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读颜氏家训有感6篇

读颜氏家训有感6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颜氏家训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颜氏家训有感1

  在这一片当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有关子女教育的问题。颜之推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认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强调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严教和慈爱的关系,并举例说明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的坏处;认为对孩子要一视同仁,不可有偏爱;重视子女的品德教育,告诉子孙不能为了求官而谄事权贵。

  教子之感受一: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导也成才;智力低下的人,虽受教导也无事于补;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导就不会懂得事理。可古时候方仲永的例子告诉我们并非事事如此,智力好的人,如果不加倍学习,也会沦为普通人。

  教子感受之二:父母威严而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爱,总是任其为所欲为,该告诫阻止的反而夸奖鼓励,该斥责的反而和颜悦色。孩子长大懂事以后,就会认为理应如此。孩子骄横傲慢的习性已经养成,才想到要去管束制约,就算把他们鞭抽棍打致死,也难以再树立自己的威信。孔子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俗谚说:“教导媳妇儿要趁新到,教育儿子要及早。”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教子感受之三:父子之间的关系要严肃,不可以过分亲昵,骨肉之间的亲情之爱,不可以简单不拘礼节。不拘礼节就不能做到父慈子孝,过分亲昵就会产生放肆不敬之心。从有地位的读书人往上数,父子都不同室居住,这就是使父子之间不过分亲昵的方法。至于长辈身体不适时,晚辈为他们按摩抓搔;长辈每天起床后,晚辈为他们整理卧具,这些都是讲究礼节的教育。孔子弟子陈亢听到孔子疏远自己的儿子,感到高兴,这是什么缘故呢?”回答是:“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君子不亲自教授他的孩子。《诗经》里有讽刺君主的言辞,《礼记》中有自避嫌疑的告诫,《尚书》里有违礼作乱的事,《春秋》中有对混乱行为的职责,《易经》里有备物致用的卦象,这些都不是父亲可以直接向子女讲解的,所以君子布亲自教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到21世纪,家庭教育在整个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颜氏家训》清晰地对家庭教育提出了很多良好的观点,我们可以借鉴。

  《颜氏家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本文提到的第二篇。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人成长的起点和基点。从生物学角度讲,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因此,家庭是人生命的起点和基点。从教育学的角度上分析,家庭是人接收早期教育的地方也就是人的启蒙学校。人从诞生语言形成、行为习惯以及性格的形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 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影响。

读颜氏家训有感2

  今年寒假,我阅读了一本书,一本我一开始怎么也看不懂的书:《颜氏家训》。

  寒假前,老师向我们推荐书目的时候,我根本没放在心上,随随便便就订了这本《颜氏家训》。我本以为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没想到我一拿到书,打开一看就傻眼了,完全看不懂。我本来想放弃这本书,后来转念一想,我男子汉大丈夫,堂堂五尺之躯怎么能被这小小的一本书所吓退。

  寒假里,我就拉着妈妈陪我一起读,让妈妈一句一句地解释给我听。妈妈对我说,《颜氏家训》里语句叫文言文,我还没怎么学过,所以看不懂,这也是正常的。就这样,在妈妈的一句一句解答下,我认真读了《颜氏家训》。

  读书过程中,妈妈为我解答了很多句子,我也明白了里面许多话的意思。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 同命而行,行其所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妈妈告诉我,这句话是说孩子心目中家长有威信是他们接受家长管教和建议的心理基础,而一旦家长的权威动摇,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变得不顺畅,双方还会常常闹得不愉快。我一听顿时明白了许多,老师不是很多次向我们举例说。有些家长的孩子在家长面前蛮乖的,一到了爷爷奶奶那里就撒泼耍赖,爷爷奶奶没办法就只能依着他;或者对老师说,您帮我说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吧,我说的话他都不听,就听老师的。原来这都是爷爷奶奶在家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威信,太宠溺孩子了,自然而然孩子就会觉得他提任何要求都是有可能被接受的,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任性刁蛮不讲道理的坏习惯。

  想到这里,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还好,我家里的长辈不宠溺我,看来这就是大家都说我懂事的原因啊!

读颜氏家训有感3

  读书可以使我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书香四溢、书富五车,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精神上拥有巨大而宝贵的财富。寒假期间,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校本课程自主学习活动,阅读了《颜氏家训》这本书。

  《颜氏家训》这本书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

  《颜氏家训》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文言文,在语文的课堂上,我们对文言文的中一些字词的理解一般都是死记硬背,没有灵活的运用学到的知识,我觉得在诵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能增强语感,让我们在今后对一些文言文当中出现的相对于现代难以理解的词汇有一些了解,并且对以后我们朗诵较难的文言文很有帮助,不会太断断续续的。并且多看看文言文底下的注释,看多了也就记住了,有的字意思有很多种,需要自己去体会并理解,在阅读《颜氏家训》中我遇到了一些我学到过的字,但是这个字的意思是新的意思,让我了解到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增强了我的文言文基础。

  此外,这本书也蕴含很多道理。我从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必须经过充分的礼仪训练,"规行矩步,安辞定色",以养成必备的风度气质我们现代的家庭教育,父母只希望孩子聪明,成绩优异。只要孩子聪明,家长就能满足。因此大多在培养孩子的智力水平上下功夫,很少有家长会愿意花时间改掉孩子的坏习惯,注重习惯的培养。因此也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没家教"了。在平常学习生活中,有的同学的桌子非常乱,抽屉里面全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书,用过的书不用的书都堆在一起,擦完鼻涕的纸也随意放在抽屉,到了放学的时候才开始整理,结果上课的时候找书找不到,放学还耽误其他同学放学时间。这样的习惯是很不好的,所以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全身心地进行优良发展。

  《颜氏家训》中其实主要用举例子的手法来说明道理,在阅读这些正面反面的例子中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书中内容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一味地灌输这些道理,而且让我们从例子中反省、汲取知识。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完善自我。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在这段自主学习期间,我收获了很多。相信在以后,我会通过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来大大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

读颜氏家训有感4

  读书并非学生的专利,现在是终生学习的时代,坦白地讲,我确实应该在学习上更自觉更努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知,不停的学习不仅可以给教育教学以源头活水,而且更能丰富自己的人生,以此引导自己和他人追求有意义的人生。最近静下心来读了读《颜氏家训》这本书,受益匪浅。

  《颜氏家训》——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大思精的家教专注典籍,被誉为"论述教子、治家、勉学、处事、之法则,传承家教诚孝、伦理风操之经典"。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学习了这本书里有关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的内容。当今社会家庭教育成了社会大问题,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对家长、老师和社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而《颜氏家训》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启发。

  重视家庭教育

  颜之推在《序致》就中就阐述了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 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意思是孩子心目中有家长的地位和威信是他们接受家长管教和建议的心理基础,而一旦家长的权威动摇或者受到"创伤",亲子之间的合作关系就变得不顺畅,很多时间和很多事情都首先"内耗"在亲子之间谁说话算数的权利较量上,亲子合作因而变得效率低下,双方还常常闹得不愉快。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总有家长和我们讲,我的孩子在我面前蛮乖的,一到了爷爷奶奶那就撒泼耍赖,爷爷奶奶没办法就只能依着他;或者老师您帮我说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吧,我说的话他都不听,就听老师的。这都是父母或爷爷奶奶在家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威信,妥协惯了、宠溺惯了,自然而然的孩子就会觉得我提任何恰当或者不恰当的要求都是有可能被接受的,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让孩子养成了任性刁蛮不讲道理的坏习惯。因此,好的家庭教育是奠定幼儿良好性格品质的基础。

  重视早期教育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颜之推以自己学习为例,提出对儿童宜及早施教,以免错过时机,事倍功半。在《勉学》这一章中也提到"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同样告诉我们,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长大以后,心思容易分散,因此要重视早期教育,不能错过良机。但是此处所说的早期教育并不是说让幼儿在三五岁时便要会背多少唐诗宋词认识多少汉字学会多少种语言,而是从小培养幼儿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一是儿童心理纯净, 易受习染, 即古人所说的"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可塑性大,无论好的坏的都对他们影响巨大;二是幼年时精神专注,记忆力旺盛,不但当时学习效果好,且能终身不忘。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常常羡慕他人天才,其实,他们的成长无不在婴幼儿时就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众所周知的《童年》就是高尔基对自己这一时段的生活历程刻骨铭心的概括,特别是他外祖母的慈爱、宽容和顽强在他幼小的心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是他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所以说,恰当的早期教育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的有效途径,而作为幼儿教师,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及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从孩子进学校起,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让他们在自己良好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严而有慈不偏宠

  《颜氏家训》中说::"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教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父母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父母对待儿女要爱子有方,既不可简慢,也不可溺爱。简慢只会造成亲子关系淡薄,溺爱只会养育出温室的花朵。

  父母既要保持威严的一面,在孩子的心中树立威信,也要让孩子感受爱,学会爱。另外,颜之推提到的"不偏宠"即对所有子女都应一视同仁, 不宜偏爱哪一个的观点对于现如今大部分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可能作用不大,但对于幼儿教育者来说却尤其值得珍视。做老师的深有体会是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的,也总有那些个特别听话乖巧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不管那几个调皮的,让他们去,甚至是时时刻刻批评他们呢?当然不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单独的特别的个体,有自己的特性,有自己的优点,作为老师,必须一视同仁,发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帮助其改正缺点,做到不偏宠,不放弃。

  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倍出,工作的难觅,教学方式大转变等等,无一步向我们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惟有不断学习、进取,才有足够的底蕴应对各种情况;只有不断探索新的。、积极的、受幼儿喜爱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勤学、善学、乐学,为其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做一个位幼儿启明、导航之人,才能在教学和教育中体会成长的乐趣,体会生命之舟远航的生生不息。

读颜氏家训有感5

  《家训》是一本对后代具有深远影响的书。后代《家训》皆溯源《颜氏家训》。“古今家训,以此为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颜氏家训》是颜之推的精心之作,可以说他一生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复杂矛盾的思想性格和缜密的处事态度,大都集中地体现在这部《家训》之中。有人用“一个父亲地叮咛”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其内容和主旨。它是一位老于世故的长者、聪明睿智的学人、机灵权变的政治活动家,在平安的度过乱世的风云之后,向他的家族子弟讲述自己的经历风险、体验教训、思想心得,作为一种思想、道德、文化、政治的训导。

  颜之推(公元531年——约595年),字介,梁朝建业人(又称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人。颜之推出生于士族家庭,父亲颜协,官至咨议参军。他的家庭有儒学世承的传统,早年受到儒学的熏陶,奠定了他一生的学术思想基础。颜之推年逾六十的一生,“三为亡国人”行踪遍及江南、河北、关中,又得与南北同一后的隋朝,经验阅历十分丰富,远非南北朝时代局促一隅的高门士族可比。这些又为他撰写《颜氏家训》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颜氏家训》共二十篇,薄薄的一本书饱含了一位经历了风雨沧桑的家族老人对家族儿女的叮咛与期望。除了第一篇《序致》说明全书宗旨,末篇《终制》叮嘱后事,《归心》讲述崇佛失当外,剩下的十七篇分别讲述了他的家庭教育观(包括《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四篇,主要强调的是教育子弟、尊老爱幼、和睦家庭的重要性。)、品德智能教育观(包括《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四篇,讲述了如何培养造就子弟成才。)、思想方法教育观(主要包括《名实》《涉务》《省事》《止足》篇,讲述的是培养子弟观察、认识、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养生教育观(包括《诫兵》《养生》篇,强调子弟们不要依靠卖弄勇力与战争来取得显达,应首先保全生命,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知识教育观(主要包括了《书证》《音辞》《杂艺》三篇,主要介绍古籍文字考据知识、音韵知识和文人涉及的各项杂艺知识。)。

  《颜氏家训》中最突出的也是其他的家庭教育观,这也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第一是因为当时社会的官学衰落,家庭教育成为士族教育的基础。其次是颜之推作为一名当时的封建家长,对家庭有支配权,可以在家庭贯彻他的教育主张。最后也是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从家族利益出发,要使颜氏家族在政治变动终不致衰败,需要依靠家庭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颜之推主张对儿童的早教,同时他还最早提出了胎教的主张。在《家训》中作者指出儿童教育方面颜之推认为要越早越好,如果能实施胎教就更好。“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乐滋味,以礼节之”。就是说,古代的君王家庭都讲究胎教:孕妇怀子三个月,就要迁居别室,耳目要清净,不看邪恶的事物,不听不正当的声音,而是用优美的音乐陶冶性情,以礼仪支配自己的言行,这对胎儿的成长发育有很大的益处。

  而一般的老百姓家庭即使不能向古代圣王家庭那样实行胎教进行超前教育,也应当尽一切可能及早施教。“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就是指:一般人家应该在孩子能感知喜怒哀乐,能与人交流沟通感情时就要开始教育告知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进行最初步的行为规范。这样坚持数年以后,儿童就会越来越懂事。等到“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颜之推之所以主张儿童的早教是因为作者认为“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孩子小时候,思想单纯,精神专一,感受敏锐,容易教育。长大后,思想复杂,感受迟钝,就难于教育了。)其次作者还认为孩子在幼儿期时的可塑性很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他认为早期教育和训练养成的习惯,就象与生俱来的那样稳固,向自动化了一样,不需任何努力。但是不对儿童进行早教的话就会“骄慢已习,方复制止,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即若不抓紧早期教育,等到儿童已经养成恶习,再去纠正,就是打死他也没用,还会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一辈子都难以改正,最终成为无德无用之人。

  在儿童的早期教育的内容方面,颜之推主张语言教育、孝悌为中心的人伦道德教育子弟立志和树立较高尚的生活理想的生活教育。

  语言教育。颜之推认为教育子女学习正确的语言,是做父母的责任。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而且这个语言学习上要重视通用语言。“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云为品物,未考书记,不敢辄名。”就是说,一事一物,不经查考,不敢随便称呼,担心有了差错给子女留下不好的影响。

  孝悌为中心的人伦道德教育。对于儿童的道德教育方面颜之推不住重长篇的说教,而是注意长辈的示范作用。这种作用他称之为“风化”。“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行后者也。”这是一种自然的仿效,丝毫不需要强制的教育。

  子弟立志,树立较高尚的生活理想。作为士族社会的一个大家庭颜之推很是注重士族子弟的教育,他认为士族教育子弟,应当使他们立志实行尧舜的政治理想,继承时代的家业,不应使他们依附权贵、屈节求官做为生活目标。在讲到这一点时他引用了一个齐朝的故事“吾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在他的眼中这样教育子弟,是志趣低下,实在可鄙,颜之推对此极为愤慨,并且严戒子孙切勿效之。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颜之推在《家训》中指出父母要如何做才能给子女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第一:父母要威严而有慈。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态度既要威严又要慈爱,二者不可偏废,要做到严慈结合。“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也就是指父母对子女态度严明且慈爱,子女才会言行谨慎,听从父母的教悔。并且严和爱都要适度。“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应当严肃,不可过分亲近而失于态度不庄重;父母应该慈爱自己的亲骨肉,不可对子女无理,要求过苛过严。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则“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对子女无理,滥用父权,子女不会孝敬;而过分宠爱,子女则不会听话。

  第二:父母对子女不要娇惯溺爱。颜之推主张对子女要严格要求,不能娇惯溺爱。因为人世间许多父母对子女只知道“爱”,而不知道“教”,任其为所欲为。甚至有的是该批评的,反而给予奖励;有的本该斥责的却表示欣赏。这样颠倒是非,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误以非为是以讹为善,把错误的当成合理合法的,很难纠正过来。这里颜之推列举了正反两个例子,王增辩长大成人之后“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其母看他在执行公务中出错“少不如意,犹捶挞之”因此王增辩“能成其勋业”,很有作为。反面的例子“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偏(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这位学士的父亲对儿子宠爱至极,要是儿子说对了一句话,便走到哪里,终年夸到哪里,要是儿子做错了事,则极力文过饰非,替儿子隐瞒,指望他偷偷地改过来。)由于父亲的娇宠放任,儿子养成了骄横无理的毛病,长大做官后,出口伤人,结果惨遭别人陷害。

  第三父母以身作则建立良好家风。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兄长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父慈,子才知孝敬,兄长讲友爱,弟弟才知恭敬,否则,上梁不正,下梁必歪。

  第四对于多子女家庭父母要一视同仁不要偏爱。在多子女家庭里父母对子女要一视同仁。“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对于有才有德行才智的子女,父母自然应当赞赏爱戴,对于德行才智不太好的子女,父母同样应当加以同情怜惜,有的家长偏爱某个子女,其用心是为了孩子好,但结果是害了他。)被父母偏爱者往往会形成骄横放任的毛病,因为偏爱已超过了有益的限度,是一种不清醒的爱,是溺爱。并且,父母偏爱子女还会人为的造成子女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第五作为父母要重视环境教育。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内部成员和家庭以外的成员对孩子的影响都很大。“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人在幼小的时候,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周围环境对其渐渍,濡染、熏陶,影响作用很大、但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自然似之。)“是以与山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和德行好的人一起相处,就象入芝兰花房一样,自己也会形成良好的德行;同德行不好的一起相处,就想生活在迈咸鱼的铺子,自己的德行也会变坏。)正因此,颜之推要求家长要教育子女“必慎交游焉”“结交胜己者”“无友不如己者”。

  《家训》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现在的儿童的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第一个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是孩子一生当中至关重要的角色。而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于对自己的子女溺爱,至入学年龄时也只是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很少重视孩子的心灵成长和道德方面的示范和教育。对现在父母只重视孩子的学校的分数教育而忽略孩子的家庭道德教育的现象《家训》就是很好的警示例子。父母大多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现代的小皇帝,小公主,过于溺爱对孩子的“一言之是,偏(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经不起挫折和不会与别人相处,如果稍有不是之言则怒形于色,这样浇灌出来的只是温室之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好立足的。

读颜氏家训有感6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例宏大的家训。是一部颇有影响的古典名著,始作于北齐,成书为隋朝,主要是叙述立身的治家之法,以训子孙,教育子孙后代以儒家传统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因为这本书堪称"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誉,故细细品之,并望与友共勉!颜之推之前,虽然三国魏嵇康、西晋杜预,各有《家诫》,东晋陶渊明有《责子》,都属家训一类,但其卷帙都很小,影响也不大。《颜氏家训》一经问世,即产生了重大影响。历代学者给予高度评价。王三聘称颂"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王钺评价更高,认为"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

  《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最重要之处在于对颜氏后裔产生直接影响和对中国古代士大夫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拜读全篇文志后,结合现实生活,颇有些许感受,所以就"治家"、"教子"、"勉学"、"养生"四篇精华之作一一展开与大家分享!

  《治家篇》;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实行影响的。所以说,父不慈子就不孝,兄不友爱弟就不恭敬,夫不仁义妇就不温顺了。至于父虽慈而子要叛逆,兄虽友爱而弟要傲慢,夫虽仁义而妇要欺辱,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要用惩罚来使他们畏惧,而不是用训诲诱导就能改变的了。家里没有人发怒、不用鞭打,那童仆的过错就会马上出现;刑罚用的不确当,那老百姓就手足无措。治家的宽仁和严格,就好比治国一样。

  《 教子篇》:现实生活中,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家长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纵使鞭打的再狠毒也树立不起你的威严,愤怒的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的好: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养成为自然。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熟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很有道理的。

  《勉学篇》: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是专一的;长大以后,思想就会分散;这就要求我们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记得很小的时候背诵过的一些诗句现在还朗朗上口,但年龄大了之后,特别是现在就差多了。人确实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会逐渐减退,但是当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后就不那么困难了。

  总之,早学比晚学好,晚学比不学要好得多,不是吗?多数人到了30多岁就自以为太晚而不去学习,真的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幼年学习像太阳升起的光芒;老年学习,像夜里走路拿着蜡烛,总比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到要好。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读颜氏家训有感6篇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