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读后感
《如果这是宋史》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果这是宋史》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果这是宋史》读后感1
赵光义被压抑了近二十年的从政渴望和他积累了近二十年的对盛世的希求让他作出了一个决定。他要——修书。
修书,对于我们民族来说,是一种带有神圣光环的伟大事业。它绝不是仅仅代表着文化传承这样的基本功能,而是彰显了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对自己民族的交代,更是当时的国君个人修养的体现。
《永乐大典》之于朱棣,《四库全书》之于乾隆,都极大地提升了当时国君的声望和品位,让功绩比他们大得多的帝王们变得相形见绌。
赵光义目光犀利,一眼就洞穿了其中的奥妙,于公元九七七年年初,也就是他刚刚登基不超过半年时,命令翰林学士李昉、扈蒙等十多人编纂《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
《太平广记》收录的是汉魏到宋初的小说野史之类的杂书,修成共五百卷,算是一部难得的趣味性百姓读物。《太平御览》却非同小可,它初名叫《太平总类》,分五十五部,四千五百五十八类,共一千卷,征引各种书籍达一千七百多种,为宋以前历朝历代所罕见。
接着,他又做了一件影响更深远,在当时也更轰动的事。
修崇文馆。
说起崇文馆,文人泪不干。回顾我们的历史,可以真切地看到,不管我们的国家曾经怎样的动荡,生民怎样涂炭,我们从来都不曾扔掉手中的书本,和心里一直固守的文化信念。就在五代这样的乱世里,都一样存留着“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
它们就是当时官方存储天下图书、集纳人间诗书才俊的地方。
但它们是什么样子呢?历史记载,宋初时三馆建在右长庆门东北,就是几十间破旧低矮的小房子,“湫隘卑痹,仅庇风雨,周庐徼道,出于其旁,卫士驺卒,嘈杂其旁”,整个一个半露天的农贸市场。弄得朝廷给三馆学士派点活儿,写点官方文书,学士们都躲得远远的,不在三馆正规的办公室里写字。
赵光义亲自到三馆看了看,他显得很难受,随即就下令在左升龙门东北为三馆选新址,马上昼夜施工,不惜成本,要好、要快地盖房子,至于规模——要比皇宫还要壮观精美(轮奂壮丽,甲于内庭)!而且让人吃惊的是,谁也没想到皇帝陛下竟然如此的多才多艺,就连新馆里的亭台楼阁等的设计图纸,都是他亲自画的。
《如果这是宋史》读后感2
这个假期,我因为疫情影响而足不出户。正当我盘算着如何打发假期的时间时,爸爸却替我选好了一本精妙绝伦、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如果这是宋史》。
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现了宋朝真实的一面:太祖赵匡胤虽是篡位得天下,但其发家是靠开疆扩土,一统中原而来。宋王朝始于武功,却不重视武功,重视文臣,却因文臣灭国。
宋朝的建立结束了分割的五代十国,让汉族人再次统一,汉文化历经三百年的`演变,变了多少味道?各色人等,各种丑态,各种奸佞,各种唯利是图,各种损人利己,各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层出不穷,忠孝之士不是没有,只是力量太弱了,往往被抨击地面目全非。
两宋三百年,留给后世的印象是“弱宋”,他的弱不是因为武将,而是因为文臣本身的因素,自缚手脚,各种机会摆在面前都抓不住。更有奸臣小人视国家利益为儿戏,满足自己的利益。两宋的皇帝也是,为什么就不强势一点呢?如能有明朝皇帝百分之一的毒辣都不至于如此。
可转念一想,正是在这样昏暗的大环境里,才诞生了那么多不可一世、千古留名的宋代大豪杰——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那个“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晏殊;那个写《醉翁亭记》《生查子》的欧阳修;那个七八岁砸缸,后来又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那个文能写词,武能对抗金国的辛弃疾......
我看这本书的快乐就在这里,能看到了好多语文课本里熟悉的人名。而且因为从小就熟读他们的诗词,熟悉他们的事迹,就好像认识他们一般。
宋朝的灭亡,给中国的影响不仅是王朝的更迭,而是中华大地整体的沦陷,文化的沦陷,虽然元朝保留了汉文化,但汉文化的风骨,“宁教身死,不教名灭”的气节随着崖山陆秀夫携帝跳海,十万将士跳海追随,文天祥从容赴死被挤搾将尽。
汉文化中丑陋的那一面显现出来,汉人的价值观已经被扭曲了。再也找不到温和而不失武功,强悍却不失风雅的汉唐之风。汉文化从宋朝变得畸形,再也没有矫正过来。
《如果这是宋史》读后感3
但第二天宫里传出了消息。那位“宫中嫔妃”的灵车要从皇宫的城墙小门运出去。而且所谓的丧礼更是被简化到接近零操办,跟没有差不多。官方给出的解释是礼部的官员查出来了该嫔妃死的时辰不对,大办丧事对国家不利。
于是这就接近定论了,一个普通嫔妃罢了,不知皇宫里还忍着多少位,生有养就不错了,难道还想死得也风光?但诡异的是吕大宰相火了,他再次去找刘太后,这次不是问她在不在乎秋后算账,而是直接要求在皇仪殿治丧,太后和皇帝都要举哀成服。
这简直是帝国中最隆重最重大的丧事礼节了!
这一次刘娥没在乎,她不见,不给吕夷简说话的机会。吕夷简大怒,他强烈要求觐见,我们面谈!刘娥的反应是再次拒绝,她派出了一位相当震撼的大太监,就是那位把曹利用赶尽杀绝的罗崇勋。要他去问,你吕夷简到底想干什么。
吕夷简的要求很简单,灵车一定要走西华门,除此以外,概不答应。
刘娥很失望,这就是她亲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她派罗崇勋再去传话:“想不到你也这样!”(岂意卿亦如此也!)
吕夷简无动于衷,他回答:“臣位宰相,朝廷大事,理当廷争。太后不许,臣终不退。”
吕夷简倔,刘娥更狠,你不退,我更不答应。结果罗大太监来回跑了三趟,宋朝顶尖的两位大佬就是谈不笼。这时吕夷简面临抉择,还要怎么办?再僵下去会不会立即吃眼前亏?可是突然间软了,还不如当初沉默!
要做就做到底,人生才会有自己的标签。他决定扔出那个最重大的秘密,一切都挑明了说,咱们谁都别再藏着掖着!
——“宸妃诞育圣躬,而丧不成礼,异日必有受其罪者,莫谓夷简今日不言也!”
这就是吕夷简当年的原话。“诞育圣躬”,说的是生了皇帝;“宸妃”,就是死的这位“宫中嫔妃”。连起来读,就是她是现任皇帝赵祯的亲妈!
这涉及到了23年前的一段隐事。也就是在野史中盛传的“狸猫换太子”,具体情节就不多说了,相信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说的是正史版。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如果这是宋史》读后感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