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清明节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风俗习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说到清明节吃什么,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饮食习俗,如江南吃青团子、客家人吃艾粄、厦门吃薄饼……具体清明节吃什么?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的习俗

1、荡秋千

荡秋千是在清明节的时候一个传统的风俗,荡秋千的历史古老,最早期的时候荡秋千的名字是叫做千秋的,后来是为了避忌讳才变成了秋千。

2、踏青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其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3、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4、放风筝

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5、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6、扫墓

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清明扫墓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时才时开始盛行,一直流传至今。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我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时,人们通常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并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等。

清明节的禁忌

清明节扫墓是必不可少的,但扫墓也是有一些禁忌和避讳的,要知道有些讲究未加注意,就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3岁以内的婴幼儿,孕妇,重疾在身的人,刚大型手术完或手术不久的人,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因为这些人身体都比较弱,不适合到阴气重的地方。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2、大家扫墓的目的都是为了祭祀祖宗,扫墓时间最好是早上和上午。另外过去有民谚“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前一周、甚至两周都可以进行,不要全赶到清明节这一天。

3、扫墓时着装得体,不能嬉笑打闹,不持不尊重的点评,毕竟祭祖是件很严肃的事。

4、不能对坟墓拍照,更不能在乱坟岗随处大小便。

5、不能带坟墓周边的花草树木回家。祭祀剩下的香烛冥器也不要带回家,祭祀用的贡品一般也不带回家。

6、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清明节起源

寒食节成为节日与一个历史人物介子推有关。传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在成为晋国国君之前有过19年的流亡生活。当时逃亡在外,处境非常艰难,跟随他的介子推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汤让他充饥。后来,他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大事封赏所有随从,惟独忘了介子推。等到想起介子推的时候,他已经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接受封赏,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非常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活活烧死在一株柳树下。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介子推为了照顾年迈的老母亲放弃了高官俸禄的生活,寒食节也变成了一个祭奠亲人的孝心感恩节。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成为节日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人“百善孝为先”传统伦理最好的表现载体,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清明作为一个家庭祭祀和扫墓的重要日子,是一年一度中国人对自己祖先表达敬意与感谢的节日,是中国人孝道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的感恩节。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