徒弟的画最终得到师傅的赞赏。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领悟徒弟的画妙在何处,体会为什么老和尚会独独赞赏他的画作。于是,我直白地问了学生一句:“小徒弟的画妙在哪儿?”问题提出,学生却鸦雀无声,*时最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沉默安静地看着我。我一时感到非常尴尬,又重复了一遍问题,学生依旧没有反应。最后,这个问题只能由我自问自答,学生听到了来自老师的标准答案后都恍然大悟。课后,一个女孩悄悄跟我说:“老师,其实我想到的和你想到的差不多,只是不敢举手。”我多想告诉她:孩子,有思考已经非常不错,答案正确与否有时并不是最重要的。反思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难道不是填鸭式的?我又这样让学生被动接受我的想法。
细想引导过程,发觉自己对“妙在哪里”竟是缺乏了关键性的引导。反思过后,我认为,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小徒弟之画的妙处,有两个方面可以入手,一是理解词意,抓住文段中的“连绵不断”、“若隐若现”体味妙处,二是对比法,将一、二徒弟的画与三徒弟的画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评价,加深理解“妙”处。而教师只适当运用引导性语言带领学生感悟,不能再次让学生在略读课上轻易从老师口中得到所谓的答案,而错过动脑筋的机会.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7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第六册第三组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故事,它采用了悬念的手法,文章一开头并不急于告诉我们究竟怎样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读,最后才揭开奥秘。基于这点的考虑,我也在教学中力图准确把握略读课文的特点,只做“提纲挈领”的指导,运用课件引导学生围绕“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这一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略读课文不是不咬文嚼字,只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就已经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自会随机肆应。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课文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课堂上,我也力求能做到“一课一得”,我有意识地设计了三个词语理解(换词)的小环节:
1、连绵起伏——连绵不断;
2、禁不住——情不自禁;
3、用一个字夸夸小徒弟。希望学生在学习中也能积累丰富的词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8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分为8个自然段。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旨在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今天是我第一次正式**讲课,虽然之前也试讲过,录过一次微格课,但是这种感觉和正式上课还是不一样的。正式上课总是有一些自己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发生,以至于要改变一下原来的计划。现在就通过以下几点来反思一下自己这节课的情况。
1.在导入课的时候,我本来是想在正式上课之前先说几句话,告诉同学们他们在上周三位实***上课的时候,表现的都很好,期望这节课能再接再厉,然后再正式上课。但是,今天上课前同学们有些乱,我想说安静一下,要上课了。结果同学们就直接说了“起立,老师好”,我当时是没有预料到是这样的情况,所以不得以就放弃了之前的一段,直接上课了。在正式导入时,应该让同学们起来回答问题的,却被我自己给说出来了,使得同学们也没有真正安静下来。在这一点上,我以后还要注意要在同学们安静下来后才开始正式上课。
2.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在读课文之前可以让同学们先读一下前面的导语,看看这篇课文到底要让我们了解些什么,再让他们根据老师的学习提示去读课文。而我直接忽略了课前导语这一部分内容,这一点以后我会改正的。
3.在学习生字词的时候,我让同学们自己找一找里面的多音字。其实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这一点对他们还不是很容易,这一部分内容可有可无。但是,不得不说,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有几个多音字我都没有注意到,却被他们提出来了,现在我已深刻地感觉到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双向学习的活动。
4.在讲述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的时候,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只叫了两个同学回答,而这两个同学讲的过于繁琐,我也没有再让同学们继续整合,就直接展示了自己的答案,这一点做的不够好。
5.讲述课文时有些急躁,重难点没有突出出来,同学们读的也不够多,而且没有注意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在课文感悟方面,总是在同学找出段落之后我就已经把关键词标出来了,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出关键词并通过关键词感悟主人公的情感,这一点我以后会注意锻炼同学们提炼关键词的能力。这一段的板书本来是忘记了,后来是又想到补得,但是没有抓住文章的重点“创新”而只写了“动脑”,而且前面在板书课题的时候,写的字太小,笔迹太清,以至于再让同学读课文时,有同学反映说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
6.整个课堂上,讲述课文这一部分用时有点短,以至于后面拓展的这一部分时间太长,有点本末倒置了。***一个问题,由于考虑时间的关系,我让同学们讨论的时间过长,对同学们的引导不够,使得后面的交流也没有抓住文章“创新”这一主题,单单是从“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个字面意思上进行的探讨,没有真正做到升华主题。
总之,这一次的讲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总算结束,虽然算不上圆满,但是总也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通过这次课,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也学到了很多上课的技巧。比如在同学听课不认真,没有真正安静下来,或者没有认真听别人讲话时,可以通过表扬几位表现好的同学来激励其他同学,而不是只一味地说要认真听讲。而且,这节课要特别表扬孙正宇、牛俊豪这两位同学,他们在这节课上听课很认真,发言也很积极,使我感觉心里暖暖的。
以后,我会努力纠正自己的错误,尽量做到不犯同样的错误。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备好每一份教案,使自己做得越来越好。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9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讲完这节课,我有几点体会: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读文之前,我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听完故事,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幅画的'时候又连声叫好吗?”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后解决。正是由于这一思想指引,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主要是想让学生把前面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节省时间,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目的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但可能是因为每人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会给每小组发一张表格,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环节,我把教学创新点放在以教材为基点,向生活、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开阔学生的朗读视野。
然而,这是一节语文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也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品味语言,加强语感,加深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同样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当学生读完一篇或一个故事,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课型的特点概括出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上回答的几个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语言都不是十分简练,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给他们一个思路,一条线索,让他们准确地说出的大意。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我又拓展了“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深山”的故事,让孩子们充分明白了学习、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才能创新。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这节课,也更加明白了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出奇制胜。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0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3、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1
上完《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我把自己上次讲课的思路理了一遍,并作以认真的反思!
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为了上好一节课,熬夜、辛苦,我毫不在乎,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只想全力为大家呈现一节成功的课。上完本节课后,自认为有两点还算满意:
一、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预设。
二、运用多**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每上一次公开课,我制作PPT的水*就会得到一次提高。说心里话,制作PPT是一件很累、很熬人的事,但我每次坚持自己从网上找图片,精心制作,就是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
当然,由于我个人能力有限,虽然我的心劲儿很高,但本节课仍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一、前置性学习,是我本节课最纠结的地方:因为我不知出示课题、解题、检查前置性学习,出示学习目标,它们的条理到底应该怎样安排?有人说前置性学习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检查就可以了,但我又想扎扎实实地检查一下词语、读读课文。由于我对这一块的操作心里糊涂,所以费时较多,
我曾在一次教研活动后向韩老师取宋校长的真经,韩老师很有耐心地一点一点给我讲解,可能是由于我天资不聪慧,我不能马上驾轻就熟地把握运用,所以我深深体会到“万事开头难”这句话的含义。
二、由于前置性学习费时较多,以致后面的教学环节有些紧张,本应出示的内容:您也想到其它别人没想到的事情吗?课下我问学生,他们都说得很好,说到了:曹冲称象、冲气雨衣、爱迪生救妈妈......尤其是王婧祺说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她说于亚铮同学在上数学课时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分解法,解出了这道数学题。我很感动,孩子们能想到这么多;我也很遗憾,没有给孩子们一个公开展示的机会。
三、找完三个徒弟画骆驼的句子,我原本是想让小组交流一下,再汇报展示。由于时间紧,就直接指名让学生说了。
四、蝴蝶各显粗糙。但任航乐说:“老师,你想到了我们没想到的。”好开心,情感目标达到了。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2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最后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故事启发我们要开阔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学习本课的目标是: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文的重难点是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画师的话只有一句,但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要认真帮助学生认真理会。
鉴于文本是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开发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时,我以故事导入,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在学习课文时,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有位伟人说过,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品词、品句、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再拓展延伸,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从中受到启发。
本着这样的理念设计教学,我们边实践边修改,边研磨边完善,经历了以下过程:
【研磨反思一】
精彩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
2、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内容注重内外结合。
存在问题:
1、不够大胆放手,被老师设计的表格牵引,把时间花在过多地讲解课文上,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体现。
2、因为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让学生品读词语、品读句子不够,学生对画师的话理解不透。
解决策略:
1、把握好略读课文的特点,略读课文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自读自悟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发给四人小组一张表格,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帮助学生学习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怎么想的?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充分品词品句后,在理解中读,认真领会画师的话。
【研磨反思二】
精彩亮点:
1、善用激励性语言,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2、抓主线,突破文章的重难点。通过表格来对比三个徒弟的画,帮助学生学习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怎么想的?
3、拓展延伸,设计了两部分内容,学生举出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式,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存在问题:
1、时间把握不够好,安排显得前松后紧。
2、小组汇报交流时没有关注到全体成员。
3、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时,显得有点突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
解决策略:
1、**好时间,课文内容的讲解**在30分钟内,拓展延伸部分**在10分钟内。。
2、小组汇报交流要关注到全体成员,有组员没有发表意见的,可提示本组成员互相补充,或者让其他组同学向他们质疑。
3、充分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三位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再让学生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先同桌互说,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研磨反思三】
精彩亮点:
1、教学主线清晰,紧紧扣住“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受到画师的称赞”展开教学。
2、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扶、放处理得体,学生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的自学过程。
4、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说话的基础上理解文本。
5、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式,促进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课后的拓展延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注重朗读训练,读书形式多样,通过抓重点词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存在问题:
1、板书设计不够精炼,要突出中心。
2、画师的话还要结合插图理解、读透。
解决策略:
1、板书设计可修改如下: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很多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以少代多
勤动脑善思考
2、当学生对画师的话质疑后,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为什么小徒弟的画受到画师的称赞?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在**个别学生,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朗读画师的画,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3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教学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同桌合作来完成。
一、让学生在读中学**题。
学生围绕课题**题——谁想别人没想到的?想了些什么别人没想到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有什么好处?……学生找到并读出“画师考画艺的结果”两句话后,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明白了什么,再读一读,想想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当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后,把问题进行归纳、合并,形成了“(1)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大、二徒弟各是怎么考虑的? (2)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二徒弟的画,而称赞小徒弟的?(3)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4)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再**对文本的学习和探究。学生不但把内容读明白。更重要的是主动探索新知识,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二、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发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来说一说这三幅画。通过多层面感悟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什么与众不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让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我用鲜明的插图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通过联系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小徒弟的画与两位师兄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这样,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又领会了课文内容。在教学“连绵起伏”一词中,我用手势来表示,再看课文插图中一座座起伏的山峰,自然就水到渠成地领悟了“连绵不断,连绵起伏”的含义。接着我再让学生理解小徒弟为什么要画连绵不断的山峰。“若隐若现”一词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在理解词语后,我便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给我们带来的意境。
四、让学生拥有积极探索创新的激情。
拓展延伸部分,先要学生为“深山藏古寺”诗句选择一幅最适合的图画,并让学生品评画妙在何处,想象当自己是当时的画师又会怎样画?然后请学生说说收集的有关创新的故事。一环节不仅在于抛砖引玉,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维活动双向暴露,在让学生看到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同时,教师也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真实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思维,他们在寻求答案获取新的知识的过程中,也就有效的促进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4
在教学《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文章时,因为课文内容较为简单,我让学生作了全面了解之后,问:“我认为二徒弟画的骆驼最多,你们为什么认为小徒弟的画最好?”学生找出了文章的关键段落,也就是画师的话,都赞同画师的意见。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但从深山里可以走出无限多的骆驼,具有**性。同学们到此也体会到了小徒弟的构思的独到之处,想别人没想到的,才可以有惊人之作,惊人之举。
为了让学生再次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奇妙,我准备向同学们讲几个经典实例,再让他们自己讲一讲在自己身上发生的独特之举。我先讲了一个小故事,富翁为了考验三个儿子是否聪明,于是把同样多的钱给了他的三个儿子,让他们不管买什么都必须填满一间屋子。最终,只有小儿子买了一根蜡烛,让光亮充满了整间房屋。小儿子是三个儿子中最聪明,最会动脑子的。
第二个例子是宋代**赵佶考验画师出的一道题:深山藏古寺。
第一个画师:画了一座深山,前面一座寺庙。
第二个画师:画了一座深山。
第三个画师:画了一座深山,露出寺庙的一角。
第四个画师:画了一座深山,深山上面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小路上一个和尚正在挑水。
我问:“你认为那幅画好?”
学生异口同声:“第四幅画的好。”
我追问:“为什么?”
学生说:“第一幅画,寺庙在外面,没有藏起来。第二幅画没有寺庙。”
学生:“第四幅画中有和尚,有和尚就有寺庙。”
“第三幅画也只画了寺庙一角呀,怎么不好了?”
学生:“第三幅画中的寺庙没藏起来,它还露出来一角。”
(没想到学生对“藏”字理解这么深,知道抓关键字来欣赏画。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已经懂得,想别人没想到的就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原本打算讲“踏花归来马蹄香”的典故,当我把这句诗写到黑板上时,改变了主意:“如果是你,你准备画什么?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
许多学生举手,纷纷发表看法。
学生:“我准备画一地的花,上面走着一匹马。”
学生:“我准备画一片桃花林,落花缤纷,一匹马从这儿经过。”
学生:“我画一匹马,马身上都是花。”
学生:“我在地上画许多花草,再画一个马蹄印。”
……
最终,候源说:“我画一匹马,再画许多蝴蝶和蜜蜂。”
我不由得“太好了!竟然和古时候的大画家不谋而合。”
为了再次体会出奇制胜的妙处,我再次问道:“好在哪?”
学生:“有蝴蝶蜜蜂,就有花香了。”
……
真的没有想到,学生的想象力竟如此丰富,如此奇妙。只要给学生想象的余地,必能迸发思维的火花。我们的课堂也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 开发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时,我以故事导入,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
虽然课文的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我首先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仅可能多的骆驼。大徒弟想的办法最简单,也是常人一般的想法。二徒弟与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用头来代替整个骆驼。无论是大徒弟还是二徒弟画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的。都没有脱出俗套。小徒弟与他们相比,办法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 进一步去探讨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同时,又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12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张淑霞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找出三个徒弟如何画骆驼的语句,看谁的办法好,为什么师傅称赞小徒弟画得好?学生们通过交流、讨论。都说小徒弟画得好,并且找到画得好的原因。“原来小徒弟只画了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起伏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画师解释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从而引出“这是想别人没想到的”——这就是创新。而后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学生说出了许多事例。最后老师又出示了两个关于创新的事例——《创新事例》《踏花归去马蹄香》。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创新的含义。
这堂课教师以“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为线索,通过多种思路让学生**领悟课文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拓展开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2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位老和尚让三个徒弟作画比赛谁画的骆驼最多的故事,和尚小徒弟的画最终得到师傅的赞赏。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领悟徒弟的画妙在何处,体会为什么老和尚会独独赞赏他的画作。于是,我直白地问了学生一句:“小徒弟的画妙在哪儿?”问题提出,学生却鸦雀无声,*时最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沉默安静地看着我。我一时感到非常尴尬,又重复了一遍问题,学生依旧没有反应。最后,这个问题只能由我自问自答,学生听到了来自老师的标准答案后都恍然大悟。课后,一个女孩悄悄跟我说:“老师,其实我想到的和你想到的差不多,只是不敢举手。”我多想告诉她:孩子,有思考已经非常不错,答案正确与否有时并不是最重要的。反思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难道不是填鸭式的?我又这样让学生被动接受我的想法。
细想引导过程,发觉自己对“妙在哪里”竟是缺乏了关键性的引导。反思过后,我认为,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小徒弟之画的妙处,有两个方面可以入手,一是理解词意,抓住文段中的“连绵不断”、“若隐若现”体味妙处,二是对比法,将一、二徒弟的画与三徒弟的画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评价,加深理解“妙”处。而教师只适当运用引导性语言带领学生感悟,不能再次让学生在略读课上轻易从老师口中得到所谓的答案,而错过动脑筋的机会.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3
教学本文,我主要从拓展的觉度进行的。
教学本文,指导预习时,我让学生自主了解了本文主要内容,根据内容查找资料,从同学们的作业反馈意见可以看出,文中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也因为本文本身就是一片略读课文。但从查找的资料看出,学生时查找了很多名画,却没有理解到文照所讲的作画时构思之妙。于是,我做了调整,抓住了拓展来理解课文。因为俗话说:“不懂是因为见的少,见得多了就懂了。”于是,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我出示了 “深山藏古寺”一画,让学生先谈自己的理解,怎么画这幅画,然后出示名家作品,再次对名家作品进行分析,带领孩子们在“藏”上下功夫。接着出示了“踏花归来马蹄香”,让同学们理解如何表现“香”,通过观察名画,学生还谈出了如何画“风”。
最后,我留给同学们的作业是如何表现在一张纸上划出更多的人。留这个作业的目的是再次考察同学对课文中所讲的如何把握主题,如何去想得更妙,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另外,本文中还有一个还重要的作业,理解小伙伴的话,在理解课文时,我们回忆了“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同学们回忆还有哪些这样的故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4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最后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故事启发我们要开阔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学习本课的目标是: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文的重难点是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画师的话只有一句,但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要认真帮助学生认真理会。
鉴于文本是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开发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时,我以故事导入,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在学习课文时,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有位伟人说过,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品词、品句、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再拓展延伸,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从中受到启发。
本着这样的理念设计教学,我们边实践边修改,边研磨边完善,经历了以下过程:
【研磨反思一】
精彩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
2、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内容注重内外结合。
存在问题:
1、不够大胆放手,被老师设计的表格牵引,把时间花在过多地讲解课文上,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体现。
2、因为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让学生品读词语、品读句子不够,学生对画师的话理解不透。
解决策略:
1、把握好略读课文的特点,略读课文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自读自悟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发给四人小组一张表格,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帮助学生学习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怎么想的?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充分品词品句后,在理解中读,认真领会画师的话。
【研磨反思二】
精彩亮点:
1、善用激励性语言,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2、抓主线,突破文章的重难点。通过表格来对比三个徒弟的画,帮助学生学习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怎么想的?
3、拓展延伸,设计了两部分内容,学生举出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式,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存在问题:
1、时间把握不够好,安排显得前松后紧。
2、小组汇报交流时没有关注到全体成员。
3、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时,显得有点突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
解决策略:
1、**好时间,课文内容的讲解**在30分钟内,拓展延伸部分**在10分钟内。。
2、小组汇报交流要关注到全体成员,有组员没有发表意见的,可提示本组成员互相补充,或者让其他组同学向他们质疑。
3、充分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三位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再让学生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先同桌互说,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研磨反思三】
精彩亮点:
1、教学主线清晰,紧紧扣住“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受到画师的称赞”展开教学。
2、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扶、放处理得体,学生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的自学过程。
4、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说话的基础上理解文本。
5、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式,促进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课后的拓展延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注重朗读训练,读书形式多样,通过抓重点词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存在问题:
1、板书设计不够精炼,要突出中心。
2、画师的话还要结合插图理解、读透。
解决策略:
1、板书设计可修改如下: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很多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以少代多
勤动脑善思考
2、当学生对画师的话质疑后,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为什么小徒弟的画受到画师的称赞?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在**个别学生,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朗读画师的画,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5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小徒弟虽然只画了则在纸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启发性。教学时,我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自主研讨的能力,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
我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把握这篇课文阅读的要点是让学生透过文字表面去揣摩文中人物是怎样想问题的,小徒弟在想问题时为什么能和两位师兄不一样,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之后进入更深层次的阅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怎样的思维过程才是与众不同的。在阅读课文之后,我进一步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更多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体验思维的乐趣。
如学好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那位画师的第四个徒弟,你会怎样按师傅的要求画骆驼?”学生议论纷纷后,热烈发言。郭柯呈说:“我会画沙漠,一只骆驼往前走去,身后留下一串串脚印。”话音刚落,陈婕就马上质疑:“光有一串串脚印并不能说明骆驼多,人家可以认为是同一只骆驼留下的。我会画两只骆驼向沙漠深处走去,留下很多很多**小小的脚印。”她的回答立刻引起大家的掌声。
接着我也出了一道画题想考考他们,当问他们有没有信心时,看到他们个个都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真的是很高兴。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上“蛙声十里出山泉”时,有几个小朋友又把小手举得高高,问是什么意思?当我把大致意思告诉你们,并问:如果让你们画出这一幅画面时,你们会怎么画?此时,他们一个个都不停地在思考,小手不停地在桌子上比划着,一只手、两只手、三只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答案就出现了:一只只小蝌蚪顺着泉水往下游去。虽然画面上没有出现青蛙,但蝌蚪就说明了一切。很多小朋友都发出了赞叹声。虽然有些同学的答案不是很好,甚至有些好笑,可当我看到他们认真思考的样子,真的好喜欢。
接着结合《词语手册》让学生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都独特的思维,从而体会到遇事善于动脑筋的重要性。我最后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把学生的阅读拓展到课外,丰富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6
在教学《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文章时,因为课文内容较为简单,我让学生作了全面了解之后,问:“我认为二徒弟画的骆驼最多,你们为什么认为小徒弟的画最好?”学生找出了文章的关键段落,也就是画师的话,都赞同画师的意见。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但从深山里可以走出无限多的骆驼,具有**性。同学们到此也体会到了小徒弟的构思的独到之处,想别人没想到的,才可以有惊人之作,惊人之举。
为了让学生再次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奇妙,我准备向同学们讲几个经典实例,再让他们自己讲一讲在自己身上发生的独特之举。我先讲了一个小故事,富翁为了考验三个儿子是否聪明,于是把同样多的钱给了他的三个儿子,让他们不管买什么都必须填满一间屋子。最终,只有小儿子买了一根蜡烛,让光亮充满了整间房屋。小儿子是三个儿子中最聪明,最会动脑子的。
第二个例子是宋代**赵佶考验画师出的一道题:深山藏古寺。
第一个画师:画了一座深山,前面一座寺庙。
第二个画师:画了一座深山。
第三个画师:画了一座深山,露出寺庙的一角。
第四个画师:画了一座深山,深山上面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小路上一个和尚正在挑水。
我问:“你认为那幅画好?”
学生异口同声:“第四幅画的好。”
我追问:“为什么?”
学生说:“第一幅画,寺庙在外面,没有藏起来。第二幅画没有寺庙。”
学生:“第四幅画中有和尚,有和尚就有寺庙。”
“第三幅画也只画了寺庙一角呀,怎么不好了?”
学生:“第三幅画中的寺庙没藏起来,它还露出来一角。”
(没想到学生对“藏”字理解这么深,知道抓关键字来欣赏画。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已经懂得,想别人没想到的就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原本打算讲“踏花归来马蹄香”的典故,当我把这句诗写到黑板上时,改变了主意:“如果是你,你准备画什么?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
许多学生举手,纷纷发表看法。
学生:“我准备画一地的花,上面走着一匹马。”
学生:“我准备画一片桃花林,落花缤纷,一匹马从这儿经过。”
学生:“我画一匹马,马身上都是花。”
学生:“我在地上画许多花草,再画一个马蹄印。”
……
最终,候源说:“我画一匹马,再画许多蝴蝶和蜜蜂。”
我不由得“太好了!竟然和古时候的大画家不谋而合。”
为了再次体会出奇制胜的妙处,我再次问道:“好在哪?”
学生:“有蝴蝶蜜蜂,就有花香了。”
……
真的没有想到,学生的想象力竟如此丰富,如此奇妙。只要给学生想象的余地,必能迸发思维的火花。我们的课堂也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7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3、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8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创新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怎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呢?我觉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我在听了《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的课堂教学后所想到的。
这堂课中,执教老师能十分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力求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无论是课前的导入“脑筋急转弯”后,教师问“你是怎么思考的”,还是教学之重点的突破“画师是怎样评价三个徒弟的画的;为什么小徒弟的画画得最好”?这些问题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力求“授之以渔”。
但是,我觉得三年级的学生对思维方式的了解还不够,如在课前导入后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脑筋急转弯的答案的?你是怎么思考的?”学生有的说是书上看到过,有的说是瞎猜的,有的说是别人告诉的……这些话都说明学生对思维方式还缺少一些认识,此时,教师可介绍一些方法,如多角度思考(可换位、逆向、侧向思考),不按常规去思考等,真正授之以渔。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收集一些有关智力开发的故事,想想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
又如,在评析三个徒弟三副画的时候,可以抓住三个徒弟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导致不同的结果来展开讨论。教师可问:三个徒弟拿到师傅的考题后,是怎么想的呢?让学生写写说说三个徒弟的想法,体会大徒弟和二徒弟只想到“多”,而小徒弟想到了“数不尽”,别出心裁,想别人没想到的。
课外收集一些思维方式的知识或有关的故事,这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促使学生综合性学习,更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即使这些方法对学生来说当时不是很理解,但只要“授之以渔”,总有一天,学生能学会“捕鱼”。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9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教学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同桌合作来完成。
一、让学生在读中学**题。
学生围绕课题**题——谁想别人没想到的?想了些什么别人没想到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有什么好处?……学生找到并读出“画师考画艺的结果”两句话后,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明白了什么,再读一读,想想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当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后,把问题进行归纳、合并,形成了“(1)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大、二徒弟各是怎么考虑的? (2)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二徒弟的画,而称赞小徒弟的?(3)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4)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再**对文本的学习和探究。学生不但把内容读明白。更重要的是主动探索新知识,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二、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发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来说一说这三幅画。通过多层面感悟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什么与众不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让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我用鲜明的插图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通过联系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小徒弟的画与两位师兄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这样,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又领会了课文内容。在教学“连绵起伏”一词中,我用手势来表示,再看课文插图中一座座起伏的山峰,自然就水到渠成地领悟了“连绵不断,连绵起伏”的含义。接着我再让学生理解小徒弟为什么要画连绵不断的山峰。“若隐若现”一词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在理解词语后,我便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给我们带来的意境。
四、让学生拥有积极探索创新的激情。
拓展延伸部分,先要学生为“深山藏古寺”诗句选择一幅最适合的图画,并让学生品评画妙在何处,想象当自己是当时的画师又会怎样画?然后请学生说说收集的有关创新的故事。一环节不仅在于抛砖引玉,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维活动双向暴露,在让学生看到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同时,教师也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真实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思维,他们在寻求答案获取新的知识的过程中,也就有效的促进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师父(画师)的话,来体会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同学们敢挑战吗?谁来说说,全*用的话是什么话?妈妈最讨厌什么蛋?(电话、人话、妈妈 鸭蛋、捣蛋、笨蛋、坏蛋 )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也都是自己的想法,老师引入这一问题,是想告诉大家:有时候思考问题,不妨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板书课题,齐读)
【教学反思】这样一种富于情趣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兴趣,活跃了思维,更是契合了本单元的主题——多动脑、思考问题,让学生能在一种正确的导向下进入到对本课的学习中。
二、**读文,整体感知
1.**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听课文录音,概括文意: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答)
课文主要写了一位画师想考查(),看谁能在同样大的纸上画出( )。最后( )的画得到了画师( )。
【教学反思】在这里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概括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了解。从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来看,这个对他们并不难,只是后来在老师的评课中得知,其实此处可以不用填空形式概括内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根据概括内容的方法,自己来概括,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选择部分词语来概括。
概括课文内容是高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能力,从三年级下学期我们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此向学生慢慢渗透概括的方法。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默读课文,找出三个徒弟的画的不同表现意图,并圈出重点词语进行说明。
2、交流阅读感受,重点感知三位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画满)
猜想:大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的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怎么画的?画了几只骆驼?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板书:两只)
指名读后问:小徒弟画的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教学反思】此处是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合作中为学生提供了表格,让学生在合作完成表格中明确三位徒弟各自是怎样画骆驼的,并能通过圈画关键词,体悟情感,进而读出骆驼的多。
3.看了这三幅画,你觉得谁画的骆驼最多,那师傅又最欣赏哪位徒弟的画呢,你从哪里知道的,请把它找出来。
4.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不明明是大徒弟、二徒弟画的多吗?师傅又是怎样解释的呢?
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fú)的群山里走着,若(ruò)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5、引入师傅的话,你明白了,两位徒弟明白了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恍然大悟的意思是?
6.总结:小徒弟的画,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替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大徒弟和二徒弟,他们画骆驼受到了纸张的限制,数量有限。
板书:创新,奇特(以少代多)
7.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员,你能否比小徒弟画得更妙?
【教学反思】在此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课堂反应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的,但是一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行的。这也让我觉得*时我们在学习中,应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为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各种可能的学习资料和资源。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1.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有没有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样的课文。
2.说说你有没有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
3.拓展古代故事
以诗作画的故事:
宋太祖——踏花归来马蹄香
4.总结: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生**答)
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密密麻麻
考画多 二徒弟 许许多多 创新精神
小徒弟 一只……另一只 以少代多
【教学反思】此处意在让学生能从课堂拓展到生活,从课堂走到课外,但是课堂上发现学生在此能说的话是不多的,一与他们自身的经历有关,二与孩子的课外阅读少有关,所以*时我们应丰富孩子们这两方面的内容。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1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第六册第三组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故事,它采用了悬念的手法,文章一开头并不急于告诉我们究竟怎样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读,最后才揭开奥秘。基于这点的考虑,我也在教学中力图准确把握略读课文的特点,只做“提纲挈领”的指导,运用课件引导学生围绕“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这一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略读课文不是不咬文嚼字,只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就已经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自会随机肆应。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课文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课堂上,我也力求能做到“一课一得”,我有意识地设计了三个词语理解(换词)的小环节:
1、连绵起伏——连绵不断;
2、禁不住——情不自禁;
3、用一个字夸夸小徒弟。希望学生在学习中也能积累丰富的词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2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首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学生依据教学提示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
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没有让学生联系实际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3
上完《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我把自己上次讲课的思路理了一遍,并作以认真的反思!
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为了上好一节课,熬夜、辛苦,我毫不在乎,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只想全力为大家呈现一节成功的课。上完本节课后,自认为有两点还算满意:
一、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预设。
二、运用多**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每上一次公开课,我制作PPT的水*就会得到一次提高。说心里话,制作PPT是一件很累、很熬人的事,但我每次坚持自己从网上找图片,精心制作,就是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
当然,由于我个人能力有限,虽然我的心劲儿很高,但本节课仍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一、前置性学习,是我本节课最纠结的地方:因为我不知出示课题、解题、检查前置性学习,出示学习目标,它们的条理到底应该怎样安排?有人说前置性学习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检查就可以了,但我又想扎扎实实地检查一下词语、读读课文。由于我对这一块的操作心里糊涂,所以费时较多,
我曾在一次教研活动后向韩老师取宋校长的真经,韩老师很有耐心地一点一点给我讲解,可能是由于我天资不聪慧,我不能马上驾轻就熟地把握运用,所以我深深体会到“万事开头难”这句话的含义。
二、由于前置性学习费时较多,以致后面的教学环节有些紧张,本应出示的内容:您也想到其它别人没想到的事情吗?课下我问学生,他们都说得很好,说到了:曹冲称象、冲气雨衣、爱迪生救妈妈......尤其是王婧祺说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她说于亚铮同学在上数学课时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分解法,解出了这道数学题。我很感动,孩子们能想到这么多;我也很遗憾,没有给孩子们一个公开展示的机会。
三、找完三个徒弟画骆驼的句子,我原本是想让小组交流一下,再汇报展示。由于时间紧,就直接指名让学生说了。
四、蝴蝶各显粗糙。但任航乐说:“老师,你想到了我们没想到的。”好开心,情感目标达到了。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4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 开发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时,我以故事导入,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
虽然课文的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我首先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仅可能多的骆驼。大徒弟想的办法最简单,也是常人一般的想法。二徒弟与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用头来代替整个骆驼。无论是大徒弟还是二徒弟画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的。都没有脱出俗套。小徒弟与他们相比,办法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 进一步去探讨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同时,又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①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上回书说到:在洛阳城中有位画师,画技一流 ,许多人都慕名前来买画。有这么三个年轻人,一起来学画,他们都非常诚心。画师被三个感动了,遂收下三人为徒。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就要出师了,画师召集三人出了一道题目,要考考三人。
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
(二)**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细读全文 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1、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出示课件)
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并把找到的理由划出来。
小组先讨论,后推荐**在班上说一说。
2、三个徒弟作画的不同构思和结果。(出示课件)
(1)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的?请你把划出来的段落读一读。
(2)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3)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
(4)三个徒弟的画,画师又是怎么评价的?(课件显示画师的话)(5)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6)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7)听了画师的话,我们来看看这幅受到称赞的画吧。现在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课文的哪个词看出来?(恍然大悟)
(6)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1)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2)听故事《聪明的乌龟》
(3)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4)画一画花,比比谁画得花多。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教学反思:
备课时受到一句话的提醒,说要把课文讲的有意思些,我想到了评书这种形式,于是在备课的时候我就这样的准备了:上回书说到,有这样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他的画那可真是惟妙惟肖。(尽量用上孩子们熟悉的词语来介绍)上课时虽然我的声音不高,但是我用评书这种形式来开头,很多孩子都很喜欢,而且脸上带着笑容,看来他们是很喜欢的。在课堂上出现了一点创新就可以让自己的教学产生巨大的变化,如果肯动脑筋我想这种变化不会仅仅是物理变化,而会产生力量无穷的化学变化。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
《白公鹅》一课上完以后,感触很多。往往一篇题材相同的课文,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采取比较学习的方法来**整课的教学。《白公鹅》这篇课文的教学也不例外。
比如这两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都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白鹅”的特点。如果能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各自鲜明的特点,将会使教学事半功倍。《白鹅》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上叙述鹅的高傲的特点,把鹅称做“鹅老爷”。《白公鹅》是从鹅的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写出它“海军**”的特点。虽然两位作者都喜爱鹅,但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掖揄,而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
通过对比,总结出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鹅都的形象变得鲜活.两篇文章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时都运用了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鹅的特点,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点,比较了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还教会了他们运用反话写作文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课堂强调“悟”,而这种“悟”往往只偏重于人文方面,重视作者情感的体会,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写作特色的感悟。总是在单纯的教课文,不是在教语文。而词语学习正是最基础的语文。所以在这一课时我在词语教学上下了一些功夫,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当学生提出“荣膺”一词不理解,我问:*时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样理解?学生说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想意思。于是,我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然后猜一猜。马上就有学生说是“当上”“成为”,这是孩子最简单的换词获得的理解;我再引导:怎样地当上?“光荣地当上、荣幸地成了”;我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有的学生说,成为海军**一定是件光荣的事,有的说,从“荣膺”的“荣”知道。虽然这个过程化了较多的时间,但让孩子们经历了学习理解的过程,学到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再如学生汇报白公鹅“耀武扬威”时,我引导学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学生就体会到是“炫耀武力,宣扬威风”。我再让学生想象,“耀武扬威”是什么样子,从而体会词语的感**彩。可见同一类型的文章,进行对比教学好!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可以仿效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2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首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学生依据教学提示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
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没有让学生联系实际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3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最后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故事启发我们要开阔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学习本课的目标是: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文的重难点是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画师的话只有一句,但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要认真帮助学生认真理会。
鉴于文本是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开发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时,我以故事导入,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在学习课文时,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有位伟人说过,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品词、品句、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再拓展延伸,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从中受到启发。
本着这样的理念设计教学,我们边实践边修改,边研磨边完善,经历了以下过程:
【研磨反思一】
精彩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安排合理。
2、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内容注重内外结合。
存在问题:
1、不够大胆放手,被老师设计的表格牵引,把时间花在过多地讲解课文上,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体现。
2、因为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让学生品读词语、品读句子不够,学生对画师的话理解不透。
解决策略:
1、把握好略读课文的特点,略读课文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自读自悟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发给四人小组一张表格,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帮助学生学习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怎么想的?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充分品词品句后,在理解中读,认真领会画师的话。
【研磨反思二】
精彩亮点:
1、善用激励性语言,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2、抓主线,突破文章的重难点。通过表格来对比三个徒弟的画,帮助学生学习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怎么想的?
3、拓展延伸,设计了两部分内容,学生举出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式,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存在问题:
1、时间把握不够好,安排显得前松后紧。
2、小组汇报交流时没有关注到全体成员。
3、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时,显得有点突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
解决策略:
1、**好时间,课文内容的讲解**在30分钟内,拓展延伸部分**在10分钟内。。
2、小组汇报交流要关注到全体成员,有组员没有发表意见的,可提示本组成员互相补充,或者让其他组同学向他们质疑。
3、充分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三位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再让学生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先同桌互说,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研磨反思三】
精彩亮点:
1、教学主线清晰,紧紧扣住“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受到画师的称赞”展开教学。
2、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扶、放处理得体,学生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的自学过程。
4、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说话的基础上理解文本。
5、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式,促进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课后的拓展延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注重朗读训练,读书形式多样,通过抓重点词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存在问题:
1、板书设计不够精炼,要突出中心。
2、画师的话还要结合插图理解、读透。
解决策略:
1、板书设计可修改如下: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很多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以少代多
勤动脑善思考
2、当学生对画师的话质疑后,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为什么小徒弟的画受到画师的称赞?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在**个别学生,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朗读画师的画,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4
教学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了书上的表音表形图,帮助学生认识了zcs的音和形,然后让学生结合表音表形图,说说儿歌:像个2字zzz,仙人掌刺ccc,丝瓜须子sss,在这样的直观形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快认识了zcs,记住了他们的形状。但是在小组开火车读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好几位小朋友发出的zcs的音不是很标准,他们的舌尖没有抵住下齿背,有一位小朋友的门牙坏了,还总是漏气,发出的z和c的读音几乎没什么两样,呵呵,怎么办?我不由得想起了南通教育博客上“花信风”网友给我的留言,要注意学生的口型,我想尝试一下,于是,我让孩子们用石头尖舔舔自己下边那排牙齿背,并做示范给他们看,然后,让他们听我发zcs的音,听完了,再自己试试看,然后开火车再读,感觉这一次好多了!嘿嘿,学习了!但是,就那位漏气的小毛头,他的发音到傍晚**妈来接他时,还是没发标准,看来只有等到牙齿长出来了再跟他“较劲”了。
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时,有部分先行者早就学会了,我趁机让他们当小老师领读,看他们乐颠颠的,很想展示一番,也省得我多费口舌,“该出手时再出手”吧。齐读没问题,可是开火车读的时候,吴鑫杰小朋友不知怎么搞的,就是读成z-i-zi,我告诉他:这是整体认读音节,**站在后面当哑巴,发不出声音,就直接读zi,听懂了,再读,读对了,可一会儿抽读,又错了!天哪。课后,我找来他,问他怎么老是这样读呢?他说了,是他家里就这么教他的,呵呵,问题出在这里!看来,这是“先入为主”了,今天晚上,让他当一回小老师,教教他的“大学生”吧,或许能改正过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5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第六册第三组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故事,它采用了悬念的手法,文章一开头并不急于告诉我们究竟怎样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读,最后才揭开奥秘。基于这点的考虑,我也在教学中力图准确把握略读课文的特点,只做“提纲挈领”的指导,运用课件引导学生围绕“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这一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略读课文不是不咬文嚼字,只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就已经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自会随机肆应。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课文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课堂上,我也力求能做到“一课一得”,我有意识地设计了三个词语理解(换词)的小环节:
1、连绵起伏——连绵不断;
2、禁不住——情不自禁;
3、用一个字夸夸小徒弟。希望学生在学习中也能积累丰富的词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6
核心提示:《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小徒弟虽然只画...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要考查三位徒弟,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小徒弟虽然只画了则在纸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启发性。教学时,我首先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用鲜明的插图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通过联系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小徒弟的画与两位师兄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这样,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又领会了课文内容。
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们纷纷表示明白了学习、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也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7
朗读教学是诗词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备课时在这个方面花了不少心思。但同时朗读又是学生的薄弱点,怎样有新意又有效呢?形式上的反复可起强调的作用,同时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更加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于是在词句上作了改编,如“风住尘香花已尽”加工为“风住尘香花已尽、花已尽”,“物是人非事事休”加工为“物是人非事事休、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加工为“欲语、欲语泪先流”,“载不动许多愁”加工为“载不动、载不动许多愁”,这样的改编,放慢了节奏,似乎是把作者的悲愁的心情反复的咏叹,反复的品味,进一步把作者的万般愁绪一览无遗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了朗读的境界,体会到了朗读的乐趣,朗读的意境。事实上,这似乎是学生最投入的一次朗读,与了解作者的身世有关,更与这种朗读的方式的改变有关。但如果想达到更尽如人意的效果,如果出示名家的朗读音像资料,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再加以必要的揣摩,可能会更锦上添花。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8
《藏北草原》一课运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开篇运用一段描写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藏北草原的热爱之情。接着作者从藏北草原的自然景色写到草原人勤劳好客,美丽善良。最后作者再次以深情笔触抒发自己对藏北草原的热爱之情。
文章的结构清晰,作者的感情线索十分明朗,而且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教学这一课,我在学生认真完成导学案的基础上,添加了一点个人的设计:即把这一课与《黄河源》让学生在写作方法上比较异同。先知先觉的孩子沉思片刻马上举起了小手:“老师,这两课作者都是一边描写,一边抒情。”“不同之处在于《黄河源》在描写中穿插了作者的联想,而《藏北草原》没有。”“《黄河源》是按作者的观察顺序写的,《藏北草原》是作者抓住草原的特点分类来写的……”孩子们自己发现,自己归纳。很快地了解了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这为本单元的习作“美丽的校园”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9
《想别人没想到的》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最后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故事启发我们要开阔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中对于中年段语文教学的要求,让我的课堂充满语文味,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孩子们朗读水*的提高。因为朗读在任何一个年级都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课文中很多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感情等等都能够通过读体会出来,所以这节课我始终引导学生读。比如说在教学的一开始让他们默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他们**读课文,划出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你认为谁画的骆驼多?为什么?教授过程中,也是无时不在指导他们用各种方法朗读课文,尤其在理解画师说的话的含义时,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读,先指名读,小组赛读、男女生比赛读,读着读着孩子们就明白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发掘教材训练点,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发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来说一说这三幅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利用课文插图理解词语,让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在教学“连绵起伏”一词中,让学生看课件图片,当学生看到一座座起伏的山峰,自然就水到渠成地领悟了“连绵起伏”的含义。接着我再让学生理解小徒弟为什么要画连绵不断的山峰。“若隐若现”一词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在理解词语后,我便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给我们带来的意境。
但是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1、导入时应从类似的民间故事入手,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再导入本课的学习,可能学生兴趣会更浓。
2、课堂上缺失学生间、师生间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能在学生汇报朗读后,组员、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就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学习兴趣。
3、用关联词“尽管……但是……”“虽然……但是……”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时,显得有点突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应充分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三位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再让学生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先同桌互说,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4、小组汇报交流要关注到全体成员,有组员没有发表意见的,可提示本组成员互相补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针对课堂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一个一个解决,脚踏实地地将小组建设推向成熟化。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0
教学本文,我主要从拓展的觉度进行的。
教学本文,指导预习时,我让学生自主了解了本文主要内容,根据内容查找资料,从同学们的作业反馈意见可以看出,文中内容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也因为本文本身就是一片略读课文。但从查找的资料看出,学生时查找了很多名画,却没有理解到文照所讲的作画时构思之妙。于是,我做了调整,抓住了拓展来理解课文。因为俗话说:“不懂是因为见的少,见得多了就懂了。”于是,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我出示了 “深山藏古寺”一画,让学生先谈自己的理解,怎么画这幅画,然后出示名家作品,再次对名家作品进行分析,带领孩子们在“藏”上下功夫。接着出示了“踏花归来马蹄香”,让同学们理解如何表现“香”,通过观察名画,学生还谈出了如何画“风”。
最后,我留给同学们的作业是如何表现在一张纸上划出更多的人。留这个作业的目的是再次考察同学对课文中所讲的如何把握主题,如何去想得更妙,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另外,本文中还有一个还重要的作业,理解小伙伴的话,在理解课文时,我们回忆了“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同学们回忆还有哪些这样的故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1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讲完这节课,我有几点体会: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读文之前,我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听完故事,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幅画的时候又连声叫好吗?”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后解决。正是由于这一思想指引,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主要是想让学生把前面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节省时间,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目的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但可能是因为每人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会给每小组发一张表格,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环节,我把教学创新点放在以教材为基点,向生活、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开阔学生的朗读视野。
然而,这是一节语文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也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品味语言,加强语感,加深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同样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当学生读完一篇或一个故事,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课型的特点概括出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上回答的几个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语言都不是十分简练,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给他们一个思路,一条线索,让他们准确地说出的大意。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我又拓展了“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深山”的故事,让孩子们充分明白了学习、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才能创新。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这节课,也更加明白了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出奇制胜。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2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和**的点评,我有几点体会: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读文之前,我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听完故事,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幅画的时候又连声叫好吗?”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后解决。正是由于这一思想指引,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主要是想让学生把前面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节省时间,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目的.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但可能是因为每人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会给每小组发一张表格,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环节,我把教学创新点放在以教材为基点,向生活、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开阅学生的朗读视野。
然而,这是一节语文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也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品味语言,加强语感,加深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同样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可是,我却把这种读设计、实践为学生的默读全全代替了,使课堂上没有听见一次完整的或个人的或集体的朗读声。今后不管再**何语文课,我都不会忘了朗读在语文中的作用。当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课型的特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上回答的几个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语言都不是十分简练,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给他们一个思路,一条线索,让他们准确地说出文章的大意。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纷纷表示明白了学习、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则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3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创新似乎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怎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呢?我觉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我在听了《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的课堂教学后所想到的。
这堂课中,执教老师能十分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力求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无论是课前的导入“脑筋急转弯”后,教师问“你是怎么思考的”,还是教学之重点的突破“画师是怎样评价三个徒弟的画的;为什么小徒弟的画画得最好”?这些问题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力求“授之以渔”。
但是,我觉得三年级的学生对思维方式的了解还不够,如在课前导入后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脑筋急转弯的答案的?你是怎么思考的?”学生有的说是书上看到过,有的说是瞎猜的,有的说是别人告诉的……这些话都说明学生对思维方式还缺少一些认识,此时,教师可介绍一些方法,如多角度思考(可换位、逆向、侧向思考),不按常规去思考等,真正授之以渔。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收集一些有关智力开发的故事,想想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
又如,在评析三个徒弟三副画的时候,可以抓住三个徒弟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导致不同的结果来展开讨论。教师可问:三个徒弟拿到师傅的考题后,是怎么想的呢?让学生写写说说三个徒弟的想法,体会大徒弟和二徒弟只想到“多”,而小徒弟想到了“数不尽”,别出心裁,想别人没想到的。
课外收集一些思维方式的知识或有关的故事,这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促使学生综合性学习,更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即使这些方法对学生来说当时不是很理解,但只要“授之以渔”,总有一天,学生能学会“捕鱼”。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4
反思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关注课文的细节描写,关注文本中情节的独特构思,学生自然立足文本,文思如泉涌。借助文本语言,发展孩子们的语言,给他们提供一个表达感受,运用语言的*台。这样的课,“语文味儿”就厚重了一些。
但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当一种倾向出现的时候,往往会掩盖另一种倾向。矫枉过正,或许是历史的必然。这样的语文训练与这样的人文感悟似乎成了两大“**”,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分天下”,*分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语文训练似乎也少了一些东西,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的机会,一味地让他们去表达,学生没能从文本语言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表达。一句话,吸收内化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运用文本?如何让语文的“工具性”落实得更实一些?如何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得更加自然、**呢?我和同行老师又陷入了沉思。
经过慢慢的尝试,我不得不坐下静静地思考:语文是什么?母语教育学什么?“感悟”中如何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翻阅相关书籍,我认真思考: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蕴涵于工具性之中,没有工具性就没有人文性。人文是工具性的“精”,“气”,“神”,没有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失却了灵魂,成了毫无意义的“死工具”。小学作为母语的起始阶段,应努力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而感悟文字背后蕴藏的人文内涵。
基于这种理念,我又在“感悟文本,内化语言”这一环节中增添了这样一个学习活动:此时此刻,你就是付出不求回报的乔依,你就是内心充满感激的老妇人,将要分别,你们会说些什么?其他环节和第二次一样。我想让“感悟”落得更实一些。
语文就是语文,只不过更多地体现了一些人文精神而已。要知道,人文绝非语文一科能够独挡其任,谁能说数学、音乐、社会、科学、美术中没有人文?因此,语文应当保持其固有的个性,它首先是作为一种语言存在的。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学习就是理解、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文能力,濡养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思想、灵感,负载着人类文化内涵的文章,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熏陶。这种浸润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才是语文学科性质的完整体现,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学既不能简单否定语文训练,片面强调“人文性”,又不能置“人文性”于不顾,一意孤行地抱住“工具性”不放。只有在夯实语文“工具性”的同时,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才能全面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5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用细笔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情境,让人拍案叫绝。可以看出前两位徒弟在纸上画的骆驼是可以数出来的,是有限的。而小徒弟的画面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空白,也许那只骆驼的后面还跟着无数只骆驼,这是以少代多,是无限的。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只需读几遍就可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几个环节,一是以故事开头,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进入到课堂中来。二是抓住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小徒弟是怎么画的,为什么他的画受到称赞?学生结合书本和插图讨论交流,总结他是想别人没想到的,那么这时候,别人又是怎么想的呢?引向大徒弟和二徒弟是怎么画的?三是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请孩子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故事。学生纷纷举手,举出了很多我们学过的课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爱迪生救妈妈》等,结束时,我又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吗?学生们思维活跃,想出了很多好办法。如:画上一座山,写上“骆驼洞”;在沙漠中画上很多很多脚印等等。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明白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也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或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自己随时想到的一些好点子记录下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10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让考生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画。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课件出示“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之下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2.引导学生思考:主考官为什么一见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我们做任何事,要想有创意,就应该想别人没想到的。
3.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____________,看谁____________。大徒弟___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而三徒弟____________,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3.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4.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 一只 另一只)
5、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你是画师,你会怎么评价这三幅画,请用这些关联词来评评他们的画。(课件出示: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指名回答。
6、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 要是;你;好像)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
(4)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习说话。
(5)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1.继续讲故事:宋代的赵佶**喜欢以诗作画,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让画师们用画表现出“深山藏古寺”的意蕴。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画师,会怎样画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再讲讲。
学生**发言。(关注有创意的学生随时鼓励)
2.揭谜。
你们想知道当时的画师们是怎样画的吗?
课件出示: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角。(深山露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
哪幅画更能体现“深山藏古寺”的意蕴,并简要说明理由。学生发言后再出示括号中的答案。
4.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5.总结: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该怎样做呢?(*时多观察,多动脑,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有限
二徒弟:许许多多 果然
三徒弟:两只 一只 另一只 用有限表无限(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3、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让考生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画。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课件出示“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之下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2.引导学生思考:主考官为什么一见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我们做任何事,要想有创意,就应该想别人没想到的。
3.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____________,看谁____________。大徒弟___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而三徒弟____________,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3.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4.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 一只 另一只)
5、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你是画师,你会怎么评价这三幅画,请用这些关联词来评评他们的画。(课件出示: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指名回答。
6、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 要是;你;好像)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
(4)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习说话。
(5)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1.继续讲故事:宋代的赵佶**喜欢以诗作画,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让画师们用画表现出“深山藏古寺”的意蕴。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画师,会怎样画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再讲讲。
学生**发言。(关注有创意的学生随时鼓励)
2.揭谜。
你们想知道当时的画师们是怎样画的吗?
课件出示: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角。(深山露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
哪幅画更能体现“深山藏古寺”的意蕴,并简要说明理由。学生发言后再出示括号中的答案。
4.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5.总结: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该怎样做呢?(*时多观察,多动脑,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有限
二徒弟:许许多多 果然
三徒弟:两只 一只 另一只 用有限表无限(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4
【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位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创新思维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的题目也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巩固和提高。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感悟小徒弟的创新精神,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才能有新颖的思维。
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关键的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理解小徒弟画的蕴意及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多**课件,学生每人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让考生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画。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他画了几只蝴蝶飞舞在奔走的马蹄周围。假如你是**,你觉得哪幅画画得最好呢?为什么?
2、导入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3、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自读自悟
1、整体感知课文,出示读书要求。
(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概括提示。
2、汇报交流。
三、细读感悟,理解课文
1、出示默读要求,自读自悟
(1)画师给徒弟们出了一道什么考题?
(2)他的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的?请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作画的句子。
2、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第一个问题汇报交流(指名回答,相机朗读)
(2)第二个问题汇报交流(指名回答,相机朗读)
①大徒弟是怎么画的?要读出“多”,强调重读哪些字词,指导读。猜猜大徒弟是怎么想的,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②二徒弟是怎么画的?多吗?从哪里看出多?猜猜他又是怎么想的?
③出示小徒弟的画,你看到了什么?
3、比较三幅画,哪个徒弟画的最多?
4、当画师面对三幅画时,他是怎样的表现?想一想: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是偏心还是另有原因?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出示画师的话)
⑴指名读。
⑵理解画师的话。(解释“若隐若现”)
6、现在你能明白画师为什么会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恍然大悟)
7、你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
8、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呢?(学过的课文: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等)
四、总结全文,领悟启示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5
【教学设计理念】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在教学中就是达成“三维”目标。《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多**课件引导学生围绕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学习朗读,表达;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边读边想,发挥联想与想像,练习说、写。在抓好语文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巩固和提高。
【教学内容分析】《想别人没想到的》是新课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2)利用多**课件,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通过诵读品味,合作学习,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4)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2.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策略】运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方便适用。采用“故事连连看”的形式将课文与拓展的课外阅读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个课件分为六个流程:故事激趣导入→自学提示及反馈→重难点探究→课外阅读拓展→生活创新事例拓展→读写迁移拓展。这个课件设计具有较强的导学功能,适用于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课件知识含量丰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一)宋朝有个**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6
教学说明: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文章告诉人们: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难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引出课题。
这里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故事《司马光砸缸》作为这节课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有进一步回顾。并且因此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感知课文,简单讲述。
1.让学生默读课文,再熟悉故事,并加深对生词的印象。
这样的环节设计,是要让学生养成快速默读的习惯,并能准确把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朗读生词,并运用词语简单地讲述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后进生,因为生词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认真就不难,所以我选择几位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也有一次表现的机会;而简单讲述故事,则是考虑到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能够锻炼口才,学会复述课文。
二、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1.抓住三个徒弟画画结果的句子。 (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2.学生针对上面两句话,****。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要自己去发现问题。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①了解大徒弟和二徒弟分别怎么画?
②知道小徒弟是怎么画的?
这是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
4.重点知道画师的话。
三、结合生活,拓展延伸。
1.讲述在生活中,我们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吗?有想别人没想到的吗?
2.师: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师讲述《踏花归去马蹄香》故事,请学生选择。
四、总结道理。
师: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画满 二徒弟 许多
小徒弟 两只——以少代多(妙)!
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必做)
2.请你以“我想设计一种新的”为开头写一段话。
3.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多的花。(二选一)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 骆(luò) 驼(tuo) 连绵(mián)起伏(fú)
若(ruò)隐若现 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让考生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画。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课件出示“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之下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2.引导学生思考:主考官为什么一见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我们做任何事,要想有创意,就应该想别人没想到的。
3.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____________,看谁____________。大徒弟___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而三徒弟____________,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3.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4.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 一只 另一只)
5、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你是画师,你会怎么评价这三幅画,请用这些关联词来评评他们的画。(课件出示: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指名回答。
6、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 要是;你;好像)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
(4)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习说话。
(5)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1.继续讲故事:宋代的赵佶**喜欢以诗作画,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让画师们用画表现出“深山藏古寺”的意蕴。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画师,会怎样画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再讲讲。
学生**发言。(关注有创意的学生随时鼓励)
2.揭谜。
你们想知道当时的画师们是怎样画的吗?
课件出示: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角。(深山露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
哪幅画更能体现“深山藏古寺”的意蕴,并简要说明理由。学生发言后再出示括号中的答案。
4.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5.总结: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该怎样做呢?(*时多观察,多动脑,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有限
二徒弟:许许多多 果然
三徒弟:两只 一只 另一只 用有限表无限(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体会出文中深刻的教育含义。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小徒弟为何被画师称赞。
教学难点:
体会画师说的话及文中深刻的教育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故事引入:从前有个人,他有三个儿子,一天他想考考他的三个儿子,就给每人一些钱,说:“谁能用些钱去买样东西,买来的东西能装满整个屋子。”于是他的三个儿子就带着钱上街去了。他们会买什么呢?如果是你,你会买什么?大儿子买来一车沙子,二儿子买来一车稻草,小儿子买来一支蜡烛,把蜡烛点燃,火光照亮了整个屋子。他父亲连忙称赞小儿子说:“你是个爱动脑的孩子,能想别人没想到的。”
2、板题、齐读、质疑: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小黑板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3、范读课前提示,学生划出问题。
4、出示小黑板: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提示:画师让三个徒弟_________,看谁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三、再读理解:
1、小声读课文,找到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①指名说说大是怎么画的?大徒弟画的骆驼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谁愿意读一读?
②指名说二徒弟是怎么画的?二徒弟画得比大徒弟更多,我们看看二徒弟是怎么想的?谁能读读二徒弟画画的句子?
③谁来说说小徒弟又是怎样画的?小徒弟画的骆驼多吗?
④结果是什么?你奇怪吗,为什么?
四、细读感悟:
1、小黑板出示画师说的话。
①**读,想想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②小组内交流,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的原因是什么?
③相机解释:若隐若现,连绵不断
④你还认为小徒弟画的骆驼少吗?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了(数不尽)
2、小徒弟画得这么好,他是怎么想的?
3、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恍然大悟),那他们明白了什么?
五、总结拓展:
1、如果你也画骆驼,你会怎么画?
2、请同学们画“风”。
板书:
12、想别人没想到的(动脑、创新)
大徒弟 又密又小
多 数得清
二徒弟 许多头
小徒弟 山、两只骆驼 “少 ” 数不尽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读,想机指导读流利。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而小徒弟不光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谁想别人没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板书:
想别人所没想到的
大徒弟画满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刚露头——巧(不知多少,给人想象)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10篇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1
妈妈*时对我比较严厉,几乎每天都会发脾气,但都是因为我没按她的要求去做。如果哪天她不发脾气,那准是她或我没在家。虽然妈妈这么凶,但我知道那都是为了我好才会凶的。不过妈妈还是会有温和大方一面呢,只要我做事吃饭让她满意或者是生病了,她一天都不会生气呢。
那天早上,我感觉头有一点晕,特别困。但也没有什么大碍,也没有发烧感冒,就背**包上学去了。可刚上过了两节课,我就感觉头更晕了,而且头 还 非 常热。老师问我***回家,我想再撑一会,可到了放学时,我更加难受了。刚到家,妈妈就问我是不是发烧了?我点了点头。看来老师已经告诉妈妈我发烧了。妈妈让我不要吃饭,立刻带我去医院,我坐上电动车,就去查了个血,医生说我血相高,因为受凉了,所以要输液。妈妈付了钱,我一看,哇!263.1元!太贵了吧!妈妈竟然舍得。*时妈妈连一百多元钱的衣服都舍不得买呢!今天连263.1元都舍得,妈妈为了我,什么也不顾了,竟然能出这么多的钱!等我挂**水,妈妈才安下心来。虽然妈妈*时比较急,但她今天特别温和。一会儿问我饿不饿,一会儿问我难不难受,我倍感开心与温暖。
看来妈妈也会有温和大方的一面呀,我好像错怪她了。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2
真没想到!真没想到!我只隔了一年没游泳而已,没想到一下水就呛到了,游泳的动作全忘光了。
我上一次游泳是在20xx年。没想到才只过去了一年,到20xx年就不会游了。我因为脚被划伤,所以到月底才去游的。我去年去学游泳,因为感冒,最后几节课没去上,所以到今年才来补课。
上课的前一天,我心想:我应该先去游一下,免得被同学笑话。我本来还认为我还会一点,没想到刚一下去就喝了一大口水。我没灰心,心想:这只是一场意外,没事的。我抱着应该还会游的心态试着游了两下,还行。我就开始复习学过的泳姿。真没想到,我在练我原来游的还行的蛙泳时,呛了一大口水,呛得我鼻子一点都不舒服,还差一点就吐了。呛得我面色苍白,四肢无力了。我感叹:天啊!为什么?我会在游蛙泳时呛水,太惨了!
我总结教训,继续游。我不甘心,心想:我一定要游好。我用力一蹬,结果是陪了夫人又折兵啊!我不仅呛了水,还把伤口给绷开了。
我真没想到,我的游泳技术会那么差,真没想到啊!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3
意料之中的大雨,意料之中的结局,却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母爱。我真没想到会是一把伞传递着真情……
意料之中的大雨
我坐在教室里,心情异常烦躁,似天上的乌云,乱成一片。下午刚踏进学校,我就意识到大事不妙,伞忘记带了!而天空阴沉沉的,随时有可能下雨。不过还好,母亲放学后肯定会来送雨伞的,我努力安慰自己。果然不出我所料,第三节课刚刚开始,随着一道闪电划过,雨,来了。窗外,闪电似金蛇狂舞,不断发出亮光;雨,似断了线的珍珠,不停地往下落。终于,放学铃响了,带雨具的同学都回去了,没带的都和我一样,在教室中静候着家长。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淌着,窗外的雨则越下越大。班里渐渐只剩下我一个人,我连作业都写完了。一看手表,离放学已过去半个多小时。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埋怨。
意料之中的结局
终于,我赌气,冲出了学校,向家奔去。刚开始我一肚子怨气,以“生死时速”玩命地狂奔。渐渐地,怨气变成了一心的悲伤。我越走越慢,越走越慢,最后干脆决定淋一阵大雨再走。渐渐地,天黑了,路灯亮了,我依旧走走停停。头发被打湿了不知多少遍,低垂着;眼镜片起了一层雾,模糊不清;衣服更是轻轻一拧就能挤出一摊水来。过了许久,我才到家。我叫了半天门,可是没人来开,我只好动用地毯下面的备用钥匙开门。“咔嚓”,门开了,家中空无一人。
意料之外的母爱
我心灰意冷,一头栽倒在沙发上,书包甩了出去。“啪!”一个东西掉了出来。我凑近一看,呆住了,是一把雨伞,从书包前面的口袋里掉了出来。怎么回事?我捡起雨伞,上面贴着一张便利贴,字迹有一部分被雨打湿,模糊了,依稀可以分辨出来“亲爱的宝贝:晚上我有事要出去,饭在锅里。我怕你雨伞忘拿了,放你包里了,小心不要着凉了。爱你的妈妈”。
一瞬间,我内心所有的不满与埋怨化成了感动与深深的酸楚,视线变得模糊起来,眼前仿佛晃过了个身影母亲!
真没想到,这份沉甸甸的母爱一直都在我身边……
真没想到……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4
上帝创造了人类,给每个人都添加了不同的性格,如勇敢、谨慎、乐观……可即使是万能的上帝,也会有失误的时候。这不,我的一个同学,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小气鬼”。
从他每天的情况就可以看出他的“小气”。因为是初中,放学比较晚,有的父母下班也晚,班上许多人每天都会带一些零花钱在放学之后买吃的。他也是,每天都有10元的零花钱。
有一次,我放学的时候,发现忘带零花钱了,便想着去向他借。可在他听到后,却说他今天也没带钱。我顿时觉得心中不悦,因为我看到他的口袋中,露出了10元纸币的一角。“分明是不想借,还说没有?真小气!”我嘟囔着回家了。
后来我听别人说,他虽然每天有10元钱零花钱,但他只用了3元。没想到,真没想到,他对自己也这么小气!
还有一次,我的笔墨用完了,四下翻找才发现我没带别的`笔。我只好厚着脸皮向他借。他犹犹豫豫的,思考了很久,才缓慢递给我一支笔。而我一看,竟发现里面只剩下了一小半管的笔墨。我心想,可真是“大方”呀!想让他换一支,又怕他把这支收回去。思来想去,只好凑合着用了。
我原以为他对什么都十分小气,但在那一天后,我改变了看法。
那一天,班上**给灾区的捐款,每个人都带了钱,多的二十几,少的三四元。“像他那么小气的人,顶多也就只有捐三元吧!”我这么想着。可当我看着他拿着整整70元的纸币放入捐款箱后,我惊呆了。没想到,真没想到,他这次竟然这么大方。可我又很疑惑:他哪来这么多钱?下课后,我找到他,向他询问了那件事。他听后,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这都是我*时存下来的。”我恍然大悟。
没想到,真没想到,*时一个十分小气的人,在捐款的时候,却无比大方。看来,我也应该学习他的“小气”与“大方”啊!(庐山中学:孙智博)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5
在这静静的黄昏中,夕阳已然褪去了它炽热的锋芒,灿烂的阳光肆意地挥洒在四周,恬静而温馨。
可忽然而至的声音,划破了这难得的宁静。真没想到,这竟是一旁的弟弟不绝于耳的游戏声和视频声。
看着他面对着扑朔迷离的屏幕,脸上时而浮现带着兴奋的笑容,我的思绪回到了十年前。
再十年前的那个网游还未流行的暑假里,那时的天气也同现在一样燥热,那时的傍晚也同现在一样美好。当时的我,总会在晚饭之后同亲人已在阳台的躺椅上,一手举着西瓜,一面吹着晚风,默默享受着这夏天的凉爽。耳边徘徊着的,是家人的欢声笑语。望着小巷里孩童们嬉戏打闹的身影,听着天边鸟雀归巢的啼鸣。这是属于我的夏天,也是我记忆中珍藏的暑假。
没想到,现今的儿童,他们的暑假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空下,白云仍漫无目的地飘着,屋内却是儿童捧着手机聚精会神玩乐的场景。沉迷在网络世界中的他们,忽略了自然,忽略了亲情,与游戏为伴,隔绝于外界。
谁又能想到,现在的孩子对网络是如此的痴迷呢?十年来的发展,带来的科技的成长和优势,令人震撼。可网络的进步,同样夺走了原来的暑假。原来自然的感受,被虚拟的世界代替,变得模糊。
想不到,我们的回忆如此的脆弱。多一分的自然,也就多一分的童真。看着远方的夕阳,小巷里不再有天真的笑声,一切是那样寂静,毫无生机。
没有了孩童的活力,夏夜没有了浪漫,生活没有了色彩。晚风依旧会吹过那个小巷,只是少了巷子里和风嬉戏的人。
真没想到,这是没有灵魂的夏夜。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6
生活,总在不经意间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小事,却能在心湖上激起一圈圈涟漪,略有启发。
记得去年春天,父亲的朋友送给父亲一珠花椒树。品相有些丑陋,枝干细长又矮小,十分脆弱,一副弱不经风的样子。我们便把它栽到了楼后的一块空地上。
春天的到来,气候骤然升温,驱赶走寒冷的冬季,也就说明:这里已不属于那狂风和雪花,而是生物的天地。各式各样的鲜花更好的充当了这个季节的主人公。五彩斑斓,绚丽缤纷,在春风下舞动出娇人的姿态。这一幕引来了众人欣赏,而忽视了我家楼后的那一珠花椒,不仅是忽视,我觉得更好的来说还有一层轻蔑之意。是谁会浪费那宝贵的时间,去更多的关注一株矮小的“枯枝”?只是一扫而过了罢。家人也没有特意浇水施肥,渐渐地也许淡忘了它。
不知为何,去年夏季的雨水偏多,天气变得湿热,楼下仍不缺绿色的浓荫。便约着伙伴在楼下一起坐坐。隐约之中,却瞧见了我们家的那珠花椒树。它比春天时高了一大截,枝干也粗了几分,在那错落有致的枝干上,冒出了十几朵紫***小花,虽不如玫瑰牡丹那样惹人眉目,但也**方方的盛开、绽放。从中散发出一股清香,更加沁人心脾,在不断挑逗你的味蕾,看到这一幕我有些惊叹,但我更加惊叹于它能够在夏季的暴雨中屹立不倒,能够在一块空地上生根发芽,能够不断努力摄取营养,不断成长。
到了夏末,一棵枝叶茂盛的花椒树映入我的眼帘。从远处看,这棵花椒树像一把大绿伞,叶子很绿很绿,叶子之间挂着一串一串的果实,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我快步走到树下,树的主干不是很粗,但又长了很多枝干,上面的叶子很茂密。每一个叶柄上长出三片叶子,中间的那片又宽又长,两边的两片大小形状几乎相同,比中间的那片要小得多。叶子的边沿有很多齿,像锔子一样,树枝上有很多刺,挨着每一片叶柄都长有一对刺。每颗花椒都是球形的,上面有很多黑色的小豆豆。
哎,没想到,真没想到:那珠花椒不仅没有枯萎,而且长势惊人。我想是坚持支撑它突破重重的困难,直到今天有了硕果累累的景象。我们更不能缺乏坚强,做事应有信念,那样或许出现出乎意料的结果!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7
一直有一件事在我脑海里永不忘记,那件事真是让我没想到,真没想到。
“我明明是放在抽屉里的,会跑到那里去呢?”我冲着妈妈大声嚷道。
“你在找什么呀?”妈妈关心地问。“妈,您有没有看见我记作业的一张纸,没有它我写不了作业?”我焦急地问。“我没有看见,啊!会不会刚刚我帮你打扫房间的时侯被我给扔了。”我气急了,顿时火冒三仗,皱起眉头,便朝妈妈大声嚷到:“你为什么没有经过我得同意就乱扔我的东西?”我伤心地边哭边说:“完了,明天老师检查作业,谁让你乱扔我的东西了,呜……”
妈妈看我哭得那么伤心就说:“好了,别哭了,都怪妈妈好不好。”但我没有理妈妈,背起书包就出去了。
我找到我好朋友家,费了好大功夫又重新记了作业。从那天起我就不理妈妈,也不和她说话。妈妈看我不再理她,好像也很难过。
不知过了多久,那天我正我想在教室里看书,便想找书,我无意间发现我书包底层有一张纸,抽出来一看,没想到是我的记作业纸,我才知道我错怪妈妈了。就跑回家给妈妈道歉。好不容易等到放学了,我便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到了家里。到了家里妈妈还没有回来。妈妈怕下班迟了,来不及买菜,中午就买好了菜,而且买的全都是我喜欢吃的菜。
没想到真没想到,妈妈一心都是为了我,我还指责妈妈。说到这里,我不禁愧疚的低下了头。于是就焦急地等待妈妈回来。妈妈回来后看见我正坐在上发上,我突然***说;“妈妈,我……”,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没想到妈妈一把抱住我说没关系。我和妈妈相拥许久。
那件事,我没想到是我大意却指责了妈妈,更没想到妈妈却没有责怪我。没想到,真没想到。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8
我的妈妈戴着一副厚重的眼镜,眼镜的背后是凸起的眼球、无神的目光,在我的心目中,这双眼睛是无关漂亮的。但就是这样一双眼睛,那一次却发挥了它神奇的作用,这真是我没想到的啊!
妈妈说,星期日上午就要去参加电视台“阳光宝贝”的比赛了,我听了,激动之余还有点害怕呢!我偷偷地看了看妈妈,她的眼睛好像在说:“害怕有什么用!只要去练,拼命地练,害怕自然会无影无踪的!”听了以后,不知怎么的,我不觉得害怕了,精神也猛地抖擞了起来。
好的,练!我迅速包好指甲,坐到了古筝前。妈妈就坐在我的正前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的表现。真没想到,她的眼神是这样神奇!从她的眼神里,我竟看到了希望。此刻,我的内心都被“感动”二字充塞得满满的!我想,妈妈对我这么负责任,她耐心教导着我,用心陪伴着我,有这么一个爱我的妈妈在我身边,我学什么都应该充满激情才是!想到这儿,我调整好状态,深呼一口气,认真地弹了起来。一曲终了,我竟然没有弹错一个音符!妈妈对我啧啧称赞,我那个心上啊,好像满是怒放的鲜花!妈妈,真要感谢你那个期待的眼神啊!有了它,我才有了奋斗的力量,必胜的信心!
古筝练好了,该练习跳舞了,我和妈妈来到了我家的三楼。这里有干净的地板,硕大的镜子,像极了我们的舞蹈教室,唯一缺少的,就是凉爽的空气。但我毫无怨气,因为我看到了妈妈那个期待的目光。在妈**关注下,我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一遍又一遍地“翩翩起舞”!那时的我啊,汗水浸透了后背,也淋湿了头发。我那可亲的妈妈,也是汗流满面!但她始终面带微笑,默默地注视着我。我加倍努力地练了起来,足足练了一个小时呢!连我自己都佩服起自己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么长的舞蹈就这样被我征服了!妈妈那关注的目光,对那时的我来说是多么重要啊!这是我以前从没想到的啊!
带着必胜的信心,我走进了“阳光宝贝”的现场。人还蛮多的,但我毫无畏惧,因为有这么一句话:生活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是的,我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
终于到我了!我挺直腰板,款款走**舞台。我一抬头,就迎**妈妈温暖的目光,就在这样一个目光的包围中,我把一曲《春到*》演奏得“生机勃勃”,一段《吉祥》更是跳得满场喝彩!许是被我的舞姿感染了,那个可亲的评委竟然让我立即清唱一首歌!说实话,当时的我懵了,脑子里一片空白,我在舞台上不知所措,嘴里支支吾吾。我向妈妈投去求助的目光,妈**目光好复杂啊!有着急,有担忧,但更多的是鼓励!刹那间,我的大脑马上清醒了,对!这样愣着是无济于事的,我得沉着冷静才是!我的大脑飞速旋转起来,有了!演唱完了,那个可爱的评委竟对我大加表扬了一番,我的自信心简直“爆棚”啦!我想,这一切的取得,都缘于妈妈那个鼓励的目光啊!
真没想到,妈**眼睛现在对于我来说,竟是如此漂亮神奇啊!我坚信,我的人生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的!因为这双神奇的眼睛已经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9
这个世界没有想到的事情有很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磕磕绊绊都会让我们意想不到,反过头来仔细想想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其实也是意料之内的事。
我曾经看过一个电影片段,它描绘了一个穷人家的小孩用双手捧着破旧不堪的鞋子,正在发愁,他心里想怎么才能有一双新鞋子呢?正在这时,出现了一个富人家的孩子,他边走边擦他的新皮鞋,他的皮鞋闪着光芒,看得出他很爱惜他的皮鞋。穷人家的孩子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双新皮鞋,心里想着:“我要是有双这样的皮鞋该有多好啊!”就在这时,富人家小孩的爸爸来了,拉着他赶紧往火车站跑去,由于人太多,在拥挤的人群中,富人家小孩的皮鞋掉了一只,穷人家小孩看到这场景,等人群散去时,赶紧将新皮鞋拾起,捧在手心中,就像捧着一个无价的宝贝,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丝毫没有犹豫立即拿着鞋子追向火车,准备将皮鞋送给富人家的小孩,可是火车越开越快,小男孩跑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最终没有赶上。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幕也被富人家的小孩看到了,他感动极了,他毫不犹豫地脱下另外一只鞋,扔给穷人家的小孩,大声地说:“谢谢你,这鞋子送给你啦!”穷人家的小孩听到这一幕,激动的泪水都流了下来,他梦寐以求的新皮鞋就是以这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取得!
这个电影片段告诉我们:你如果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的。我们应当决绝冷漠,我们应当拒绝漠视。要知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当我们人人互相帮助时,这世界将会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10
世界在别人的眼里是如此之大,在我的眼里却是如此渺小。赤日当空,在同所学校的你我,踏**小升初的大道,众多的学校任凭你去挑选,而你却偏偏选择来这所面试。
茫茫人海,不约而同的你我都来了。我低头正在阅读小说,忽然,你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我的身后,小手搭在我的肩头,笑着说:“真的,你也来了。”我转过头去看你,你仍旧这副打扮:长发披肩,撑着一把遮阳伞。我弱弱答道:“嗯。”
大门打开了,你我迈着步伐走进大厅,进入各自的的考场。我拿到试卷,开始奋笔疾书,虽然这次粗心写错了几道题,但我依旧踩到了分数线,走出考场,在你的考场前等候,而你却不知去了哪里。
那次考试成绩公布以后,我踏进了这所学校的大门,而你却落选了。我不相信,*时的你成绩那么优异,那天你到底怎么了,我对着手机屏幕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没想到,真没想到,就是那天的失误,你我就离别了,最后一次见面,就是在毕业晚会上。
那晚,我来到酒店,习惯性地坐到几个亲密点的好朋友身边。而你与我只有中间一条过道的距离,却是如此之遥远。**我走来,递给我一样东西,说是毕业礼物,便跑开了。同一桌的人都惊讶地看着我,为了缓解这种尴尬,我唤着大家一起玩手游,一会儿就忘了你送我礼物这件事。
那晚,你看起来好像不太高兴,但仍旧摆着一副笑脸,我只清晰地记得,那天我们都很开心。后来我才得知,那晚,你回家哭了,哭了整整一个钟头。
没想到,真没想到,自从毕业晚会过后,你我就再也没有碰面,我也没有去过问你,只是跟着男同学一起去旅游,一起去浪。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想别人没想到的》读后感3篇
《想别人没想到的》读后感1
大徒弟用细笔在纸上画了密密麻麻的骆驼;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的骆驼头;小徒弟却在纸上画了连绵不断的`山峰和一只骆驼,他收了三个徒弟,认真的完成这件事情,找到最好的方法,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思考,不要盲目去做。
看谁画得最多。
画师看了之后没有露出不满的神情,有一位画师。
达到最佳效果,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而给了小徒弟不住的称赞, 。
浪费时间,课文主要内容是:从前,有一天。
这篇课文告诉我,。
今天,让他们画骆驼。
而是要在思考之后,我们学习了《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
《想别人没想到的》读后感2
三八妇女节到了,人们想出了五花八门的方式来孝敬母亲:有人送给妈妈巧克力,有人给妈妈洗脚,有人送给妈妈贺卡……而我,则想别人没想到的——-送给妈妈一个魔术表演。
由于妈妈不在本地而在太原出差,所以爸爸用录像来将我精湛的表演录下来再发过去。我拿着一个上面写着“三八——-妇女节快乐”的一次性纸杯,说:“三八————妇女节魔术表演开始!”
我把一次性纸杯倒过来放在右手上,而左手则拿着杯底,一会儿将杯子倒过来。我把右手伸到屏幕前,大声说:“看,没东西吧?”然后我又把杯子倒过来,学着大名鼎鼎的魔术师——-刘谦的台词说:“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候——-”说完把杯子拿开,我的右手赫然出现了一张写着“Love”的纸。
妈妈在视频那头看了,激动地说:“儿子长大了!”我心中像灌了蜜似的甜。
《想别人没想到的》读后感3
三八妇女节到了,人们想出了五花八门的方式来孝敬母亲:有人送给妈妈巧克力,有人给妈妈洗脚,有人送给妈妈贺卡……而我,则想别人没想到的——-送给妈妈一个魔术表演。
由于妈妈不在本地而在太原出差,所以爸爸用录像来将我精湛的表演录下来再发过去。我拿着一个上面写着“三八——-妇女节快乐”的一次性纸杯,说:“三八————妇女节魔术表演开始!”
我把一次性纸杯倒过来放在右手上,而左手则拿着杯底,一会儿将杯子倒过来。我把右手伸到屏幕前,大声说:“看,没东西吧?”然后我又把杯子倒过来,学着大名鼎鼎的.魔术师——-刘谦的台词说:“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候——-”说完把杯子拿开,我的右手赫然出现了一张写着“Love”的纸。
妈妈在视频那头看了,激动地说:“儿子长大了!”我心中像灌了蜜似的甜。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菁选(扩展8)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3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3
教学难点:
2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3、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前,有位画师叫他的三个徒弟画很多的骆驼,大徒弟画了许多骆驼,二徒弟画了许多骆驼的头,小徒弟只在山间画了
两头骆驼,却得到了师傅的赞扬的事。)
4、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呢?
(因为他思维独特,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所以受到赞扬。)
5、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想法?
6、分角色表演。
四、小结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2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体会出文中深刻的教育含义。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小徒弟为何被画师称赞。
教学难点:
体会画师说的话及文中深刻的教育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故事引入:从前有个人,他有三个儿子,一天他想考考他的三个儿子,就给每人一些钱,说:“谁能用些钱去买样东西,买来的东西能装满整个屋子。”于是他的.三个儿子就带着钱上街去了。他们会买什么呢?如果是你,你会买什么?大儿子买来一车沙子,二儿子买来一车稻草,小儿子买来一支蜡烛,把蜡烛点燃,火光照亮了整个屋子。他父亲连忙称赞小儿子说:“你是个爱动脑的孩子,能想别人没想到的。”
2、板题、齐读、质疑: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小黑板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3、范读课前提示,学生划出问题。
4、出示小黑板: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提示:画师让三个徒弟_________,看谁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三、再读理解:
1、小声读课文,找到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①指名说说大是怎么画的?大徒弟画的骆驼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谁愿意读一读?
②指名说二徒弟是怎么画的?二徒弟画得比大徒弟更多,我们看看二徒弟是怎么想的?谁能读读二徒弟画画的句子?
③谁来说说小徒弟又是怎样画的?小徒弟画的骆驼多吗?
④结果是什么?你奇怪吗,为什么?
四、细读感悟:
1、小黑板出示画师说的话。
①**读,想想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②小组内交流,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的原因是什么?
③相机解释:若隐若现,连绵不断
④你还认为小徒弟画的骆驼少吗?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了(数不尽)
2、小徒弟画得这么好,他是怎么想的?
3、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恍然大悟),那他们明白了什么?
五、总结拓展:
1、如果你也画骆驼,你会怎么画?
2、请同学们画“风”。
板书:
12、想别人没想到的(动脑、创新)
大徒弟 又密又小
多 数得清
二徒弟 许多头
小徒弟 山、两只骆驼 “少 ” 数不尽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菁选(扩展9)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
驼(tuo)
连绵(mián)起伏(fú)
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二,想别人没想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2
一、设计理念:
提倡个性化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思想。《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在阐述教学过程时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为了体现略读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让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课前准备:多**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同学们,喜欢脑筋急转弯吗?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吧,全世界各国之间通用的话是什么?(答案:电话)我再出示一道题:狼来了(打一水果)。(答案:杨桃)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告诉大家:“有时,思考问题要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读文、整体感知
1、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看一看文中的阅读提示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学这篇课文?
2、**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 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 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3、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 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
(3)小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
(4)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⑷理解“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的意思。
⑸学着画师的口气,用“虽然……但是”评价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
8、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9、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0齐读画师的话(用欣赏、赞美的语气)
11、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12、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四)拓展延伸
1、引言:宋代的赵佶**喜欢以诗做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课件出示: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中,也有像小徒弟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吗?
在生活中,你也想到过别人没想到过的事情吗,联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
(五)总结道理: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很多
二徒弟 许多
小徒弟 两只
以少代多 (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3
1. 、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2、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师:现在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3、师:是啊,你们评价的真好。你们把画师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
(显示画师的话: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4、反问句的改写。
5、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生:恍然大悟)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生用“原来——”说话)。
6、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7、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们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①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的“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让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显然是马儿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才招引来了蝴蝶。主考官见了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②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鲁班造锯)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的创新能力,我们也来“画花”,比比谁画得花多。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大胆的创新赢得了画师称赞,希望同学们多动脑筋,用最巧妙的方法画出最多的花。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业:配套练习册。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在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部分内容还需老师指导。本课内容较简单,但让学生真切体会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却并不容易。因此,本课设计本着“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的追求目标,努力体现三个“基于”:一是基于学生,二是基于文本,三是基于生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过程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故事导入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活动2
【讲授】**读文
二、**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举手询问老师。
这些词语可能是: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
(意图:落实第一个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让他们自己完成的任务教师一定不要过多插手。对生字词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掌握了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因此,让学生自己解释生词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是对已有能力的巩固运用。)
2、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自读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⑴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活动3
【活动】拓展
四、拓展延伸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1、《踏花归来马蹄香》:
2、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活动4
【测试】检测
【检测评价】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踏花归去马蹄香(写作趣谈)
伍玉成
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
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认真思索。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这不正是踏花么?表现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
有的在分析之后,觉得重点是在“马”上。踏花也好,归去也好,马蹄也好,都离不开“马”。于是就精心地画了一匹骏马,一青年骑在马上从花丛中疾驰,显得很有气势。
也有的人琢磨“马蹄”应是重点,因此在画纸上突出那腾空的马蹄,并在“马蹄”旁画着纷飞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扬了起来,马蹄还不会“香”么!
众多的应考者中,只有一位画得很特别。他的画卷上根本没画花瓣。他画的是:夕阳西下之时,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
考生交卷后,考官一张张评选。当他看到那张蝴蝶纷飞的画卷时,就会心地笑了。这张画被评为。
为什么呢?考官作了一番评说,应考者也都非常佩服。
这考生的成功,关键在于他仔细地分析了题目,全面领会了诗句的含义,并找到了体现题意的巧妙的方法。
画题中的“踏花、归去、马蹄”都是具体的事物,容易用图形表现,所以一般人都在这表面上下功夫。而题中的重点在“香”字上。这“香”是一种感觉,凭嗅觉所得,而绘画是让人从视觉上感受。如何在画面上体现出“马蹄香”来就很不容易了。让马踏花瓣太表面、也太直接了,也难突出那“香”味。用蝴蝶来烘托真是想法新颖。蝴蝶为什么追逐马蹄呢?不正是体现“马蹄”的香么。这“香”不是直接画出来的,而是观画者很自然能想到的,所感受到的。
写作也是一样,作文之初要仔细分析题意,这就是审题。它是动笔的基础。然后精心地构思,寻找体现题意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好文章。
一、读一读,写一写。
召集骆驼得意称赞群山
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
二、照样子,写一写。
密密麻麻()()()
整理整理()()()
三、不改变原意,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2、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
3、怎么能这样做?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6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
2、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3、交流读书经验。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 ,看谁 。大徒弟 ,二徒弟 ,而三徒弟 ,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 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3.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4.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 一只 另一只)
5.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 要是;你;好像)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
(4)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习说话。
(5)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1、《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2、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多。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六、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师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2)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通过诵读品味,合作学习,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4)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一定都知道吧。当他的小伙伴不慎掉入又大又深的水缸之中,其他的小朋友吓得束手无策,司马光却想到别人没想到的办法,让身处险境的小伙伴安然无恙,多么令人钦佩啊!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这样的故事。
(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自学情况。
三、随问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小黑板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谁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汇报一下:(指名汇报,相机朗读)
⑴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那么你们认为谁画得好呢?(生答小徒弟)看来同学们有画师一样的眼光。可大徒弟二徒弟明白吗?(不明白)
从哪里看出来的?此时他俩可能会怎么想呢?(生想象说)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请你们当小画师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8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
多**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指名讲故事,要求讲得清楚、简洁。
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3、用课件出示填空,来帮助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句话。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古时候,有一位的画师要考考他的三位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结果是,纸上画骆驼最少的徒弟却受到了画师的称赞,想知道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就学习这个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自读课文,粗知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
zhào luò tuo mián qǐ fú ruò
召集骆驼连绵不断起伏若隐若现
3、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召集:招呼集合在一起
连绵不断:绵,延续不断。文中指山峰一座连一座,不间断。
起伏:伏,低下去。文中指山峰有高有低。
若隐若现:若,如,像。隐,不显露。现,显露。文中指群山中的骆驼有时看得清楚,有时又看不清,看不清究竟有多少只
4、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故事的起因:(画师)要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经过: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的骆驼的头),小徒弟(画了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结果:(小徒弟)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三、讨论交流,领会内涵
故事的结果真让人感到意外,想知道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吗?
1、指名读大徒弟画的内容,你来帮大徒弟说一说绘画构思。
(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我”的想法就是把骆驼画的小一点,这样就能在纸上多画骆驼了)
大徒弟的想法最简单,也是常人的想法
2、指名读二徒弟画的内容,他的想法好在哪?
(二徒弟的方法和大徒弟的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整个骆驼,这样他画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
大徒弟和二徒弟究竟可以画多少只骆驼?
(无论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的.骆驼毕竟受到纸张的限制,骆驼的数量是有限的。)
他们俩的画法有什么缺陷?
(无论是画骆驼,还是画骆驼头,太麻烦,要花费很长时间)
3、那么,小徒弟画了什么,好在哪?指名读小徒弟画的内容。
(小徒弟只画了一只完整的骆驼和一只不完整的骆驼。)
读读画师说的话,你有哪些收获?
(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小徒弟思考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是想别人想不到的事。)
如果让你画,你想怎么样画?
(可以画许多骆驼的脚印……)
四、广泛思考,课外延伸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下面,老师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画风,你将怎样画呢?
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六、课堂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麻麻:
若隐若现:
2、补充词语。
连绵()自()为()()大悟
情()禁若()若()惊()鸟
3、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改成陈述句)
(2)少先队员应该助人为乐。(改成反问句)
(3)草地上开满花。(扩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
多**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 要是 ② 你 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内容。
②利用多**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真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2)利用多**课件,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通过诵读品味,合作学习,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4)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一)宋朝有个**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二、**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二)
(1)**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反馈交流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
(1)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随问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课件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谁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汇报一下:(指名汇报,相机朗读)
⑴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评评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用“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
①要是;
②你;
③好像。
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9、课件出示:你还有其他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三)《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课件出示: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拓展练习
1、导语:这一单元讲了这么多的故事,我们也来练习写个故事吧。
2、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四)《十里蛙声出山泉》的画及简介
启发: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把一个故事写得引人入胜的呢?。
3、每人在本上写故事,而后交流。
4、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不满意)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画师(不满意)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称赞)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妙在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3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
多**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
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多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六、设计意图
根据课改精神,针对教材特点,并联系学生实际,我对本课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一、故事连故事,让学生入情入境,自主学习
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学习的精神。或许,很多人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学习”或“**学习”。我的理解是,自主学习应该是师生互动,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上课伊始,我就用一个故事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学习课文中的故事,学完后又引出类似创新的故事。整堂课,学生都在听故事,学故事、用故事中增长知识,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我想,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符合他们那种的爱听故事的心理,又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学生会非常自觉、主动地学习。
二、文中留空白,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复印教材时,我故意把它隐去,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思考练说的机会: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由于文章在关键之处嘎然而止,这样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急于补充教材的冲动。而后,**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明白师父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说一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想,这比直接让他们去读画师的话要好的多。
三、课后设拓展,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此,学完课文后,我穿插了两个故事。它们既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又是课外知识的延伸。我想这对学生在写作文时如何构思、选材都会有一定的好处。当然,如果一味地听故事,未免太枯燥,太单一。最后,我在新课快要结束时,安排了一个实践操作:书中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多,我们就来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大。(对采用何种比赛,我思考了很多,但很得意于忽然蹦出来的思维火花——比赛骆驼画得大)这样的题材,有顺手捏来之妙处,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疑。通过比赛,鼓起了学生想创新的欲望,学到一点点以小见大这种创新的方法,体验到创新的滋味,又在创新的过程中明白了道理:创新头脑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要*时积极动脑,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3
教学难点:2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3、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前,有位画师叫他的三个徒弟画很多的骆驼,大徒弟画了许多骆驼,二徒弟画了许多骆驼的头,小徒弟只在山间画了
两头骆驼,却得到了师傅的赞扬的事。)
4、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呢?
(因为他思维独特,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所以受到赞扬。)
5、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想法?
6、分角色表演。
四、小结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向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 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教学评价方案】
1 达标测评
参评人数( )
注:表内【人数】为达标人数。
2 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0)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 (菁选2篇)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1
各位老师,下午好!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站在台上和大家一起讨论。
我今天要说的课文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我在三月份就上完了这篇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我设定了这样三个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为了体现略读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将本单元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自读概括、默读思考、角色转换、体验创新等语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具体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一开始,我就用两个问题吸引了学生的***,首先我用课件出示题目:全世界各国之间通用的话是什么?在学生们纷纷猜测“普通话”、“英语”等等时,我公布了答案“电话”。接着,我再出示一道题:狼来了(打一水果)。当学生想了半天不敢举手时,我说出了答案“杨桃”,孩子们愣了一会儿,马上有人说出了原因:“哦,狼来了,羊还不赶快逃!”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我告诉大家:“有时,思考问题要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我导出了课题。
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自学课文:**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以使学生整体感知,通过学生回答,我完成板书: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
再让学生对照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二、自学交流,深入文本
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全文后,让学生带着以下三个问题默读课文:
1、看了小徒弟的画,你有问题问他吗?
2、你想夸夸小徒弟吗?谁能用画师的话来夸夸小徒弟。
3、找到你的学习伙伴进行情境表演。
让学生模仿画师或其他人的语气夸夸小徒弟时,学生模仿得像模像样:有的学着画师泰然自若的样子说:“画得妙极了,真是我的得意门生!”有的学着大徒弟调侃说:“你虽然年纪最小,可作画的构思却让我不得不服气,我都要称你为师兄了,这可不得了啊。”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三、漫谈创新,拓展延伸
在结尾的拓展部分,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
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学生马上想到了原来学过的一些故事,如《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等。
趁热打铁,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一下,你曾经用“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法想出了什么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回忆片刻,一个学生说:“有一次我们打羽毛球时不小心把球打到吊扇的叶子上去了,怎么也弄不下来,我灵机一动,打开电风扇开关,球随着叶子的转动,啪地掉了下来。”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掌声,孩子们受到启发,又说出了很多像这样的例子。
趁此余温未凉,我进一步启发,谁有好的方法画一座山,表现出山很高?孩子们说出了很多山高的画法。真是个个叫绝!
本节课我三月份就上完了,从课堂情况上看,学生积极性很高,因为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自学交流、采访、表演等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节课会不会变成了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呢?会不会只是关注了培养学生创新而忽视了语文的学习呢?是不是“肥了别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园”呢?怎样体现语文课的“语文味”呢?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还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加强朗读的训练。如画师说的一段话,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以画师的语气来读,在反复的读中体会小徒弟的画的妙处。
2、结合关键词句的训练学习课文内容。可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用鲜明的插图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再让学生理解小徒弟为什么要画连绵起伏的山峰和若隐若现的骆驼,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才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这样,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又领会了课文内容。
3、课后练笔,加深体验。在课文教学结尾处,“两个徒弟恍然大悟。”他们到底悟出了些什么呢?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简短的续写,主要写写两位徒弟的感受。这样的处理,让学生通过体验两位徒弟的心情,来加深故事带给我们的道理。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想别人没想到的》。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都是在用具体的事情来说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学过《画杨桃》,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本课的学习更能为本单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主题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想别人没想到的》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何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三个徒弟是怎样画骆驼的,理解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丰富认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3年级学生的现状,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故事激趣,谈话导入。通过脑筋急转弯和《深山藏古寺》引起学生思考,并且因此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的教学**。这些教学**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学习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并给足阅读时间引导学生按照学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听录音,学习朗读。
(2)**读课文,读准字音。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想一想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画出文中使你感悟最深的句子。
<二>、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的.?用-------做上不同的记号。
(2)三个徒弟谁画的骆驼最多?为什么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
2、交流
(1)大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的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画满、很小很小的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的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板书:许许多多骆驼头)
(3)小徒弟怎么画的?画了几只骆驼?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板书:只、几条线、两只)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而三徒弟画得少,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不满意,反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
3、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读画师评价小徒弟的话,并通过读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
4、从大徒弟与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听了画师的话。大家一定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那么大徒弟与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恍然大悟)理解“恍然大悟”
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出的骆驼数都是能数清的。与他们相比,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两只骆驼**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究竟会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
<四>、课外延伸,丰富认识
拓展引导。
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宋代的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的“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让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
A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
B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
C只有一位考生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显然是马儿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才招引来了蝴蝶。主考官见了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联系实际。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说给大家听听。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
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
5、布置作业。
针对三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一摘抄好词好句,复述课文内容。(必做)二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多的花
七、结束语
各位**、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1)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5篇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目标是: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了师父的称赞?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只要一个课时就可以学完。课文内容学生只需读几遍就可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另外设计了几个环节,一是以故事开头。我在新课前用了一个与课文类似的故事《竹锁桥边卖酒家》导入新课,听完故事,问: 你知道这李唐为什么能考第一呢?学生没回答,我直接导入到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你们也就能明白这个问题。”二是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我以多**出示:《深山藏古寺》让学生思考加以选择并说说理由。我紧接着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故事?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一时也回答不出,当我用多**展示这样的故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爱迪生救妈妈》……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样既延伸了本课的知识点,又拓展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不足之处: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得较多,相对来说,读得时间较少,学生说的较少。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只要一个课时就可以学完。课文内容学生只需读几遍就可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另外设计了几个环节:
一是以故事开头。我在新课前用了一个与课文类似的民间故事《国王和他的三个儿子》导入新课,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所以这个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进入到课堂中来。听完故事,问:你知道三儿子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三儿子想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让国王满意,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是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请孩子们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故事?学生纷纷举手,举出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爱迪生救妈妈》……我紧接着问:那么你们生活中有没有什么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呢?学生们认真思考,举出了一些例子。如汤俊琦讲的用碗装开水快速熨衣。
结束时,我又以故事来总结:讲民间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和《深山藏古寺》的故事。让学生思考两个故事中的画家的画妙在何处?
作业也是课文的延伸:给你一张纸,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一个班有很多学生?
不足之处:由于前面的课节奏慢了些,学生谈自己的生**验的时间太少了,因此举的例子不多。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2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本册教材第105页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这些现象。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用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放球、猜球一系列游戏活动及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一定”、“不可能”、“可能”的现象。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学概念
我在教学中重组教材,从大家感兴趣的“猜球”游戏入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数学概念。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使“可能性”等抽象的数学概念易于被学生接受。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明白了“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事实。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三、课堂气氛**,学生心情愉快。
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合作学习,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又是他们的合作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心情愉快,愿学、乐学,尝到成功的快乐,建立了自信心。
四、**调控不到位
初次体验“猜球”和再次体验“摸球”这两环节因为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学生热情高涨导致活动时间过长,从而使整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头重脚轻,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意义不大可以和第二环节合并改为师生互动,作为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不是教学重难点,时间安排上还可以紧凑些、如果能把更多时间放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大小这两个环节将会更为科学合理。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师父(画师)的话,来体会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同学们敢挑战吗?谁来说说,全*用的话是什么话?妈妈最讨厌什么蛋?(电话、人话、妈妈 鸭蛋、捣蛋、笨蛋、坏蛋 )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也都是自己的想法,老师引入这一问题,是想告诉大家:有时候思考问题,不妨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板书课题,齐读)
【教学反思】这样一种富于情趣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兴趣,活跃了思维,更是契合了本单元的主题——多动脑、思考问题,让学生能在一种正确的导向下进入到对本课的学习中。
二、**读文,整体感知
1.**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听课文录音,概括文意: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答)
课文主要写了一位画师想考查(),看谁能在同样大的纸上画出( )。最后( )的画得到了画师( )。
【教学反思】在这里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概括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了解。从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来看,这个对他们并不难,只是后来在老师的评课中得知,其实此处可以不用填空形式概括内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根据概括内容的方法,自己来概括,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选择部分词语来概括。
概括课文内容是高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能力,从三年级下学期我们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此向学生慢慢渗透概括的方法。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默读课文,找出三个徒弟的画的不同表现意图,并圈出重点词语进行说明。
2、交流阅读感受,重点感知三位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画满)
猜想:大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的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怎么画的?画了几只骆驼?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板书:两只)
指名读后问:小徒弟画的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教学反思】此处是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合作中为学生提供了表格,让学生在合作完成表格中明确三位徒弟各自是怎样画骆驼的,并能通过圈画关键词,体悟情感,进而读出骆驼的多。
3.看了这三幅画,你觉得谁画的骆驼最多,那师傅又最欣赏哪位徒弟的画呢,你从哪里知道的,请把它找出来。
4.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不明明是大徒弟、二徒弟画的多吗?师傅又是怎样解释的呢?
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fú)的群山里走着,若(ruò)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5、引入师傅的话,你明白了,两位徒弟明白了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恍然大悟的意思是?
6.总结:小徒弟的画,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替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大徒弟和二徒弟,他们画骆驼受到了纸张的限制,数量有限。
板书:创新,奇特(以少代多)
7.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员,你能否比小徒弟画得更妙?
【教学反思】在此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课堂反应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的,但是一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行的。这也让我觉得*时我们在学习中,应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为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各种可能的学习资料和资源。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1.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有没有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样的课文。
2.说说你有没有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
3.拓展古代故事
以诗作画的故事:
宋太祖——踏花归来马蹄香
4.总结: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生**答)
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密密麻麻
考画多 二徒弟 许许多多 创新精神
小徒弟 一只……另一只 以少代多
【教学反思】此处意在让学生能从课堂拓展到生活,从课堂走到课外,但是课堂上发现学生在此能说的话是不多的,一与他们自身的经历有关,二与孩子的课外阅读少有关,所以*时我们应丰富孩子们这两方面的内容。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4
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有些小朋友就懒了,怕动了。我先通过晨间谈话来告诉幼儿正确的御寒的方法——锻炼。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使人身体健康,不生病,还可以发展动作协调性,起到娱乐身心的效果。谈话以后,我惊奇地发现许多幼儿来园早了,也乐意和老师一起来锻炼了,跑步、踢球、跳绳……玩得不亦乐乎。
在幼儿锻炼时,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是怎样运动的。大班幼儿在学跳绳,我和幼儿一起来观察跳绳幼儿的手脚是怎样协调的,手和绳子在上面的时候,脚是在地上的;手和绳子到下面的时候,脚是跳起来凌空的,等等。
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我们迎来了本节美术活动——《大家来锻炼》,我让幼儿回忆大家锻炼时的动态,请他们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自己所喜爱、熟悉的或参加过的一项运动。因为有了先前的铺垫,幼儿对运动的人的不同动态有了一定的了解。正面的、侧面的小朋友的画法有什么不一样有了一定的掌握。因此在绘画时幼儿能大胆勾画人物形态,表现不同人物动态,作业情况很好。很多幼儿画得栩栩如生,我们把幼儿的作品张贴到作品角,让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尝试,引起了我们班的“运动热”。通过这一主题的活动,也使得我们班生病的幼儿少了许多。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5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老师要考考三位徒弟的画艺,看谁能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想了想在纸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骆驼。二徒弟比大徒弟有了进步,在纸上画了许多骆驼头。小徒弟则在纸上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起伏的山峰,还画了两只骆驼,一只骆驼在山路上走着,另一只骆驼却只露出一个脑袋和半截身子。可以看出前两位徒弟在纸上画的骆驼是可以数出来的,是有限的。而小徒弟的画面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空白,也许那只骆驼的后面还跟着无数只骆驼,这是以少代多,是无限的。
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教学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自学。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法的培养。读文之前,我引导学生通过回顾略读课文的自学方法使其明确该如何去自学之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紧接着是检查他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是让他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以提示该如何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就是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自学方法、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挖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通过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什么与众不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 高度。
拓展延伸部分,我先以曹冲称象去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这一环节不仅在于抛砖引玉,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为紧接着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身边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有关创新的事例,体会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的说来我这堂课还有许多败笔,如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在教学重点这块显得有些匆忙,拓展延伸这块也没进行完就下课了;板书不是很规范等。我将本着虚心请教的心态继续努力。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6
《想别人没想到的》人教版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最后小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故事启发我们要开阔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中对于中年段语文教学的要求,让我的课堂充满语文味,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孩子们朗读水*的提高。因为朗读在任何一个年级都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课文中很多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感情等等都能够通过读体会出来,所以这节课我始终引导学生读。比如说在教学的一开始让他们默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他们**读课文,划出三个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你认为谁画的骆驼多?为什么?教授过程中,也是无时不在指导他们用各种方法朗读课文,尤其在理解画师说的话的含义时,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读,先指名读,小组赛读、男女生比赛读,读着读着孩子们就明白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发掘教材训练点,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发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来说一说这三幅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利用课文插图理解词语,让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在教学“连绵起伏”一词中,让学生看课件图片,当学生看到一座座起伏的山峰,自然就水到渠成地领悟了“连绵起伏”的含义。接着我再让学生理解小徒弟为什么要画连绵不断的山峰。“若隐若现”一词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在理解词语后,我便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给我们带来的意境。
但是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1、导入时应从类似的民间故事入手,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再导入本课的学习,可能学生兴趣会更浓。
2、课堂上缺失学生间、师生间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能在学生汇报朗读后,组员、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就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学习兴趣。
3、用关联词“尽管……但是……”“虽然……但是……”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时,显得有点突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应充分利用好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三位徒弟是怎么画骆驼的,再让学生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先同桌互说,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4、小组汇报交流要关注到全体成员,有组员没有发表意见的,可提示本组成员互相补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针对课堂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一个一个解决,脚踏实地地将小组建设推向成熟化。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7
教学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了书上的表音表形图,帮助学生认识了zcs的音和形,然后让学生结合表音表形图,说说儿歌:像个2字zzz,仙人掌刺ccc,丝瓜须子sss,在这样的直观形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快认识了zcs,记住了他们的形状。但是在小组开火车读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好几位小朋友发出的zcs的音不是很标准,他们的舌尖没有抵住下齿背,有一位小朋友的门牙坏了,还总是漏气,发出的z和c的读音几乎没什么两样,呵呵,怎么办?我不由得想起了南通教育博客上“花信风”网友给我的留言,要注意学生的口型,我想尝试一下,于是,我让孩子们用石头尖舔舔自己下边那排牙齿背,并做示范给他们看,然后,让他们听我发zcs的音,听完了,再自己试试看,然后开火车再读,感觉这一次好多了!嘿嘿,学习了!但是,就那位漏气的小毛头,他的发音到傍晚**妈来接他时,还是没发标准,看来只有等到牙齿长出来了再跟他“较劲”了。
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时,有部分先行者早就学会了,我趁机让他们当小老师领读,看他们乐颠颠的,很想展示一番,也省得我多费口舌,“该出手时再出手”吧。齐读没问题,可是开火车读的时候,吴鑫杰小朋友不知怎么搞的,就是读成z-i-zi,我告诉他:这是整体认读音节,**站在后面当哑巴,发不出声音,就直接读zi,听懂了,再读,读对了,可一会儿抽读,又错了!天哪。课后,我找来他,问他怎么老是这样读呢?他说了,是他家里就这么教他的,呵呵,问题出在这里!看来,这是“先入为主”了,今天晚上,让他当一回小老师,教教他的“大学生”吧,或许能改正过来。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8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教学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同桌合作来完成。
一、让学生在读中学**题。
学生围绕课题**题——谁想别人没想到的?想了些什么别人没想到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有什么好处?……学生找到并读出“画师考画艺的结果”两句话后,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明白了什么,再读一读,想想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当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后,把问题进行归纳、合并,形成了“(1)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大、二徒弟各是怎么考虑的? (2)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二徒弟的画,而称赞小徒弟的?(3)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4)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再**对文本的学习和探究。学生不但把内容读明白。更重要的是主动探索新知识,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二、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发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来说一说这三幅画。通过多层面感悟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什么与众不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让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突破两个词语“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我用鲜明的插图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通过联系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小徒弟的画与两位师兄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给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后还会走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这样,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又领会了课文内容。在教学“连绵起伏”一词中,我用手势来表示,再看课文插图中一座座起伏的山峰,自然就水到渠成地领悟了“连绵不断,连绵起伏”的含义。接着我再让学生理解小徒弟为什么要画连绵不断的山峰。“若隐若现”一词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在理解词语后,我便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给我们带来的意境。
四、让学生拥有积极探索创新的激情。
拓展延伸部分,先要学生为“深山藏古寺”诗句选择一幅最适合的图画,并让学生品评画妙在何处,想象当自己是当时的画师又会怎样画?然后请学生说说收集的有关创新的故事。一环节不仅在于抛砖引玉,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维活动双向暴露,在让学生看到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同时,教师也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真实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思维,他们在寻求答案获取新的知识的过程中,也就有效的促进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9
《*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重点是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生动,发展语言,培养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教学难点是要让学生读文感受,体会*的奉献精神。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领悟课文主题。
2。在课堂上"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如第二节的"抡斧猛劈"通过学生自己的动作感受来加以读的感悟;天地分开后发生的变化,也是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加以体会,特别是第四自然段*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我首先示范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通过师生对读,生生合作等朗读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中体会祖国文字的魅力及*的不朽精神。
3。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变化"这节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发挥想象,同学间启发合作,想象*身体的其它部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仿造文中的优美词组也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词句,同时达到了当堂课讲,练,写结合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0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开发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学时,我以故事导入,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的基础上,导入本课的学习。
虽然课文的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但讲述的道理很有启发性。我首先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在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仅可能多的骆驼。大徒弟想的办法最简单,也是常人一般的想法。二徒弟与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用头来代替整个骆驼。无论是大徒弟还是二徒弟画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的。都没有脱出俗套。小徒弟与他们相比,办法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因此,他的画最好。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进一步去探讨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同时,又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①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上回书说到:在洛阳城中有位画师,画技一流 ,许多人都慕名前来买画。有这么三个年轻人,一起来学画,他们都非常诚心。画师被三个感动了,遂收下三人为徒。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就要出师了,画师召集三人出了一道题目,要考考三人。
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
(二)**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细读全文 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1、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出示课件)
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并把找到的理由划出来。
小组先讨论,后推荐**在班上说一说。
2、三个徒弟作画的不同构思和结果。(出示课件)
(1)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的?请你把划出来的段落读一读。
(2)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3)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
(4)三个徒弟的画,画师又是怎么评价的?(课件显示画师的话)(5)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6)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7)听了画师的话,我们来看看这幅受到称赞的画吧。现在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课文的哪个词看出来?(恍然大悟)
(6)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1)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2)听故事《聪明的乌龟》
(3)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4)画一画花,比比谁画得花多。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教学反思:
备课时受到一句话的提醒,说要把课文讲的有意思些,我想到了评书这种形式,于是在备课的时候我就这样的准备了:上回书说到,有这样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他的画那可真是惟妙惟肖。(尽量用上孩子们熟悉的词语来介绍)上课时虽然我的声音不高,但是我用评书这种形式来开头,很多孩子都很喜欢,而且脸上带着笑容,看来他们是很喜欢的。在课堂上出现了一点创新就可以让自己的教学产生巨大的变化,如果肯动脑筋我想这种变化不会仅仅是物理变化,而会产生力量无穷的化学变化。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2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12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张淑霞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找出三个徒弟如何画骆驼的语句,看谁的办法好,为什么师傅称赞小徒弟画得好?学生们通过交流、讨论。都说小徒弟画得好,并且找到画得好的原因。“原来小徒弟只画了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起伏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画师解释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从而引出“这是想别人没想到的”——这就是创新。而后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学生说出了许多事例。最后老师又出示了两个关于创新的事例——《创新事例》《踏花归去马蹄香》。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创新的含义。
这堂课教师以“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为线索,通过多种思路让学生**领悟课文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拓展开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3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首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学生依据教学提示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
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没有让学生联系实际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4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和**的点评,我有几点体会: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读文之前,我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听完故事,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幅画的时候又连声叫好吗?”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后解决。正是由于这一思想指引,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主要是想让学生把前面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节省时间,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目的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但可能是因为每人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会给每小组发一张表格,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环节,我把教学创新点放在以教材为基点,向生活、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开阅学生的朗读视野。
然而,这是一节语文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也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品味语言,加强语感,加深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同样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可是,我却把这种读设计、实践为学生的默读全全代替了,使课堂上没有听见一次完整的或个人的或集体的朗读声。今后不管再**何语文课,我都不会忘了朗读在语文中的作用。当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课型的特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上回答的几个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语言都不是十分简练,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给他们一个思路,一条线索,让他们准确地说出文章的大意。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纷纷表示明白了学习、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则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15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第六册第三组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故事,它采用了悬念的手法,文章一开头并不急于告诉我们究竟怎样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读,最后才揭开奥秘。基于这点的考虑,我也在教学中力图准确把握略读课文的特点,只做“提纲挈领”的指导,运用课件引导学生围绕“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这一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略读课文不是不咬文嚼字,只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就已经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自会随机肆应。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课文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课堂上,我也力求能做到“一课一得”,我有意识地设计了三个词语理解(换词)的小环节:
1、连绵起伏——连绵不断;
2、禁不住——情不自禁;
3、用一个字夸夸小徒弟。希望学生在学习中也能积累丰富的词汇。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菁选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