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菁选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课文结尾这样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执教这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采用多种方法教学生字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然后听老师读字,学生迅速举起听到的生字。这游戏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生字正确读音的情况,尤其是翘舌音的字“术、惹、皱”,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学习课文内容时,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学**上,我注意以读为本,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内心的.感受。如: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林园园的话中有几个“不要”?自己尝试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自私,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不愿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利用多**课件出示图像并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但是,在引导学生认识林园园的做法是错误时,我也很注意防治学生把林园园作为批判对象,使学生认识到林园园虽然有错,但她最后还是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的。最后,我还相机进行了说话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还鼓励他们写下来,初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尤其是当别人有需要时,更应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学生能领会到课文传达的教育信息,这是我在本课教学中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比较欠缺,学生朗读的参与面较小,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2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3

  本课我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我首先复习了生字,然后指导书写了“铅和拿”字。在对这两个字的书写教学上,我显得薄弱。没有对重点笔画做出其他颜色的标记。同时对拿字的最后一笔上学生说成“弯钩”时我没有及时纠正。应该是“竖钩”。此处暴露了基础知识上的漏洞。同时孔**课后说在指导写字上应该选取“铅笔”或者“笔和拿”这样可以互相纠正。我也认为有道理,下次课上准备纠正。

  在本课上我设置统领全文的问题是:“林园园为什么不愿意借李丽绿色铅笔?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本篇文章就是从这一问题开始逐一拨开。课后大家研讨时认为此处应该再加入说说是怎么体会的,这样效果会更好。此问题抛出后,学生都能找到了三次对话,都能从林园园的语言上看出她不愿意借。那么我重点就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理解去体会,同时带着体会去朗读。同时在适当处我做了示范读。但是在第一次对话的.处理上,我还是显得急噪了,有点乱了方寸的感觉。应该让学生理解吞吞吐吐后,去体会林园园的心情,然后再去读,这样效果会更好。后面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说明我在备课时候还是不够细致。上课时候容易颠倒。此处有待于提高。

  在本课的指导朗读上,我缺乏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都是由老师来评价,显得比较单一,也显得课堂上失去学生主控性。

  在本课的扩展方面,我设置了如果你是她们的同学看见这一幕,你会怎么做。课后教研时同组人员认为,如果加入林园园听见大家的话,她又会怎么想,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她又会怎么做?这样课堂显得更为丰满。

  孔**,对板书的设置上也提出了她自己中肯的意见,她认为不用抓书上的词也可以,可以抓住心理方面去板书,相信会更深刻。

  对于大家的建议,我都认真的去吸取,希望珍惜每次教学研究的机会,让自己快速的成长!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4

  本周四,市教研室黄老师一行来我们学校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检查。

  我执教的是《蓝色的树叶》。之前在设计教案前,我想着这是一篇按事前发展的顺序的课文,所以我想为孩子们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做一个铺垫,就打算严格根据课文的文路来上课。

  课伊始,我先带孩子们巩固生字词,先开火车认读生字,孩子们认读的规律为:术术美术的术,然后齐读生字卡片,认读的规律为:术sh u shu。然后集体出示生字词。

  接着,回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孩子们明白第一段写得是李丽借绿铅笔的原因。

  然后借助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让孩子们观察插图,说说哪一个女孩子是李丽,哪一个孩子是李园园,鼓励孩子认真观察插图并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然后问孩子们,课文哪一自然段是写这幅插图的,孩子们一击即中,都说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我让孩子们继续看课文,除了第二自然段还有哪些段落也是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呢?之后,归纳出课文的2-4自然段都是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事。

  学习第二自然段,让孩子认真读,然后用“====”划出李丽的话,用“~~~~”划出李园园的话,其实之前预设的是用“-----”划李丽的话的,可是在上课的`时候,不知怎么的脱口就是用双横线,就不好更改,以致在课堂上发现划双横线其实让孩子们挺麻烦的,听课的林老师在后来的评课中也指出了。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时教师的责任,我却给了孩子们不必要的麻烦。学**丽的话,体会李丽的“礼貌”,再学习林园园的话,抓住“吞吞吐吐”,体会林园园的“舍不得”。

  然后迁移学习课文的第3、4自然段。再次借助课文的第二幅插图,观察李丽的“用心”和林园园的“脸红”为学习第五自然段铺垫。也让孩子们明白这就是事情发展的“结果”。

  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吗?”“---------吧。”所以我抓住“脸红”让孩子们领会林园园的“知错就改”,预设“过了一个星期,李丽正要给花涂颜色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红铅笔不见了,她再次向林园园借,她会怎么说?”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孩子说:“你把红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可惜时间已经很短,说话的训练面不广。不过我的预设就是将这个说话训练点放在第三课时,所以当时心里并无遗憾。

  后来,徐老师跟我交换意见的时候,我觉得她的见解确实让我深思。确实,课文的内容,就是李丽想借,而林园园不借。孩子们不难理解。“阅读课该教什么?”徐老师建议结合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教给孩子们借东西如何用标准的言语来表达。

  后来,我思量着。在巩固生字词和回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我该让孩子们直接划找李丽是怎么借的呢?划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之后学习的点就是说话练说,让孩子们充分的练说,准确地练说。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5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结束时,我问:大家学这篇课文有什?感受呀?他们都扬起一张张笑脸,大声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对呀,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的结果,要?是自私,要?是无私。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从课文内容看,李丽从头到β都非常有礼ò,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的借口推托,林园园的行为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课文结β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我一直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并努力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对三次对话进行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对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6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7

  《蓝色的树叶》,主要讲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向林园园借,而林园园找了许多借口,并不乐意借:先是以自己没有画完为借口,接着以怕弄断为托词,后来又嫌李丽画的内容太多而不乐意。读到这里,一个活生生的小气鬼出现在孩子的眼前,这与我们*时所倡导的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思想大相径庭,这就是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文中的林园园无疑是个反面典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同学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王燕骅老师举到过这么一个例子,整堂课,按照老师课前的预设顺利地开展着教学活动。就在学习第五自然段即将顺利揭示中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老师提的一个问题“看着李丽画的这些蓝树叶,你想说什么?”打乱了这堂课的**。按照课前预设,学生会对林园园说:“你应该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可没想到,第一个学生***就说:“我想对李丽说,你可以用红铅笔来画呀!枫叶是红的!”

  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画树叶呢?”“可以画白云、蓝天、高山嘛!”……有的小朋友甚至嘀咕开了:“李丽真笨啊!”“她不动脑筋。”……我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看着学生七嘴八舌的样子,老师只能委婉解释道:“你们真聪明,能自己解决困难!可现在李丽没有想到这些办法,那如果你是她的同桌,你会怎么办呢?”尽管在老师的努力下,有的学生又回到了主题: “我应该帮助她。”

  其实,反思以下这堂课和这篇课文,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处理文本:一是站在被借者的角度上,即林园园的角度上。作为林园园,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二是站在借者的角度上,即李丽的角度上。这也就是学生所议论的:当碰到困难时,首先应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困难;实在解决不了,再去寻找帮助。换言之,也就是抛弃了李丽在文本中扮演的弱者角色。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8

  一、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节课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设下框框,也没有给学生过多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发挥,相互补充,老师只是站在**者和引导者的角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上学生争取参与各种读说的训练,主动性、积极性很高。“读、思、议、说”的'时间占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三以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二、加强朗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在教学**上,我注意以读为本,不断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9

  本课的教学我注意做好如下几方面:

  字词教学: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在读句子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猜谜语中识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象词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我把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加深感悟课文语言。

  语言积累:我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通过对三次对话的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0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为第二课时感情课文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听辩质疑”的.方法导入课文。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首先通过**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然后通过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固。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然后,找同学读课文,生生、师生互评,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合作较融洽,不足之处,朗读的参与面小,鼓励性的语言和物质奖励,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1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所以在学习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并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部分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2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找了很多借口,最后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文章的旨意在于让学生明白: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相助。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但是,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围绕文章的旨意,否则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课开始,我出示最常见的绿色的树叶,并让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金黄的、***等,就是没有蓝色的,此时我板书课题。在揭题后,我问学生,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就问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从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林园园不愿意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她觉得自己太小气了。”有的说:“她觉得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有点不好意思。” ??我又问:“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林园园还会这样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

  为了让学生相信林园园能知错就改,不要把她当成批判的对象。“如果是你,你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那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这一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黄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

  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

  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3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并着重指导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挺高的,但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让学生生硬的理解字词,学习效果不大好。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课后,我对自己在备课中所欠缺的环节重新梳理了一遍,再次上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了,学习效果明显的有所改观。是的,学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个“激励、唤醒、鼓舞”,饱含了多少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4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节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由“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为突破口,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为了防止孩子们一味的批判林园园,我将文中的'泡泡语“我想对林园园说……”换成了“如果你是林园园,看到李丽没带绿铅笔,你会怎样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本课的教学,我感觉识字教学比较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书写美观、格式正确。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在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时,引导还要细致一点。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声的说”“吞吞吐吐”等词,是训练低年级学生通过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以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教师范读或读得好的学生的朗读,很容易就能读得准确。

  2、在设计“读读说说”这一环节有些脱节,如课后练习的“读读说说”我若是放到学生在理解了人物对话后直接引出“读读说说”效果会更好一些,也顺理成章的进行了语言提升这一训练。

  3、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如在处理人物对话时,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4、在读人物对话时,教师虽然注重了提示语的指导,但学生读的并不是很到位,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范读,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技巧。

  总之,这节课在我自己看来上的很失败,我还应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钻研教材,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用新的理念来丰富自己,不断地进步,使自己的教学水*更上一层楼。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

  《蓝色的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我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读读第一二自然,重点读读有关的几个关键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这一关键性词语,学生一定会领悟到,林园园是不会再需要绿铅笔的,她说这句话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不愿借找借口。这一可贵的教学资源,成为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本课的教学我注意做好如下几方面:

  字词教学: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在读句子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猜谜语中识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象词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我把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加深感悟课文语言。

  语言积累:我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通过对三次对话的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2

  《蓝色的树叶》这篇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老师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第二课时学习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识字,初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读课题学生自设疑问的方法导入课文。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前我也布置了预习,读书的作业,学生通过**读文把生字划出来。课堂上我要求他们把划出的生字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说说结构和偏旁部首。然后全班交流重点难记的字词,提示他们使用多种方法。例如:熟字记忆法,换偏旁换部分,猜字谜等等。最后通过开火车读,基本上全班都能轮一遍。在指导初次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

  在第二课时,重点在朗读和语言的积累。我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朗读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很容易能把问句的语气读好,但是却容易忽视细节。比如学生在“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么?”这句话时,课文里需要“小声地”读,不少学生没有注意到这点,反而更大声了。往往需要老师提醒或者暗示。不足之处还有给学生读的时间少了点,对于语感差的学生来说更需要多读。语言的积累我主要通过在读文中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巩固生字,分析三次对话,走进语言的感情里,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体会“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最后以“我想对林园园说……”“我想对X说……”这样的口语训练收尾,加深学生对这类似问题的体会。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3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这样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执教这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采用多种方法教学生字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听音找字”的游戏巩固生字。这游戏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首先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然后听老师读字,学生迅速举起听到的生字。这游戏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生字正确读音的情况,尤其是翘舌音的字“术、惹、皱”,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学习课文内容时,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学**上,我注意以读为本,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内心的感受。如: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林园园的话中有几个“不要”?自己尝试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自私,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不愿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利用多**课件出示图像并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但是,在引导学生认识林园园的做法是错误时,我也很注意防治学生把林园园作为批判对象,使学生认识到林园园虽然有错,但她最后还是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的。最后,我还相机进行了说话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还鼓励他们写下来,初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尤其是当别人有需要时,更应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学生能能领会到课文传达的教育信息,这是我在本课教学中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比较欠缺,学生朗读的参与面较小,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4

  今天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问孩子们如果你是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怎么办?孩子们的答案可谓是多种多样,让蓝色的树叶变得多彩起来。

  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用黄色和蓝色调出绿色。”是呀,简单的三原色规律孩子们在美术课中学到了,就灵活的运用到这里来了。也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画成黄色树叶,让季节变成冬天。”季节的转换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多么丰富的联想呀!还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用绿色卡纸剪出树叶的形状,然后再粘贴上。”哈哈,想象真是大胆呀!纸贴画都运用于此了。更有学生说:“我可以都不用颜色,用我的手掌做树叶,变成黑白的图画。”“放上绿色水分颜料吹成树叶的形状。”吹画都冒出来了。

  看来在我的孩子们手下不会再有单调的色彩和作画方法,因为树叶都变得那么多姿多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5

  本课我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我首先复习了生字,然后指导书写了“铅和拿”字。在对这两个字的书写教学上,我显得薄弱。没有对重点笔画做出其他颜色的标记。同时对拿字的最后一笔上学生说成“弯钩”时我没有及时纠正。应该是“竖钩”。此处暴露了基础知识上的漏洞。同时孔**课后说在指导写字上应该选取“铅笔”或者“笔和拿”这样可以互相纠正。我也认为有道理,下次课上准备纠正。

  在本课上我设置统领全文的问题是:“林园园为什么不愿意借李丽绿色铅笔?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本篇文章就是从这一问题开始逐一拨开。课后大家研讨时认为此处应该再加入说说是怎么体会的,这样效果会更好。此问题抛出后,学生都能找到了三次对话,都能从林园园的语言上看出她不愿意借。那么我重点就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理解去体会,同时带着体会去朗读。同时在适当处我做了示范读。但是在第一次对话的处理上,我还是显得急噪了,有点乱了方寸的感觉。应该让学生理解吞吞吐吐后,去体会林园园的心情,然后再去读,这样效果会更好。后面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说明我在备课时候还是不够细致。上课时候容易颠倒。此处有待于提高。

  在本课的指导朗读上,我缺乏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都是由老师来评价,显得比较单一,也显得课堂上失去学生主控性。

  在本课的扩展方面,我设置了如果你是她们的同学看见这一幕,你会怎么做。课后教研时同组人员认为,如果加入林园园听见大家的话,她又会怎么想,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她又会怎么做?这样课堂显得更为丰满。

  孔**,对板书的设置上也提出了她自己中肯的意见,她认为不用抓书上的词也可以,可以抓住心理方面去板书,相信会更深刻。

  对于大家的建议,我都认真的去吸取,希望珍惜每次教学研究的机会,让自己快速的成长!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6

  看着课题,想着讲过的课,像散步在秋风过后的落叶小路上,回头看着自己走过的路,感慨万千:

  讲课以前,我把本课看的很重,不止因为它是篇经典课文,也是我小学记得最清楚的课文之一,但我却没讲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心里好失落。

  有几处是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第一:总是在说服自己已经完成一件事,就不必再看了。

  就如课件的制作来说吧,明明改了三次,以为万事大吉了,在电脑上演示一遍也好了;但就是这么不小心的自以为是,导致生字拼音的出示出现了混乱,讲课开始进入极其紧张、被动的状态。心情的传染像多米诺的骨牌一点一滴的传染**,当我看到班里一个挺爱操心的孩子也在着急时,马上意识到自己要失态了。于是,果不其然,教学在分段阅读时出现环节错误,后面的板书竟紧张的忘了书写。也许学生会一生都记得这节紧张的公开课吧,好好检讨自己了。

  第二:不切实际的要求,让孩子们陷入困境。

  当我问到:你从故事里学到了什么道理时,有的孩子说的其实已经不错了,但性情使然,我认为他们还可以说的更好的。于是,不断的问,不断的鼓励着,好像越鼓励他们,我心里越没了底儿,直到全班的小精灵们都沉默以对,这才认识到自己好像过了。拔苗助长的遗憾仍旧弥漫我心头。

  第三:在不可能离奇的地方说出离奇的话。

  知道东方夜谈的无影,明白痴人说梦的荒谬。但就在关键的总结

  全文时,竟说了一句连自己都奇怪的话:“大家应该向谁学习?”本课的林园园和李丽都不建议去模仿,一个小气带点自私,另一个上课不带绿铅笔,这种问题连**都无法回答。他们是二年级的孩子啊,难为他们了,离奇老师的那句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也许孩子们都会在若干年后回忆起:印象深刻的语文课啊!我要悔过了。

  第四:干枯的评价语言,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汗颜。

  听了许多公开课,网上的名师也听了许多。水*高的老师出口总不重句,包括评价的语言。那是因为孩子们都像一片片美丽的树叶吧,他们都有自己的样子,所以老师就是拿显微镜找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让这美丽舒展到极限。名师们把“评价的美”分成无数不同的份,分给了身边的小天使,让他们的羽翼上描绘**无尽的自信。而我在评价学生时,都是“好”,哎,世上的美丽不是一个好字了得的。

  说了这节课的许多不足,当然也要说说比较顺利的地方:

  课文的填空导入,是这节课的点睛之处,不仅顺利的导入了新课的学习,还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对后面教学环节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里,我会多反思,向成熟的教师行列进发。希望以后的课堂教学里自己能把握每一次成功的机会。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7

  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教学的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并着重指导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8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是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还不错。

  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我认真备好课,定准目标,对学生进行学前分析:二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能力基础:识字,语境认读容易,**认读混淆,尤其是形近字、同音字分辨不清。而且他们集中***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这节课以识字为主,在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识字,设计了几个游戏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率,提高识字效果,巩固识字的目的。

  这篇课文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识字为主,学生自读生字词,初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了这样的导入:出示一片金黄色的银杏树叶;一片充满生机的绿叶(梧桐树叶);一片红红的枫叶;一片蓝色的树叶(自己制作的)。问学生:树叶一般是绿色、黄色、***,为什么有蓝色的树叶呢?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跟着初读课文,通过**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通过各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我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回忆曾经学过的识字

  方法,并帮他们归纳课件出示,有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的方法,有猜字谜、讲故事、编儿歌的方法,还有找朋友识字,在生活实际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等方法。

  这节课,特别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检查学生生字时,就进行了齐读、开火车读等,特别开火车读,人人都有参与机会,几乎全班同学都轮到了一次,这样可以及时纠正一些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这样做比较好。在学生认字的基础上,我充分调动学生开动脑筋,灵活应用以上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例如:有的同学说看到自己的铅笔盒认识了“铅”和“盒”这两个生字;有的说利用树叶姐姐上面的拼音认识了“术”,在美术书上认识了美术的术;有的说通过找朋友认识“吐”:吞吞吐吐,吐出;还有的看到妈妈脸上的皱纹就记住了“皱”, 教学“笔”一字时,从分析字形入手,为什么笔这样写呢?因为毛笔就是上半部分是竹子做的,下半部分是毛做的;在教学“铅笔”一词时,让学生从组词开始,学生纷纷说出:削铅笔、还铅笔、借铅笔、买铅笔等词来。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削”等。通过识字方法的交流,达到学习方法大家分享,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的教学目的。

  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我设计几个游戏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率,提高识字效果。如:1、摘苹果游戏。通过抢读、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固;2、变字魔术。木 +(、)=(术) 口 +

  ( ) = 吐 若 +( )=惹 拿 =( )+( ) 注 =( )+( )3、我们一起爬山吧! 然后通过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

  固。在识字教学的同时,还重视朗读的训练。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读通顺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五个句子。然后,指导写字时,1、我会把下面的字按结构归类:(读一读)2、我会写左右结构的字:吐 铅 笔 课。

  3、说说你觉得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4、指导正确书写,在黑板上范写,让学生边看边书空,笔笔到位,认真指导,最后学生练写,全班人人都有参与,这个环节做得比较好。

  今后,我觉得还应在教学中,穿插字义、说话等识字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但怕时间不够,所以朗读训练没有到位,放在第二课时重点训练朗读。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9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节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由“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为突破口,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为了防止孩子们一味的批判林园园,我将文中的泡泡语“我想对林园园说……”换成了“如果你是林园园,看到李丽没带绿铅笔,你会怎样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本课的教学,我感觉识字教学比较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书写美观、格式正确。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在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时,引导还要细致一点。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声的说”“吞吞吐吐”等词,是训练低年级学生通过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以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教师范读或读得好的学生的朗读,很容易就能读得准确。

  2、在设计“读读说说”这一环节有些脱节,如课后练习的“读读说说”我若是放到学生在理解了人物对话后直接引出“读读说说”效果会更好一些,也顺理成章的进行了语言提升这一训练。

  3、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如在处理人物对话时,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4、在读人物对话时,教师虽然注重了提示语的指导,但学生读的并不是很到位,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范读,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技巧。

  总之,这节课在我自己看来上的很失败,我还应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钻研教材,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用新的理念来丰富自己,不断地进步,使自己的教学水*更上一层楼。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0

  一、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节课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设下框框,也没有给学生过多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发挥,相互补充,老师只是站在**者和引导者的角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上学生争取参与各种读说的训练,主动性、积极性很高。“读、思、议、说”的时间占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三以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二、加强朗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在教学**上,我注意以读为本,不断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1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结束时,我问:大家学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呀?他们都扬起一张张笑脸,大声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我又说:这节课学得开心吗?开心,他们这样回答我。听到这样的话,我也觉得开心。只是笑过后留给了我更多的思索。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语文课在我们小学课堂中该起怎样的一种作用呢?又该如何是教学呢?语文顾名思义:语言与文学的**,语言是人类用来沟通交流的。在**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对文学的欣赏,我想有学习《蓝色的树叶》,学生已经能感受到文字的含义了而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多是教师带着学生对课文的词句进行分析理解,这个与传统的语言教学相符吗?怎么看都像是在上思品课。教学的研究永无止境,然而完全背弃传统的文学诗词教学是否不妥。我还在思索,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路上走得更坚实!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2

  本周四,市教研室黄老师一行来我们学校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检查。

  我执教的是《蓝色的树叶》。之前在设计教案前,我想着这是一篇按事前发展的顺序的课文,所以我想为孩子们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做一个铺垫,就打算严格根据课文的文路来上课。

  课伊始,我先带孩子们巩固生字词,先开火车认读生字,孩子们认读的规律为:术术美术的术,然后齐读生字卡片,认读的规律为:术sh u shu。然后集体出示生字词。

  接着,回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孩子们明白第一段写得是李丽借绿铅笔的原因。

  然后借助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让孩子们观察插图,说说哪一个女孩子是李丽,哪一个孩子是李园园,鼓励孩子认真观察插图并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然后问孩子们,课文哪一自然段是写这幅插图的,孩子们一击即中,都说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我让孩子们继续看课文,除了第二自然段还有哪些段落也是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呢?之后,归纳出课文的2-4自然段都是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事。

  学习第二自然段,让孩子认真读,然后用“====”划出李丽的话,用“~~~~”划出李园园的话,其实之前预设的是用“-----”划李丽的话的,可是在上课的时候,不知怎么的脱口就是用双横线,就不好更改,以致在课堂上发现划双横线其实让孩子们挺麻烦的,听课的林老师在后来的评课中也指出了。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时教师的责任,我却给了孩子们不必要的麻烦。学*丽的话,体会李丽的“礼貌”,再学习林园园的话,抓住“吞吞吐吐”,体会林园园的“舍不得”。

  然后迁移学习课文的第3、4自然段。再次借助课文的第二幅插图,观察李丽的“用心”和林园园的“脸红”为学习第五自然段铺垫。也让孩子们明白这就是事情发展的“结果”。

  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吗?”“---------吧。”所以我抓住“脸红”让孩子们领会林园园的“知错就改”,预设“过了一个星期,李丽正要给花涂颜色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红铅笔不见了,她再次向林园园借,她会怎么说?”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孩子说:“你把红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可惜时间已经很短,说话的训练面不广。不过我的预设就是将这个说话训练点放在第三课时,所以当时心里并无遗憾。

  后来,徐老师跟我交换意见的时候,我觉得她的见解确实让我深思。确实,课文的内容,就是李丽想借,而林园园不借。孩子们不难理解。“阅读课该教什么?”徐老师建议结合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教给孩子们借东西如何用标准的言语来表达。

  后来,我思量着。在巩固生字词和回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我该让孩子们直接划找李丽是怎么借的呢?划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之后学习的点就是说话练说,让孩子们充分的练说,准确地练说。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3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并着重指导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挺高的,但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让学生生硬的理解字词,学习效果不大好。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课后,我对自己在备课中所欠缺的环节重新梳理了一遍,再次上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了,学习效果明显的有所改观。是的,学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个“激励、唤醒、鼓舞”,饱含了多少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4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预设中也想孩子们一定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的;他们也都能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可是,在这样的一句话后面又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体会了、感受着友爱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网上找了一个感人的有关友爱的故事,希望通过故事让他们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友爱。

  故事讲的是一个**孤儿院里一个小女孩受了重伤,而她的好朋友一个小男孩以为献血会死,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献血给小女孩,而理由只是“因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对这个长长的故事稍稍处理,用适合2年级的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述,同时配上悠悠的音乐。第一小节讲玩了,孩子们听着,他们不再躁动,第二小节讲完了他们静了,第三小节他们更静了,第四小节,孩子们眼里冒着泪花,故事讲完了,只有悠悠的音乐,孩子们沉浸着,我没有**,让音乐继续流淌,我想此时无声胜有声,孩子们的神情告诉我他们懂得友爱了,因为他们被感动成那样了。于是,我换上另一种音乐朗诵起事先搜好的《友情》诗篇:

  在你忧伤的时候我在一旁悄悄地注视着,

  在你苦恼的时候我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

  在你无奈的时候我在一旁默默地思考着,

  因为,我是你的朋友。

  朋友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的,

  朋友是在最危机的时候来临的,

  把一切最真诚的祝福留给朋友,

  把一切最幸福的时刻送给朋友。

  “小朋友们,同桌是我们在学校里最亲密的朋友,我们要好好珍惜跟同桌在一起的时光。”

  老师也相信你们现在也有一些话要跟自己的同桌说是吗?

  小手举起来了,他们说得很好,在每一个孩子起来说完之后,我都让他们正对同桌说声谢谢,并和同桌握握手。甚至顾孜晗和王佳怡这对“小冤家”也握手了,孩子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

  【教学片段】

  师:林园园不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涂上蓝色的树叶。你认为课文中的林园园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1:林园园的行为不好。

  生2:林园园应该把铅笔借给李丽。

  生3:她这样的行为有一点自私。

  师:那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呢?

  生1:同学之间应该要相互帮助的,我们应该要乐于助人。

  生2:如果我是林园园就会把铅笔借给李丽。

  生3:我不会像她这样的,我要帮助我的伙伴。

  生4:我会主动关心李丽,她下次也会窗镏业摹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太好了。我们每一个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同样,别人也在某些时候等待着我们的帮助和关心。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把自己的爱无私的奉献给大家,主动向别人伸出友爱之手,援助之手。你能做到吗?

  生:能!(整齐一致的回答)

  此时,我环视了全班学生,从他们认真的神情,从课堂上活跃的气氛,我知道这一堂课已经达到了课标所要求的目的。我准备拿起小黑板,在孩子们已经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帮他们回忆和巩固生字。但当我转身时,那轻轻的一瞥间,我却发现个别孩子的小手依然举的高高的。突兀的小手是那样的坚定和执着。我停下自己的动作,和蔼的问到……

  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老师,我不认为林园园是个自私的人?(稚嫩的嗓音在我耳边坚决的响起,顿时我脑海一瞢,也想和她一起探个究竟。)

  师:为什么啊?来,说说你的理由。

  生1:老师,课本最后说林园园的脸红了,说明林园园她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我认为她桥伦约盒碌水彩笔被弄坏了才不肯把水彩笔借给李丽的,其实她也是个爱惜自己物品的好孩子。

  生2:对,林园园也许是因为自己太爱惜自己的东西,才不愿意把水彩笔借给别人。最后她还是答应借给李丽的。

  【教学感悟】

  是啊,孩子们说一点也没错啊,我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原本林园园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呢?我为什么就要用这么狭窄的眼光来看待着个世界呢?当我们在面对自己极其喜爱的物品时,我们就会想方法保护和爱惜这些东西。虽然林园园有过犹豫,最后她还是答应把水彩笔借给李丽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引导孩子们往善良和美好的方向进行思考呢?

  面带微笑,我充分的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并再次和孩子们一起来重新领会了课文。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不仅学会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心,也懂得了要爱惜自己的物品。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的纯洁,多么的无私啊。我可爱的孩子们,是你们用善良的眼睛让老师也看到了世界的美好。

  作为大人的我们──教师,也应该有双慧眼,不应该小看了孩子们宽广的心灵世界。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优点:

  1.问题式的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去课文里找答案的好奇心。优美的朗读录音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课文当中,引起学生也学着朗读的兴趣。要想朗读的好就要先扫除生字的障碍,激发学生学好生字。

  2.识字环节方法灵活,圈生字指名读,检查预习情况。归类学生字,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和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在多音字学习环节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孩子区分读音。通过读开片、走迷宫、开火车爬高山等游戏环节复现生字,进行巩固练习。生字学习比较扎实。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均用力突出重点。

  3.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克服了背教案的毛病,比较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课堂学习效率较高。

  缺点:

  1.识字环节缺少扩词训练。在归类学习后,学生对生字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加入扩词训练,然后再以卡片、开火车游戏等呈现词语。

  2.在字理识字环节,字的意思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查字典的方法呈现,这样记忆更深刻,让学生养成遇到不懂的字去查字典的习惯。

  3.第一课时指导朗读目标不明确,设计时考虑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尤其标点符号处的停顿)、读好问句,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尺度,在指明读的时候过于拖沓,读的遍数稍多,侧重点有点偏向体会说话人的语气,用时太长。

  4.课堂把控能力差:当个别学生小动作较多,屡次提醒没有改善的时候,有点措手不及。试图通过让他回答问题来提醒,但是在回答完问题坐下后还是照样有小动作。还通过站在他旁边以及一些身体接触来提醒,仍然效果不太明显。在夸奖他旁边学生坐的好的时候,稍微触动到他,但是持续时间也不是很长。这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影响到了情绪。课堂把控能力不强还表现在张老师提醒我时间快到时,没有想到办法迅速结束授课。其实可以用一分钟时间迅速将最后一段读完,然后将分角色朗读作为课后作业,再用两分钟时间说一说课文中的蓝树叶是什么、谁画的、为什么画蓝色的树叶。

  反思: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以提高学生语用能力、语文素养为目标。

  上课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惯,比如本课当中涉及的做批注和查字典。低年级教学设计注重多样化、有趣性。朗读指导明确课时目标。在以后的展示活动中,要加强自身的灵活应变能力。课堂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目标的内容要让学生当堂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2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找了很多借口,最后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文章的旨意在于让学生明白: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相助。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但是,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围绕文章的旨意,否则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课开始,我出示最常见的绿色的树叶,并让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金黄的、***等,就是没有蓝色的,此时我板书课题。在揭题后,我问学生,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就问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从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林园园不愿意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她觉得自己太小气了。”有的说:“她觉得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有点不好意思。” ??我又问:“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林园园还会这样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

  为了让学生相信林园园能知错就改,不要把她当成批判的对象。“如果是你,你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那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这一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黄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

  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

  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3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并着重指导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挺高的,但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让学生生硬的理解字词,学习效果不大好。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课后,我对自己在备课中所欠缺的环节重新梳理了一遍,再次上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了,学习效果明显的有所改观。是的,学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个“激励、唤醒、鼓舞”,饱含了多少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4

  时至今日,我上《蓝色的树叶》一文的结束语犹响耳边:当别人有了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送一片爱的绿叶,让这片爱的绿叶温暖你的心,温暖我的心,温暖我们大家的心。

  看似关爱无限的结束语,却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教学中,我关爱学生了吗?我送给他们爱的绿叶了吗?

  在几百人的注视下,我自信地走**讲台。但我看到的,是一张张倦怠的脸,一双双欲睡的眼。学生已**一节课,在那么多教师的注视下,学习肯定没有*时那么轻松随意。面对这一不利的状况,我首先想到应该让学生消除疲劳,激发学习的活力,唤醒学习的欲望。我让学生唱歌,但没多少效果。我又和学生做听话游戏,但用时太短,没达到预想的目的。因为心中想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我很快就进入了教学流程,全然不顾学生身心俱累的现实。显然,课前**教学是失败的,对于学生的关怀只是蜻蜓点水,没有多大的实效性。

  如果我当时对学生的关心多于对教学内容的关心,如果我能想学生所想,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我想,我是否还会急于开课呢?要是*时,我肯定会让学生小憩片刻,或者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面对几百人的公开课,我为何就不能对学生的关爱多一点?

  这让我想起了一代大师第斯多惠,他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激励、唤醒、鼓舞”,饱含了多少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林园园到底画不画小草呢?从课文内容来看,林园园是不需要画小草的。有第一自然段的句子为证: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教学“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时,我为了让学生感悟林园园不愿帮助同学,说这句话只是在找借口。我问学生,林园园是整幅画没画完呢还是树叶没画完。个别学生说树叶没画完,没动脑筋的同学也附和树叶没画完,我让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读了几次,终于知道树叶画完了。我又追问,林园园的树叶已经画完了,她还需要绿铅笔吗?学生回答:需要。我心中的惊讶不谛于哥伦布发现了新**。我赶忙追问:为什么?生答:她还要画小草。林园园到底画不画小草呢?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又让学生读课文,学生匆匆忙忙读了一下,仍旧回答:要。看到疲惫的学生,我没让学生再读就草草收场。于是我说:等一会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可事实是,因为时间仓促,加之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问题覆盖了旧问题,这个学生心中的疑点也就搁浅了。教学到最后,我早已把这个问题忘得一干二净,根本没有再顾及这个问题。

  课后我一直在想,假如我能抛开预设的教学思路,心中不忘学生,顺学而导,视学情而定,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读读第一二自然,重点读读有关的几个关键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这一关键性词语,学生一定会领悟到,林园园是不会再需要绿铅笔的,她说这句话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不愿借找借口。那么这一可贵的教学资源,应该成为这堂课的一个亮点,可惜一念之间,我竟与这一课堂亮点失之交臂。

  课后我一直在想:我们在教育学生关爱他人的同时,为什么就不能于细微之处关爱学生呢?但愿我们的课堂,能让爱的绿叶轻舞飞扬。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5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教学时,抓题眼。本篇课文我抓住课题中的"蓝色"这一词语入手,先出示一些美丽的树叶,让学生欣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板书课题,抓住时机你见过蓝色的树叶吗?大屏幕出示一个蓝色的树叶,此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在学习课文中,我紧紧注重了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深入理解说话的内容,明白每一次对话中林园园的不愿意。教学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

  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你们有问题吗?学生纷纷举手,"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不同的理由。随机我就说:"你们在学习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样做的?"此刻课堂很活跃。接下来我就进行随文练笔,把生活中的事动笔写下来。这样把课堂上的收获也充分运用其中。本节课效果很好。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6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通过读和讨论以及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回忆来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受到启迪。

  其中在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全盘否定一个人。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记住蓝色的树叶,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通过先说清故事,再体会人物心理的办法,学生很容易的理解到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林园园又为什么会惭愧的脸红,而且在拓展部分,也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了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只有大多数同学说到,有少数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因为讲述课文走的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两条路线,因此,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如何有机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以起到过渡顺畅,升华自然的境界。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7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课文结尾这样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执教这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采用多种方法教学生字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然后听老师读字,学生迅速举起听到的生字。这游戏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生字正确读音的情况,尤其是翘舌音的字“术、惹、皱”,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学习课文内容时,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学**上,我注意以读为本,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内心的感受。如: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林园园的话中有几个“不要”?自己尝试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自私,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不愿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利用多**课件出示图像并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但是,在引导学生认识林园园的做法是错误时,我也很注意防治学生把林园园作为批判对象,使学生认识到林园园虽然有错,但她最后还是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的。最后,我还相机进行了说话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还鼓励他们写下来,初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尤其是当别人有需要时,更应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学生能领会到课文传达的教育信息,这是我在本课教学中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比较欠缺,学生朗读的参与面较小,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8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节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由“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为突破口,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为了防止孩子们一味的批判林园园,我将文中的泡泡语“我想对林园园说……”换成了“如果你是林园园,看到李丽没带绿铅笔,你会怎样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本课的教学,我感觉识字教学比较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书写美观、格式正确。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在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时,引导还要细致一点。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声的说”“吞吞吐吐”等词,是训练低年级学生通过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以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教师范读或读得好的学生的朗读,很容易就能读得准确。

  2、在设计“读读说说”这一环节有些脱节,如课后练习的“读读说说”我若是放到学生在理解了人物对话后直接引出“读读说说”效果会更好一些,也顺理成章的进行了语言提升这一训练。

  3、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如在处理人物对话时,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4、在读人物对话时,教师虽然注重了提示语的指导,但学生读的并不是很到位,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范读,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技巧。

  总之,这节课在我自己看来上的很失败,我还应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钻研教材,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用新的理念来丰富自己,不断地进步,使自己的教学水*更上一层楼。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9

  我读过一本书,书上说,有一位大学教师,在学生读文的时候,如果读不出什么感觉来,那么就请学生们再读,再读,再读。直到读出点什么为止。我在预习的时候要学生读文三遍,课上在问学生读出了什么时,可是学生们不知道怎么回。我就他们再读,举手的不多,那么再读,举手不多,那么再读。反正到最后学生们举手的越来越多了。在学习本课的时候,我没有学字,只是不停的让学生读,感觉人物的心情和语气,然后读出感觉来。一生在读“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么?”这句话时,提示语是“小声的”可是他没有小声,反而更大声了。其他学生哈哈大笑,都说他读得错了,这么大声,老师一定不让这么大声的说话的。看来孩子们已经能够注意到提示语的作用。可是大部分学生要在教师的暗示之下才能领悟。这方面要再加训练。为了达到多读的目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加强预习的指导和检测。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0

  我们常教育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种美德,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正因为如此,我上此课意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教学中我紧抓主线:“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作为开头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进而走进课文。

  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我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都围绕文章的旨意,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首先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孩子读,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

  再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但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让学生找重点词“吞吞吐吐”来体会“舍不得”时,由于我的指令不够清晰,还是要经过多次提示才能找到。

  然后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才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同学绿铅笔;有的说: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有的说她因为羞愧而脸红??这个环节还是比较成功的,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吗?”“---------吧。”所以我抓住“脸红”让孩子们领会林园园的“知错就改”,预设“过了一个星期,李丽正要给花涂颜色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红铅笔不见了,她

  再次向林园园借,她会怎么说?”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孩子说:“你把红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可惜时间已经很短,说话的训练面不广。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1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2

  《蓝树叶》是一篇讲读课文。讲李丽在美术课上,画树叶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林园园借,但没接她的绿铅笔。李丽用蓝铅笔画了树叶。林园园看见了画蓝树叶,脸红了。

  学习课文之前,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揭示课题《蓝树叶》,随后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一定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提出: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这是哪儿来的蓝树叶?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找答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让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再感悟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铅笔?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自读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李丽为什么没有接凌圆圆的铅笔。这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找出李丽和林园园的三次对话,从她们对话中林园园的语气,神态中去领会感悟出林园园不愿意借给李丽绿铅笔。抓住重点词句(吞吞吐吐、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不要.....不要..... 皱着眉头等)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林园园是在为舍不得借铅笔给李丽找借口。

  学习第五自然段,指名读回答: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表情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林园园觉得不好意思。她知道自己错了。你能知道她这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她在想,要是我把绿铅笔借给李丽了,她就不会画出这么难看的蓝树叶了”。“我这样做不对,以后要改正”。

  现在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甲:林园园,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我们要去帮助。乙:林园园你不能太小气了,要是你以后有困难,别人也不会帮助你的。 丙:林园园你知道吗?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我明白了我们从小要有爱心,别人有困难,我们要热心帮助)

  说说你们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和像林园园一样的事例。学生也说了班上很多同学的例子。

  想想: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回答)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感情朗读课文,学会了生字词,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还与自己进行了对比,知道了对错,提高了认识。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3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结束时,我问:大家学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呀?他们都扬起一张张笑脸,大声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我又说:这节课学得开心吗?开心,他们这样回答我。听到这样的话,我也觉得开心。只是笑过后留给了我更多的思索。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语文课在我们小学课堂中该起怎样的一种作用呢?又该如何是教学呢?语文顾名思义:语言与文学的**,语言是人类用来沟通交流的。在**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对文学的欣赏,我想有学习《蓝色的树叶》,学生已经能感受到文字的含义了而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多是教师带着学生对课文的词句进行分析理解,这个与传统的语言教学相符吗?怎么看都像是在上思品课。教学的研究永无止境,然而完全背弃传统的文学诗词教学是否不妥。我还在思索,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路上走得更坚实!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4

  【教学片段】

  师:林园园不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涂上蓝色的树叶。你认为课文中的林园园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1:林园园的行为不好。

  生2:林园园应该把铅笔借给李丽。

  生3:她这样的行为有一点自私。

  师:那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呢?

  生1:同学之间应该要相互帮助的,我们应该要乐于助人。

  生2:如果我是林园园就会把铅笔借给李丽。

  生3:我不会像她这样的,我要帮助我的伙伴。

  生4:我会主动关心李丽,她下次也会窗镏业摹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太好了。我们每一个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同样,别人也在某些时候等待着我们的帮助和关心。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把自己的爱无私的奉献给大家,主动向别人伸出友爱之手,援助之手。你能做到吗?

  生:能!(整齐一致的回答)

  此时,我环视了全班学生,从他们认真的神情,从课堂上活跃的气氛,我知道这一堂课已经达到了课标所要求的目的。我准备拿起小黑板,在孩子们已经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帮他们回忆和巩固生字。但当我转身时,那轻轻的一瞥间,我却发现个别孩子的小手依然举的高高的。突兀的小手是那样的坚定和执着。我停下自己的动作,和蔼的问到……

  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老师,我不认为林园园是个自私的人?(稚嫩的嗓音在我耳边坚决的响起,顿时我脑海一瞢,也想和她一起探个究竟。)

  师:为什么啊?来,说说你的理由。

  生1:老师,课本最后说林园园的脸红了,说明林园园她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我认为她桥伦约盒碌水彩笔被弄坏了才不肯把水彩笔借给李丽的,其实她也是个爱惜自己物品的好孩子。

  生2:对,林园园也许是因为自己太爱惜自己的东西,才不愿意把水彩笔借给别人。最后她还是答应借给李丽的。

  【教学感悟】

  是啊,孩子们说一点也没错啊,我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原本林园园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呢?我为什么就要用这么狭窄的眼光来看待着个世界呢?当我们在面对自己极其喜爱的物品时,我们就会想方法保护和爱惜这些东西。虽然林园园有过犹豫,最后她还是答应把水彩笔借给李丽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引导孩子们往善良和美好的方向进行思考呢?

  面带微笑,我充分的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并再次和孩子们一起来重新领会了课文。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不仅学会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心,也懂得了要爱惜自己的物品。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的纯洁,多么的无私啊。我可爱的孩子们,是你们用善良的眼睛让老师也看到了世界的美好。

  作为大人的我们──教师,也应该有双慧眼,不应该小看了孩子们宽广的心灵世界。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为第二课时感情课文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听辩质疑”的方法导入课文。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首先通过**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然后通过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固。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然后,找同学读课文,生生、师生互评,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合作较融洽,不足之处,朗读的参与面小,鼓励性的语言和物质奖励,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菁选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这样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执教这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采用多种方法教学生字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听音找字”的游戏巩固生字。这游戏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首先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然后听老师读字,学生迅速举起听到的生字。这游戏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生字正确读音的情况,尤其是翘舌音的字“术、惹、皱”,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学习课文内容时,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学**上,我注意以读为本,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内心的感受。如: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林园园的话中有几个“不要”?自己尝试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自私,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不愿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利用多**课件出示图像并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但是,在引导学生认识林园园的做法是错误时,我也很注意防治学生把林园园作为批判对象,使学生认识到林园园虽然有错,但她最后还是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的。最后,我还相机进行了说话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还鼓励他们写下来,初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尤其是当别人有需要时,更应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学生能能领会到课文传达的教育信息,这是我在本课教学中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比较欠缺,学生朗读的参与面较小,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2

  《蓝色的树叶》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李丽在美术课上,画树叶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林园园借,但李丽没接她的绿铅笔。李丽用蓝铅笔画了树叶。林园园看见了画蓝树叶,脸红了。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促悟的方式让学生来理解课文,突出文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尤其是要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就要让学生先理解,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圆圆的铅笔呢?

  首先,我让学生朗读课文,想一想,林园园想不想把自己的铅笔借给李丽呢?为什么?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大多能通过林园园的做法和回答中,感受到,其实林园园是不想把铅笔借给李丽的,因为,她已经画完了,还说没画完,尤其是,即使说画完了,又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让人感受到是不想借给的意思。

  其次,针对学生的'理解,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心里,通过分角色朗读人物的对话进行感悟,通过注意对话中林园园的语气,如:吞吞吐吐;提出的要求:不要.....不要..... ;人物的表情:皱着眉头等,进一步体会林园园是在为舍不得借铅笔给李丽找各种借口。

  最后,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设计了问题进行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与朗读中感受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学也明白了,今后自己应该怎样做?

  为了让学生能学有所得,我避免了像提出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这样千篇一律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进行反思,在以往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像林园园这样的事呢?学生纷纷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对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的教育也就水到渠成。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3

  本课的教学我注意做好如下几方面:

  字词教学: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在读句子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猜谜语中识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象词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我把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加深感悟课文语言。

  语言积累:我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通过对三次对话的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4

  我们常教育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种美德,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正因为如此,我上此课意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教学中我紧抓主线:“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作为开头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进而走进课文。

  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我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都围绕文章的旨意,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首先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孩子读,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

  再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但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让学生找重点词“吞吞吐吐”来体会“舍不得”时,由于我的指令不够清晰,还是要经过多次提示才能找到。

  然后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才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同学绿铅笔;有的说: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有的说她因为羞愧而脸红??这个环节还是比较成功的,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吗?”“---------吧。”所以我抓住“脸红”让孩子们领会林园园的“知错就改”,预设“过了一个星期,李丽正要给花涂颜色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红铅笔不见了,她

  再次向林园园借,她会怎么说?”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孩子说:“你把红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可惜时间已经很短,说话的训练面不广。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5

  《蓝树叶》是一篇讲读课文。讲李丽在美术课上,画树叶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林园园借,但没接她的绿铅笔。李丽用蓝铅笔画了树叶。林园园看见了画蓝树叶,脸红了。

  学习课文之前,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揭示课题《蓝树叶》,随后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一定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提出: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这是哪儿来的蓝树叶?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找答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让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再感悟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铅笔?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自读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李丽为什么没有接凌圆圆的铅笔。这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找出李丽和林园园的三次对话,从她们对话中林园园的语气,神态中去领会感悟出林园园不愿意借给李丽绿铅笔。抓住重点词句(吞吞吐吐、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不要.....不要..... 皱着眉头等)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林园园是在为舍不得借铅笔给李丽找借口。

  学习第五自然段,指名读回答: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表情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林园园觉得不好意思。她知道自己错了。你能知道她这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她在想,要是我把绿铅笔借给李丽了,她就不会画出这么难看的蓝树叶了”。“我这样做不对,以后要改正”。

  现在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甲:林园园,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我们要去帮助。乙:林园园你不能太小气了,要是你以后有困难,别人也不会帮助你的。 丙:林园园你知道吗?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我明白了我们从小要有爱心,别人有困难,我们要热心帮助)

  说说你们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和像林园园一样的事例。学生也说了班上很多同学的例子。

  想想: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回答)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感情朗读课文,学会了生字词,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还与自己进行了对比,知道了对错,提高了认识。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6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1、课堂一开始,通过出示一片蓝色的树叶,使学生产生疑问,一下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课文,自主获取答案。

  2、多种形式的闯关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只是学习的**者、合作者、引导者。

  3、重视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比如每读完一次对话后,问道:你们知道了什么?或者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你觉得该怎样读?你能试着用这样的表情(语气)读一读吗?让学生自主地去感悟、朗读。

  4、在课文结尾处放飞学生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如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你还想对李丽说点什么?假如课文还有第六段,你认为该怎样写?让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受到启迪,思想得到升华。

  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3、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4、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7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反思这一教学设计,很有几个方面值得共赏:

  1、课堂一开始,通过出示一片无色的树叶,一下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课文,自主获取答案。

  2、多种形式的闯关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只是学习的`**者、合作者、引导者。

  3、重视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比如每读完一次对话后,问道:你们知道了什么?或者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你觉得该怎样读?你能试着用这样的表情(语气)读一读吗?让学生自主地去感悟、朗读。

  4、加强读的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且形式多样,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5、在课文结尾处放飞学生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如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你还想对李丽说点什么?假如课文还有第六段,你认为该怎样写?让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受到启迪,思想得到升华。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8

  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教学的`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并着重指导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9

  《蓝色的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我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读读第一二自然,重点读读有关的几个关键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这一关键性词语,学生一定会领悟到,林园园是不会再需要绿铅笔的,她说这句话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不愿借找借口。这一可贵的教学资源,成为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0

  《蓝色的树叶》,主要讲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向林园园借,而林园园找了许多借口,并不乐意借:先是以自己没有画完为借口,接着以怕弄断为托词,后来又嫌李丽画的内容太多而不乐意。读到这里,一个活生生的小气鬼出现在孩子的眼前,这与我们*时所倡导的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思想大相径庭,这就是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文中的林园园无疑是个反面典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同学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王燕骅老师举到过这么一个例子,整堂课,按照老师课前的预设顺利地开展着教学活动。就在学习第五自然段即将顺利揭示中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老师提的一个问题“看着李丽画的这些蓝树叶,你想说什么?”打乱了这堂课的**。按照课前预设,学生会对林园园说:“你应该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可没想到,第一个学生***就说:“我想对李丽说,你可以用红铅笔来画呀!枫叶是红的!”

  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画树叶呢?”“可以画白云、蓝天、高山嘛!”……有的`小朋友甚至嘀咕开了:“李丽真笨啊!”“她不动脑筋。”……我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看着学生七嘴八舌的样子,老师只能委婉解释道:“你们真聪明,能自己解决困难!可现在李丽没有想到这些办法,那如果你是她的同桌,你会怎么办呢?”尽管在老师的努力下,有的学生又回到了主题: “我应该帮助她。”

  其实,反思以下这堂课和这篇课文,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处理文本:一是站在被借者的角度上,即林园园的角度上。作为林园园,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二是站在借者的角度上,即李丽的角度上。这也就是学生所议论的:当碰到困难时,首先应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困难;实在解决不了,再去寻找帮助。换言之,也就是抛弃了李丽在文本中扮演的弱者角色。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1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所以在学习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并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部分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2

  我读过一本书,书上说,有一位大学教师,在学生读文的时候,如果读不出什么感觉来,那么就请学生们再读,再读,再读。直到读出点什么为止。我在预习的时候要学生读文三遍,课上在问学生读出了什么时,可是学生们不知道怎么回。我就他们再读,举手的不多,那么再读,举手不多,那么再读。反正到最后学生们举手的越来越多了。在学习本课的时候,我没有学字,只是不停的让学生读,感觉人物的心情和语气,然后读出感觉来。一生在读“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么?”这句话时,提示语是“小声的”可是他没有小声,反而更大声了。其他学生哈哈大笑,都说他读得错了,这么大声,老师一定不让这么大声的`说话的。看来孩子们已经能够注意到提示语的作用。可是大部分学生要在教师的暗示之下才能领悟。这方面要再加训练。为了达到多读的目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加强预习的指导和检测。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3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预设中也想孩子们一定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的;他们也都能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可是,在这样的一句话后面又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体会了、感受着友爱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网上找了一个感人的有关友爱的.故事,希望通过故事让他们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友爱。

  故事讲的是一个**孤儿院里一个小女孩受了重伤,而她的好朋友一个小男孩以为献血会死,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献血给小女孩,而理由只是“因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对这个长长的故事稍稍处理,用适合2年级的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述,同时配上悠悠的音乐。第一小节讲玩了,孩子们听着,他们不再躁动,第二小节讲完了他们静了,第三小节他们更静了,第四小节,孩子们眼里冒着泪花,故事讲完了,只有悠悠的音乐,孩子们沉浸着,我没有**,让音乐继续流淌,我想此时无声胜有声,孩子们的神情告诉我他们懂得友爱了,因为他们被感动成那样了。于是,我换上另一种音乐朗诵起事先搜好的《友情》诗篇:

  在你忧伤的时候我在一旁悄悄地注视着,

  在你苦恼的时候我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

  在你无奈的时候我在一旁默默地思考着,

  因为,我是你的朋友。

  朋友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的,

  朋友是在最危机的时候来临的,

  把一切最真诚的祝福留给朋友,

  把一切最幸福的时刻送给朋友。

  “小朋友们,同桌是我们在学校里最亲密的朋友,我们要好好珍惜跟同桌在一起的时光。”

  老师也相信你们现在也有一些话要跟自己的同桌说是吗?

  小手举起来了,他们说得很好,在每一个孩子起来说完之后,我都让他们正对同桌说声谢谢,并和同桌握握手。甚至顾孜晗和王佳怡这对“小冤家”也握手了,孩子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4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为第二课时感情课文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听辩质疑”的方法导入课文。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首先通过**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然后通过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固。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然后,找同学读课文,生生、师生互评,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合作较融洽,不足之处,朗读的参与面小,鼓励性的语言和物质奖励,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

  今天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问孩子们如果你是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怎么办?孩子们的答案可谓是多种多样,让蓝色的树叶变得多彩起来。

  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用黄色和蓝色调出绿色。”是呀,简单的三原色规律孩子们在美术课中学到了,就灵活的运用到这里来了。也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画成黄色树叶,让季节变成冬天。”季节的转换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多么丰富的.联想呀!还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用绿色卡纸剪出树叶的形状,然后再粘贴上。”哈哈,想象真是大胆呀!纸贴画都运用于此了。更有学生说:“我可以都不用颜色,用我的手掌做树叶,变成黑白的图画。”“放上绿色水分颜料吹成树叶的形状。”吹画都冒出来了。

  看来在我的孩子们手下不会再有单调的色彩和作画方法,因为树叶都变得那么多姿多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菁选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一、课堂特色自我鉴定:

  1、对语文课堂教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对于同一个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设计方法和思路。我觉得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应该是阳光而快乐的课堂,老师是阳光快乐的,学生是阳光快乐的。老师乐教,学生乐学。

  2、语文老师应该从低年级起,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识字方法,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识字兴趣。所以,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很重视这两点。至今,我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种识字方法,这是值得我自豪的地方,还有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也很有很大进步,能根据不同的要求,读出不一样的语气。

  二、课堂反思: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找了很多借口,最后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文章的旨意在于让学生明白: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相助。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但是,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围绕文章的旨意,否则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课开始,我首先写了树叶两个字,然后问学生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绿色的、黄色的、***,我则根据不同季节树叶的颜色不同而总结,然后展示蓝色的树叶,问学生见过吗?,同时补充课题。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就问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上完课后,感觉有欣慰也有遗憾。

  孩子们的识字方法越来越多了,就连所谓的“差生”也能说出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了,望着他们红红的小脸、求知的眼神、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真的不忍心扼杀他们回答问题的激情,在讨论识字方法时花了很多时间,所以这节课没能按计划上完。但是,我觉得孩子们在识字时的那种热情和乐趣,是无比可贵的。

  总之,自己走在学习的路上,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扎扎实实的工作,扎扎实实的教学,给孩子们一片蔚蓝的天,让他们**的翱翔………。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2

  今天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问孩子们如果你是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怎么办?孩子们的答案可谓是多种多样,让蓝色的树叶变得多彩起来。

  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用黄色和蓝色调出绿色。”是呀,简单的三原色规律孩子们在美术课中学到了,就灵活的运用到这里来了。也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画成黄色树叶,让季节变成冬天。”季节的转换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多么丰富的联想呀!还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用绿色卡纸剪出树叶的形状,然后再粘贴上。”哈哈,想象真是大胆呀!纸贴画都运用于此了。更有学生说:“我可以都不用颜色,用我的手掌做树叶,变成黑白的图画。”“放上绿色水分颜料吹成树叶的形状。”吹画都冒出来了。

  看来在我的孩子们手下不会再有单调的色彩和作画方法,因为树叶都变得那么多姿多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3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4

  我们常教育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种美德,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正因为如此,我上此课意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教学中我紧抓主线:“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作为开头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进而走进课文。

  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我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都围绕文章的旨意,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首先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孩子读,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

  再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但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让学生找重点词“吞吞吐吐”来体会“舍不得”时,由于我的指令不够清晰,还是要经过多次提示才能找到。

  然后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才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同学绿铅笔;有的说: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有的说她因为羞愧而脸红??这个环节还是比较成功的.,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吗?”“---------吧。”所以我抓住“脸红”让孩子们领会林园园的“知错就改”,预设“过了一个星期,李丽正要给花涂颜色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红铅笔不见了,她

  再次向林园园借,她会怎么说?”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孩子说:“你把红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可惜时间已经很短,说话的训练面不广。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5

  看着课题,想着讲过的课,像散步在秋风过后的落叶小路上,回头看着自己走过的路,感慨万千:

  讲课以前,我把本课看的很重,不止因为它是篇经典课文,也是我小学记得最清楚的课文之一,但我却没讲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心里好失落。

  有几处是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第一:总是在说服自己已经完成一件事,就不必再看了。

  就如课件的制作来说吧,明明改了三次,以为万事大吉了,在电脑上演示一遍也好了;但就是这么不小心的自以为是,导致生字拼音的出示出现了混乱,讲课开始进入极其紧张、被动的状态。心情的传染像多米诺的骨牌一点一滴的.传染**,当我看到班里一个挺爱操心的孩子也在着急时,马上意识到自己要失态了。于是,果不其然,教学在分段阅读时出现环节错误,后面的板书竟紧张的忘了书写。也许学生会一生都记得这节紧张的公开课吧,好好检讨自己了。

  第二:不切实际的要求,让孩子们陷入困境。

  当我问到:你从故事里学到了什么道理时,有的孩子说的其实已经不错了,但性情使然,我认为他们还可以说的更好的。于是,不断的问,不断的鼓励着,好像越鼓励他们,我心里越没了底儿,直到全班的小精灵们都沉默以对,这才认识到自己好像过了。拔苗助长的遗憾仍旧弥漫我心头。

  第三:在不可能离奇的地方说出离奇的话。

  知道东方夜谈的无影,明白痴人说梦的荒谬。但就在关键的总结

  全文时,竟说了一句连自己都奇怪的话:“大家应该向谁学习?”本课的林园园和李丽都不建议去模仿,一个小气带点自私,另一个上课不带绿铅笔,这种问题连**都无法回答。他们是二年级的孩子啊,难为他们了,离奇老师的那句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也许孩子们都会在若干年后回忆起:印象深刻的语文课啊!我要悔过了。

  第四:干枯的评价语言,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汗颜。

  听了许多公开课,网上的名师也听了许多。水*高的老师出口总不重句,包括评价的语言。那是因为孩子们都像一片片美丽的树叶吧,他们都有自己的样子,所以老师就是拿显微镜找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让这美丽舒展到极限。名师们把“评价的美”分成无数不同的份,分给了身边的小天使,让他们的羽翼上描绘**无尽的自信。而我在评价学生时,都是“好”,哎,世上的美丽不是一个好字了得的。

  说了这节课的许多不足,当然也要说说比较顺利的地方:

  课文的填空导入,是这节课的点睛之处,不仅顺利的导入了新课的学习,还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对后面教学环节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里,我会多反思,向成熟的教师行列进发。希望以后的课堂教学里自己能把握每一次成功的机会。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6

  本课的教学我注意做好如下几方面:

  字词教学: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在读句子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猜谜语中识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象词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我把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加深感悟课文语言。

  语言积累:我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通过对三次对话的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7

  《蓝色的树叶》这篇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老师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第二课时学习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识字,初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读课题学生自设疑问的方法导入课文。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前我也布置了预习,读书的作业,学生通过**读文把生字划出来。课堂上我要求他们把划出的生字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说说结构和偏旁部首。然后全班交流重点难记的字词,提示他们使用多种方法。例如:熟字记忆法,换偏旁换部分,猜字谜等等。最后通过开火车读,基本上全班都能轮一遍。在指导初次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

  在第二课时,重点在朗读和语言的积累。我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朗读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很容易能把问句的语气读好,但是却容易忽视细节。比如学生在“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么?”这句话时,课文里需要“小声地”读,不少学生没有注意到这点,反而更大声了。往往需要老师提醒或者暗示。不足之处还有给学生读的时间少了点,对于语感差的学生来说更需要多读。语言的'积累我主要通过在读文中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巩固生字,分析三次对话,走进语言的感情里,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体会“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最后以“我想对林园园说……”“我想对X说……”这样的口语训练收尾,加深学生对这类似问题的体会。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8

  【教学片段】

  师:林园园不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涂上蓝色的树叶。你认为课文中的林园园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1:林园园的行为不好。

  生2:林园园应该把铅笔借给李丽。

  生3:她这样的行为有一点自私。

  师:那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呢?

  生1:同学之间应该要相互帮助的,我们应该要乐于助人。

  生2:如果我是林园园就会把铅笔借给李丽。

  生3:我不会像她这样的,我要帮助我的伙伴。

  生4:我会主动关心李丽,她下次也会窗镏业摹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太好了。我们每一个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同样,别人也在某些时候等待着我们的帮助和关心。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把自己的爱无私的奉献给大家,主动向别人伸出友爱之手,援助之手。你能做到吗?

  生:能!(整齐一致的回答)

  此时,我环视了全班学生,从他们认真的神情,从课堂上活跃的气氛,我知道这一堂课已经达到了课标所要求的目的。我准备拿起小黑板,在孩子们已经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帮他们回忆和巩固生字。但当我转身时,那轻轻的一瞥间,我却发现个别孩子的小手依然举的高高的。突兀的小手是那样的坚定和执着。我停下自己的动作,和蔼的问到……

  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老师,我不认为林园园是个自私的人?(稚嫩的嗓音在我耳边坚决的响起,顿时我脑海一瞢,也想和她一起探个究竟。)

  师:为什么啊?来,说说你的理由。

  生1:老师,课本最后说林园园的脸红了,说明林园园她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我认为她桥伦约盒碌水彩笔被弄坏了才不肯把水彩笔借给李丽的,其实她也是个爱惜自己物品的好孩子。

  生2:对,林园园也许是因为自己太爱惜自己的.东西,才不愿意把水彩笔借给别人。最后她还是答应借给李丽的。

  【教学感悟】

  是啊,孩子们说一点也没错啊,我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原本林园园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呢?我为什么就要用这么狭窄的眼光来看待着个世界呢?当我们在面对自己极其喜爱的物品时,我们就会想方法保护和爱惜这些东西。虽然林园园有过犹豫,最后她还是答应把水彩笔借给李丽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引导孩子们往善良和美好的方向进行思考呢?

  面带微笑,我充分的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并再次和孩子们一起来重新领会了课文。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不仅学会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心,也懂得了要爱惜自己的物品。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的纯洁,多么的无私啊。我可爱的孩子们,是你们用善良的眼睛让老师也看到了世界的美好。

  作为大人的我们──教师,也应该有双慧眼,不应该小看了孩子们宽广的心灵世界。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9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结束时,我问:大家学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呀?他们都扬起一张张笑脸,大声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我又说:这节课学得开心吗?开心,他们这样回答我。听到这样的话,我也觉得开心。只是笑过后留给了我更多的思索。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语文课在我们小学课堂中该起怎样的一种作用呢?又该如何是教学呢?语文顾名思义:语言与文学的**,语言是人类用来沟通交流的。在**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对文学的欣赏,我想有学习《蓝色的树叶》,学生已经能感受到文字的含义了而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多是教师带着学生对课文的词句进行分析理解,这个与传统的语言教学相符吗?怎么看都像是在上思品课。教学的研究永无止境,然而完全背弃传统的文学诗词教学是否不妥。我还在思索,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路上走得更坚实!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0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课文结尾这样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执教这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采用多种方法教学生字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然后听老师读字,学生迅速举起听到的生字。这游戏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生字正确读音的情况,尤其是翘舌音的字“术、惹、皱”,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学习课文内容时,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学**上,我注意以读为本,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内心的感受。如: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林园园的话中有几个“不要”?自己尝试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自私,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不愿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利用多**课件出示图像并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但是,在引导学生认识林园园的'做法是错误时,我也很注意防治学生把林园园作为批判对象,使学生认识到林园园虽然有错,但她最后还是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的。最后,我还相机进行了说话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还鼓励他们写下来,初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尤其是当别人有需要时,更应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学生能领会到课文传达的教育信息,这是我在本课教学中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比较欠缺,学生朗读的参与面较小,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1

  《蓝色的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我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读读第一二自然,重点读读有关的几个关键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这一关键性词语,学生一定会领悟到,林园园是不会再需要绿铅笔的,她说这句话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不愿借找借口。这一可贵的`教学资源,成为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2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结束时,我问:大家学这篇课文有什?感受呀?他们都扬起一张张笑脸,大声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对呀,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的结果,要是自私,要是无私。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从课文内容看,李丽从头到β都非常有礼ò,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的借口推托,林园园的行为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课文结β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我一直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并努力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对三次对话进行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对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3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1、课堂一开始,通过出示一片蓝色的树叶,使学生产生疑问,一下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课文,自主获取答案。

  2、多种形式的闯关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只是学习的**者、合作者、引导者。

  3、重视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比如每读完一次对话后,问道:你们知道了什么?或者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你觉得该怎样读?你能试着用这样的表情(语气)读一读吗?让学生自主地去感悟、朗读。

  4、在课文结尾处放飞学生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如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你还想对李丽说点什么?假如课文还有第六段,你认为该怎样写?让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受到启迪,思想得到升华。

  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3、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4、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4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为第二课时感情课文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听辩质疑”的方法导入课文。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首先通过**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然后通过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固。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然后,找同学读课文,生生、师生互评,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合作较融洽,不足之处,朗读的参与面小,鼓励性的`语言和物质奖励,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

  《蓝色的树叶》,主要讲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向林园园借,而林园园找了许多借口,并不乐意借:先是以自己没有画完为借口,接着以怕弄断为托词,后来又嫌李丽画的内容太多而不乐意。读到这里,一个活生生的小气鬼出现在孩子的眼前,这与我们*时所倡导的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思想大相径庭,这就是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文中的林园园无疑是个反面典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同学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王燕骅老师举到过这么一个例子,整堂课,按照老师课前的预设顺利地开展着教学活动。就在学习第五自然段即将顺利揭示中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老师提的一个问题“看着李丽画的这些蓝树叶,你想说什么?”打乱了这堂课的`**。按照课前预设,学生会对林园园说:“你应该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可没想到,第一个学生***就说:“我想对李丽说,你可以用红铅笔来画呀!枫叶是红的!”

  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画树叶呢?”“可以画白云、蓝天、高山嘛!”……有的小朋友甚至嘀咕开了:“李丽真笨啊!”“她不动脑筋。”……我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看着学生七嘴八舌的样子,老师只能委婉解释道:“你们真聪明,能自己解决困难!可现在李丽没有想到这些办法,那如果你是她的同桌,你会怎么办呢?”尽管在老师的努力下,有的学生又回到了主题:“我应该帮助她。”

  其实,反思以下这堂课和这篇课文,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处理文本:一是站在被借者的角度上,即林园园的角度上。作为林园园,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二是站在借者的角度上,即李丽的角度上。这也就是学生所议论的:当碰到困难时,首先应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困难;实在解决不了,再去寻找帮助。换言之,也就是抛弃了李丽在文本中扮演的弱者角色。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树叶》教学反思10篇

《树叶》教学反思1

  本节课有三个目标一是能按数字和形状标记拿取相应数量和形状的树叶,二是能仔细地检查自己所拾的树叶是否符合标准,三是能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成果。考虑到现实原因,我就自制了一张树叶识记图。这张识记图上有四种 形状的树叶,每种形状的树叶有一个数字宝宝,按着下面的数字宝宝按着一定的数量做了这四种形状的树叶。

  活动一开始,我按着一定的数量在每个小组撒了这四种形状的树叶,并且给每个小朋友一张树叶识记图。让他们看着上面的数字宝宝去捡一定数量的一定形状的小树叶。在这个环节都很有兴趣地参与其中,大部分幼儿能很快地把树叶和自己手中的标记卡对应起来。然而还有四个幼儿对应不起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一部分是活动的重点,班里的大部分幼儿都能做到。

  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增加了难度,让小朋友明白数字宝宝不仅可以表示这种形状的树叶有几个,还可以用几个小圆点来表示。请小朋友在表格的下面一栏点上几个点。这个环节,我们班的小朋友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做到了。准备把识记图放入益智区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本节活动,我觉得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大部分幼儿能按数字和形状标记拿取相应数量和形状的树叶并且能仔细地检查自己所拾的树叶是否符合标准。在树叶和识记图对应的过程中,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孩子的智力。

《树叶》教学反思2

  秋天到了,金黄的稻谷、丰硕的果实,大自然的美景一览无遗。这正是我们引导幼儿真切感受秋天的美好、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好时机。根据主题《丰收的季节》,我开展了《小树叶》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让幼儿说一说、唱一唱、动一动的方式,引导幼儿表现秋天的美,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小树叶》是一首简单而有趣的歌曲,情感很浓厚。歌曲共分为两段,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悲伤情怀;第二段节奏快而有力,表现了小树叶勇敢而坚定的信心。活动的目标有两点:1、理解歌词内容,学习用连贯、轻柔与顿挫有力的歌声表现歌曲。2、初步体验和表达歌曲中的关心、同情与勇敢坚定的不同情感。

  为了能让幼儿很好地体验歌曲,在活动前,我们先带领幼儿站在园内的几棵树下面,观察和探索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时的情景。同时和幼儿一起模仿树叶掉下来时的动作,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因此,在活动开始时,当我一说到树叶飘落时是怎么样的,幼儿们马上联系起上一次站在树底下的情景,引出了树叶飘落时的样子,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进行了引导,让幼儿说一说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待大家讨论完后,再以歌曲中的语句来总结一下,让幼儿初步接触歌词,对歌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第二段的歌词中,幼儿稍微有点难理解,“明年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这句歌词呢?我是这样解释的:小树叶落下来化作了肥料,树叶妈妈从中吸取了养料,明年春天又长出了新的叶子……

  由于这首歌曲学起来还是属于比较简单啊,所以我在后面把重点放在表现方面,让幼儿体验两段歌曲的不同情感。活动中我采用了很多种形式来感受和演唱歌曲,最有效的就是分男孩和女孩演唱,让女孩来演唱第一段,比较轻柔,让男孩子来演唱第二段,比较顿挫有力。在这样明显的对比下,幼儿们很快就会感受到不同。

  最后,我们一起为歌曲配**动作,幼儿们用上动作之后,唱的更加投入了,表现得更加自然,将歌曲演绎的淋漓尽致。

《树叶》教学反思3

  在 “秋天”的系列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树叶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在观察树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树叶形状的关注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便捕捉孩子稍纵即逝的兴趣点,并读懂幼儿的探索行为。于是我设计本次树叶贴画活动,引导幼儿在收集树叶的基础上说说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像什么,和他们一起去拼一拼,贴一贴,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已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来完成有趣的树叶贴切作品,使幼儿在集体协作中体验快乐。

  本次活动能很好的达到目标要求。首先,我设计本次活动的内容对于本班孩子来说是很新鲜的很有吸引力的,因此,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兴致高昂,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探究状态,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其次,活动围绕主题环环相扣,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形势。再次,本活动以10个小朋友为一小组进行集体制作,每一位幼儿都能很好地融入其中,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幼儿集体荣誉感,作品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1、幼儿初次尝试树叶帖画活动,手工粗糙,不够细致。

  2、动手制作时间较长,针对这些不足,教师应多开展帖画这方面的活动,俗话说:“熟能生巧”嘛。

《树叶》教学反思4

  习作训练《树叶贴画》选题富有时效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直接连通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样一个选题非常适合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在这次习作训练中,我将“创设情境,赏读秋天”、“动手动脑做作品”、“仔细观察说贴画”和“用心思考写贴画”四个环节连为一体,让学生看、采、做、摸、闻、说、想、评、写,获得全方位的体验,在体验中爱上秋叶,爱上作文,努力呈现出作文教学课堂的丰富多彩!

  一、走进自然,获得亲身经历

  只有学生兴致勃勃地亲身经历的一切,才会使他们津津乐道、印象深刻。课前,我利用课件演示“走进自然看秋叶”活动,带领学生走遍校园、走进田野,寻找秋天树木的变化,观察多彩斑斓的秋叶。我们在一棵树下捡到不同时期落下的秋叶对比观察,我们近观枯焦的芭蕉回忆四季的不同景象,我们远眺渐黄的水杉思考自然的生生不息……学生非常开心,非常投入。

  二、动手采制,产生独特体验

  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作品,经历困难挫折,体味成功快乐,这种独特体验是习作中非常宝贵的素材,是教学中展现精彩的源泉。我给学生布置了实践作业:

  1、到田野采集各种各样的秋叶,查资料、问别人,弄清名称,分好类别;

  2、用美丽的秋叶做成树叶贴画、标本、书签、串链等作品。学生对两个任务很有兴趣,完成得很出色。我检查了他们的作品,虽说良莠不齐、简单粗糙,但都是用心制作出来的。

  三、交流评说,启迪智慧火花

  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是一个启迪智慧、共同提高的*台,在提高学生习作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流评说需要研究内容、形式和作用三个方面。我的评说教学设计包括三步:

  1、探讨交流内容,拓宽视野;

  2、小组**评说,多向交流;

  3、全班重点评说,共享见解。交流评说展示了观察、制作的成果,丰满、提升了练笔的内容。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氛围,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注重适当的引导、点拨、归纳、总结,使交流评说取得最佳效果。

  四、练写片段,升华思考成果

  片段练笔训练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可以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升华学生的思考成果,为完成整篇习作打好基础。作文教学课堂虽然时间短,任务紧,但不能“重说轻写”、“光说不练”,要把片段练笔训练“挤”进课堂。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练写一个重点片段,适当交流,化解了写的难点,进行了写的指导,必定会帮助学生把这篇习作写得更好。

  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挖掘资源,积极开展综合性实践性活动,一定会让学生爱上习作,写好习作,使作文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本来面貌!

《树叶》教学反思5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始终把情感体验放在第一位,围绕这一主线开展活动:

  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设计了以“树妈妈”的一声叹息引发孩子们对“树妈妈”的情感关注,我是这样导入的:“唉,可是在这么迷人的秋天里,树妈妈却不太开心,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接着是带着这个问题欣赏歌曲第一段,同时加入我的倾情表演,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情”的音乐课意境。有了这样的铺垫,孩子们在学唱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融入了这种感情,当我问:“树妈妈真担心小树叶孤零零的飘到哪都不知道,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怎样的速度来演唱呢?”他们马上就说要“轻轻的,慢慢的,柔柔的”。第二段的教学也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孩子们在老师的表演中体会了小树叶的坚强、勇敢,声音也由第一段的“轻、慢”变成了“响亮而有弹性”。我觉得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非常有效的。

  教师在课堂上投入的表现,孩子们才能收到感染和同化,真正的投入到歌曲中,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树叶》教学反思6

  本节课有三个目标一是能按数字和形状标记拿取相应数量和形状的树叶,二是能仔细地检查自己所拾的树叶是否符合标准,三是能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成果。考虑到现实原因,我就自制了一张树叶识记图。这张识记图上有四种 形状的树叶,每种形状的树叶有一个数字宝宝,按着下面的数字宝宝按着一定的数量做了这四种形状的树叶。

  活动一开始,我按着一定的数量在每个小组撒了这四种形状的树叶,并且给每个小朋友一张树叶识记图。让他们看着上面的数字宝宝去捡一定数量的一定形状的小树叶。在这个环节都很有兴趣地参与其中,大部分幼儿能很快地把树叶和自己手中的标记卡对应起来。然而还有四个幼儿对应不起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一部分是活动的重点,班里的大部分幼儿都能做到。

  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增加了难度,让小朋友明白数字宝宝不仅可以表示这种形状的`树叶有几个,还可以用几个小圆点来表示。请小朋友在表格的下面一栏点上几个点。这个环节,我们班的小朋友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做到了。准备把识记图放入益智区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本节活动,我觉得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大部分幼儿能按数字和形状标记拿取相应数量和形状的树叶并且能仔细地检查自己所拾的树叶是否符合标准。在树叶和识记图对应的过程中,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孩子的智力。

《树叶》教学反思7

  背景:

  午餐后,孩子们悠闲的坐在草地上一边享受着午后的太阳,一边饶有兴趣的听着我讲故事。突然,一声“李老师,许宝宝在捡树叶。”把孩子们的目光都吸引过去了,我还没开口,就看到孩子们已经围了上去,有几个甚至抵挡不住**也捡起了树叶。“我们一起去捡树叶吧!”我的一声令下,引来了孩子们的欢呼,他们飞快的跑开了。

  “李老师,我捡到两片树叶。”

  “六六,数一数,你捡到几片树叶?”

  “香香,你在哪里捡到树叶的?”

  “李老师,我的树叶像扇子,可以扇风的。”

  “媛媛,那你的树叶像什么?”

  “牛牛,你捡的树叶一样吗?”……

  孩子们沉浸在捡树叶的兴奋中,开心的告诉着我他们的每一个发现,也在不知不觉中回答着我的问题。

  反思:

  小班的孩子似乎特别喜欢捡东西,他们对于掉在地上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当我发现孩子们对“捡树叶”发生兴趣时,就立即给予了**,既充分的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又有意识的去引导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等,让他们用不同的感官去感知。因为当孩子的愿望得到满足后,他会表现很积极,所以他们很乐意的去发现、去探索。

  小班孩子他们的认知和技能水*相对比较低;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也比较弱;生活经验少;他们的表达、表现能力也比较差;他们还不大会去观察……在小班孩子中会有生成、探索吗?这个问题曾一度困扰着我,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这一点。只要你谨记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耐心、细致的观察,必然会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只要你及时把握住孩子的兴趣点,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必然会引起孩子探索的愿望。

《树叶》教学反思8

  一、形式多样,自主识字一年级上学期的教学重点是识字,要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轻松识字。我一直很重视识字教学,更重视在课堂中学生识字的效率。在本节课中,我设计的识字教学步骤就是由易到难,以互动交流式的学习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

  二、有趣的认识标点符号认识标点符号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便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本节课中,认识省略号,我先让学生产生质疑,然后让他们自主去发现问题,从而深刻地认识省略号。

  三、朗读感悟,想象体验本节课中,我通过“你最喜欢哪句话?你读懂了什么?”的点拨,全方位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理解展示阅读体会。我始终以读为载体,引导学生人人读,反复读,通过反复地读,学生读懂了“小虫拿它当花伞”……不光课文里的句子读懂了,还能展开丰富的想像。我随机对学生进行了句式训练。这样,阅读教学便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中,我还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朗读,并**配上动作,学生朗读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

《树叶》教学反思9

  本周四,市教研室黄老师一行来我们学校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检查。

  我执教的是《蓝色的树叶》。之前在设计教案前,我想着这是一篇按事前发展的顺序的课文,所以我想为孩子们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做一个铺垫,就打算严格根据课文的文路来上课。

  课伊始,我先带孩子们巩固生字词,先开火车认读生字,孩子们认读的规律为:术术美术的术,然后齐读生字卡片,认读的规律为:术sh u shu。然后集体出示生字词。

  接着,回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孩子们明白第一段写得是李丽借绿铅笔的原因。

  然后借助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让孩子们观察插图,说说哪一个女孩子是李丽,哪一个孩子是李园园,鼓励孩子认真观察插图并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然后问孩子们,课文哪一自然段是写这幅插图的,孩子们一击即中,都说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我让孩子们继续看课文,除了第二自然段还有哪些段落也是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呢?之后,归纳出课文的2-4自然段都是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事。

  学习第二自然段,让孩子认真读,然后用“====”划出李丽的话,用“~~~~”划出李园园的话,其实之前预设的是用“-----”划李丽的话的,可是在上课的时候,不知怎么的脱口就是用双横线,就不好更改,以致在课堂上发现划双横线其实让孩子们挺麻烦的,听课的林老师在后来的评课中也指出了。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时教师的责任,我却给了孩子们不必要的麻烦。学*丽的话,体会李丽的“礼貌”,再学习林园园的话,抓住“吞吞吐吐”,体会林园园的“舍不得”。

  然后迁移学习课文的第3、4自然段。再次借助课文的第二幅插图,观察李丽的“用心”和林园园的“脸红”为学习第五自然段铺垫。也让孩子们明白这就是事情发展的“结果”。

  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吗?”“---------吧。”所以我抓住“脸红”让孩子们领会林园园的“知错就改”,预设“过了一个星期,李丽正要给花涂颜色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红铅笔不见了,她再次向林园园借,她会怎么说?”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孩子说:“你把红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可惜时间已经很短,说话的训练面不广。不过我的预设就是将这个说话训练点放在第三课时,所以当时心里并无遗憾。

  后来,徐老师跟我交换意见的时候,我觉得她的见解确实让我深思。确实,课文的内容,就是李丽想借,而林园园不借。孩子们不难理解。“阅读课该教什么?”徐老师建议结合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教给孩子们借东西如何用标准的言语来表达。

  后来,我思量着。在巩固生字词和回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我该让孩子们直接划找李丽是怎么借的呢?划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之后学习的点就是说话练说,让孩子们充分的练说,准确地练说。

《树叶》教学反思10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找了很多借口,最后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文章的旨意在于让学生明白: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相助。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但是,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围绕文章的旨意,否则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课开始,我出示最常见的绿色的树叶,并让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金黄的、***等,就是没有蓝色的,此时我板书课题。在揭题后,我问学生,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就问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从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林园园不愿意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她觉得自己太小气了。”有的说:“她觉得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有点不好意思。” ……我又问:“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林园园还会这样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相信林园园能知错就改,不要把她当成批判的对象。“如果是你,你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那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

  这一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黄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0篇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教学的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

  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并着重指导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2

  课伊《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了蓝色的树叶。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本课计划用五课时完成。第一、二课时主要学习生字和初读课文,第三课时理解课文,第四、五课时朗读背诵,练习巩固。理解课文时,我是这样安排的: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小小练笔。

  一、激趣导入

  课堂上,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我想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为此,我找了一些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为学习课**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观看课文视频,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印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三、精读课文

  在学习课文中,我主要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三次对话,让学生体会李丽有礼貌、诚恳,林园园找借口、不愿意。抓住课文中的两个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让学生仿照句式说句子。让学生体会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最后进行对话表演。

  四、小小练笔

  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句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自己想对林园园说的'话。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有的学生想对林园园说,你快点把绿铅笔借给李丽画树叶和小草,同学们才会喜欢你。

  随着年级的递增,课文也越来越长。这既考验着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也考验着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我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相信会发现教学中的乐趣。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3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是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还不错。

  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我认真备好课,定准目标,对学生进行学前分析:二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能力基础:识字,语境认读容易,**认读混淆,尤其是形近字、同音字分辨不清。而且他们集中***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这节课以识字为主,在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识字,设计了几个游戏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率,提高识字效果,巩固识字的目的。

  这篇课文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识字为主,学生自读生字词,初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了这样的导入:出示一片金黄色的银杏树叶;一片充满生机的绿叶(梧桐树叶);一片红红的枫叶;一片蓝色的树叶(自己制作的)。问学生:树叶一般是绿色、黄色、***,为什么有蓝色的树叶呢?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跟着初读课文,通过**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通过各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我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回忆曾经学过的识字

  方法,并帮他们归纳课件出示,有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的方法,有猜字谜、讲故事、编儿歌的方法,还有找朋友识字,在生活实际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等方法。

  这节课,特别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检查学生生字时,就进行了齐读、开火车读等,特别开火车读,人人都有参与机会,几乎全班同学都轮到了一次,这样可以及时纠正一些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这样做比较好。在学生认字的基础上,我充分调动学生开动脑筋,灵活应用以上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例如:有的同学说看到自己的铅笔盒认识了“铅”和“盒”这两个生字;有的说利用树叶姐姐上面的拼音认识了“术”,在美术书上认识了美术的术;有的说通过找朋友认识“吐”:吞吞吐吐,吐出;还有的看到妈妈脸上的`皱纹就记住了“皱”, 教学“笔”一字时,从分析字形入手,为什么笔这样写呢?因为毛笔就是上半部分是竹子做的,下半部分是毛做的;在教学“铅笔”一词时,让学生从组词开始,学生纷纷说出:削铅笔、还铅笔、借铅笔、买铅笔等词来。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削”等。通过识字方法的交流,达到学习方法大家分享,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的教学目的。

  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我设计几个游戏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率,提高识字效果。如:1、摘苹果游戏。通过抢读、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固;2、变字魔术。木 +(、)=(术) 口 +

  ( ) = 吐 若 +( )=惹 拿 =( )+( ) 注 =( )+( )3、我们一起爬山吧! 然后通过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

  固。在识字教学的同时,还重视朗读的训练。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读通顺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五个句子。然后,指导写字时,1、我会把下面的字按结构归类:(读一读)2、我会写左右结构的字:吐 铅 笔 课。

  3、说说你觉得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4、指导正确书写,在黑板上范写,让学生边看边书空,笔笔到位,认真指导,最后学生练写,全班人人都有参与,这个环节做得比较好。

  今后,我觉得还应在教学中,穿插字义、说话等识字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但怕时间不够,所以朗读训练没有到位,放在第二课时重点训练朗读。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4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5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课文结尾这样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执教这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采用多种方法教学生字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然后听老师读字,学生迅速举起听到的生字。这游戏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生字正确读音的情况,尤其是翘舌音的字“术、惹、皱”,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学习课文内容时,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学**上,我注意以读为本,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内心的感受。如: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林园园的话中有几个“不要”?自己尝试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自私,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不愿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利用多**课件出示图像并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但是,在引导学生认识林园园的做法是错误时,我也很注意防治学生把林园园作为批判对象,使学生认识到林园园虽然有错,但她最后还是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的。最后,我还相机进行了说话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还鼓励他们写下来,初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尤其是当别人有需要时,更应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学生能领会到课文传达的教育信息,这是我在本课教学中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比较欠缺,学生朗读的参与面较小,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6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通过读和讨论以及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回忆来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受到启迪。

  其中在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全盘否定一个人。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记住蓝色的树叶,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通过先说清故事,再体会人物心理的办法,学生很容易的理解到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林园园又为什么会惭愧的脸红,而且在拓展部分,也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了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只有大多数同学说到,有少数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因为讲述课文走的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两条路线,因此,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如何有机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以起到过渡顺畅,升华自然的境界。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7

  今天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问孩子们如果你是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怎么办?孩子们的答案可谓是多种多样,让蓝色的树叶变得多彩起来。

  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用黄色和蓝色调出绿色。”是呀,简单的`三原色规律孩子们在美术课中学到了,就灵活的运用到这里来了。也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画成黄色树叶,让季节变成冬天。”季节的转换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多么丰富的联想呀!还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用绿色卡纸剪出树叶的形状,然后再粘贴上。”哈哈,想象真是大胆呀!纸贴画都运用于此了。更有学生说:“我可以都不用颜色,用我的手掌做树叶,变成黑白的图画。”“放上绿色水分颜料吹成树叶的形状。”吹画都冒出来了。

  看来在我的孩子们手下不会再有单调的色彩和作画方法,因为树叶都变得那么多姿多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8

  时至今日,我上《蓝色的树叶》一文的结束语犹响耳边:当别人有了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送一片爱的绿叶,让这片爱的绿叶温暖你的心,温暖我的心,温暖我们大家的心。

  看似关爱无限的结束语,却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教学中,我关爱学生了吗?我送给他们爱的绿叶了吗?

  在几百人的注视下,我自信地走**讲台。但我看到的,是一张张倦怠的脸,一双双欲睡的眼。学生已**一节课,在那么多教师的注视下,学习肯定没有*时那么轻松随意。面对这一不利的状况,我首先想到应该让学生消除疲劳,激发学习的活力,唤醒学习的欲望。我让学生唱歌,但没多少效果。我又和学生做听话游戏,但用时太短,没达到预想的目的。因为心中想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我很快就进入了教学流程,全然不顾学生身心俱累的现实。显然,课前**教学是失败的,对于学生的关怀只是蜻蜓点水,没有多大的实效性。

  如果我当时对学生的关心多于对教学内容的关心,如果我能想学生所想,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我想,我是否还会急于开课呢?要是*时,我肯定会让学生小憩片刻,或者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面对几百人的公开课,我为何就不能对学生的关爱多一点?

  这让我想起了一代大师第斯多惠,他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激励、唤醒、鼓舞”,饱含了多少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林园园到底画不画小草呢?从课文内容来看,林园园是不需要画小草的。有第一自然段的句子为证: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教学“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时,我为了让学生感悟林园园不愿帮助同学,说这句话只是在找借口。我问学生,林园园是整幅画没画完呢还是树叶没画完。个别学生说树叶没画完,没动脑筋的同学也附和树叶没画完,我让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读了几次,终于知道树叶画完了。我又追问,林园园的树叶已经画完了,她还需要绿铅笔吗?学生回答:需要。我心中的惊讶不谛于哥伦布发现了新**。我赶忙追问:为什么?生答:她还要画小草。林园园到底画不画小草呢?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又让学生读课文,学生匆匆忙忙读了一下,仍旧回答:要。看到疲惫的学生,我没让学生再读就草草收场。于是我说:等一会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可事实是,因为时间仓促,加之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问题覆盖了旧问题,这个学生心中的疑点也就搁浅了。教学到最后,我早已把这个问题忘得一干二净,根本没有再顾及这个问题。

  课后我一直在想,假如我能抛开预设的教学思路,心中不忘学生,顺学而导,视学情而定,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读读第一二自然,重点读读有关的几个关键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这一关键性词语,学生一定会领悟到,林园园是不会再需要绿铅笔的,她说这句话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不愿借找借口。那么这一可贵的教学资源,应该成为这堂课的一个亮点,可惜一念之间,我竟与这一课堂亮点失之交臂。

  课后我一直在想:我们在教育学生关爱他人的同时,为什么就不能于细微之处关爱学生呢?但愿我们的课堂,能让爱的绿叶轻舞飞扬。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9

  看着课题,想着讲过的课,像散步在秋风过后的落叶小路上,回头看着自己走过的路,感慨万千:

  讲课以前,我把本课看的很重,不止因为它是篇经典课文,也是我小学记得最清楚的课文之一,但我却没讲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心里好失落。

  有几处是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第一:总是在说服自己已经完成一件事,就不必再看了。

  就如课件的制作来说吧,明明改了三次,以为万事大吉了,在电脑上演示一遍也好了;但就是这么不小心的自以为是,导致生字拼音的出示出现了混乱,讲课开始进入极其紧张、被动的状态。心情的传染像多米诺的骨牌一点一滴的传染**,当我看到班里一个挺爱操心的孩子也在着急时,马上意识到自己要失态了。于是,果不其然,教学在分段阅读时出现环节错误,后面的板书竟紧张的忘了书写。也许学生会一生都记得这节紧张的公开课吧,好好检讨自己了。

  第二:不切实际的要求,让孩子们陷入困境。

  当我问到:你从故事里学到了什么道理时,有的孩子说的其实已经不错了,但性情使然,我认为他们还可以说的更好的。于是,不断的问,不断的鼓励着,好像越鼓励他们,我心里越没了底儿,直到全班的小精灵们都沉默以对,这才认识到自己好像过了。拔苗助长的遗憾仍旧弥漫我心头。

  第三:在不可能离奇的地方说出离奇的话。

  知道东方夜谈的无影,明白痴人说梦的荒谬。但就在关键的总结全文时,竟说了一句连自己都奇怪的话:“大家应该向谁学习?”本课的林园园和李丽都不建议去模仿,一个小气带点自私,另一个上课不带绿铅笔,这种问题连**都无法回答。他们是二年级的孩子啊,难为他们了,离奇老师的那句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也许孩子们都会在若干年后回忆起:印象深刻的语文课啊!我要悔过了。

  第四:干枯的评价语言,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汗颜。

  听了许多公开课,网上的名师也听了许多。水*高的老师出口总不重句,包括评价的语言。那是因为孩子们都像一片片美丽的树叶吧,他们都有自己的样子,所以老师就是拿显微镜找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让这美丽舒展到极限。名师们把“评价的美”分成无数不同的份,分给了身边的小天使,让他们的羽翼上描绘**无尽的自信。而我在评价学生时,都是“好”,哎,世上的美丽不是一个好字了得的。

  说了这节课的许多不足,当然也要说说比较顺利的地方:

  课文的填空导入,是这节课的点睛之处,不仅顺利的导入了新课的学习,还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对后面教学环节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里,我会多反思,向成熟的教师行列进发。希望以后的课堂教学里自己能把握每一次成功的机会。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0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结束时,我问:大家学这篇课文有什?感受呀?他们都扬起一张张笑脸,大声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对呀,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的结果,要是自私,要是无私。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从课文内容看,李丽从头到β都非常有礼ò,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的借口推托,林园园的行为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课文结β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我一直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并努力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对三次对话进行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对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蓝色树叶》二年级教学设计5篇

《蓝色树叶》二年级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生回答)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蓝色的树叶》。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

  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可真好,答案就在课本当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自读识字

  1、现在同学们**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生字自己想办法解决,读的同时,标

  出自然段落。

  2、师:我发现同学们读书的时候都非常认真,现在有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意把课文读一读?指名读。

  3、刚才的几位同学读得都 非常好,现在同学们看小黑板,把你认识的'生字和词语大声地读出来,不会读的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

  4、从你们的声音里,老师知道你们已经会熟练拼读了,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读一读?小老师领读。

  5、去掉拼音读、去掉词语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三、品读领悟

  师:生字娃娃已经出来很长时间了,现在我们快把它们送回家吧!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得是谁和

  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1、谁来告诉老师,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师板书:李丽 林园园

  2、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呢?我们一起先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生回答问题 (3)指导看图,哪个是李丽?哪个是林园园?你是怎么知道的?

  过渡:李丽是怎么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呢?现在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4自然段,用-----画出李丽说

  的话,用曲线画出林园园说的话。

  3、师:同学们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我们来看第2自然段,李丽和林园园的第一次对话。

  (1)谁愿意读一读?

  (2)从“小声”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你能小声地来读一读这句话吗?

  (3)林园园怎么回答的?生说。谁告诉老师“吞吞吐吐”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吞吞吐吐地语气读这句

  话吗?

  (4)同桌一人扮演李丽,一人扮演林园园,一个小声、一个吞吞吐吐地来读这句对话。

  4、师:李丽没借到绿铅笔,怎么办呢?谁勇敢地读一读第三段?生读。

  (1)师板书“只好”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指名说。

  (2)师述: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林园园是怎么回答的?(我怕你把笔尖

  弄断了)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试着用自己理解地语气读一读林园园说的话。

  (4)现在老师来读李丽说的话,你来读林园园说的话,可以吗?注意人物的语气。

  5、师述第四段。

  (1)问:林园园向李丽提出了哪些要求?生回答,师板书三个“不要”。师问:她在担心什么?

  (2)谁愿意用担心地语气读一读林园园说的这句话?指名读。

  (3)师述: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问:听到李丽又画树叶,又画小草,林园园又是怎

  么表现的?(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板书:皱着眉头。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师: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7、此时此刻,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

  8、经过这件事,我们相信林园园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对吗?那我们在座的同学呢?是不是也会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呢?

  四、拓展延伸

  现在,同学们拿起你的画笔,画一张有**叶子的树的图画,送给曾经帮助过你的同学吧!

《蓝色树叶》二年级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术,惹,铅”等9个字。会写“由,术,注”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通课文,识字写字

  难点:理解林园园为何会脸红,李丽为何不肯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教具准备

  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颜色的树叶?生:**回答

  师:同学们见过这么多颜色的树叶啊!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树叶的颜色。(出示课件,生答出课件中树叶的颜色。)那么大家有没有见过蓝色的树叶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蓝色的树叶”有关。(板书课题:蓝色的树叶)

  师: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体悟

  1,师:现在,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书本第89页,请同学们**的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1)、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并用笔标出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生:**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师:是的,这是发生自美术课上的一件事,美术课上要用到铅笔。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来记住美术的“术”和铅笔的“铅”字的?(课件出示“术,铅”

  生:谈谈自己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等方法

  三、品文析句,体会情感

  1、师:李丽要画绿树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想向林园园借笔,这时又发生了什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请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指名读文)

  师:谁来说说,这时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那么林园园的树叶画的怎么样?找出课文中的描写林园园树叶的句子。

  生: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师:好,我们一起来学习惹人爱的“惹”,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谈谈自己的识字方法

  师:李丽借到笔了吗?为什么?(林园园说自己还没有画完。)林园园是怎么说的?指名读。------林园园吞吞吐吐的说:“我还没画完呢。”

  师:林园园是真的没有画完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林园园吞吞吐吐的回答,这里的“吞吞吐吐”,你是怎样理解的?

  谁来告诉给同学们你是怎么学习吞吞吐吐的“吐”字的?

  生: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师:那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一读这句话吧!(生可先自读品味,再齐读)

  师:那谁能说说她为什么会吞吞吐吐的回答?(心里不想借,找理由)

  2、师:因为林园园吞吞吐吐的回答,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等她都画完。这次李丽第二次向林园园借笔,她借到了吗?(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请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生默读),

  1)同学们看一看“李丽趴在桌子上”的“桌”,是什么偏旁?跟什么有关系?学习“桌”并组词。

  2)谁来说说这一次李丽借到笔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3)从林园园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4)那她为什么没有立刻借笔给李丽?

  5)师小结:从刚才的这段话中,我们知道,李丽第二次借笔还是没有借到。

  3、师:因为李丽一直向她借笔,后来,林园园终于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这时她又交代了什么?(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请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林园园说出的话,并把“我会认”中的字宝宝圈出来。(生可边读边画出)

  师生一起学习:“盒子,注意,削,皱着”。可采取指名读,小组读等方式。

  1)谁来说说林园园交代了什么?(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2)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出,林园园要求李丽要怎么做?

  3)那大家想想,在画画时提出这些要求行不行?(请快速在同位间说说)

  4)林园园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的要求,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

  4,师:是啊,林园园一下子又提出了这么多的要求。可李丽还是连忙说:“只画树叶和小草。”这样林园园总该要借她笔了吧? (还是没有借)

  1)没有借,那林园园是怎么做的?(皱着眉头说)

  2)谁能也皱着眉头来读一读?(指名1-2名品读)

  3)看着皱着眉头的林园园,李丽没有接笔。她借笔三次都没有借到,此刻她的心会怎么想呢?(指名说) (很难过,不想再借笔了。还是自想想办法吧!)

  4)李丽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说林园园看着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自己的理解。师要引导学生既要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助人为乐的好孩子的。

  5)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师:课件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字词

  生:采取排火车的方式认读

  师:重点指导“课,拿”这***写字。首先让学生提出应该注意什么,师做出总结生:描红并练习写字,。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师小结: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指名回答

  2、请同学们做做课后的“读读说说”

《蓝色树叶》二年级教学设计3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生回答)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蓝色的树叶》。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

  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可真好,答案就在课本当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自读识字

  1、现在同学们**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生字自己想办法解决,读的同时,标

  出自然段落。

  2、师:我发现同学们读书的时候都非常认真,现在有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意把课文读一读?指名读。

  3、刚才的几位同学读得都 非常好,现在同学们看小黑板,把你认识的生字和词语大声地读出来,不会读的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

  4、从你们的声音里,老师知道你们已经会熟练拼读了,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读一读?小老师领读。

  5、去掉拼音读、去掉词语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三、品读领悟

  师:生字娃娃已经出来很长时间了,现在我们快把它们送回家吧!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得是谁和

  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1、谁来告诉老师,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师板书:李丽 林园园

  2、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呢?我们一起先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生回答问题 (3)指导看图,哪个是李丽?哪个是林园园?你是怎么知道的?

  过渡:李丽是怎么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呢?现在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4自然段,用-----画出李丽说

  的话,用曲线画出林园园说的话。

  3、师:同学们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我们来看第2自然段,李丽和林园园的第一次对话。

  (1)谁愿意读一读?

  (2)从“小声”这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你能小声地来读一读这句话吗?

  (3)林园园怎么回答的?生说。谁告诉老师“吞吞吐吐”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吞吞吐吐地语气读这句

  话吗?

  (4)同桌一人扮演李丽,一人扮演林园园,一个小声、一个吞吞吐吐地来读这句对话。

  4、师:李丽没借到绿铅笔,怎么办呢?谁勇敢地读一读第三段?生读。

  (1)师板书“只好”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指名说。

  (2)师述: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林园园是怎么回答的?(我怕你把笔尖

  弄断了)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试着用自己理解地语气读一读林园园说的话。

  (4)现在老师来读李丽说的话,你来读林园园说的话,可以吗?注意人物的语气。

  5、师述第四段。

  (1)问:林园园向李丽提出了哪些要求?生回答,师板书三个“不要”。师问:她在担心什么?

  (2)谁愿意用担心地语气读一读林园园说的这句话?指名读。

  (3)师述: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问:听到李丽又画树叶,又画小草,林园园又是怎

  么表现的?(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板书:皱着眉头。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师: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7、此时此刻,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

  8、经过这件事,我们相信林园园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对吗?那我们在座的`同学呢?是不是也会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呢?

  四、拓展延伸

  现在,同学们拿起你的画笔,画一张有**叶子的树的图画,送给曾经帮助过你的同学吧!

《蓝色树叶》二年级教学设计4

  教材简介:

  课文以李丽借绿色的铅笔为线索,记述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明白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用“吗、吧”说句子。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难点: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课件学生读课文。

  交流:背诗

  一、创设情境自读识字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时见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啊,树叶一般有绿色、黄色或红色(出示图片)今天还有一片奇特的树叶飘落到我们课堂(出示),它是什么颜色的?(蓝色),这节课咱们来学一个关于蓝树叶的故事。

  大家伸出手来和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一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贵有疑,相信这节课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恩,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3、这些小问号呀,多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唉,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好,开始吧,嘹亮的读书声响起来。可以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学习字词

  (1)读好了?真的,那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读(谁来读给我们听?

  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生字宝宝见同学们读得这么好,看自己跳出来和大家见面,你还能喊出它们的名字吗?(会读的同学可以***读)

  通过读,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加一加……)老师出一个谜语你看说的是哪个字“一刀削掉小月亮”(真聪明/生活中有心就会认识很多字)这些

  (2)这些生字宝宝跑到老师的卡片**,我们读一读(厉害)我们来开火车读读好吗?火车司机在哪里?(4)指导写“笔”

  同学们真棒,老师送给大家一幅画,看,是什么?(毛笔)

  古代的人们都用它来写字,它上面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用动物的毛制成的,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汉字“笔”的由来。

  观察田字格里的“笔”字,我们怎么写才好看呢?(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上小下大师范写(边写边讲)

  翻到91也,在田字格里找到把它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姿势,头正、身直两脚*。)——展示

  3、这个字笔,我们成功的写漂亮了,那课文围绕铅笔还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吧

  咱班的孩子读书习惯就是好,读完就用端正的桌子跟老师报到啦。(交流——板书)

  三、词句引领读中感悟

  是呀,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风景,李丽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她该怎么办呢?

  1、谁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呢?(生读)师:谁来说一说,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师出示: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指导孩子朗读。

  (1)从李丽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出你的理解

  (2)为什么要小声的说?多么有礼貌啊!请你读

  是啊,充满了担心,带着担心,请你来读。(3)我们一起带着和气、礼貌的语气来读

  (4)读完这句话,你还能想起自己借东西的情景吗?说来说

  2、面对李丽的恳求,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默读

  2、

  3、4段,边读边画出林园园的话。(生默读2—4段,画出句子)师:谁来读读你画出的句子?(出示)

  师:再次**地读一读,看看从林园园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读)交流

  3、能具体说说吗?你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依据孩子的回答指导朗读林园园的四句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A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师;你在什么情况下说话会吞吞吐吐地?

  师:他是在吞吞吐吐地说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你能照着“吞吞吐吐”的样子再说个这样的词语吗?B生读: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师:一个怕字还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C、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一句。出示: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师:从这三个不要,你听出了什么?(特别的不放心)①你能带着不放心的心情,来读读这几句话吗?

  ②从这三个不要,你还听出了什么吧?(借铅笔心里很不情愿)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带着你的感受,我们一起读。

  D、出示: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

  她为什么皱着眉头?(她没有想到李丽还会画小草,出乎她的意料,不满意)她心里会怎么想?你来读这句话

  小结: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林园园?(自私、小气、不想借——板书)

  4、分角色读对话

  (1)让我们再次走近她俩,品读她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出示)我想找一个同学和我分角色读,谁愿意?(师读林)读得好不好?

  我想问XX:李丽的前两句话,你怎么语气说的不一样啊?(有些不耐烦)体会得多好啊,你走进了李丽的内心。

  你能不能也来说个这样的句子啊?(咱班同学的模仿力就是强)(2)接下来,同桌两人合作着读一读,演一演。(生**练读。)学生展示

  你俩把我带到了她们身边,演得真好。

  (3)(出示图)这就是当时的一幕,观察她们的表情,哪个同桌再来演一演?掌声送给他们。

  林园园,你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5、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大家读最后一段。

  四、反馈巩固拓展延伸

  1、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2、同学们,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说什么?可以对林园园、李丽说,也可以对自己或其他人说。(互相帮助)

  小结:

  互相帮助是我们人类的美德,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热情帮助,这样,我们才会收获友情,赢得尊重,人和人的关系才会更加**、美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得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

  3、作业:如果故事继续。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她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在课下想象着继续编故事,下节课我们交流!

  4、在我们的身边和社会中有许许多多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事例,大家看(图片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5、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欢快的儿歌中结束今天的课吧!(音乐响起,师生合作)谁和谁好?谁和谁好?藤和瓜好,我和同学好,它们手拉手,大家唱着歌,不吵也不闹。一起上学校。

  谁和谁好?

  蜜蜂和花好,

  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蓝色树叶》二年级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19课

  教材简说: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学习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教学难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帮助。教学流程:

  一、回忆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来问问:你们*时看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指名说

  常看到的都是绿色、黄色和***。)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种奇特的树叶,它是蓝色的!大家想知道它为什么是蓝色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19课中找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由自己以往对生活中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的回忆,引发孩子对课文中蓝色树叶的好奇和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二、感知体悟

  1、请同学们认真听故事,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师播放课件)

  ①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说)

  ②谁还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③师小结:这篇课文就讲了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铅笔的故事。

  2、现在,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书本第89页,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3、李丽要画绿树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想向林园园借笔,这时又发生了什么?请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生自读文)

  ①谁来说说,这时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李丽借到笔了吗?为什么?(林园园说自己还没有画完。)

  ②林园园是真的没有画完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③林园园吞吞吐吐的回答,这里的“吞吞吐吐”,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在同位间说说吧)

  ④那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一读这句话吧!(生可先自读品味,再齐读)

  ⑤那谁能说说她为什么会吞吞吐吐的回答?(心里不想借,找理由)

  4、因为林园园吞吞吐吐的回答,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等她都画完。这次李丽第二次向林园园借笔,她借到了吗?请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生默读)

  ①谁来说说这一次李丽借到笔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②从林园园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③那她为什么没有立刻借笔给李丽?

  ④师小结:从刚才的这段话中,我们知道,李丽第二次借笔还是没有借到。

  5、因为李丽一直向她借笔,后来,林园园终于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这时她又交代了什么?请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林园园说出的话。(生可边读边画出)

  ①谁来说说林园园交代了什么?(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②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出,林园园是要求李丽要怎么做?

  ③那大家想想,在画画时提出这些要求行不行?(请快速在同位间说说)

  ④林园园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的要求,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

  6、是啊,林园园一下子又提出了这么多的要求。可李丽还是连忙说:“只画树叶和小草。”

  这样林园园总该要借她笔了吧?(还是没有借)

  ①没有借,那林园园是怎么做的?(皱着眉头说)

  ②谁能也皱着眉头来读一读?(指名1—2名品读)

  ③看着皱着眉头的林园园,李丽没有接笔。她借笔三次都没有借到,此刻她的心里会

  怎么想呢?(指名说)(很难过,不想再借笔了。还是自想想办法吧!)(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讨论和联系实际、回忆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联系实际,进行情感渗透。)

  三、讨论探究

  1、是啊,李丽一定也和大家想得一样。所以她用自己的笔画出了蓝色的树叶。看到这一片片蓝色的叶子,林园园有什么反应?(脸红了)那她为什么会脸红?请四人一组先在小组内说说吧(四人一组讨论)

  2、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明白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有时候帮助别人需要舍弃自己珍爱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克服自私,就会成为充满爱心的人。)

  四、拓展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相信林园园一定也知道自己做错了,她以后一定会改正自己的错误。

  那请同学们想想,在你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发生过这样的事吗?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呢?(指名说)

  1、指名说说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事情。

  2、师小结:嗯!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很感动。因为你们都有一颗关爱别人的心,都认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主动伸出手。的确,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号召身边所有的人都来分享帮助别人的快乐吧!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说说,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事该怎样做?通过学生自己的故事或小例子引导学生明白人与人相处应充满温情,相互关怀,相互帮助。)

  五、小结质疑

  1、学到这里,一节课的时间就快结束了,老师想来问问,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什么?

  2、还有想要知道的吗?(设计意图:超脱文本,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并提出疑问,自己在师引导下和同学们共同解决疑问,在了解本课主旨基础上做深入思考。)

  六、作业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作业,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发现你周围更多感人的故事吧!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感情渗透,教会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学会做个会欣赏*的人,学会做个热心帮助别人的人。深层次加工本课主旨。)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菁选(扩展8)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篇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找了很多借口,最后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文章的旨意在于让学生明白: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相助。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但是,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围绕文章的旨意,否则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课开始,我出示最常见的绿色的树叶,并让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金黄的、***等,就是没有蓝色的,此时我板书课题。在揭题后,我问学生,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就问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从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林园园不愿意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她觉得自己太小气了。”有的说:“她觉得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有点不好意思。” ……我又问:“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林园园还会这样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相信林园园能知错就改,不要把她当成批判的对象。“如果是你,你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那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这一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黄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2

  本课的教学我注意做好如下几方面:

  字词教学: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在读句子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猜谜语中识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象词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我把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加深感悟课文语言。

  语言积累:我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通过对三次对话的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3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4

  我们常教育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种美德,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正因为如此,我上此课意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教学中我紧抓主线:“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作为开头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进而走进课文。

  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我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都围绕文章的旨意,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首先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孩子读,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

  再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但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让学生找重点词“吞吞吐吐”来体会“舍不得”时,由于我的指令不够清晰,还是要经过多次提示才能找到。

  然后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才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同学绿铅笔;有的说: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有的说她因为羞愧而脸红??这个环节还是比较成功的,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吗?”“---------吧。”所以我抓住“脸红”让孩子们领会林园园的“知错就改”,预设“过了一个星期,李丽正要给花涂颜色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红铅笔不见了,她

  再次向林园园借,她会怎么说?”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孩子说:“你把红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可惜时间已经很短,说话的训练面不广。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5

  本周四,市教研室黄老师一行来我们学校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检查。

  我执教的是《蓝色的树叶》。之前在设计教案前,我想着这是一篇按事前发展的顺序的'课文,所以我想为孩子们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做一个铺垫,就打算严格根据课文的文路来上课。

  课伊始,我先带孩子们巩固生字词,先开火车认读生字,孩子们认读的规律为:术术美术的术,然后齐读生字卡片,认读的规律为:术sh u shu。然后集体出示生字词。

  接着,回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孩子们明白第一段写得是李丽借绿铅笔的原因。

  然后借助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让孩子们观察插图,说说哪一个女孩子是李丽,哪一个孩子是李园园,鼓励孩子认真观察插图并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然后问孩子们,课文哪一自然段是写这幅插图的,孩子们一击即中,都说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我让孩子们继续看课文,除了第二自然段还有哪些段落也是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呢?之后,归纳出课文的2-4自然段都是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事。

  学习第二自然段,让孩子认真读,然后用“====”划出李丽的话,用“~~~~”划出李园园的话,其实之前预设的是用“-----”划李丽的话的,可是在上课的时候,不知怎么的脱口就是用双横线,就不好更改,以致在课堂上发现划双横线其实让孩子们挺麻烦的,听课的林老师在后来的评课中也指出了。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时教师的责任,我却给了孩子们不必要的麻烦。学*丽的话,体会李丽的“礼貌”,再学习林园园的话,抓住“吞吞吐吐”,体会林园园的“舍不得”。

  然后迁移学习课文的第3、4自然段。再次借助课文的第二幅插图,观察李丽的“用心”和林园园的“脸红”为学习第五自然段铺垫。也让孩子们明白这就是事情发展的“结果”。

  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吗?”“---------吧。”所以我抓住“脸红”让孩子们领会林园园的“知错就改”,预设“过了一个星期,李丽正要给花涂颜色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红铅笔不见了,她再次向林园园借,她会怎么说?”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孩子说:“你把红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可惜时间已经很短,说话的训练面不广。不过我的预设就是将这个说话训练点放在第三课时,所以当时心里并无遗憾。

  后来,徐老师跟我交换意见的时候,我觉得她的见解确实让我深思。确实,课文的内容,就是李丽想借,而林园园不借。孩子们不难理解。“阅读课该教什么?”徐老师建议结合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教给孩子们借东西如何用标准的言语来表达。

  后来,我思量着。在巩固生字词和回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我该让孩子们直接划找李丽是怎么借的呢?划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之后学习的点就是说话练说,让孩子们充分的练说,准确地练说。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6

  《蓝色的树叶》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李丽在美术课上,画树叶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林园园借,但李丽没接她的绿铅笔。李丽用蓝铅笔画了树叶。林园园看见了画蓝树叶,脸红了。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促悟的方式让学生来理解课文,突出文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尤其是要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就要让学生先理解,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圆圆的铅笔呢?

  首先,我让学生朗读课文,想一想,林园园想不想把自己的铅笔借给李丽呢?为什么?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大多能通过林园园的做法和回答中,感受到,其实林园园是不想把铅笔借给李丽的,因为,她已经画完了,还说没画完,尤其是,即使说画完了,又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让人感受到是不想借给的意思。

  其次,针对学生的理解,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心里,通过分角色朗读人物的对话进行感悟,通过注意对话中林园园的语气,如:吞吞吐吐;提出的要求:不要.....不要..... ;人物的表情:皱着眉头等,进一步体会林园园是在为舍不得借铅笔给李丽找各种借口。

  最后,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设计了问题进行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与朗读中感受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学也明白了,今后自己应该怎样做?

  为了让学生能学有所得,我避免了像提出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这样千篇一律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进行反思,在以往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像林园园这样的事呢?学生纷纷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对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的教育也就水到渠成。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7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通过读和讨论以及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回忆来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受到启迪。

  其中在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全盘否定一个人。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记住蓝色的树叶,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通过先说清故事,再体会人物心理的办法,学生很容易的理解到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林园园又为什么会惭愧的脸红,而且在拓展部分,也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了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只有大多数同学说到,有少数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因为讲述课文走的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两条路线,因此,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如何有机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以起到过渡顺畅,升华自然的境界。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8

  《蓝色的树叶》这篇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老师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第二课时学习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识字,初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读课题学生自设疑问的方法导入课文。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前我也布置了预习,读书的作业,学生通过**读文把生字划出来。课堂上我要求他们把划出的生字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说说结构和偏旁部首。然后全班交流重点难记的字词,提示他们使用多种方法。例如:熟字记忆法,换偏旁换部分,猜字谜等等。最后通过开火车读,基本上全班都能轮一遍。在指导初次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

  在第二课时,重点在朗读和语言的积累。我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朗读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很容易能把问句的语气读好,但是却容易忽视细节。比如学生在“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么?”这句话时,课文里需要“小声地”读,不少学生没有注意到这点,反而更大声了。往往需要老师提醒或者暗示。不足之处还有给学生读的时间少了点,对于语感差的学生来说更需要多读。语言的积累我主要通过在读文中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巩固生字,分析三次对话,走进语言的感情里,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体会“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最后以“我想对林园园说……”“我想对X说……”这样的口语训练收尾,加深学生对这类似问题的体会。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9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对课文大致了解,为第二课时感情课文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通过**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然后找“小教师”领学生字,进行巩固。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

  然后,找同学读课文,生生、师生互评,对于林园园与李丽的对话进行重点指导,过程中安排了挑战读,对读的好的给予鼓励,读对话时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提示应读出相应语气。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合作较融洽,不足之处,朗读的参与面小,鼓励性的语言和物质奖励,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0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结束时,我问:大家学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呀?他们都扬起一张张笑脸,大声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我又说:这节课学得开心吗?开心,他们这样回答我。听到这样的话,我也觉得开心。只是笑过后留给了我更多的思索。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语文课在我们小学课堂中该起怎样的一种作用呢?又该如何是教学呢?语文顾名思义:语言与文学的**,语言是人类用来沟通交流的。在**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对文学的欣赏,我想有学习《蓝色的树叶》,学生已经能感受到文字的含义了而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多是教师带着学生对课文的词句进行分析理解,这个与传统的语言教学相符吗?怎么看都像是在上思品课。教学的研究永无止境,然而完全背弃传统的文学诗词教学是否不妥。我还在思索,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路上走得更坚实!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1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教学时,抓题眼。本篇课文我抓住课题中的"蓝色"这一词语入手,先出示一些美丽的树叶,让学生欣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板书课题,抓住时机你见过蓝色的树叶吗?大屏幕出示一个蓝色的树叶,此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在学习课文中,我紧紧注重了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深入理解说话的内容,明白每一次对话中林园园的不愿意。教学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

  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你们有问题吗?学生纷纷举手,"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不同的理由。随机我就说:"你们在学习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样做的?"此刻课堂很活跃。接下来我就进行随文练笔,把生活中的事动笔写下来。这样把课堂上的收获也充分运用其中。本节课效果很好。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2

  我读过一本书,书上说,有一位大学教师,在学生读文的时候,如果读不出什么感觉来,那么就请学生们再读,再读,再读。直到读出点什么为止。我在预习的时候要学生读文三遍,课上在问学生读出了什么时,可是学生们不知道怎么回。我就他们再读,举手的不多,那么再读,举手不多,那么再读。反正到最后学生们举手的越来越多了。在学习本课的时候,我没有学字,只是不停的让学生读,感觉人物的心情和语气,然后读出感觉来。一生在读“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么?”这句话时,提示语是“小声的”可是他没有小声,反而更大声了。其他学生哈哈大笑,都说他读得错了,这么大声,老师一定不让这么大声的说话的。看来孩子们已经能够注意到提示语的作用。可是大部分学生要在教师的暗示之下才能领悟。这方面要再加训练。为了达到多读的目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加强预习的指导和检测。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3

  《蓝色的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我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读读第一二自然,重点读读有关的几个关键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这一关键性词语,学生一定会领悟到,林园园是不会再需要绿铅笔的,她说这句话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不愿借找借口。这一可贵的教学资源,成为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4

  《蓝色的树叶》,主要讲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向林园园借,而林园园找了许多借口,并不乐意借:先是以自己没有画完为借口,接着以怕弄断为托词,后来又嫌李丽画的内容太多而不乐意。读到这里,一个活生生的小气鬼出现在孩子的眼前,这与我们*时所倡导的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思想大相径庭,这就是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文中的林园园无疑是个反面典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同学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王燕骅老师举到过这么一个例子,整堂课,按照老师课前的预设顺利地开展着教学活动。就在学习第五自然段即将顺利揭示中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老师提的一个问题“看着李丽画的这些蓝树叶,你想说什么?”打乱了这堂课的**。按照课前预设,学生会对林园园说:“你应该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可没想到,第一个学生***就说:“我想对李丽说,你可以用红铅笔来画呀!枫叶是红的!”

  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画树叶呢?”“可以画白云、蓝天、高山嘛!”……有的小朋友甚至嘀咕开了:“李丽真笨啊!”“她不动脑筋。”……我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看着学生七嘴八舌的样子,老师只能委婉解释道:“你们真聪明,能自己解决困难!可现在李丽没有想到这些办法,那如果你是她的同桌,你会怎么办呢?”尽管在老师的努力下,有的学生又回到了主题: “我应该帮助她。”

  其实,反思以下这堂课和这篇课文,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处理文本:一是站在被借者的角度上,即林园园的角度上。作为林园园,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二是站在借者的角度上,即李丽的角度上。这也就是学生所议论的:当碰到困难时,首先应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困难;实在解决不了,再去寻找帮助。换言之,也就是抛弃了李丽在文本中扮演的弱者角色。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

  优点:

  1.问题式的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去课文里找答案的好奇心。优美的朗读录音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课文当中,引起学生也学着朗读的兴趣。要想朗读的好就要先扫除生字的障碍,激发学生学好生字。

  2.识字环节方法灵活,圈生字指名读,检查预习情况。归类学生字,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和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在多音字学习环节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孩子区分读音。通过读开片、走迷宫、开火车爬高山等游戏环节复现生字,进行巩固练习。生字学习比较扎实。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均用力突出重点。

  3.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克服了背教案的毛病,比较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课堂学习效率较高。

  缺点:

  1.识字环节缺少扩词训练。在归类学习后,学生对生字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加入扩词训练,然后再以卡片、开火车游戏等呈现词语。

  2.在字理识字环节,字的意思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查字典的方法呈现,这样记忆更深刻,让学生养成遇到不懂的字去查字典的习惯。

  3.第一课时指导朗读目标不明确,设计时考虑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尤其标点符号处的停顿)、读好问句,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尺度,在指明读的时候过于拖沓,读的遍数稍多,侧重点有点偏向体会说话人的语气,用时太长。

  4.课堂把控能力差:当个别学生小动作较多,屡次提醒没有改善的时候,有点措手不及。试图通过让他回答问题来提醒,但是在回答完问题坐下后还是照样有小动作。还通过站在他旁边以及一些身体接触来提醒,仍然效果不太明显。在夸奖他旁边学生坐的好的时候,稍微触动到他,但是持续时间也不是很长。这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影响到了情绪。课堂把控能力不强还表现在张老师提醒我时间快到时,没有想到办法迅速结束授课。其实可以用一分钟时间迅速将最后一段读完,然后将分角色朗读作为课后作业,再用两分钟时间说一说课文中的蓝树叶是什么、谁画的、为什么画蓝色的树叶。

  反思: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以提高学生语用能力、语文素养为目标。

  上课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惯,比如本课当中涉及的做批注和查字典。低年级教学设计注重多样化、有趣性。朗读指导明确课时目标。在以后的展示活动中,要加强自身的灵活应变能力。课堂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目标的内容要让学生当堂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菁选(扩展9)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 (菁选3篇)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1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蓝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讲读课文的第二篇(即第十九课)。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知识与能力方面: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方面: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二、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在课后第3题“填空,再读一读”之后,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思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三、促进发展,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本人备课时仔细观察图,就发现文中第一幅图与课文内容有明显不符。倘若学生也能发现这一问题,不仅可见其观察细致,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3. 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第3题的训练,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课后题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后题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五、结合远程,说应用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又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开课时和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并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课程教学光盘逐一播放各种颜色的树叶图片相机介绍“瞧,这是绿树叶,红树叶、金黄色的树叶等。而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是为什么呢?” 采取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从视觉上感觉到树叶的不同,从而心里面也产生了疑问,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识字写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针对学生特点,即孩子已初步具备的识字能力的特点,我放手让孩子运用“减一减、加一加、换一换、给生字编儿歌”等方法自主识字,在全班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写字时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位置,再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新课程教学光盘按笔顺一笔一画教学生认真地写下来,并且同时提醒学生写字时注意姿势,做到足安、肩*、身正和三个一。

  在新课程**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我的说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谢谢!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2

  一、在新理念引导下,理解、使用教材,同时开发新资源。

  《语文课程课标》指出: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要求多认少写。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就是要在《课标》理念指引下,认真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努力开发新的资源。

  《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五组第二课。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从****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互相帮助、**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在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而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同时,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此外,最后“我想对林园园说……”这一扩展性活动,正是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学习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吐、注“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重点是认字,进一步积累识字方法。写字,要求正确、规范、朗读,在读中体会,感受,从而渗透德育教育。

  二、在新理念引导下,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1、互动合作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在课堂上,互动意味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老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等中的首席“。此教学设计在识字、写字、朗读,拓展每一环节的体现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如互动识字,自主识字,在朗读感悟中的各种读等。

  2、注重情趣。

  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儿童天生好动的特性,课堂上注重情趣。运用愉快教学法,课开始,乐中生,境中开;课进行,趣愈浓;课结束,趣未尽。看图激趣。游戏识字,配乐朗读,课后拓展,课堂中语言及激励**,都体现这一思想。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说中学,学中玩,充分激**趣。

  3、多法复现,感悟学法。

  在课堂上为达到教学目的,力求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反复复现,争取当堂巩固。从学生初学始,就有意渗透学法,点滴积累,达到“我会学“目的。

  三、围绕识字、朗读主线,选择学习策略。

  1、引导交流发现,积累识字方法。

  学生如果掌握识字方法,会极大提高识字速度,增加识字量。二年纪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教学时,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介绍识字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在阅读中体会,从而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时,留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不断的阅读中去自己感受从而具备了初步的评价能力,即而受到德育教育。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主要步骤解析

  (一)激疑导入新课

  1、出示学生作品,并**想说什么?

  2、听故事导入课文

  (创设氛围,让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兴趣)

  (二)初读感知

  **读课文并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认字

  1、出示生字,在课文中找出来,并将所在句子读给大家听。

  2、**读,互相正音。

  3、交流识字方法。

  4、会读的齐读,小老师领读,男女对读。

  5、同桌交流卡片认字。

  6、做认字游戏

  (学生是学习主人,指点生习得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之后让出展台,学生尽情表现,你就会看到精彩)

  7、指导写字,写中识字。

  (四)朗读感悟

  先逐段朗读并**学生进行评价,之后逐段朗读感悟,重点训练对话练习,体会每次对话语气从而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最后说说“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想象的能力。

  (五)拓展活动

  说说你一节课的收获。

  (课已毕,让学生逐步学会不断总结自己,不断从别人身上去发现并积累知识,其间也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说课稿《蓝色的树叶》3

  一、说教材

  《蓝树叶》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实现如下目标: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3、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三、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

  3、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课后题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后题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圈点勾划法

  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教师检查生字的读音,知道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如: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教师要读出自然段之间的停顿,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在每段的前面写上序号。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结合问题: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要引导学生抓住两人的对话,特别是抓住林园园的话和表现来回答问题。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要点:1、林园园本来把树画好了,却“吞吞吐吐”地说“还没画完”;2、李丽再借,林园园没有把笔拿出来,而是说“怕你把笔尖弄断了”;3、李丽表示用时小心一点儿,林园园才拿出铅笔,又提出许多要求,听说李丽要画小草,皱起了眉头;4、李丽看林园园不高兴的样子,想着她刚才说的那些话,明白了林园园并不想把铅笔借给她,所以没有接铅笔。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要让学生懂得林园园脸红了是因为感到羞愧,开始认识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从此以后,林园园会改正缺点,热心帮助别人。要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在读课文时,要多读几遍,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板书如下: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0)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与收藏。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1

  教材简介:

  课文以李丽借绿色的铅笔为线索,记述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明白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用“吗、吧”说句子。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难点: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课件学生读课文。

  交流:背诗

  一、创设情境自读识字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时见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啊,树叶一般有绿色、黄色或红色(出示图片)今天还有一片奇特的树叶飘落到我们课堂(出示),它是什么颜色的?(蓝色),这节课咱们来学一个关于蓝树叶的故事。

  大家伸出手来和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一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贵有疑,相信这节课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恩,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3、这些小问号呀,多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唉,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好,开始吧,嘹亮的读书声响起来。可以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学习字词

  (1)读好了?真的,那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读(谁来读给我们听?

  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生字宝宝见同学们读得这么好,看自己跳出来和大家见面,你还能喊出它们的名字吗?(会读的同学可以***读)

  通过读,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加一加……)老师出一个谜语你看说的是哪个字“一刀削掉小月亮”(真聪明/生活中有心就会认识很多字)这些

  (2)这些生字宝宝跑到老师的卡片**,我们读一读(厉害)我们来开火车读读好吗?火车司机在哪里?(4)指导写“笔”

  同学们真棒,老师送给大家一幅画,看,是什么?(毛笔)

  古代的人们都用它来写字,它上面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用动物的毛制成的,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汉字“笔”的由来。

  观察田字格里的“笔”字,我们怎么写才好看呢?(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上小下大师范写(边写边讲)

  翻到91也,在田字格里找到把它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姿势,头正、身直两脚*。)——展示

  3、这个字笔,我们成功的写漂亮了,那课文围绕铅笔还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吧

  咱班的孩子读书习惯就是好,读完就用端正的桌子跟老师报到啦。(交流——板书)

  三、词句引领读中感悟

  是呀,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风景,李丽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她该怎么办呢?

  1、谁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呢?(生读)师:谁来说一说,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师出示: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指导孩子朗读。

  (1)从李丽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出你的理解

  (2)为什么要小声的说?多么有礼貌啊!请你读

  是啊,充满了担心,带着担心,请你来读。(3)我们一起带着和气、礼貌的语气来读

  (4)读完这句话,你还能想起自己借东西的情景吗?说来说

  2、面对李丽的恳求,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默读

  2、

  3、4段,边读边画出林园园的话。(生默读2—4段,画出句子)师:谁来读读你画出的句子?(出示)

  师:再次**地读一读,看看从林园园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读)交流

  3、能具体说说吗?你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依据孩子的回答指导朗读林园园的四句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A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师;你在什么情况下说话会吞吞吐吐地?

  师:他是在吞吞吐吐地说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你能照着“吞吞吐吐”的样子再说个这样的词语吗?B生读: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师:一个怕字还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C、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一句。出示: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师:从这三个不要,你听出了什么?(特别的不放心)①你能带着不放心的心情,来读读这几句话吗?

  ②从这三个不要,你还听出了什么吧?(借铅笔心里很不情愿)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带着你的感受,我们一起读。

  D、出示: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

  她为什么皱着眉头?(她没有想到李丽还会画小草,出乎她的意料,不满意)她心里会怎么想?你来读这句话

  小结: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林园园?(自私、小气、不想借——板书)

  4、分角色读对话

  (1)让我们再次走近她俩,品读她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出示)我想找一个同学和我分角色读,谁愿意?(师读林)读得好不好?

  我想问XX:李丽的前两句话,你怎么语气说的不一样啊?(有些不耐烦)体会得多好啊,你走进了李丽的内心。

  你能不能也来说个这样的句子啊?(咱班同学的模仿力就是强)(2)接下来,同桌两人合作着读一读,演一演。(生**练读。)学生展示

  你俩把我带到了她们身边,演得真好。

  (3)(出示图)这就是当时的一幕,观察她们的表情,哪个同桌再来演一演?掌声送给他们。

  林园园,你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5、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大家读最后一段。

  四、反馈巩固拓展延伸

  1、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2、同学们,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说什么?可以对林园园、李丽说,也可以对自己或其他人说。(互相帮助)

  小结:

  互相帮助是我们人类的美德,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热情帮助,这样,我们才会收获友情,赢得尊重,人和人的关系才会更加**、美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得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

  3、作业:如果故事继续。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她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在课下想象着继续编故事,下节课我们交流!

  4、在我们的身边和社会中有许许多多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事例,大家看(图片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5、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欢快的儿歌中结束今天的课吧!(音乐响起,师生合作)谁和谁好?谁和谁好?藤和瓜好,我和同学好,它们手拉手,大家唱着歌,不吵也不闹。一起上学校。

  谁和谁好?

  蜜蜂和花好,

  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

  2.、“捡绿树叶”游戏。每片绿树叶后藏着若干个生字,全部认对了这片绿树叶就送给她。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指导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习。

  1、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板书设计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小声借

  吞吞吐吐

  等借

  怕 不要 不要 不要

  只画

  皱着眉头 还要

  用心画

  看(脸红了)

  (应该相互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3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设计思路】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能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理解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

  同学们,你看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演示各种颜色的树叶)

  看看填填:最后出示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让我一起走进第19课《蓝色的树叶》学习完课文后你们就会明白了!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结合“水果”和“树叶”,试试自己拼读。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检查反馈

  (1)课文中有几个人物?他们是谁?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

  1、问题回答得这么好,相信生字也学得不错。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课件演示)如果他读得正确我们早就这样跟读三遍:对对对,术、术、术。

  2、开火车巩固认读所教生字。

  3、**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5、变字魔术。

  6、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7、一起爬山吧!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主观察、识记下面的字:术、吐、桌、注、铅、已、笔、景、由、年、拿。

  2、教师请学生说说怎样写好这些生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几方面:

  ⑴ 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⑵ 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⑶ 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师重点指导“拿”字的写法:

  “拿”字是上下结构,上部“合”字的撇起笔靠近竖中线,然后要往左斜,“口”要写扁一点;下部“手”字的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4、生在书上描红,然后临写,(提醒:写字注意三个一。)老师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五、朗读课文

  1、分节试读课文。

  (1)课文会读了吗?那么谁想起来大声读?现在请举手的同学***,想读下面的同学就赶紧***,争取机会哟,读书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第一段开始读。

  (2)现在全部都读过了,我就想问一下,有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

  (3)她这么说是骄傲吗?不是,是自信,是勇敢,是有胆量的孩子!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吧。

  2、小结:课文读的这么好,夸夸自己吧!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4

  一、听辨质疑,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赛,看看谁最精神,***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1)、众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

  (4)、树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2、第4句被你们否定了,能说说理由吗?学生责疑:树上怎么会长出蓝色的树叶呢?

  3、是呀,书中却有一篇文章课题就叫——蓝色的树叶,(板书课题:蓝色的树叶)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数数自然段标好。

  2、教师范读,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3、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分自然段接读课文,评价。

  三、认读生字。

  1、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铅、削、盒、术用红**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用红**别)

  3、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比较形近字:术、木吐、土

  注、住、往削、消由、甲

  6、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绿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皱眉头风景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学生练习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四、作业

  1、填上合适的词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一()椅子

  一()刺猬一()板凳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一篇课文,9个会认的字,10个会写的字,两道课后题。本课使我们懂得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会用“吗、吧”造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3.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用“吗、吧”语气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挂图

  2.学生朗读课文,准备画笔。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学习课文,朗读感悟体会互相帮助的可贵。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2.细心体会“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课前板书:19 蓝色的树叶

  2.设悬念: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树叶怎么会有蓝色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

  1.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成果汇报:

  (1)生字

  (2)接读课文

  3.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老师(出示插图1)讲述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

  2.师: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小朋友看,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指导看图)

  3.(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一定会读了!指导朗读。

  4.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5.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

  7.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四、实践活动:

  1.让我们和林园园一起画一张有**叶子的图画送给李丽好吗?

  2.作品展示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生字,词语,会写10个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读字组词(同位配合完成)

  2.有感情地读文。

  二、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看字帖,观察每个字在字帖中的位置,想想写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出示生字帖(投影仪)

  请同学**与台下同学交流体会。

  3.重点指导: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4.同学自己看字帖写字,师巡视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1)指名读

  (2)你能用“吗”、“吧”也说一句话吗?

  (3)把这句话写在书上。

  (4)指名读读。

  2.把两个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四、抄写生字词。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品读课文中进行词句训练。

  4、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小朋友,树叶中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呢?

  (预设)生:绿色——是呀,绿色是生命之源,一看见绿树叶,我们就情不自禁地喜欢它。

  生:黄色——金秋时节,在空中飘飞的就是这些黄树叶。

  生:半黄半绿——哦,你真善于观察,你是生活的有心人。

  生:***——是呀,特别到深秋,枫树叶红似火,唐代诗人杜牧就曾留下千古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

  师:可是有一个孩子,却在美术课上画了一片片蓝色的树叶,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19蓝色的树叶

  二、自读识字

  1、现在同学们**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生字自己想办法解决,读的同时,标

  出自然段落。

  2、师:我发现同学们读书的时候都非常认真,现在有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意把课文读一读?指名读。

  3、刚才的几位同学读得都非常好,现在同学们看小黑板,把你认识的生字和词语大声地读出来,

  不会读的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

  4、从你们的声音里,老师知道你们已经会熟练拼读了,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读一读?小老师

  领读。

  5、去掉拼音读、去掉词语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的情感。

  师:下面,咱们就走进这个故事,走进那一节美术课。

  师:谁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李丽遇到了什么麻烦,她会怎样想呢?

  (预设)生: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生:她很着急……

  师:是呀,想要用绿铅笔,却又怎么也找不到绿铅笔,这真让人心急呀!出示: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师:谁来把李丽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师生评议)

  师:这时,“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于是,她就向林园园借绿铅笔。请小朋友**读读2——4自然段,读完后,还请用“——”划出李丽说的话,用“~~~”标出林园园说的话,并数一数她们俩共有几次对话。(3次)

  师:下面请小朋友**读读第一次对话。出示:

  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有画完呢。”

  师:你从她们对话中的哪些词体会到了什么?

  (李丽的礼貌:小声、行吗)(林园园的小气,不想借又不好意思:吞吞吐吐)

  同桌分角色练读。

  师:师读叙述的话,一、二组扮演李丽读,三四组扮演林园园读。

  师:和你们合作感觉真好。让我们再来读读她们的第二次对话。

  请大家**读读第三自然段,结合插图边读边想象李丽和林园园说话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表情。

  出示: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师:可是林园园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出示: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

  师:李丽又怎样说呢?出示: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师: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出示一、二两次对话齐读)

  师:面对李丽再三真诚地请求,林园园无法推却,她只得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待会儿请你说说,你又读懂了什么?

  (预设)生:林园园小气、不情愿、舍不得、不放心……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师:你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

  师:你还从哪里看出她很不情愿?

  出示: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

  师:小朋友,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皱着眉头。(生气、烦恼……)

  此时此刻,林园园皱着眉头会想些什么?(要画这么多啊!会不会把我的心爱的铅笔画完了呢……)请小朋友皱着眉头来读读这句话。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吗?——引导从李丽角度体会。

  出示: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李丽非常向借用绿铅笔、林园园这么多的要求也不计较)

  师: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可最后为什么又没接呢?此时,她什么也没说,你知道她都想些什么?

  (预设)生:还是算了吧,她既然这么不愿意借,又何必强人所难呢?

  生:这么小气,太不够意思了,我们还是同桌呢!

  ……

  师引读最后一节:于是,李丽拿起……。林园园看着……

  师: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呢?

  生:……

  师:是呀,从脸红了可以看出林园园也很想改正自己的错误,很想让这一切重新发生。让我们给林园园一个改正的机会,赞成吗?好,请看屏幕,现在我们一起来改改课文,使林园园变成一个大方、乐于助人的孩子。

  师:是呀,乐于助人的孩子人见人爱。我们以后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要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关爱他人。

  四、作业

  1完成书中我会说

  2重新创设情境改写课文

  五、全文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2、读懂课文,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难点:

  1、懂得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2、懂得李丽为什么不接林园园的铅笔,及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蓝色的树叶。

  2、复习词语。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这篇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过渡:李丽为什么跟林园园借绿铅笔呢?我们一起学课文第1自然段。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思考: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

  (2)生边读边找答案,用“ ”划出来。

  (3)看图1,找哪个是李丽,哪个是林园园。

  (4)指名说答案。

  过渡:林园园借给李丽绿铅笔了吗?最后她画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你从课文的'第几段看出来的?(第5自然段)。下面我们就学习第5自然段。

  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问: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2)观察图2。

  问:林园园看什么?脸色怎么样?心情怎样?又是怎么想的?

  (3)观察完图后,讨论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4)指导朗读。

  我们读这段应该把李丽认真画的态度读出来,还要把林园园羞愧的语气读出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语:为什么李丽没有接林园园的绿画笔?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2~4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问:李丽向林园园借画笔,林园园愿意不愿意借给她,你从哪看出来?

  理解:“已经、吞吞吐吐”的意思。

  (2)看图1。

  先看林园园画的树叶,再想林园园说的话,说明什么?(不愿意借彩笔)

  (3)指导读对话。(有语气)

  过渡语:李丽再次提出向林园园借绿笔时,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我们学习第3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问:李丽再次提出向林园园借绿画笔时,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李丽听了之后说了什么?

  (3)请2名同学分角色读第3自然段,把当时的情景读出来。

  过渡语:当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林园园听后借给李丽铅笔没有?我们继续往下学。

  5、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

  思考:

  ①林园园说话时用了三个什么词?说明什么?

  ②当李丽说还要画小草时,她又说什么了?怎么说的?

  ③“皱着眉头”说明什么?

  (2)分小组讨论3个问题。

  (3)指3个小组汇报结果。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自然段。

  6、指3名同学每位同学读一段,读2~4段。

  思考: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指名回答问题。

  四、分角色朗读全文。

  讨论:如果你在她们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

  老师看板书总结全文。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一)出示: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小树、房子和小山。(出示:画着绿树叶的图片)这是我们班张雨舜同学的作品,我们看,他的树叶画得怎样?(学生: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二)出示:画着蓝树叶的图片。

  教师: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好不好?

  二、初读课文

  (一)那我们就快快读课文吧,边读边标出生字,划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好伙伴”帮忙吧!

  (二)大家读得太认真了,谁能勇敢地给大家读一读呢?(教师奖给勇敢者一颗勇敢星)

  (三)大家读得真棒,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帮助伙伴是那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

  (四)那我们把课文中自己会的生字大声地读一读吧,不会的你也一定会有好办法解决的,是吗?

  (五)我想考考你们,同意吗?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2.教师出示会认字的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3.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4.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 借铅笔 趴在 削铅笔 不由得 吞吞吐吐 盒子 惹人喜爱 脸红

  5.同学们读得这么好,写得也一定不错,再读“术”“铅”“吐”“注”四个生字的卡片,这四个字特别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有信心写好吗?

  (1)这四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把好办法告诉你的同桌。

  (2)指导书写。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②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4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3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③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三、再读课文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你们知道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了吗?

  (二)反复练习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对话语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3.通过课文中林园园认识到自己没有帮助同学而感到羞愧这件事,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助人为乐,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一)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二)出示词语,学生**读,记忆生字。

  美术 铅笔 桌子 注意 吞吞吐吐 惹人喜欢 皱着眉头

  (三)听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互相订正。

  二、朗读感悟

   (一)读悟第1自然段。

  1.**读,读流利,体会语气。

  2.指导朗读。

  (1)指导长句子的停顿: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

  (2)指导读出语气: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验,体会李丽找不到绿铅笔时的焦急心情,再听教师范读,模仿读。)

  (二)读悟第2至4自然段。

  1.自读课文,数数两人有几次对话,用——画出李丽的问话,用波浪线画出林园园回答的话。

  2.指导读第一次对话。

  (1)抓住“小声”“行吗”“吞吞吐吐”这几个关键词语,先让学生自己体会两人说话时的不同预期,自读自悟。

  (2)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3)教师范读:读李丽的话“小声”读,用商量的口气;读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想借又不直接说的语气。学生看老师表情,听老师语调。

  (4)学生模仿练读,分角色读。

  ①用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感情的方法,在学习小组内读悟其余对话。

  ②检查自读自悟情况,相机指导朗读。

  ③教师引读李丽与林园园的对话。

  ④分解色读2—4自然段。

  (三)读悟第5自然段。

  1.读读说说:出示画,读读课文,说说蓝树叶的来历。

  2.想想说说: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3.说说议议: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什么?

  三、拓展活动

  (一)读读背背。

  惜校誉 敬师长 爱学友 守规章

  乐助人 有雷锋 少索取 多奉献

  (二)续编故事:如果你是作者,在课文的结尾你还会写些什么?

  ·板书设计·

  18. 蓝色的树叶

  小声 吞吞吐吐

  只好 我怕你……

  连忙 你要注意……

  皱着眉头

  (蓝色的树叶) (脸红)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9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19课

  教材简说: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学习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教学难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帮助。教学流程:

  一、回忆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来问问:你们*时看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指名说

  常看到的都是绿色、黄色和***。)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种奇特的树叶,它是蓝色的!大家想知道它为什么是蓝色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19课中找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由自己以往对生活中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的回忆,引发孩子对课文中蓝色树叶的好奇和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二、感知体悟

  1、请同学们认真听故事,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师播放课件)

  ①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说)

  ②谁还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③师小结:这篇课文就讲了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铅笔的故事。

  2、现在,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书本第89页,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3、李丽要画绿树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想向林园园借笔,这时又发生了什么?请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生自读文)

  ①谁来说说,这时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李丽借到笔了吗?为什么?(林园园说自己还没有画完。)

  ②林园园是真的没有画完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③林园园吞吞吐吐的回答,这里的“吞吞吐吐”,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在同位间说说吧)

  ④那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一读这句话吧!(生可先自读品味,再齐读)

  ⑤那谁能说说她为什么会吞吞吐吐的回答?(心里不想借,找理由)

  4、因为林园园吞吞吐吐的回答,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等她都画完。这次李丽第二次向林园园借笔,她借到了吗?请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生默读)

  ①谁来说说这一次李丽借到笔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②从林园园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③那她为什么没有立刻借笔给李丽?

  ④师小结:从刚才的这段话中,我们知道,李丽第二次借笔还是没有借到。

  5、因为李丽一直向她借笔,后来,林园园终于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这时她又交代了什么?请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林园园说出的话。(生可边读边画出)

  ①谁来说说林园园交代了什么?(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②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出,林园园是要求李丽要怎么做?

  ③那大家想想,在画画时提出这些要求行不行?(请快速在同位间说说)

  ④林园园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的要求,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

  6、是啊,林园园一下子又提出了这么多的要求。可李丽还是连忙说:“只画树叶和小草。”

  这样林园园总该要借她笔了吧?(还是没有借)

  ①没有借,那林园园是怎么做的?(皱着眉头说)

  ②谁能也皱着眉头来读一读?(指名1—2名品读)

  ③看着皱着眉头的林园园,李丽没有接笔。她借笔三次都没有借到,此刻她的心里会

  怎么想呢?(指名说)(很难过,不想再借笔了。还是自想想办法吧!)(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讨论和联系实际、回忆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联系实际,进行情感渗透。)

  三、讨论探究

  1、是啊,李丽一定也和大家想得一样。所以她用自己的笔画出了蓝色的树叶。看到这一片片蓝色的叶子,林园园有什么反应?(脸红了)那她为什么会脸红?请四人一组先在小组内说说吧(四人一组讨论)

  2、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明白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有时候帮助别人需要舍弃自己珍爱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克服自私,就会成为充满爱心的人。)

  四、拓展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相信林园园一定也知道自己做错了,她以后一定会改正自己的错误。

  那请同学们想想,在你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发生过这样的事吗?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呢?(指名说)

  1、指名说说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事情。

  2、师小结:嗯!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很感动。因为你们都有一颗关爱别人的心,都认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主动伸出手。的确,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号召身边所有的人都来分享帮助别人的快乐吧!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说说,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事该怎样做?通过学生自己的故事或小例子引导学生明白人与人相处应充满温情,相互关怀,相互帮助。)

  五、小结质疑

  1、学到这里,一节课的时间就快结束了,老师想来问问,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什么?

  2、还有想要知道的吗?(设计意图:超脱文本,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并提出疑问,自己在师引导下和同学们共同解决疑问,在了解本课主旨基础上做深入思考。)

  六、作业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作业,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发现你周围更多感人的故事吧!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感情渗透,教会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学会做个会欣赏*的人,学会做个热心帮助别人的人。深层次加工本课主旨。)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10

  【教学要求】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读好不同人物的说话语气。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常我们看见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呢?(绿色)对了,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树叶都是绿色的。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边的小朋友画的树叶却是蓝色的,这是为什么呢?想知道原因,就请小朋友们仔细读课文,答案就在其中。

  板书课题:19、蓝色的树叶

  让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读课文,在读课文的同时用铅笔勾出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3、同桌交流:把不认识的字提出给予解决。

  4、开火车巩固认读所教生字。

  5、**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6、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7、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三、合作学习课文内容

  1、分4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先**在书上标出自然段。

  2、小组成员轮流分段读课文,其他小朋友在听时把自己还不认识的字用横线勾出。

  3、同组同学互帮互学,读会所有不认识的字,再试着读读课文。

  4、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

  ⑴ 数一数有几幅插图?画了几个小朋友,分别叫什么名字?(答完后再出示以下问题)

  ⑵ 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铅笔?林园园答应借了吗?

  ⑶ 李丽为什么把自己画的树叶涂上蓝色?

  学习方法:在段中逐句找出,画上波浪线。

  四、反馈、质疑、自语

  1、全班齐读课文。

  2、说说通过自己读书明白了什么?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朗读、感悟、体会

  1、让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告诉大家自己喜欢的理由。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读第2、3自然段,同时完成课后的“读读说说”。

  3、讨论交流:林园园为什么会脸红?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生字卡片复习生字。

  2、读词语(小黑板出示)

  风景 吞吞吐吐 惹人喜爱 皱眉头

  削铅笔 注意 课桌 铅笔盒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让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摆放。

  2、师重点指导“拿”字的写法:

  “拿”字是上下结构,上部“合”字的撇起笔靠近竖中线,然后要往左斜,“口”要写扁一点;下部“手”字的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3、生在书上描红,然后临写,老师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三、课后实践

  画一幅你见过的最美丽的风景画,并涂上恰当的颜色。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巩固9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读词语,指名读,开火车,齐读。

  2、回顾课文。上节课上,我们知道了李丽他们班正在上美术课,让我们再回到那一节美术课上去吧,一齐来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引:李丽没有了绿铅笔,于是向林园园借,但是林园园舍不得借。今天我们来读读想想,到底哪些地方看出园园舍不得借。先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想一想,你是从哪里看出她舍不得借笔。

  2、学生读。

  3、交流:

  (1)吞吞吐吐。不肯借,答应不下来。读一读。

  你有过说话吞吞吞吐吐的时候吗?当我们感到很为难的时候,我们说话就会吞吞吐吐。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这句。

  仿写词语。

  **再读读林园园的话,你还从哪里知道他舍不得借。

  (2)我还没画完呢。是不肯借,在找借口。

  把她的不愿意借的语气读出来,读一读。

  (3)读第二小节,从哪里能看出她是在找借口。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读。

  如果你是李丽,看了林园园的树叶,你会怎么想。

  你又会怎么说呢?

  (4)是啊,李丽也这么说,读一读李丽的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小声、借、行吗?看出李丽有礼貌,在与林园园商量。

  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式,你能不能学着李丽的样子来说一句话呢?学生仿说。

  4、齐读第二节。

  引:李丽看到园园的画很美,就很有礼貌地向园园借笔,可是园园以没画完为理由舍不得借出铅笔。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回味一下他们说的话。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第一次没借成,李丽没有办法,只好趴在桌子上等园园都画完,那么园园这次又是怎么来说舍不得的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三小节,想一想。

  2、学生读。

  3、交流:

  林园园说的话

  (1)怕、弄断。说明林园园不乐意借铅笔,担心、小气,这是她内心真实的想法。

  (2)有感情地读一读。

  读一读李丽的话,想一想,从李丽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李丽的话:

  (1)现在、可以。李丽在向林园园请求、商量借笔的事。

  (2)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句子。

  (3)出示句式,大家读得真不错,那你能不能看着句式自己来说一句呢?学生仿说。

  李丽的话:

  (1)小心一点儿。看出李丽很诚恳,她会很小心。

  (2)有感情地读一读。

  4、读一读第三小节。

  引:当李丽再次着急而又诚恳地向园园借笔时,园园又以要弄断为名,不舍得借笔。现在同桌的二个同学一个当李丽,一个当林园园分角色来读一读第三小节。其它的部分可以一起读。

  (1)同桌练读。

  (2)指名学生读。

  四、学习第四小节。

  1、那么园园的第三次又是以什么理由舍不得借笔的呢?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第四小节,想一想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读。

  3、交流。

  林园园的话

  (1)注意、不要、不要、不要。说明园园很舍不得,很不放心,怕太费了,提了很多要求。原来园园舍不得借的原因是怕笔被用多了,

  (2)有感情地读一读。

  林园园的话

  (1)皱着眉头,还要画小草?他的意思是,画得太多了。园园没想到李丽还要画小草,觉得画得太多了,心里很不满意。

  (2)有感情地读一读。

  读读这一小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李丽的话

  (1)连忙、只。说明林园园只要把笔借给李丽,李丽都会答应下来的。

  (2)有感情地读一读。

  4、分角色男女生来读一读第四小节。

  引:李丽和园园,一个是那么的诚恳,一个是那么的不放心,不乐意。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四小节,把他们各自己的特点读出来。

  5、说说心里话。

  (1)引:听了园园的话,李丽没有说话,也没有接园园的铅笔,她在想些什么呢?园园方面(小气,他舍不得,怕我用多了,不肯把铅笔借给我),自己方面(还是拿蓝的画一画算了)。

  (2)学生说。

  五、学习第五小节。

  引:李丽终于明白了园园舍不得把笔借给自己,所以她——(出示第五小节)

  1、请大家读一读第五小节,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学。

  3、交流:

  (1)用心画。可能是因为生了林园园的气了。

  (2)不由得、脸红了。说明园园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错了,她会学着改正错误的。

  4、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小节。

  5、蓝树叶对园园说话。

  引:是什么让园园知道自己错了呢?蓝树叶。当园园看着蓝树叶时,她听到了蓝树叶在跟自己说话呢。你知道蓝树叶对她说了些什么吗?

  5、对小伙伴说。

  引:老师相信,蓝树叶对园园说的话,也正是你想对园园说的话。那么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周围的小伙伴说些什么吗?

  六、小结课文。

  原来蓝色的树叶在向我们讲述着这样的一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道理呢。看着蓝树叶,让我们想到了他对我们说的,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啊。

  七、写字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认读4个生字,并口头组词。

  2、仔细观察田字格,觉得哪个字较难写。

  3、老师范写二个字,学生跟写。

  4、说说另二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5、展示台展评。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12

  教材分析:

  互相帮助,不应该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是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但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学情分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并不容易。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

  2、指导读好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方法:谈话法、谈论法。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四片纸树叶(红、黄、绿、蓝)。

  3、三幅画(林园园的画、李丽的画以及一幅有绿色树叶的画)。

  4、扩展练习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识字写字。(略)

  2、初读课文。(略)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时你们看到的树叶一般都是什么颜色的?(绿色、黄色和红色)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拿出相应的纸树叶。

  2、(教师出示蓝色的纸树叶)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没有)可是,老师就看见有一位叫李丽的小朋友画了蓝色的树叶。

  3、板书课题。(19、蓝色的树叶)学生齐读课题。

  4、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你一定会知道其中的原因。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词语(巩固生字)

  出示卡片,用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四、朗读课文

  1、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大家还会读吗?(会)

  2、全班朗读课文,师纠正读音。

  五、分析课文,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说说“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李丽林园园)

  2、(教师出示林园园的画)问: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可爱)大家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3、看课文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看她们说了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讨论)

  教师检查:

  (1)李丽小声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应该用什么语气读?(礼貌,而且小声)为什么?(因为是在课堂上)指名读,全班读。(板书:小声说)

  (2)说话训练:()吗?

  (3)林园园把绿铅笔借给李丽了吗?(没有)她怎么说?全班读。

  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理解“吞吞吐吐”,让学生明白林园园是在找借口。(板书:吞吞吐吐地说)

  4、让学生找出另外的几次对话,按上面的方法学习。

  5、教师检查后板书。(借怕只画不要……不要……不要……皱眉头没有接)

  6、看课文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图画的是课文中哪部分的内容?(第五自然段)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

  7、(出示李丽的画)李丽为什么用蓝色的铅笔画树叶?(因为林园园根本不想把她的绿铅笔借给李丽)

  8、看到李丽的蓝树叶,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认识到自己错了)(板书:不由得脸红了)

  9、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的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学生**发言,教师补充,并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10、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对,当别人有困难请求帮助时,要热情帮助。

  七、扩展练习

  1、这些字,我会变!

  木+(、)=(术)土+()=吐若+()=惹

  合+()=拿盒=()+()注=()+()

  2、我会说!

  例1: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吗?

  例2: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吧。

  例3:吞吞吐吐花花**

  ()()()

  (教师发扩展练习卡,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并及时纠错。)

  八、实践活动

  (出示一幅已画好的有绿色树叶的图画)要求学生画一幅有绿色叶子的树的图画,画好后送给在学习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同学。

  九、板书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林园园

  小声说吞吞吐吐地说

  借怕

  只画不要……不要……不要……

  没有接皱眉头

  不由得脸红了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13

  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学习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同桌合作,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自学效果。

  (2)课件演示摘苹果游戏,识记生字: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3)课件演示青蛙过河游戏,读词语: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三、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讲第2、3、4自然段。

  (1)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2)指导读对话部分,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A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课件出示B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使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C.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林园园讲了三个"不要",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连忙"和"只画",是讲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的要求)

  课件出示D.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画小草吗?太多了!"这是林园园听到李丽说要画小草,觉得太费绿铅笔了,所以林园园说:"太多了!"意思是你要用,就只准画树叶。

  (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圆圆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指导后,再**学生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

  3.读讲第5段。

  课件出示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4、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注意不能将林圆圆当成批判对象。)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但”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了解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初步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2、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题

  教师课前先将课题“蓝色的树叶”写在黑板上。

  师: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时看到的树叶都是什么颜色的呢?教师随机给学生呈现ppt资源的相应图片内容。

  读了课题,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树叶为什么会是蓝颜色的呢?学习完课文后你们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词:

  2、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读。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主观察、识记下面的字:术、吐、桌、注、铅、已、笔、景、由、年、拿。

  2、教师请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几方面:

  ⑴ 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⑵ 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⑶ 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分别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五、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读课文并思考: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

  2、**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1、教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之后出示ppt请学生思考:

  ⑴ 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借到了吗?

  ⑵ 李丽不是需要绿铅笔吗,为什么会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⑶ 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学生**读课文。

  ⑵ 教师请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一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⑴ 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⑵ **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⑶ 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并说说为什么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她当时会想些什么?

  ⑷ 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⑸ 读第三次对话:

  ① 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② 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③ 教师播放资源中的范读。让学生体味林园园和李丽的心理活动。

  ⑹ 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⑵ 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⑶ 读第五自然段

  ⑷ 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⑸ 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怎么做?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教师小结: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相信我们的小朋友都能做到这一点。

  三、拓展练习

  1、读读写写:

  2、以“我想对林园园说……”为题,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15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识字、合作交流的方式,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铅、笔”等10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对话,细细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了解李丽需要铅笔的着急的心情,读出李丽在借铅笔时谦和诚恳的请求态度;了解林园园因为担心李丽把笔弄断,舍不得借的心情,读出林园园不乐意、担心的语气。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丽和林园园的三次对话时的心情,并把对话读好!

  教具准备:蓝色树叶图、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人吗?今天,就请你们先来帮帮老师吧!老师第一次来炼化小学的时候,不认识路,就向路边的一位叔叔询问:“你帮我指一下路行吗?”(出示)谁来帮我问问路?(指名把这句话读好,读出语气,表达请求。)

  问得这么有礼貌,叔叔帮我指路了,他告诉我还要再开5分钟。啊,还有5分钟的路,真远呀!我皱起眉头说:“还要再开5分钟?”(出示,指名读,读出惊讶的语气)、

  等到进入炼化公司大门的时候,我想:“现在快到了吧。”(出示,指名读,读出期盼的语气)

  表扬::小朋友你们可真懂我,把这几句话的语气读得这么好。

  一、启发导入,质疑

  (教师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师:老师这儿有一片树叶,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指名回答)

  (预设: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

  师: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走进第19课《蓝色的树叶》(出示课题)。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师: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题目。评价:你读得正确、清楚,)我们一起来读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出示自读要求: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较难读的字可以圈出,多读几遍。并在文中标出小节号。

  (生自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呢?

  2、汇报交流

  小朋友们读得真仔细,那你们知道——1)这件事发生在()课上?

  出词卡“美术”术是翘舌音,我们读准这个词。学习“术”字:大家仔细看,术和哪个字很像?能区分一下吗?

  (指名回答。预设:木字,术比木多一点)是啊,小朋友在写时要分清楚。(2)美术课上,老师教大家——(引读)画风景。

  (出示句子):

  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

  师:这是一个长句子,怎样把它读正确呢?自己先来试试。

  (指1~2名读,评价:你注意到了逗号,还在词语间进行了适当的停顿,非常好听。)

  师:我们一起来读。

  师:这个句子读得流利通顺,特别是这个多音字读得很正确,就是——“教”,谁为找一找词语朋友?(指2名回答)

  师:你们看,我们*的汉字多有意思呀,一个字有几个读音。这种字就是多音字。小朋友们*时要多积累、区分,不要读错了!

  (3)(出示两幅图画)

  师:小朋友,我这里有两幅画,你知道分别是谁的?

  (指1名回答)

  A、学生说到林园园的画,(板书:林园园),

  师:课文中那句话讲到了她的画?快去文中看看。

  (指名回答)

  出示词卡:“惹人爱”,**的树叶。真——(引读)惹人爱

  师:心里感到喜欢就叫“惹人爱”,什么也“惹人爱”呢?你能读出惹人爱的感觉吗?(指4名回答。评价:你真喜欢它!听你一说我也喜欢上它了)

  B、学生说到李丽的画,(板书:李丽)

  师:她为什么不给树和小草涂颜色呢?

  (指名回答,预设:因为她的绿铅笔找不到了。)

  出示词卡:铅笔,我们读这个词教学“铅”,

  师:小朋友们快看,铅字中的哪一笔不能写错?

  (指名回答。预设:右上的“几”字不带钩),

  师:“铅”是左右结构,写时还要注意(生:左窄右宽)跟着老师来写一遍。

  (师示范写,学生描红、书写)

  师:铅笔会读了,那么这个词语一定也会了,读

  出示词卡:削铅笔

  因为削铅笔时要用到刀,所以削字有——立刀旁

  (4)找不到铅笔,于是李丽就向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说

  (出示)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的太多。

  师:小朋友们,这又是一个长句子,谁能用上刚才读长句子的方法把句子读好。自己先试一试。(生自读)

  (指2名学生读,评价:这些小逗号读得真好!你会读长句子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

  师: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

  词卡出示:注意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词,比如,今天吃早饭时,妈妈说:“你要注意,吃饭的时候()”。

  (指2名回答)

  (5)小朋友,李丽最后有没有接绿铅笔?她用自己的蓝铅笔画出了——(蓝色的树叶)

  三、细读课文,体会心情

  1、读讲第2、3、4自然段。

  (1)出示读文要求,**读第2、3、4自然段,用直线划出李丽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林园园说的话。

  (生自读)

  2、指导读第一次对话。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等词语。

  A、师:(出示第一副插图)李丽在美术课上认真画画,正要画树,却发现绿铅笔找不到了。她想向林园园借,她是怎么说的?(指名回答。课件出现李丽的话,)

  a、你觉得李丽是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她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因为她问林园园是用**“行吗”,而且现在在上课,为了不打扰到别人,她问得很小声)

  b、谁来做做李丽,有礼貌地问?

  (指2~3名读句子,评价:我还听出了你很着急)

  c、一起来有礼貌地问一问。

  d、老师相信你们遇到困难时也能像李丽这样问一问,

  创设情境说话练习,出示:

  当你发现你的语文书落在家里了,你得向同桌借,你对同桌说:“()吗?”

  当你在擦黑板,高的地方擦不着时,需要老师帮忙,你对老师说:“()吗?”

  当遇到别的困难时,你还会怎么说呢?

  B、师:听了李丽的请求,林园园是怎么说的?

  (指名回答,出示林园园的话,)

  a、师生合作读对话

  师:孩子们,我现在就是林园园,你们来当李丽向我借铅笔。

  b、师:孩子们,你从林园园的回答中听出她心里在想什么?(指名回答。预设:她不愿意借这支笔)

  师:“你因为不太想借,又不好意思说,所以说话时就吞吞吐吐了。”

  板书“吞吞吐吐”

  出示词卡:“吞吞吐吐”。交流记住“吐”的字形。

  师:谁能再来吞吞吐吐的回答呢?

  (指2名学生朗读,评价:你体会到园园的心情了。你扮得真像!)

  指导学法:小朋友,你们看,体会好他们的心情,就能把他们说的话读好了,这可是我们读好对话的一个诀窍,让我们同桌间,一个扮演李丽,一个来当林园园,把他们的第一次对话读一读吧!

  C、出示第一幅插图:指名2人合作读对话,来一个示范。请其他小朋友评价

  3、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

  A、师:(引读)听了林园园的回答,李丽——(出示):

  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

  师:老师还有一句话。你们再读读,你喜欢哪个句子?出示,比较句子:

  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

  李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

  (预设:“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师:李丽实在没有办法,所以只好等着林园园、(板书:只好)来,我们把李丽的这种焦急等待的心情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B师:体会到了这样的心情,肯定能把李丽第二次借笔的话读好的,自己先来试一试。

  (课件出示李丽的话。指名读)

  评价:我听出你多么希望林园园能把笔借给你呀!

  师:小朋友在非常期盼的心情中也会像李丽这样说的,谁来?

  (出示课后的练习)

  现在可以把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吧。

  C、师:而此时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林园园的话,指名读)

  师:园园因为担心,所以舍不得,(板书:怕)谁能读出这种担心和舍不得?(指2名学生读:评价:你读出了林园园的心情。)

  李丽非常理解林园园的担心,所以她向林园园保证——我会小心一点。

  (出示李丽的话)

  D、指名两个孩子和老师一起来读第三节。

  师:我们再来体会他们的心情。请两名学生一个来当李丽,一个来扮林园园。我来读旁白。

  4、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

  A、师:小朋友们,这是他们的第三次对话,用上刚才边体会心情边读的方法,同桌合作来读一读对话,旁白一起来读。”

  B、第一组学生展示时:理解三个“不要”。

  师:园园你为什么把三个“不要”说得这么重?

  (指名说,预设:她很担心李丽会用坏绿铅笔。心理很舍不得)

  C、第二组学生展示时:

  理解还要画小草?

  (评价:你的小问号读得真好。)

  师:从林园园皱起的眉头和这个高高扬起的问号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D、师生合作读

  男生做李丽,女生当林园园,老师读旁白

  四、词语回顾:

  对话读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们还能把这些词语读好。(刚才的词语出现,开火车读一遍。)

  五、写字指导:

  出示“铅笔”、二字,李丽和林园园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围绕这这支绿铅笔,今天我们来写“铅笔”。铅字已经写过,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笔“,找找生字中那些笔画需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

  (预设:笔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竖弯钩要帮我我们定好位。)

  (1)教师范写,

  师:写字前不要着急,先把笔握正确,想好,先看示范的字,然后写,写完在把自己的字和示范的字对照一下。

  (2)同学临写描一个写一个):在实物投影仪中展示,表扬结构和主要笔画。

  (3)其他还有好几个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用上我们学过的方法各描一个,写一个。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1)

——贴树叶教学反思

贴树叶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贴树叶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贴树叶教学反思1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这样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执教这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采用多种方法教学生字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听音找字”的游戏巩固生字。这游戏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首先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然后听老师读字,学生迅速举起听到的生字。这游戏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生字正确读音的情况,尤其是翘舌音的字“术、惹、皱”,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学习课文内容时,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学**上,我注意以读为本,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内心的感受。如: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林园园的话中有几个“不要”?自己尝试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自私,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不愿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利用多**课件出示图像并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但是,在引导学生认识林园园的做法是错误时,我也很注意防治学生把林园园作为批判对象,使学生认识到林园园虽然有错,但她最后还是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的。最后,我还相机进行了说话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还鼓励他们写下来,初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尤其是当别人有需要时,更应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学生能能领会到课文传达的教育信息,这是我在本课教学中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比较欠缺,学生朗读的参与面较小,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贴树叶教学反思2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并着重指导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挺高的,但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让学生生硬的理解字词,学习效果不大好。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课后,我对自己在备课中所欠缺的环节重新梳理了一遍,再次上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了,学习效果明显的有所改观。是的,学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个“激励、唤醒、鼓舞”,饱含了多少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贴树叶教学反思3

  从秋天开始在我们幼儿园就可以经常看到到处飘落的树叶,在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也经常捡着玩。而在进入秋天给孩子们介绍季节特征时,几个脑袋瓜较灵活的孩子不禁会问:“老师,为什么有的树叶变黄了,有的树叶落下来了,而有的还**的在树上呢?”于是,我为了让他们了解更多季节对树叶的影响,也为了能让孩子更好学习分类就因材施教把科学主题活动《植物的朋友》里的《有趣的树叶》留到冬天时在上周的科学活动上上。

  在整个活动中我先让孩子到户外收集树叶接着展示观察比较树叶的特征然后再了解树叶的组成最后按其颜色、形状来分类。在探索过程中通过先让幼儿在幼儿园周围采集来的许多不同的树叶来看看、摸摸、闻闻等多种感官感知落叶树叶和常绿树叶的异同,再从大小、形状、颜色、手感等方面进行比较并积极进行分类,不仅使幼儿能从不同方面认识更多不同树叶还能引导幼儿按颜色、形状、大小来进行分类练习。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高,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活动过程过度自然,各环节有序进行,基本完成目标要求,师幼互动较亲切。上完整个活动下来自己觉得如果我把这个活动拿来做园内教研活动来上还真不错啊!但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能带孩子去那种专门的大森林里捡树叶再来了解认识更多的树叶就会更好。

  通过这次活动,不但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老师在上科学活动时应在把握活动目标的同时随时根据活动的需要调整目标,不能幼儿一乱就乱了方阵,应在幼儿集中注意的前提下让幼儿探索。当然,幼儿的集中注意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和及时调整、整合目标。教师在观察孩子的表现时,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捉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用幼儿喜欢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收放自如”。这样,在幼儿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主动地积极探索,才能让“叶子”成为幼儿真正感兴趣的“有趣的叶子”;也消除了我对畏惧上科学活动的心理并能更加有信心地上好以后的科学活动。

贴树叶教学反思4

  一、教材简析:

  《树叶》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5句。小诗从“树枝拿它当扇子”“小虫拿它当被子”“鱼儿拿它当花伞”“小鸟拿当风筝”……从而形象地写出了树枝、小虫、鱼儿、小鸟……都非常喜欢树叶,树叶给它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同时也反映了树叶与大家亲密、协和的关系。最后一句,树叶说:“大家都喜欢我,我真高兴。”这是树叶发自内心的感慨,由于大家都喜欢树叶,因而它感到非常的愉快和兴奋。本诗多处运用拟人的写法,浅显易懂,琅琅上口,进而抒发作者对大自然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

  2、能力目标:①自主积累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读生字,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诗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

  2、说说你喜欢什么小动物?(让学生**说)

  3、你能模仿它的'动作、声音吗?(生演)

  4、想玩吗?(想)咱们一起来玩玩吧!(生表演)

  (一)导入新课。

  师:可爱的小动物们,准备上课吧!

  1、孩子们,看看这幅美丽的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这些漂亮的树叶,都是小动物们的好朋友,它们常常在一起做游戏,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做游戏的,读读《树叶》这首童话诗,你会明白的。

  3、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请同学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和划出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每人做小老师教大家认读,协助同伴解决学**的困难。

  师: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是不是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你们看生字宝宝也急着出来与大家见面呢?

  3、检查识字情况(课件、开火车等多种形式认读)。

  4、大家认识了那么多的字婴幼儿,谁认识“词语花篮”里的词婴幼儿?(指名认读)

  5、除此之外,你还喜欢哪些词语?(让学生**回答,自主积累。)

  6、游戏巩固——摘树叶。字婴幼儿和词婴幼儿都躲到叶片下面去了,谁能摘下自身喜欢的树叶并把叶片下面字或词读出来,树叶就归谁。

  7、书写指导长兴虫当写字步骤:(1)看,看生字在田字格占什么位置,(2)书,书写练习,(3)评 ,学生练习进行互评。

  (三)再读课文。

  1、师:多美的树叶,人见人爱。树枝、小虫、鱼儿、小鸟都跟树叶玩了什么游戏呢?请小朋友先读读课文,边读边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的“它”、“大家”、“我”各指的是谁?

  (2)大家把树叶当作什么?

  (3)“我”为什么真高兴?

  (出示问题课件)

  2、小组讨论:按老师提出的问题,把想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看看谁的想法好

  3、检查自学情况。

  4、小结:同学们,你们刚才读得很认真,讨论得很激烈,回答的问题很好。

  树叶多美啊带给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大家说我们从小就知道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那以后大自然就会越来越美。

  《树叶》教学反思

  一, 游戏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孩子对游戏非常感兴趣,用游戏开始,使他们保持高涨的情绪。 在“摘树叶”的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认真观察的精神。

  二、以学定教,注重评价。

  找准学习的起点,以学定教,是体现学生主体的前提。新课堂呼唤放开学生的手和脑,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学生自己已经会学的,老师不要包办代替。例如:学生学生字,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积累,对于一些学生自己能通过一些辅助,自己就能解决的生字,老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老师通过一些**检验即可。

  2、注重评价。①师的评价,往往老师正确,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②生与生的评价,往往低年级的孩子***容易转移,这就更需培养孩子注意倾听,并能对同伴的观点做出及时的评价。例如:在读课文时让学生同桌的孩子互相读、说,并能评一评同学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还不够。这样学生就要在听的基础上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来。

  三、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深入探究,首先要求老师早备课时认真思考如何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思考怎样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从导入课文到过度语的设计、多**的运用、说话情境的设计等都要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为课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2、拓展延伸。以文本为辐射点,丰富教材内容。例如:在教学时,师抓住“大家”一词**:“大家指的是谁?”学生说:“指的是树枝、小虫、小鱼、小鸟它们。”师追问:“就指它们吗?”学生说:“还有小**、燕子它们等。”“你是从哪知道的?”“从这省略号知道的。”紧接着老师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大家还有谁?

贴树叶教学反思5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贴树叶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通过拼、摆、剪、贴组合成有趣的图画。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对事物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拼贴出一幅有趣的画。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图片资料、各种树叶、范画、胶水、剪刀、白纸等。学生:各种树叶、胶水、剪刀、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

  生:春天。

  师:春天来了,我们周围有什么不同?

  生:万物苏醒的季节,小动物们都醒来了,小朋友们也换下了厚厚的冬衣,树

  上也长出新芽了,嫩嫩的叶子把小树装扮得更漂亮了……。

  师:春天,树上的树叶千姿百态,嫩绿嫩绿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画,这画有点特殊,你们看看这是一幅什么画?

  生:用叶子做的画。

  师:对,是树叶做成的,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当中"画"了些什么? 生:有金鱼,小鸟,萝卜……

  师:那你们想不想都做一张这样的画?今天我们就来尝试一下树叶拼贴。 板书:贴树叶

  二、学习新课

  1、学生把课前收集的树叶拿出来,并让学生观察树叶,辨认树叶片的形态,大小。

  师:看看你们都收集的哪些树叶,收集的树叶都是些什么样子的? 生:我的叶子都是长长的。

  生:我收集的叶子很大,是梧桐树的叶子。

  生:我的是柳树叶,很细长。

  ……

  师:大家都收集了很多不同的叶子,老师这里也有一些,看看你们手上的叶子有没有和我一样的 (课件)

  师:那老师现在要大家观察一下自己带来的树叶,看看他们长得什么样子? 生观察,得出结果

  生:叶子的中间有一条直的线。

  师:这线叫叶茎。

  生:叶子的正面和反面颜色不同。

  师:这是叶的两个面。

  生:我的叶子上还有细细长长的小线。

  师:那是叶脉。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叶子的外围有像锯齿状的东西。

  ……

  师:大家说的真好,说明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认真,今天,我们知道了树叶是由叶茎、叶面、叶脉等组成的。

  2、让学生欣赏老师的作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老师用了什么方法?

  师:如果能直接拼的就直接拼,拼不成太大了可以剪掉一些,然后在用胶去粘贴而成,如果再有多余的地方,也可以撕掉一小部分。

  板书:拼、剪、贴、撕

  a。用拼的方法来组合,b。用剪的方法来构图,c。用贴的方法来构思,d。用撕的方法来表现。

  2,让同学们大胆想象——这些树叶象什么

  师:春天的季节,树叶茂盛,花儿齐放,你们看把蝴蝶都吸引过来了,( 点课件),一只好大好漂亮的蝴蝶啊!可是老师有困难了,你们愿不愿意帮我呢?你们能不能把它用树叶拼成呢?

  生动手拼

  3、欣赏范画

  师:同学要仔细观察,除了我们用简单的拼贴剪撕的方法,还有没有添加其它的方法呢?

  4、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使得我们在之后的树叶贴画中的制作效果显得更有创意。现在我们就开始动手做吧。

  三、作业要求:

  每人拼贴一张有趣的画。师巡回指导并把一些学生做的好的有创意的画展示给大家看。

  四、作业讲评:

  把学生制作的比较有特点的作业贴在黑板上,让同学观看,评赏,并给画起一个名字。如三条鱼,动物园,蝶儿飞……

  五、小结本课: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以后我们要多观察收集各种有趣的叶子,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更有创意的画,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 下课

  反思:

  本节课是新赣版美术教材一年级下学期的第十二课。本课的活动要求是利用各种树叶制作出各种富于想象的画。在学生活动时都非常活跃,想法都与众不同,也都能发挥创意制作出有特点的树叶拼贴画来。但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最初的让学生观察树叶时,只是让学生观察外形并展示树叶,如果在这时我再

  **:"如果老师要做一只蝴蝶的话,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看看应该可以用到哪些树叶呢 "这样学生就会从自己收集的树叶中去找到适合的,帮助我完成。通过学生自主找到,发现,帮助老师完成最好的作品,让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使课堂教学更加融洽;在制作贴画时,还可以多出示些树叶画,欣赏不同的表现类型,可以让学生开拓视野,多收集各种信息,让自己的作品更加有新意。因为学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集中的时间不长,在上课时就有些学生的***不集中,看到了树叶后就自己先做起来,没有听老师讲课,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解决。

  《贴树叶》教学反思

  一、激发学生认真观察。

  一年级是初始阶段,他们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美术教学中,我抓住孩子这一特点,运用激励性的课堂语言激发他们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发现美,逐步形成习惯。我在《贴树叶》这堂课里,设计了一些激励性、启发性的课堂语言,用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和学习兴趣。

  二、建立联系化解难点。

  一年级的学生表现能力较差,让他们创作出生动的树叶粘贴画有一定的难度。为突破难点,我设计的问题是:认真观察树叶的形状。想想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头、身子、四肢、尾巴等各像什么形状?让他们在脑海里对树叶和小动物的形状建立联系,然后,让他们再进行创作,就觉得容易了。

  三、多元化评价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展示学生作品评价总结这一环节,我使用了自评、互评、师评等评价方式。

  四、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标强调“德育为先”,美术教学在进行美育教育的同时,要渗透德育教育。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老师想美化一下教室后墙的学习园地,你们愿意帮忙吗?请课下制作一幅更加精美的树叶粘贴画。注意:我们要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不要摘树叶和花。这一教学设计渗透了环保意识。

  

贴树叶教学反思7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结束时,我问:大家学这篇课文有什?感受呀?他们都扬起一张张笑脸,大声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对呀,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的结果,要是自私,要是无私。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从课文内容看,李丽从头到β都非常有礼ò,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的借口推托,林园园的行为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课文结β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我一直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并努力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学生对三次对话进行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对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菁选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