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钾肥增强什么能力(钾肥施用)

导语:钾肥没少用,效果却不好?提高肥效,需要先弄清这6点

钾肥是农业生产中用量最大的一类肥料,我国的钾肥有近50%需要进口,且钾肥资源已探明储量,仅占世界探明储量的约5%,因此,提高钾肥利用率对确保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农户的角度来说,在生产中常因缺少对合理施用钾肥的认识,造成钾肥利用率持续偏低,目前,我国的钾肥有效利用率仅约50-60%,因此,提高钾肥利用率对降低种植成本,提高栽培效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产量的需要,农户通常不会在钾肥投入上吝啬,但让人头疼的常常是钾肥没少用,效果却不明显,其中的原因较为复杂,但是要解决这一困扰,首先需要搞清楚影响钾肥有效供给的因素有哪些?接下来为卿画眉说三农就从6个方面为大家讲解一下钾肥施用的相关知识。

钾肥种类

氯化钾、硫酸钾在施入土壤中后,钾离子被作物吸收,同时根部释放出氢离子,氢离子和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相结合就形成盐酸、硫酸,这样以来就会使土壤的酸性增强,因此这两种钾肥都属于生理酸性肥料,这类肥料施用到碱性土壤中,效果就更为明显,吸收利用率也更高。

常见钾肥多是生理酸性肥料,在施入酸性土壤中时,有效利用率相对较低,提高有效利用率的方法是可以与草木灰混施,或者在施用基肥时,先撒一层生石灰,生石灰用量以每亩地不超过100斤为宜。

土壤的钾肥供应能力

钾肥的主要供应途径是通过土壤,因此土壤的含钾水平,是决定钾肥供应能力的基础。从作物生长吸收能力上来说,土壤中钾肥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速效钾,其中包括我们在生产中施入土壤,并溶解于土壤水的硫酸钾、氯化钾等等,也包括土壤中原本就含有的,吸附在土壤颗粒上的钾,这两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活动性很强,能被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但这类钾肥占比只有1.5%左右。

第二类缓效钾,这类钾肥在土壤中的自由度比较差,常态下被微小的土壤颗粒给固定束缚住,在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时,这部分钾肥可以释放出来,但是效率比较慢,不如速效钾那样及时,可以称之为钾肥的预备役。

第三类就是无效钾,主要是土壤中存在的一些含有钾元素的微小的矿物,其中所含的钾无法被根系吸收利用,需要在较酸性的环境下或者经过解钾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被逐渐转变为有效钾,这部分钾在土壤钾储备中占据了压倒性地位,这也说明在土壤中施入具有解钾功能菌肥的重要性。

土壤中钾的转化关系

气候因素

在雨水较为频繁的地区,土壤中含水量持续偏高,土壤中的有效钾溶解度相应增高,但这部分钾如果不能被作物生长所吸收利用,就会随水被下渗到深层土壤,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土壤有效钾储备亏缺。同时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根系呼吸作用会因氧气供给不足而受到抑制,并进一步影响根系对钾的有效利用率,因此在大雨过后或积水排出后的地块,需要及时补充钾肥。

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土壤中缓效钾的释放能力会增强,同时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能力也会提升,这样能加速无效钾向有效钾的转化,有利于提高土壤中的钾含量。在南方地区,在水田收获后,进行的晒垡也有利于土壤缓效态钾肥的释放,而在北方,在秋收之后,将土壤翻耕,经过一个寒冷冬季的冻垡作用,有利于土壤变得细碎松软,也可以促进土壤中被束缚的钾肥的有效释放,从而提升土壤有效钾的含量。

冬季土壤冻垡

作物自身特点

不同的作物对钾肥的偏好和吸收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别,光合作用效率高的作物,比如红、生长快的作物比如马铃薯、生长量大的作物比如西瓜、番茄等,对钾肥需求量都比较高,这些作物也是典型的喜钾作物。

不同种类种作物,在对钾肥的吸收利用率上也会存在差别,比如禾本科的玉米、小麦等在对土壤中钾肥的吸收利用能力就相对较高,相比之下,大豆、豌豆、菜豆等豆科作物从土壤中吸收钾肥的能力就明显偏弱,因此同等施肥条件下,钾肥对豆科作物的增产能力就会比禾本科作物更为显著。

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对钾肥的需求量存在明显差别,对绝大多数蔬菜作物来说,进入开花结果之前,对钾肥的需求水平较低,但是进入花果期后,对钾肥的需求量明显提升,钾肥的供给水平会直接影响果实产品器官的发育速度和品质水平。对小麦、水稻来说,在进入分蘖期、拔节期等快速生长阶段时,对钾肥的需求量也会明显增加,此时如果钾肥供应不足,将会对产量形成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小麦分蘖

土壤质地

黏度较高的土壤钾储备能力通常较高,主要原因在于形成黏土的矿物质(比如云母石等)里面钾元素的含量较高,但是,而且黏性土壤对钾的束缚固定能力较强,钾肥在土壤溶液中的活动性较差,不容易被有效释放出来,所以,黏性土壤虽钾肥储备足,但更容易在生产上却容易出现缺钾症状,因此往往在作物需要钾肥的时候,不能被充足有效释放,因此对黏性土壤上栽培的作物,在钾肥施用过程中,要适当加大用量。

在砂性土壤条件下,钾肥的储备与供应状况与黏性土壤相反,自身钾肥储备相对较少,但是相对活性较高,但是受降雨、灌溉等作用影响,土壤中未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钾,容易淋失到土层深部,从而让作物根系难以接触和吸收,因此,在砂性土壤中施钾肥的过程中,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才能提高钾肥吸收利用率。

土壤含水量

在含水量较为充足的土壤中,有效态钾溶解于土壤溶液的比例增大,并且钾离子在土壤中移动水平更高,就更容易被作物的根系吸收利用,因此,在土壤湿度较高的条件下,钾肥的施用量应适当减少以避免造成浪费。

在干旱的条件下,有效态钾在土壤中含量降低,要满足作物生长对钾肥的需要,就需要加大土壤中钾肥的含量来弥补有效性降低的不足,因此在干旱环境下,需要加大钾肥的用量,才能确保钾肥的充足和及时供给。

结语

南北各地气候环境不同,土壤质地不同、栽培作物种类也存在差别,因此,在思考钾肥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时,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来综合分析,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和生产成本支出。

本文内容由小莉整理编辑!