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初一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精选18篇)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美术上册教学设计(共含1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我和春天来了哦”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初一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1课 你、我、他)

初中美术教案本单元依据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设置,学生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1课 你、我、他

本课初中美术教案是入学后美术课的第一个教学单元,有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帮助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发展艺术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以往教学中的人物素描课侧重学生对人物造型、比例、结构的掌握,这个要求对初中学生而言有相当难度。依据课程标准模糊学科界限,降低专业要求的,本课更为强调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通过人物头部的描画来捕捉人物形象、性格、状态等特征。

教材“活动一”安排学生观察、描述同学的相貌特征,尝试用相机捕捉同学最有特征的瞬间,其目的让学生细心观察人物特征,形成一定的视觉感受。教材首页呈现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图片,具有亲切感,以利于进入教学情境。配合教学选择宫六朝的人物头像画重点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如可表现人物特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特征,和学生一起探讨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有效地促使学生能较准确地说出身边同学或绘画作品人物特征。

教材学习活动安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学习“活动一”已有的基础上设置第二个学习活动,临摹画家的人物头像作品,分析人物特征,体会用笔技巧,学生通过初步体验,感受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为“活动三”作准备。教材提供利用多种材质表现的范图,使学生对不同媒材的表现效果有一定认识,而且难度上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活动三”是本单元的重点,即让学生自主表现,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教材用设问的形式引发学生对表现方法的思考,鼓励其采用夸张的手法大胆表现,使学生感受造型的乐趣。教材所附学生作业有一定示范作用。

“评价”一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掌握提出相应评价标准,以供学生、教师参考。

资料库对教材中出现的“肖像画”概念作出解释。

学习大空间中选择了不司画种的头像作品,引发学生对绘画种类、造型手段、表现效果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初步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

学生能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大胆地表现同学的特征。

学生能在交互活动中关爱他人、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反思

教材篇首提供的学生照片不是范图,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起提示作用,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活动一的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拍摄照片,在课堂流。人物头部特征主要通过脸型、五官、发式表现是教材突显的知识要点,教材提供了画家的头像素描范作,以及局部放大图例,教学过程中可选择重点分析。通过交流、欣赏、分析进入活动二的临摹,教材提供难度适宜的素描头像范例,在表现手法上提供不同样式以供学生参考。在教学提示和活动三的要求中提到夸张手法的运用,可以通过教材图例分析,还要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教材中提到肖像画这一概念,以及提供的半身、的人物画范图,只是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重点还是强调人物头部特征的捕捉。

篇2:初一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部分劳动的场景,通过欣赏这些场景来认识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

教学方法:

1、欣赏

2、讨论

3、动手画劳动场景

一、导入新课:

1、简介本届学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青岛实验区第一届,师生共同参与、积极配合来完成教改任务。

2、本节课为欣赏课。

3、观看劳动的场景画面

4、把学生分成 四个组。

抢答问题:观看1———2页的五个画面

1: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性质和情节?

二、新授课:

教师活动:

1:根据座次分成四个组。

2:提出活动一的第一个问题。

3:教师在黑板上分四个记分牌,分别记分。

4:活动一(2)、(3)问题根据时间再定。

5:教师布置画一幅“表现劳动场景的画”。

学生活动:

1:分成四个组,自己选队长,起队名。

2:抢答问题。

3:选代表作总结。

4:学生动手画“表现劳动场景的画”。

能力要求: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对课本3、4页问题找出一、二个来论述,写成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资料来源提示:互联网、图书馆

课后记:

新教材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需要我们认真探索。

1、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探索,注意对有创见观点的学生充分肯定。

3、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要强调清楚。

4、师生共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学习。

篇3:初一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蔡元培说:“美育可用它来陶冶人的感情,培养高尚的人格,发挥伟大的行为。”这说明美术教学能提高学生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在《多彩的学习生活》教学设计中,通过直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和感受不同校园色彩风景的变化,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激发学生对水彩画形式美感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水彩风景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

(一)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到给学生提供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

1、 教学过程中要有情趣,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表现活动的自由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3、 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作到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1、 语言的表述要形象生动、口齿清楚,能深入浅出,简明扼要。

2、 采用只观的教学手段,如实物直观、师范直观等。

现在初中课堂教学存在的直接问题是环境小、学生多、时间短,因而开展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美术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例如外出参观,个别辅导等。

(三)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要求教师善讲精讲。

让学生多接触,多欣赏各式各样的绘画艺术。通过对绘画艺术中表现出来的点、线、面、色彩等形式要素的欣赏,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这些形式要素,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例如《多彩的学习生活》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其他学校的风景作比较,通过比较激发他们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

一、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 教学准备:本校校园录象,其他校园风景图片,绘画工具,多媒体设备。

三、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评析、讨论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难点: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要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五、 教学目的:

1、 通过参观校园和录象,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思想情感;

2、 通过欣赏、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感知能力;

3、 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课题:《多彩的学习生活》

类别:绘画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的

1、通过参观校园和录象,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思想情感。

2、通过欣赏、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感知能力。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通过欣赏、评析、讨论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难点

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要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课前准备

本校校园录象,其他校园风景图片,绘画工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展示图片

1、你能找到我们的学校吗?

2、我们的校园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3、你认为哪个部分或角度最美?

二、播放录象

三、感受作品

师生共同分析作品:

1、作品的构图有何差异?

2、作品的色彩有何差异,应如何处理?

四、在欣赏与查阅中,提高对作品的认知度

总结:

水彩画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1、脏 2、灰 3、花 4、乱

五、通过演示巩固知识

共同回顾步骤:

1、构图

2、落幅

3、调整

学生参与思考、体现教学中的主动性。

观看后,参观校园,分小组讨论问题。

学生评价主动参与。

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在复习和学习中完成绘画作品,并巩固以前知识。

激发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心情。

加深对校园美丽风景的印象,激起创作欲。

运用设问,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主题。

欣赏可以提高学生 对作品的表现风格的理解。

直观演示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篇4:初一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关于初一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1课 你、我、他)

初中美术教案本单元依据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设置,学生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1课 你、我、他

本课初中美术教案是入学后美术课的第一个教学单元,有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帮助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发展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以往教学中的人物素描课侧重学生对人物造型、比例、结构的掌握,这个要求对初中学生而言有相当难度。依据课程标准模糊学科界限,降低专业要求的精神,本课更为强调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通过人物头部的描画来捕捉人物形象、性格、精神状态等特征。

教材“活动一”安排学生观察、描述同学的相貌特征,尝试用相机捕捉同学最有特征的瞬间,其目的让学生细心观察人物特征,形成一定的视觉感受。教材首页呈现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图片,具有亲切感,以利于进入教学情境。配合教学选择宫六朝的人物头像画重点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如可表现人物特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特征,和学生一起探讨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有效地促使学生能较准确地说出身边同学或绘画作品人物特征。

教材学习活动安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学习“活动一”已有感知的基础上设置第二个学习活动,临摹画家的人物头像作品,分析人物特征,体会用笔技巧,学生通过初步体验,感受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为“活动三”作准备。教材提供利用多种材质表现的范图,使学生对不同媒材的表现效果有一定认识,而且难度上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活动三”是本单元的重点,即让学生自主表现,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教材用设问的形式引发学生对表现方法的思考,鼓励其采用夸张的手法大胆表现,使学生感受造型的乐趣。教材所附学生作业有一定示范作用。 www.anxue.com

“评价建议”一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掌握提出相应评价标准,以供学生、教师参考。

资料库对教材中出现的“肖像画”概念作出解释。

学习大空间中选择了不司画种的头像作品,引发学生对绘画种类、造型手段、表现效果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初步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

学生能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大胆地表现同学的特征。

学生能在交互活动中关爱他人、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思路

教材篇首提供的'学生照片不是范图,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起提示作用,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活动一的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拍摄照片,在课堂上交流。人物头部特征主要通过脸型、五官、发式表现是教材突显的知识要点,教材提供了画家的头像素描范作,以及局部放大图例,教学过程中可选择重点分析。通过交流、欣赏、分析进入活动二的临摹练习,教材提供难度适宜的素描头像范例,在表现手法上提供不同样式以供学生参考。在教学提示和活动三的要求中提到夸张手法的运用,可以通过教材图例分析,还要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讲解。教材中提到肖像画这一概念,以及提供的半身、全身的人物画范图,只是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重点还是强调人物头部特征的捕捉。

篇5: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培养同学的发明精神。

2、 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提高同学的审美能力。

3、 学习此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比例在美术中的关系,分析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

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图片、花瓶、同学作品若干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油画棒。

教学过程:

1、《出示溪山行旅图》:

(1) 画上画的什么?

(2) 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方何?

(3) 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伪气势。这幅画胜利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 人存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2) 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4、 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局部,便其中一局部与全长的址等于另一局部与这局部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址较美观而得名。

(2) 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吧黎圣母院》。

5、 欣赏同学们的设计作品

(1) 这些作品你觉得哪件最漂亮?为什么?

(2) 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们胜利之处在哪里?

三.作业练习:

(1) 用比例知识先在稿纸上设计一个漂亮的花瓶,再用彩纸剪下来。

(2) 为这个花瓶添加图案花纹。

四:作品展示

1. 你为什么设计这种式样的花瓶。

2. 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

3. 你最喜欢哪幅作品。

五.课堂小结,提出希望,安排下节课工具

课后记:对于上节课来说,这节好多了,有了透视的一点基础,对于比例就比较好理解和接受,我在上课的过程中顺便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收效好了很多。

篇6: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以舞蹈为题材得艺术品,使学生了解舞蹈有着悠久得历史,是人类源远流长得一种艺术形式,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从而欣赏艺术作品中舞蹈人物造型特征,学习从不同艺术形式作品中发现艺术家独特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各个时代、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艺术家们表现的形式也有多种多样。

应会:学习从艺术品中认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习分析、描述作品中线条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对人物动态、造型的描绘。

隐性内容与目标:在学习中,对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各民族化的尊重,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感受、分析、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形式,指导学生分析作品,学习作品造型、线条的表现。

难点:观察分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品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四、教具准备:

舞蹈录像带、动态范图。

五、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组织教学。看录像,欣赏美丽的舞姿,感受人物动态的变化。请同学们进行舞蹈表演。

揭示课题:我们来跳舞

(二)探究学习

1、观察与分析。请一位同学面向大家伸平臂站直。教师板演简化了的骨式人:头是圆的,颈和躯体呈直线。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画出各种生动的动态。

2、体会人的动态规律。带领全班同学做健康操。

体会:

(1)颈、腰的活动可以表现出人体的大动势。

(2)肘关节只能前曲,不能后曲。膝关节只能后曲,不能前曲。

3、示范与演示。请一位同学做简单舞蹈动作,教师演示相应骨式动态。

4、联想与回忆。想想、说说、做做有趣的舞蹈动作。

(三)创新实践

记忆与实践相结合,用单色彩笔自由表现人物生动的姿态。最好能画成群的人物。人物各部分要舒展,不要求按比例画准。

(四)、展评。

1、同桌互评。

2、表扬鼓励画的较认真的同学

篇7: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 运用造型元素进行时钟的具象或抽象造型设计与装饰。

2、在比较中找出时钟的基本结构。 在想象中,抓住基本结构进行创新设计。在评价中感受美的设计与美化生活的关系。

3、培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和珍惜时间的人文情感

教学要点:

1、重点:能抓住时钟的基本结构进行想象与设计制作。

2、难点:时钟造型与运用统一的设计构思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教学用具。

二、情境导入:

视频导入,我们用什么来看时间?(钟,闹钟,表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设计一个《漂亮的钟》

三、新课教学:

1、欣赏钟,寻找共同点

有数字,指针,外形

2、看起来好像很简单。是不是,那老师考考你们,你们觉得哪些钟好看漂亮。

对比下下面的图,你觉得哪个好看?为什么?

对比1:哪个钟的数字好看?为什么?

(数字对齐,艺术数字造型好看)

对比2:哪个的指针搭配好看?为什么?

(指针要有粗细,越长的越细,与外形统一造型)

对比3:哪个钟的外形好看?为什么?

(外形线条要流畅,画面工整)

对比4:哪个钟更加吸引你?为什么?

(造型有趣,夸张,巧妙)

对比5:哪个钟的颜色颜色好看?为什么?

(颜色丰富鲜艳)

四、学生作业:

教师示范:老师准备了很多小卡纸,我们可以把这些小卡纸当成钟面,来设计一个造型漂亮的小闹钟。 观看微课视频。

步骤:

1、先画刻度、指针

2、再画给钟面漂亮的装扮

3、上色调整

要求:

1、画面工整,线条流畅

2、色彩鲜艳丰富

3、装饰漂亮

教师指导

五、作业展评: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指点评价。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都表现得很不错,基本上掌握了设计钟的方法,有一些小朋友设计的钟不仅造型很特别,而且色彩也搭配得很漂亮,装饰得也很美。

七、教学拓展:

我们为什么要珍惜时间?

篇8:初一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为重点。加强素质教育的改革步伐,提高学生美术技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本情况

本期担任初一两个班的美术教学,该年级共有学生88人,每班44人。通过初步摸底,该年级学生虽然美术基础较差,但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较高,这是学好美术的前提。

三、方法措施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注意美术科的特点,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本册教材共有课文8篇。

五、教学进度预估

周次课序教学内容课时

1—2一你、我、他——2个学时

3—4二我的故事——2个学时

5—6三向日葵——2个学时

7—8四梅竹的精神——2个学时

9—10五花圃——2个学时

11—12六和平鸽——2个学时

13—14七灯与光——2个学时

15—16八门——2个学时

17—18美术欣赏——2个学时

考试2

说明:按照部颁教学计划,七年级美术每周安排1

课时,每学期有效授课时间为16周,余下2周为美术欣赏课和期末考试时间。

篇9:五年级美术上册《青花瓷》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影视片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一想影片中讲的是怎样一件艺术品?(播放《鬼谷下山青花瓷》视频片段)

影片中讲的是怎样一件艺术品?这件青花瓷为什么会拍卖出如此高的价格呢?课前我们已经观赏了马未都评元青花大罐――《鬼谷下山》的相关视频,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形式围绕导学案――“课前预习”的问题1进行交流、讨论,形成意见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生讨论、汇报)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大家对青花瓷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想不想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十二课――青花瓷。(板书课题:十二、青花瓷)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影视资料刺激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二、民主导学

1、任务一:说青花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它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成就为我国赢得了“瓷都之国”的盛誉。其中,青花瓷堪称“人间瑰宝”。这种瓷器在洁白的瓷体上辅以蓝色的纹饰,蓝白相映,怡然成趣,素雅清新,充满活力。同学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器型的青花瓷?纹饰的类型有哪些?装饰布局有何特点?请同学们根据课前自学的叙述稿,以四人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形成意见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生讨论、汇报,教师评价小结)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青花瓷的器型很多,有罐、碗、瓶、壶、杯、盘、盒等,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青花瓷纹饰题材十分丰富,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诗文博古、吉祥图文等,并运用象征、比拟、谐音等手法表达吉祥、美好之意。(板书:器型多样纹饰多样)

【设计意图:谈话法引导学生展开回忆,初步感受青花瓷的器型及纹饰特点。】

2、任务二:赏青花

青花瓷的结构有哪些,民间艺人又是如何装饰美化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课前自学的叙述稿,以四人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形成意见后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下面,我们以鬼谷下山青花瓷大罐为例做一分析。(出示图片)

这件青花罐从结构上分为颈、肩、腹、胫四部分。罐上纹饰多层布局:腹部为主纹,刻画了鬼谷下山故事情节;其它部分为辅纹,颈部、肩部分别饰有水纹和缠枝牡丹纹,胫足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杂宝。整个青花纹饰构图严谨,气势恢宏,韵律灵动,人物刻画流畅自然,气韵十足,山石皴染酣畅淋漓,笔笔精到,十分完美。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主纹一般装饰在作品的主要位置,纹样多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或具有吉祥图文的谐音寓意为主(出示课件);辅纹一般以抽象或具象的连续纹样装饰在罐(瓶)的颈、肩、胫等次要位置,好像给罐(瓶)戴上花环、项链,穿上漂亮的鞋子(出示课件)。

在这些青花瓷瓶中,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出示课件:不同形态的青花瓷图片若干)想好后,讲给本小组的同学们听一听。

(学生观察、思考、反馈,教师及时评价并引导学生说出所喜欢的青花瓷及其器型特征与纹饰特点)

【设计意图:直观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青花瓷,加深学生对青花瓷形体特征及纹饰特点的理解,从而突出本课重点。】

3、任务三:画青花

欣赏了这么多青花瓷作品,那么,你们准备画一件什么样的青花瓷作品呢?谁来说一说?(生反馈,师评价)你说的可真好呀!能给大家展示一下你喜欢的青花瓷吗?

请两名学生上台板画,其余学生观看。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板画情况,教师适当补充完善画面,并强调创作时要抓住青花瓷的形体特征,主纹内容要突出,辅纹可以多样化的纹饰(点、线、面相结合)进行装饰。

【设计意图:直观法指导学生尝试表现自己最喜欢的青花瓷,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需要帮助点,教师做进一步

4、任务四:创青花

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青花瓷表现出来了,下面,大家就赶快动手吧!

安排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青花瓷形象。

【设计意图:练习法引导学生提高审美、巩固新知。】

三、检测导结

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结本课。同学们,青花瓷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学习了瓷器上的青花纹样,其实,青花纹样这一元素还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出示课件:青花纹样床单、钢笔、U盘、T恤、手机等作品)希望大家能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本领,去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板书设计:

十二、青花瓷

《青花瓷》教学设计第1稿

器型多样(瓶、罐、壶、碗、盘、杯等)

主纹(花鸟、山水、人物)――腹部

纹饰多样

辅纹(具象、抽象纹饰)――颈、肩、胫、足部

篇10: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画作品中的形式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导入 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 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新授 出示作品,提出问题。

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

正反方发言。

三、总结 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篇1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术可以再现生活的真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与过程:(l)通过分析、评述,从不同画种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把握美术作品形象与现实生活形象的区别和联系。(2)通过师生互相讨论研究,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提高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

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欣赏和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

2.老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画种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出示课题。

3.请学生谈谈感受。 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发表意见。

三、知识要点讲解 1.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

2.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神兼备。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要真实生动地表现外部特征,还要表现对象的精神、性格和气质。

3.再现性美术作品强调“情”的感受和“美”的体现。任何艺术作品都要以情动人,再现性美术作品也是如此。

4.老师讲述并板书:1.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形神兼备3.“情”的感受“美”的体现 欣赏并谈感受,使学生主动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征,并在一开始就通过讨论营造出一种氛围。

四、分析和讨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特征及艺术效果 1.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蒋兆和的《流民图》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流民图》是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再现形体、质感,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该作品创作于1942年到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的苦难激发了画家创作这幅中国画长卷。《开国大典》是油画,以丰富的色彩层次,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通过课件展示中国花鸟画和油画静物,让学生来谈体会。 学生可以就课件上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共同探讨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

五、学生讨论研究 要求学生把握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及再现性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重点分析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

六、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思想感情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而成。

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谈一谈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 自主探索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搜集美术作品图片,注意区别哪些属于再现性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和评述,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区别及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欣赏、理解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篇1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初步了解静物写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提高欣赏和分析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

(l)通过讲授、欣赏使学生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技法。

(2)运用色彩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进行静物色彩写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并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静物画中的色调。

教学难点:

色彩写生中环境色、光源色和固有色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准备教学用具和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课 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静物色彩写生练习。

三、讲述色彩知识 1.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或深浅程度。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就是色彩的含灰程度或饱和程度。

3.色彩的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补色对比、同类色对比、面积对比等。(见课件中图)

4.色彩写生中影响色彩关系的几个因素: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 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在师生讨论中加深对色彩知识的理解。 通过提问思考,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教师展示写生步骤或演示写生步骤 (见课件图)分五步进行:

1.用铅笔画出大形体,注意构图和空间关系。

2.用较薄的单色画出大的明暗关系。

3.从画面暗部入手,把握整个色调,这一步使画面色彩冷暖、明暗及前后关系更加明确。

4.进一步用较饱和的颜色把上述关系表现得更准确些,注意边缘线的虚实变化。

5.最后刻画亮灰面,点上物体高光,勾出梨的果蒂,调整色彩整体关系。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 通过色彩写生练习,进一步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体会到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绘画技能,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五、课堂练习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中的作品并根据老师摆设的静物,进行写生练习。写生要求如下:

1.构图完整 2.造型准确 3.色调和谐统一 学生各自准备好工具,进行色彩写生练习。

六、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并分组讨论,谈谈认识和体会。

七、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再现现实生活中生动、自然的形象,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

八、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尝试用写实的手法进行美术创作,作品要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审美情趣。(主题自拟)

知识资料:

色相:也是产生色与色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正是有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相貌特征,我们的世界才那么五彩缤纷,在诸多色相中,红、橙、黄、绿、蓝、紫是最基本的色相,以它们为基础依圆周等色相差环列,可得高纯度的色相环,在此基础上增加过渡可得十二色、二十四色等。

明度:色彩的层次感、空间感都是依靠明度来表现的。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特征,仅通过黑、白、灰的关系表现出来。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关系来思考。无彩色中,白色明度,黑色明度最低。

色彩明度的表现(见课件中图)

(1) 黑、白、灰无彩色。

(2) 同一色相加白产生由深到浅的不同明度的差别。如:蓝、浅蓝、白。

(3) 同一色相加黑产生由浅到深的明度变化。如:绿、深绿、黑。

(4) 不同色相由于反射光线的强弱产生明度的差别。如:黄、橙、红、紫、蓝、绿等依次从高到低变化。

纯度:色彩的色相感越明确,其纯度也越高。黑、白、灰没有色相倾向的无彩色的纯度为零。不同彩色所能达到的纯度是不同的,其中红色纯度,绿色纯度最低,其余色相居中。(见课件中纯度的表现图)

(1) 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展示静物白色花瓶、红色玫瑰等)

(2) 环境色——不同环境影响下呈现的色彩。(如白色衬布对静物固有色彩的影响)

(3) 光源色——不同的光源照射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

课后反思:

篇13:六年级上册美术《电话亭》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美术《电话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公用电话亭的造型特点,知道电话亭已经成为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2.用不同材料设计一个造型新颖、外观优美的电话亭,提高动手能力与创意水平。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环境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电话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沟通工具。同样,电话亭也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公共设施之一。教材从现代社会生活实际出发,组织编写了这一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本课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一个电话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以及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

教材呈现了一组有代表性的电话亭图片,以此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在教学设计中,应让学生体会到电话亭设计要考虑周围环境,与环境一起进行整体性设计,才能使之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

2.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不同材料设计一个造型新颖、外观优美的电话亭。

难点:设计出与相应环境协调的电话亭。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1.了解城市中的公用电话设施,收集图片。2.手工用具、卡纸或瓦楞纸等制作材料。

(教师)课件、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初步感知。

(1)播放课件中的图片(一个造型别致的电话亭),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

(2)教师揭题:《电话亭》。

(3)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各种各样的电话亭。

(4)课件播放:介绍各种电话亭。

提问:看了这些电话亭你有什么感想? 知道这些漂亮的电话亭有什么用吗?

(5)教师小结:这么多漂亮的电话亭不仅为人们交流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还作为一种公共设施与城市环境和谐相配,美化了市容市貌,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范作欣赏,加强理解。

(1)请学生看书中图示,了解电话亭各部件的名称。小组交流各电话亭的材质、色彩与造型特点。

(2)学生上台汇报。

3.小组讨论,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设计电话亭的外形?分小组讨论外形的各种变化,进一步拓展思路。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概括小结,并示范几种基本形的制作方法。

(3)小组讨论并交流美化方法。

4.欣赏拓展,学习制作。

(1)出示几种学生范作。

(2)明确作业要求:以个人或同桌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个漂亮的电话亭。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并提示:外形和美化上都要有创意,要实用性和个性并重。

5.展示交流,小结延伸。

(1)让学生将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同学间进行交流。

(2)请学生评评感兴趣的作品。(教师提示评价要点:造型、装饰、色彩等。)

(3)请作者说说制作时的意图。

(4)小节拓展:电话亭是公共设施的一种,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公共设施,需要我们共同去爱护。

篇14:六年级美术上册蔬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第一课的学习为本节课作了铺垫。本课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自己身边发现美、表现美。青菜、萝卜、南瓜……各种蔬菜都可以入画。菜地里带露珠的蔬菜,菜场上鲜亮的蔬菜,母亲菜篮里的蔬菜……都可以在我们的画笔下,显现出一幅绚烂的画卷。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了,我应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感受,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有关蔬菜的知识,熟悉常见蔬菜的'形态、颜色与质感。

2.学习应用喜欢的绘画方法表现蔬菜,掌握蔬菜的表现方法。

3.通过造型表现, 发现蔬菜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才能,让学生知道要珍爱蔬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的蔬菜形状、颜色、质感,学习用线条、颜色描写蔬菜。

教学难点:精确表现出不同蔬菜的形状、颜色和质感。

教学过程

1.观看与演示

通过课件欣赏蔬菜的精巧摄影作品。

(1)画中有哪些蔬菜是你平时最爱吃的?

(2)在我们家乡还能吃到哪些蔬菜?

(3)谁能说说吃蔬菜的益处?

2.指引探究

(1)学生取出课前预备各种蔬菜,观看外形特点。

(2)老师指引学生分类沟通。

(3)观看蔬菜,把它们按颜色分类:哪些是绿色?哪些是白的?还有些什么颜色?

(4)体验各种蔬菜的质感。

3.欣赏作品

(1)组织学生欣赏大师作品、学生作品。

(2)指引学生沟通绘画作品中蔬菜的形状、颜色、质感,大师和小画家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自主探讨。

4.示范讲授

老师示范,描写蔬菜,指引学生观看,总结作画步骤。

5.自主创作

(1)可以直接描写不同蔬菜。

(2)可以激励学生自由选择表现对象,如在自己脑海留下深入印象的蔬菜。菜地里带露珠的蔬菜,菜场上鲜亮的蔬菜,母亲菜篮里的蔬菜……

(3)自由选择绘画表现形式:如线描、水彩、油画棒等。

(4)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回辅导。

6.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绘画作品,相互观摩,进行评价。

7.小节拓展

激励学生应用多种工具材料表现蔬菜,在生活中多观看,发现美,创造美。

篇15:初一美术教学设计:美术字写法

初一美术教学设计:美术字写法

一、课时安排:二课时

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字知识,汉字的结构,笔画与书写方法。

2.学习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并进行书写练习。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美术字的笔画特点和书写的五个步骤。

2.难点:美术字的结构。

五、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2)讲述上一课的作业情况

(二)内容展开的线索:

(1)切入课题: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初中一年级。对于汉字,可以说已经掌握的不错了, 个别同学还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甚至能写漂亮的粉笔字而在班级出黑板报时大显身手。但这些黑板报的标题,却不尽如人意。这原因何在呢?(组织学生讨论二到三分钟)(总结)。主要是你们还没有掌握这种技巧,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技巧──美术字。

(2)什么叫做美术字:

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字体整齐、 醒目、美观、易认,是开展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 如横幅标语、黑板报、墙报、会场布置、展览会, 以及商品包装和装潢,各类广告、报刊杂志和书籍的装帖上等都离不开美术字。

(3)美术字体特点(以泳字为例、出示不同字体的范画)

1. 老宋体:端庄大方、笔划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划收笔有顿角,笔划转折时顿角明显。

2. 仿宋体:挺直、秀丽,笔划横直较细,起笔,收笔都有明显的顿迹

3. 黑体: 笔划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4)美术字写法

1. 打格:根据应用场合的需要,确定字的大小和形状。

一般学生容易忽视打格子,因此,此步骤应强调。

2. 布局:美术字的布局首先要了解字体的组织结构和基本笔画的特点。

汉字的组合结构有单独结构,如“民”等;有左右结构,如“行”等;有左中右结构,如“做”等;有上下结构,如“春”等;有上中下结构,如“草”等;有里外封闭结构,如“国”等;有里外半封闭结构,如“区”等,还有“品”字形组合的,如“森”等。

布局时应根据每个字的组合结构,划分各部分的比例。

3. 定骨架:用单线划出字形,用笔要轻,笔迹宜淡。

4. 双勾字形:笔画要统一,按骨架的位置画出笔画。

5. 填色:按需选择颜色,填色一般先画轮廓,再在中间填色。

3.说明:

(1)美术字与书法的区别:

书法讲究的是一气呵成,疏其排列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章法,字形可大小穿插,字距可插密排列。而美术字则更讲究笔划的规范,字形和字距的`统一。

(2)美术字的主笔要平稳、结实、次笔要互相穿插, 灵活变化,随机应变,要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3)由于人的错觉,美术字应实边缩进,虚边延伸, 教师演示(“国”、“人”两字),一、两字都写满格,二、根据实边缩进,虚边延伸的原则来写,让学生进行比较。

(4)由于人有上紧下松的视觉习惯, 因此美术字也应写成上紧下松,才会给人视觉心理上有种平衡与稳定感。

在讲解此规律前先做实验,在黑板上画一方形,让一学生上来用目测指出中点,再用对角线画出中点,看其误差如何,一般说目测中点应比实际中点稍偏上。再以两个“木”字为例(演示一“木”上紧下松,一“木”笔划偏下),结合人体的比例,说明上紧下松的重要性。

(5)美术字的重心要稳定,要给人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

(6)写美术字时,还需注意一些特殊的字.

如“曰”与“日”,要有区别,不要让人分不清到底是“曰”还是“日”。

4.作业设计

临写黑体“学习园地”四字

针对学生难以掌握结构,把每个格子打成“田”字形,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结构,此方法是解决难点的根本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写好美术字,避免学生因写不好美术字而失去兴趣。由于本课内容较多,作业可课后完成。(见图2)

5.板书设计(略)

6.教具和学生用品:

(1)教师准备范画若干张,直尺、图钉。

(2)学生准备画纸一张,铅笔、直尺圆规。

第 二 课 时

1.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2)讲述上一课的作业情况

2.内容展开的线索:

(1)变体美术字是在宋体字、 黑体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变化的字体,其变化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粗细求得变化(演示,见图1);或者改变笔画的形状求得变化(见课本图例“光荣榜”)。笔画的形状变化大致有尖、圆、方和曲线等几中。

b、字形变化:这是改变字体的外形,可以写成长、扁、圆、梯形、菱形等(演示,见图3)。

c、结构变化:有意识地将某些笔画进行夸大、缩小、移位来求得新颖的效果(见课本图例“简讯”、“运动会”)。

d、象形:根据某些事物的实际形象来装饰相对应的字体。(演示,见图4)

e、立体:利用透视画出字的三维空间感(见图5)

(2)变体美术字的作用:

变体美术字更能吸引人,其生动性和趣味性很强,装饰效果很好,有些美术字本身就是一幅图案。

3.说明:

(1)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并不是一个死板的公式, 而是可以灵活应用的,有些方法可以结合起来, 比如一个立体的美 术字还可以进行笔画、字形或结构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写好美术字。

(2)在讲解变化的方法时,为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或让学生自己进行联想,如冷饮店的“冰”字(见图4)。

4.作业设计

临写“冰”字(图4),要求自己上色

5.板书设计:(略)

6.教具和学生用品

(1)教师准备范画若干张、直尺、图钉

(2)学生准备画纸一张,铅笔、直尺、圆规、颜料、 画笔、调色盘、盛水瓶、水。

篇16:初一数学上册《整式》教学设计

回顾与反思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指出注意的问题

沙场练兵

一、比一比看谁最快、最棒:

1、-0.4ab3的系数是次数是。

2、多项式3x2+2x-3x-4的最高次项是,同类项是,常数项是。

3、去括号3a-(2ab-3b2+4)=

4、与2a-1的和为7a2-4a+1的多项式是

二、应用知识,提高能力,你一定行:

已知小明的年龄是岁,小红的年龄比小明的2倍少4岁,小华的年龄比小红的年龄的一半多一岁,求三个人的年龄和。

学生抢答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本上做,找一名同学板书。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应注意什么问题?(出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师生互动梳理知识。弄清本章所学的概念、法则和有关的知识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写出知识结构图。

布置

作业P1926、8、11

板书设计:

回顾与反思

一、知识结构

二、1、整式有关概念注:单次

三、整式加减(注:同类项的确定,去括号的应注意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在反思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建立知识体系得出本章知识结构图,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注重对知识的总结,更注重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反思归纳。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反思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但由于留给学生时间较长,课时感到很紧张,今后要注意改进。

篇17:初一数学上册《整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会应用该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多项式的同类项,会应用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其中的`“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运用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

①6×20+3×20=②6×(-20)+3×(-20)=

2、口答。

8个人+5个人=8只羊+5只羊=

8个人+5只羊=

[意图:①复习乘法分配律;②感受“同类”。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学生口答(1)→分配律:ab+ac=a(b+c)→口答(2)→解释]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一只蜗牛在爬一根竖立的竹竿,每节竹竿是a厘米,第1小时向上爬了6节,第2小时向上爬了2节,问这个蜗牛在竹竿上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1)请列式表示:,你能对上式进行化简计算吗?

(2)说说化简计算的依据。

[意图:联系生活情境,探究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师生小结方法]

探究二:根据以上式子的运算,化简下列式子。

①100t-252t②3x2+2x2

②3ab2-4ab2④2m2n3-5m2n3

(1)上述各多项式的项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上述多项式的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何规律?

[意图:让学生经历动手、观察、猜想、归纳的学习过程,从而探究出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动手计算→回答并解释→观察(交流)→猜想→引导学生归纳新知]

三、例题精炼

例1、合并同类项。

4x2+2x+7+3x-8x2-2

例2、求多项式-x2+4x+5x2-3x-4x2+3的值,其中x=。

[意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突出重点。操作流程:完成例1(3~4人演排)→学生质疑→师点评并规范格式、注意事项(例2处理方式同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意图:养成总结反思的好习惯。操作流程: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师补充]

五、课堂检测(略)

[意图:诊断、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操作流程:8分钟内独立完成(学案)→学生互评→师统计答题情况→重点讲评]

篇18:初一数学上册《整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感受符号运算的作用。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并找出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按要求亲自动手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老师,摆几个三角形呀?

老师:先摆一个,再摆两个、三个、四个。关注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鼓励每个同学尽可能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关注学生在探索数量关系活动中的参与态度、思维水平和抽象能力:分析:

三角形个数12345

火柴棍根数357911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老师:每增加一个三角形,火柴棍根数增加多少?

学生:2根

老师:火柴棍根数是一组怎样的数?

生:连续奇数。

师:奇数可用整式2n+1(或2n-1)表示。

师:从多角度思考,也可以分析表格中火柴棍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生:怎样找?

师:如3=2×1+1,5=2×2+1

生:哦,明白了

师:从而得排n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棍根数为什么?

生:2n+1

师:请同学们亲自拼一拼,想一想,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生:好

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能否积极地从事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不要以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实际活动。

提出问题后,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在班组交流。

师:当n≤100时,n本笔记本所需钱数为多少?

生:2.3n元,

师:当n>100时,n本笔记本需要多少元?

生:2.2n元。

生:观察这两个整式,当n=100时,需花钱230元,而当n=101时,只需花钱2.2×101=222.2(元),出现多买比少买反而付钱少的情况,所以如果需要100本笔记本,应该购买101本能省钱。

师:请同学们继续探索,至少需要多少本时,可以按上面方式购买。

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探究,鼓励每个学生尽可能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师:请同学们再找几个方框试试,看自己的规律是否还成立

生:好

教学时,也可以先开放,让学生发现月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讨论浅色方框中数字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关系课本。让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再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整理这节课的内容。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初一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精选18篇)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